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662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如果没有找到,直接回盛京保护皇上。”

“第二路兵马向西进入辽泽边缘,寻找李定国踪迹。”

“本王率领最后一路兵马,原路返回海州!如果李定国回辽河西岸的话,必定会海州附近路过。”

“奴才遵命。”索尼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由于天色已晚,他们只能就地休整准备次日启程。

此时的一百二十里外。

高文贵已经奉李定国的军令来到了海州卫城下。

“站住,再往前一步休怪我们不客气!”城墙上的守军举着火把大喊。

“别放箭,自己人。”城下假扮成八旗的明军立刻说道。

“自己人?”城墙上的守军谨慎地询问道:“你们是谁的部下?”

“我们是恭顺王孔有德孔将军麾下,恭顺王就在后方。”

“恭顺王?”守军一怔,“恭顺王不是已经北上辽阳追击李定国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别提了,追击李定国途中遇到了埋伏,逃了回来。”

“那也不对啊,”城墙上的守军还是有些疑惑:“礼亲王已经挥师北上,你们逃跑时应该会遇到才对。”

“他妈的,”城下的明军破口大骂:“绕了一大圈差点累死才跑回海州,快打开城门让恭顺王进城休息,否则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城墙上的守军不敢做主,找来守城的将领商议。

将领按照规矩查验了孔有德的各种身份凭证后,打开了城门。

明军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在所有人都进城后一拥而上,对着城中守军挥下了屠刀。

“明军威武!”他们一边杀人,一边大喊。

城中守军毫无防备,瞬间大乱。

他们只擅长守城,失去了城墙的保护后战力直线下降。

高文贵迅速抓住几个俘虏,询问出了粮仓的位置。

点燃粮仓后,高文贵原路返回又杀出了城。

......

五月十九的清晨,满达海三路兵马同时出发。

他亲率三万主力,排成横阵从北向南行军。

只要附近有明军,无论如何小心也躲不过这么多人的眼睛。

刚过午后,远处奔来一个探马。

“报!”探马人未到,声先至:“昨日傍晚,在海州卫西南方向发现一支八旗兵。”

“八旗兵?”满达海有种不好的预感,“快,快向海州卫急速行军。”

走了不到一刻,又有一个探马出现在满达海面前:“报!昨天刚入夜,恭顺王孔有德率领千余残兵败将抵达海州城下,请求入城。”

孔有德还活着?

满达海先是惊喜,然后开始害怕。

何洛会都死了,孔有德活着的概率又有几成?

就算还活着,他麾下也不会有千余残兵。

就算有千余残兵,也不会突然出现在海州城下。

这些现象都表明,海州城外的八旗兵很可能是明军伪装的。

“不能让他进城,他们是假的。”满达海大吼着挥舞马鞭,加速奔向海州卫。

“对方有恭顺王的印绶,应该假不了。”探马说道。

“正因为有印绶,才有可能是假的。”满达海说话间再次挥舞马鞭,全速行军。

为了追击李定国,他离开海州卫时带走了大量兵马。

海州城中兵力只有三千左右。

如果依靠城墙据守,别说李定国有一万兵马,就是三万兵马短时间内也攻不破海州。

但要是被李定国以友军的身份骗开城门,城中守军便无险可守。

再加上被袭之后秩序混乱。

别说守住城池,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在满达海的率领下,三万名八旗兵像风一样冲向海州卫。

两刻之后,满达海得到了最不愿意得到的消息:海州城已被明军攻陷,明军进城后并未占领城池,而是在烧毁城中粮草连夜退出城池。

满达海骑着马在原地停留片刻后咬着牙说道:“全速行军,天黑前务必赶到海州城外。”

