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不一定,”身为辽东将门世家的李性忠接着说道:“辽东的蒙古人已经和建奴成为了一体,对付他们就是对付建奴。”
“另外在草原上确实很难追上并击败他们,但是可以驱离在附近驻牧的蒙古部落。”
“打仗打的是钱粮!”
“他们确实可以卷土重来,但是每出动一次就会消耗大量的粮草。”
“建奴承受的起,蒙古人却承受不起,他们储存的奶疙瘩和肉干会因此消耗的非常快。”
“所以必须把蒙古人赶远一点,增加他们卷土重来的成本。”
王永吉听完李性忠的分析后看向其他人:“你们呢?有什么建议?”
众人态度各不相同。
有人觉得李性忠说的有道理,必须继续追击。
有人则认为没有必要,应该巩固现有区域的防御体系。
选择权最后又回到了王永吉这里。
“先让探马把方圆几十里的情况摸清吧,是否继续追击得容本督好好想想。”王永吉犹豫之后说道。
众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领命同意。
其他人离开后,王永吉陷入沉思。
他在想...建奴为什么要退往草原?而不是退往辽阳?
从沈阳往草原上运输补给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往辽阳运输补给。
济尔哈朗身为三军主帅,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他必须想清楚济尔哈朗这么做的目的,否则就有可能中了对方的诡计。
想了一夜,王永吉终于想明白济尔哈朗为什么这么做。
辽阳距离沈阳只有一百里,如果把战火引到辽阳,那么沈阳也会受到波及。
退往草原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双方甚至会在草原上来回拉扯,把战事向后拖。
拖到冬天,八旗兵和蒙古人的优势期就到了。
“所以,必须把他们往北赶才行!”王永吉自言自语后挥手下令:“传令各部,准备继续追击建奴。”
两天后。
休整之后的明军主力越过残破不堪的长城城墙,来到了草原。
第961章 李定国的猜测
崇祯二十四年五月初一。
傍晚时分,李定国来到了距离西宁堡百里的西平堡。
西平堡的情况和附近其他堡垒一样,除了城墙破损外,城中也都是没有一兵一卒。
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西平堡。
“两位大人,”传递消息的驿兵来到李定国和李过身边说道:“总督大人亲率平辽大军出长城进入草原了。”
“去草原做什么?”李定国有些疑惑。
“北面的长城已经被毁,为了驱离长城附近的建奴主力和蒙古部落,总督大人决定出兵草原。”驿兵回答。
“总督大人这么做合情合理!”李过点头。
李定国刚要点头表示认可,忽然意识到一个大问题。
他转身询问身旁的李过:“你说...如果建奴主力会不会不在草原上?”
“不在草原上?”李过皱了下眉,“不能吧?”
“广宁之战后,各部探马都汇报说建奴兵主力退往草原方向。如果一个探马这么说,消息可能有误,但所有探马都这么说,这件事应该错不了。”
听完李过的分析,李定国也对自己的猜测产生了一些质疑,摇着头说道:“或许是我多虑了。”
“等等,”李过伸出右手悬在空中,“如果建奴主力不在草原,那你觉得会在哪里?”
“那里!”李定国指向东南方向,“海州卫附近!”
“为什么是那里?”李过又问。
“现在我军主力在北,南面兵力空虚。不过南面的大海上有水师镇守,再加上大凌河西岸是我军的地盘,所以唯一的破绽只能是东南一带。”李定国认真说道。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李过也开始担心起来,“要不咱们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总督大人吧?”
李定国点头:“告诉肯定是要告诉的,但有两个问题。”
“首先,总督大人不一定信。毕竟咱们就在东南方向,截止到现在尚未发现建奴的踪迹。”
“其次,平辽大军的主力已经进入草原。就算总督大人相信,也不能直接撤退,无功而返对军心影响非常大。哪怕咱们有建奴主力在东南方向的铁证,平辽大军短时间内也无法快速从草原撤离,否则会引起溃败。”
“既然如此,咱们不如先找证据!找到证据后再告知总督大人。”李过提议。
“我也正有此意,”李定国挥手招来亲兵,让他们派出大量探马查探敌情。
五月初二的中午,明军探马抵达了吴家坟附近。
吴家坟看似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实际也是一个村子。
不过这个村子比较特殊。
四周有土城墙,墙上有箭楼,炮台等防御器械。
这里曾是明军在辽河西岸的屯兵之所,村中的百姓也多为随军家属。
万历二十二年夏,名臣李化龙在这里使用空城计,斩杀来犯的蒙古福余部首领伯言儿,击败蒙古巴林部,并射伤了巴林部首领把兔儿。
明军探马先是围着破败的吴家坟村绕了几圈,然后分兵两路。
一部分人进入村中搜索,另一部分人继续向前,朝西宁堡进发。
当天傍晚,探马来到李定国身边:“吴家坟村空无一人,但是西宁堡内有建奴踪迹。”
“西宁堡有多少建奴?”李定国有些吃惊。
西宁堡在辽河西岸。
现在明军势力在西,建奴的地盘在东。
明军收复西宁堡是肯定会在西面发起进攻,届时西宁堡内的守军会面临背水一战的不利局面。
除非陷入绝境,否则任何一个将领都不会让部队背水作战。
探马回答:“末将的人在距离西宁堡还有二十里的时候,就遇到了数十建奴探马的驱逐,根本无法抵近侦查,所以不知道那里具体有多少建奴。”
“数十建奴探马?”李定国问。
“是。”
“坏了,”李定国直接站了起来,“建奴主力必然在西宁堡一带,否则不会有这么多探马,更不会在辽河西岸驻扎!”
