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589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他曾经对王夫之说过,希望对方成为大明朝第二个圣人。

当然了。

他对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有这样的期待。

成为圣人有三个前提条件,分别是立功,立德和立言。

诏安平叛这件事属于立功。

只可惜黄宗羲正在江南和王之心一起开矿,顾炎武则在福建泉州府当六品的通判。

二人距离山东太远,失去了立功的机会。

唯一合适的人选是在河南清丰县担任知县的王夫之。

清丰县刚被叛军攻击过,王夫之应该对他们有所了解。

想到这,崇祯对着在场的所有人说道:“清丰知县是不是叫王夫之?”

“回陛下,正是此人。”

“就让王夫之前去诏安吧,条件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崇祯说道:“另外给李定国传令,让他率领大军迅速北上等待王夫之的消息。”

“若是诏安顺利,则留在山东准备来年开春奔赴辽东。若是诏安不顺,立刻出兵解濮州之围!”

“臣等谨遵皇上旨意。”在范景文的带领下,一行人朝崇祯施礼告辞。

第879章 知己知彼

随着众人离开,乾清宫内暂时恢复安静。

“王承恩,让李若琏来一趟。”崇祯半躺在龙椅上轻声吩咐道。

王承恩不敢怠慢,用最快的速度将消息告知李若琏。

好巧不巧的是,这位锦衣卫指挥使来到乾清宫时崇祯正在吃午饭。

“李指挥使来的真是时候!”崇祯头都没抬的说道。

“陛下是觉得臣来的早了,还是来得晚了?”李若琏轻咳一声询问。

“不早也不晚,”崇祯用筷子夹着菜,“既然来了也不差你一双筷子。”

在崇祯眼神的示意下,王承恩给李若琏搬了个小桌子,并让太监端上来两菜一汤以及一盆米饭。

在递给李若琏筷子的时候,王承恩的眼神里充满了鄙夷。

李若琏假装没看到,把菜全部倒进装米饭的盆里,开始大吃特吃。

王承恩早已对此习以为常,所以并未训斥,不过还是给了对方一个更加鄙夷的眼神。

“李指挥使,”崇祯边吃边问,“平辽大军入辽已有半年时间,锦衣卫渗透进建奴内部了吗?”

“很难!”李若琏停下吃饭的动作,“臣在平辽大军内部安插了一些细作,让他们在作战的时候趁机向建奴投降,然后再做其他打算。”

“结果这些人过去之后无一例外都失去了联络。”

“都被查出来了?”崇祯有些诧异。

派往辽东的锦衣卫武力值或许一般,但是都擅长伪装。

建奴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把所有锦衣卫的细作都查出来。

“不一定!”李若琏认真说道:“这些人有的可能已经被杀,有些人则是没机会向外传递信息。就算传递回消息,消息的价值也不会太高,毕竟获得建奴信任需要时间。”

“所以通过伪装降兵渗透建奴内部的方法并不可行。”

“李指挥使的意思是?”崇祯放下了筷子。

李若琏见状也放下筷子,沉声说道:“臣的意思是通过朝鲜人从辽东打探消息,毕竟他们有不少人被关在沈阳城中为质。”

“等一下,”崇祯打断了李若琏的话,“朕要提醒你两点。”

“陛下请讲。”

“首先,”崇祯伸出右手食指,眼睛紧紧地盯着它,仿佛那根手指就是他要说的话一般:“朝鲜人不一定愿意帮咱们打探消息。”

“其次,”崇祯又伸出了右手中指,与食指并列在一起,“朝鲜人打探来的消息不一定是真的。他们既有故意隐瞒的可能,也有被建奴蒙骗的可能。”

“这...”李若琏被崇祯的话点醒,陷入困惑之中。

想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就需要打入建奴高层。

而建奴那边对消息的封锁十分严格。

就算朝鲜人能传回消息,他也无从考证消息的来源以及真伪。

平辽大军一旦因此产生误判,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李指挥使,”崇祯提醒,“你的思路没问题,只是少了一个求证的环节。”

“求证?”李若琏有些茫然地抬起头,“臣不明白除了朝鲜人,谁还有获取消息的途径,以及证实消息真伪的能力。”

“蒙古人!”崇祯重新拿起了筷子,“蒙八旗固然和建奴成为了利益共同体,但他们也有自已的小心思。外藩蒙古更不用提了,只要利益到位,他们绝对不会吝啬手里的消息。”

李若琏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道:“陛下的意思是从蒙古苏尼特部入手?”

崇祯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李若琏的猜测。

接着,他语气沉稳地说:“王永吉先是生擒了腾机特,然后又把他放了回去。这一举动无疑会令腾机特在部落中的威望大减,也可能导致他失去建奴的部分信任。此外,腾机特在锦州之战中损失惨重,但并未得到实际的好处,想必会对建奴产生不满的情绪。”

崇祯目光如炬,继续说道:“锦衣卫可以尝试与腾机特取得联系,探一探他的态度。”

“如果他有意与锦衣卫合作,那咱们不但有了一个验证消息真伪的途径,还可以通过他了解到更多蒙古各部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挑起蒙古各部落之间的内乱,那么建奴的势力将会受到极大的削弱!”