功夫不负有心人。

满达海终于在天黑前来到了海州城外。

城中的大火尚未熄灭。

火光中,黑烟弥漫升腾。

像巴掌一样狠狠地抽在他的脸上。

“给本王找,一定要找到李定国的踪迹!”满达海声音都变了调。

他没能击败李性忠也就算了,竟然还被李定国偷了家。

此等奇耻大辱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羞愧。

不用吩咐,满达海麾下的兵马就开始了行动。

一部分人进城搜寻是否有落单的明军,同时灭火拯救剩余物资。

剩下的人全部散开,在附近寻找明军踪迹。

找到入夜时分,一无所获。

满达海不死心,天亮后继续派人寻找。

结果还是一样,真明军和假八旗的影子都没找到。

满达海虽然气得要死,却也只能被迫接受这个结局。

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无法挽回。

接下来他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接下来如何用兵,二是粮草问题。

左思右想之下,他先是派人向济尔哈朗汇报,询问下一步的计划。

同时给盛京写信,向福临索要粮草。

现在他极度缺粮。

如果无法及时获得补给,只能从海州撤退。

可海州是辽河东岸的第一座要塞,不能拱手送给明军。

满达海征战沙场多年,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屈辱。

他站在海州卫的城墙上,朝着辽河西岸明军的方向咬牙切齿。

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李定国已经离开辽河东岸,大胜而归。

第985章 议功

五月二十一中午,李定国率部抵达辽河西岸的西宁堡。

堡中建奴早已跟随满达海退向辽河东岸。

李定国留下三百骑兵镇守,率领剩下的兵马继续后退。

他从五月十二出兵,再次返回辽河西岸已是九天之后。

这九天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他一无所知。

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前,他不能把主力布置到最前线。

来到吴家坟村时,李定国遇到了李过。

“呼!”李过长舒一口气,率先说道:“终于找到你了,总督大人都急死了。”

“李将军不是在西平堡吗?怎么来这了?”李定国有些意外。

“总督大人听闻你率领轻骑长驱直入建奴后方,怕你有意外。特命我出西平堡,渡过双台子河,在吴家坟村接应。”李过解释起来。

“大凌河堡的战事结果如何?”李定国急切地问。

他长驱直入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在沈阳城下立起大明国旗,耀武扬威。

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围魏救赵,解大凌河堡之围。

“大凌河堡两次易手,虽然最后又回到了朝廷手中,但...”李过欲言又止。

“但什么?”李定国急忙追问。

“但是李性忠总兵身中数箭,伤势不轻。再加上年事已高,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养好伤势。”

“人没事就好,可他麾下的兵马怎么办?由谁统领?”李定国皱着眉问。

李性忠麾下兵马隶属于勇卫营,战力很强,同时骨子里也带着一股傲气。

一般的将领根本压不住他们。

“总督大人已将此事上报朝廷,请求陛下圣裁。众人都猜测,勇卫营的李宪忠可能会奔赴辽东顶替李性忠。”

“那京师勇卫营呢?谁来统领?”

“大概率会由京营总督刘文耀暂领吧。”李过猜测道。

“无论谁来辽东,该打的仗还得打啊!”李定国叹道。

“是啊,大凌河之战李性忠总兵和马世耀副将麾下兵马损失不小。接下来的仗,难打了。”李过也叹道。

李定国眨了眨眼睛,没说话。

截止到现在,他和李过的感受不同。

论单兵战力,八旗兵确实强。

结阵作战能力更强。

同样的兵力与之正面抗衡,想击败对方确实很难。

但...

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八旗兵也就那样。

该炸营的时候会炸营,遭遇夹击的时候一样溃败。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后,李定国抱拳说道:“李将军见谅,天色已晚我回营安排一下。”

“且慢。”李过的右手搭在了李定国的肩膀上。

“有事?”李定国问。

“差点忘了还有一件大事。”

“什么事?”

“总督大人让你回大凌河堡议事。”

“议什么?”

“议功...”

“恐怕不止吧?”

“说实话,具体还议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听说有人指责你逞英雄见死不救,你要做好功过相抵的准备。”李过好心提醒道。

按理说他是流贼降将,不会知道太多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