旁边的李过也站了起来,开口询问:“怎么办?是不是立刻告知总督大人?”
“不急,”李定国忽然恢复了冷静。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自乱阵脚。
他先是命人拿来纸笔,把发现的情况以及分析的结果一一写在纸上,准备送往草原。
在写字的时候,他问探马:“我军附近有建奴探马的踪迹吗?”
“没有。”
“也就是说,建奴并不知道我军的位置和虚实?”
“应该是的,但末将也不敢保证。”
“这就足够了,”李定国忽然有了主意,他对着旁边的李过说道:“建奴把主力放在东南一带,无非是想趁王总督北上的时候攻击平辽大军的后方,迫使他们退兵。”
“或者...在王总督回援的时候进行偷袭。”
“有咱们在,他们休想得逞!”李过紧握拳头。
“不,”李定国此时已经写完了信,他将笔墨吹干装进信封后说道:“咱们兵力不足,无法与他们正面抗衡。”
“你的意思是避战?”
“也不是,我的意思是在建奴偷袭王总督后方的时候,咱们不要急着去支援,而是伺机而动!”
......
五月初三清晨,深入草原百里的王永吉接到了李定国的来信。
他并不认可李定国的猜测。
在他看来,仅凭几十个探马就认定对方主力在那里简直有些匪夷所思。
况且济尔哈朗兵败广宁后一直向北撤退。
他紧紧跟在后面。
所以建奴主力必然在他前方,而不是后方。
当天傍晚前,明军又前进了五十里。
王永吉的计划是把建奴主力和蒙古部落驱离两三百里,然后回师。
这也是他没有向后方派兵的原因,毕竟只要再待两天就撤兵了。
不过为了谨慎起见。
他给锦州的唐通,松山的刘芳亮以及大凌河堡的马世耀各送去一封信,让他们互为犄角相互策应。
至于义州...
王永吉没有没有特殊安排,只是让人捎口信告诉他们小心提防。
毕竟那里有高杰的五千兵马!
“报!”探马快步跑到济尔哈朗的军帐内:“明军主力已出长城一百五十里。”
“一百五十里...”济尔哈朗盯着眼前的地图开始计算:“长城距离大凌河堡一百五十里,王永吉距离长城一百五十里!”
“也就是说...王永吉距离大凌河堡三百里!”
“王爷神机妙算!”旁边的人立刻拍起了马屁。
“既然如此,那就动手吧!”济尔哈朗从怀里掏出一摞信封放到桌子上。
他拿起第一个信封递给旁边的驿兵:“连夜把信送给勒克德浑,让他于五月初六绕过高台堡,袭击明廷的辽西走廊。”
“奴才遵命。”第一个驿兵转身离开。
济尔哈朗拿起第二封信,对另一个驿兵说道:“把信交到刘之源手上,命他于五月初五攻击义州。切记只可野战,不能攻城。”
第二个驿兵走后,济尔哈朗拿起了最后一封信。
他递给旁边的亲信并嘱咐道:“从草原绕过辽泽,把消息送到礼亲王(满达海)手中,告诉他务必在五月初九当天出兵!”
第962章 义州之变(上)
五月初五,义州。
八旗汉军旗主刘之源率领三千骑兵出现在义州城下。
当探马把消息告诉李本深时,他有点慌了。
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年不过三旬,能有现在的成就全靠高杰提拔。
现在高杰不在身边,没有主心骨的他立刻让人找李成栋和义州守将袁宗第进行商量。
“李总兵,建奴兵临城下了,咱们该如何是好?”李本深问。
其实在李本深得知消息前,李成栋就知道了这件事。
不过为了彰显自己的重要性,他没有主动找李本深商量,而是等对方找自己。
“既然建奴来犯,就应该派兵迎战。一来可以让建奴见识一下我军的实力,二来可以趁机立功。”李成栋回答。
“不妥,”袁宗第摇头,“现在平辽大军主力深入草原追击建奴,咱们的任务是确保西线的义州不出问题,所以应该先观望。”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