听完崇祯的分析,李若琏的眼睛开始放光。

他躬身施礼:“多谢陛下指教,臣这就写信让辽东的锦衣卫和朝鲜人以及蒙古人接触。”

“不急于这一会,”崇祯笑了笑,指着李若琏面前的盆子:“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臣遵旨。”李若琏重新拿起筷子,举起盆子用风卷残云的速度将里面的饭菜一扫而光。

“臣告退!”李若琏转身就要走。

“等一下。”

李若琏转回身,躬身询问:“陛下还有什么指教?”

崇祯眯着眼睛,语气阴冷:“用最快的速度搞清楚建奴内部是否出现了权力的更迭!如果有,那么一定要搞清楚下一个对手是谁!”

“只有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第880章 锦州之战(番外)

八月初八。

锦州城内,月色如水。

马超兴穿着深色的衣服,走在墙根的阴影处。

他一边走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四周。

在躲过两轮巡夜的士兵后,他来到一处破旧的宅院外。

见四周无人,马超兴停下脚步龇着牙噘着嘴开始吹气。

吱吱——吱吱——

连续两道微弱但清晰的老鼠叫声悄然响起。

片刻后。

门内传出了一声猫叫。

紧接着院门轻轻打开,探出一个脑袋。

看清马超兴的相貌后,那人将马超兴让了进去。

院门关闭,街道重新恢复安静。

院子里站着不少人。

有的站在原地练拳,有的举着棍子练习劈砍。

还有一些人站在院墙附近警戒。

无论他们正在做什么,都没发出任何声音。

整座院子散发出一种诡异的安静。

马超兴跟着那人穿过院子,来到屋内关好屋门。

“马超兴,你迟到了!”站在门口的胡德帝立刻说道。

“抱歉,”马超兴双手抱拳,“平日里这个时候只会遇到一波巡夜的士兵,今天在路上连续遇到两拨人,所以才会迟了一些。”

“两拨人?”胡德帝皱了下眉,“难道建奴有所察觉?”

“不是,”马超兴摇头,“我和手底下的弟兄一直在给建奴搬运物资。之前是从锦州城往松山城搬运,最近换地方了,由松山城改为了南山,再加上前几天南边传来的炮声以及不断有伤员送入城中,我猜测松山城已经落入咱们大明军队的手中。”

“建奴为了维护城中的秩序,特意加大了巡夜的力度。”

胡德帝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也就是说...官军收复锦州指日可待了?”

“差不多吧,”马超兴点头,“能拿下宁远就能拿下锦州,短则半月长则一月,官军必能兵临锦州城下。”

“既然如此,咱们得想办法配合官军,否则仅凭外力很难攻破城池。”胡德帝说道。

“难啊!”马超兴叹了口气,“咱们到现在只有不到八百人,别说甲胄,就连像样的武器都没多少。除了偷偷打造的几十把砍刀外,剩下的都是农具。”

“反观建奴,不但甲胄武器齐全,在城中布置的守军数量也高达五千。到时候真打起来,咱们这些人都不够给他们塞牙缝的。”

“那怎么办?”胡德帝也开始叹气。

“得好好想想!”马超兴说完这句话之后便陷入了长久的深思之中。

胡德帝坐在旁边的凳子上,一起思考。

不知过了多久,马超兴忽然问道:“胡德帝,你和手底下的弟兄明天去干什么?”

“建奴管事的人虽然没说,但是我隐约间听到他和另一个人说明天往城墙上搬运滚木礌石,准备守城之类的话!”胡德帝回答。

“那就好办了!”马超兴露出了邪魅的笑容。

“你有什么好主意?快说出来让我听听。”胡德帝顿时来了兴趣。

“我明天的任务是照顾建奴伤员,给他们烧开水洗衣服做饭。”马超兴开始说道:“建奴伤员都在北城一带,我可以趁机寻找存放伤员武器甲胄的地方。”

“你的意思是起事之前,先拿下存放伤员甲胄武器的仓库?”胡德帝眨着眼睛。

“对,”马超兴快速点头:“顺手是获得武器甲胄最快的方法!到时候再抢一些战马,咱们穿着建奴的甲胄,打着建奴的旗号,骑着建奴的战马,守城的士兵必然会把咱们当成友军。”

“等官军攻城的时候。咱们只要混上城墙,杀死守军打开城门就行了。剩下的事,官军自会处理。”

“那我呢?”胡德帝指着自已的鼻子,“我负责什么?”

“你明天不是往城墙上搬运滚木礌石吗?”马超兴问。

“对!”胡德帝点头。

“搬运礌石的时候肯定要给炮兵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存放火药和炮弹,你让手底下的兄弟们预留的空间大小。这样一来就能知道建奴防守的重点,到时候从防守薄弱处下手。”

胡德帝想了一会后使劲点头:“有道理!我会吩咐下去让他们都记下来,还有其他要嘱咐的吗?”

“有,咱们花费数年时间才获得建奴的信任,最近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露出马脚,否则会前功尽弃!”

“放心吧,早就习惯装孙子了,建奴不会察觉!”

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马超兴和胡德帝一面搜集情报,一面继续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伤兵被送入城中。

存放伤兵武器甲胄的地方很快被马超兴找到。

胡德帝则摸清了建奴火药仓库的情况。

九月初七,城外喊杀阵阵炮声如雷。

喊杀声从早晨持续到傍晚才结束。

入夜后,马超兴找到胡德帝。

胡德帝率先说道:“我听伤员说大明官军数次强渡小凌河,结果都被打退了回去,咱们得想想办法帮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