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58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看着高时明咄咄逼人的样子,范景文来了脾气。

他没好气的说道:“高公公言之有理!咱们与其在这里争论,不如立刻向皇上请旨逼迫王永吉出兵,只要他把十万大军全都葬送在辽东,那么朝廷就再也不用花一文钱了!”

“你...”高时明被气得满脸通红,“你这些话纯粹是胡搅蛮缠!”

“是高公公你先胡搅蛮缠的!”范景文丝毫不让。

他推荐王永吉担任平辽总督,在朝中就得帮着王永吉说话。

否则泼向王永吉的脏水早晚会泼到他的身上。

“范景文你不要仗着年纪大就胡作非为!”高时明气不过,开始威胁。

“高公公不要仗着受宠就为所欲为!这大明朝是陛下的大明朝,你我要给陛下解忧,不能给陛下添堵!”范景文四两拨千斤,又把高时明的人身攻击反弹了回去。

“你...”高时明终于被说的无言以对,只能对着范景文咬牙切齿。

“好了,”崇祯及时打圆场,“你们吵来吵去还是没吵出个结果来!”

“王永吉是平辽总督,他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朕不会管。”崇祯首先给这件事定了基调。

“但是,”崇祯突然拔高声调,“四个半月时间不动刀兵是不是有点太...安逸了?我大明不但有骑兵,还都是精锐。他们完全可以在这个冬天和建奴的骑兵正面碰一碰,不要求他们攻城掠地,也不给他们下达任何目标,只是为了在消耗建奴的粮草的同时,保持我军战力!”

战马作战比不作战要多吃一倍的粮食,大明有富饶的江南保证军粮供应,建奴只能吃存粮。

双方同时消耗粮食,最先扛不住的一定是建奴。

范景文和王家彦对视一眼后朝崇祯施礼:“陛下大才,臣等望尘莫及。”

崇祯摇了摇头:“朕不想听阿谀奉承的话,只想知道济尔哈朗兵败锦州后,建奴内部权力是否会出现更迭?”

“如果没有,开春时面临的还是济尔哈朗这个对手。如果权力出现了更迭,那么谁会成为下一个掌权者?”

“多铎?满达海?亦或者被废过一次的多尔衮?”

崇祯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陷入沉思。

若想赢得战争,必须了解对手。

而他们对这些一无所知。

正思索间,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不等崇祯询问,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

在众人的注视下,一个手举公文的太监气喘吁吁地跑进大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并喊道:“启禀陛下,山东六百里加急塘报!”

六百里,加急,塘报!

众所周知,只有发生了战事才会用塘报。

而六百里加急意味着战事十分突然,且大概率对朝廷不利。

内阁首辅范景文,谢三宾,王家彦,高时明,王承恩等人同时变色。

崇祯也急的站了起来。

大明朝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场面了。

哪怕辽东的战事也没有让众人如此担心过。

“念!”崇祯沉声吩咐。

“是!”太监借机喘了几口气,咽下一口唾沫后说道:“山东民变!”

此言一出,现场哗然。

山东是水师的基地。

一旦出乱子,不但会对水师造成的影响,还会对王永吉的平辽大军造成困扰。

毕竟平辽大军的粮草多由水师运送。

“山东哪里?”王家彦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山东东昌府濮州(今河南濮阳市范县濮城)。”

呼——

范景文率先松了一口气。

璞州在山东西部,与河南交界。

而水师的基地在山东东部,只要不是全省范围的民变,就不会影响到水师。

太监继续念道:“上月黄河发大水,山东五个县受灾。濮州榆园贼首领张七、任七、范次吾、黄镇山、梁敏等人趁机聚拢数万饥民,号百万众。攻打山东濮州,范县,曹县;河南南乐县,清丰县等地。”

“河南两县防备甚严,叛军未能攻破。”

“范县和曹县守军防备疏忽,再加上城中有内应,被叛军攻入城中。”

“现叛军主力正围困濮州,请朝廷派兵支援!”

第878章 榆园军

历史上的明朝末年,山东濮州、范县一带屡遭天灾。

再加上人祸横行,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废。

当地有榆钱树。

榆钱树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落叶乔木,先开花后长叶。

开出的花朵外形和铜钱相似,故而得名榆钱树。

由于榆钱树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所以时间久了有榆树的地方会形成榆林。

崇祯十三年。

以马应试为首的农民发动起义,借助茂密的榆林和大明朝廷对抗。

每当官军来剿,他们就钻入茂密的榆林之中躲藏起来。

由于当地的榆林茂密且面积太大,官军不敢贸然进入,只能在外围搜寻。

等官军一走,他们就钻出榆林继续对抗。

这些人被大明朝廷称为榆园贼。

史书称之为榆园军。

为了应对官军的围剿,榆园军还在榆林中挖掘了长达数百里的地道。

地道纵横交错,星罗棋布。

贸然钻入不但会迷路,还会被藏在地道里的御林榆园军杀死。

十分难缠。

满清入关后,榆园军开始反清复明。

顺治五年,降清的刘泽清和榆园军取得联络发动起义。

事败后。

刘泽清本人及他的弟弟和三个侄子被满清处死。

榆园军继续依靠茂密的榆林和满清周旋。

为了彻底消灭榆园军,满清任命张存仁为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进行围剿。

张存仁原本是明朝的守堡官,手下有一两百士兵。

除了这个身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超级间谍。

之所以用超级间谍来形容他,是因为他隐藏的很深,作用很大。

(建州得辽阳时便为彼中线索,用事最久且力故其呼应绝灵。)

崇祯元年,袁崇焕执掌辽东军政大权。

此时的张存仁已经是建奴的间谍了。

袁崇焕先是火速将这个守堡官提拔为标营游击将军,又在七个月后升其为参将,成为了他的得力亲信。

先不提袁崇焕是否知情他间谍的身份。

他能潜伏在蓟辽总督身边并成为亲信,必然向建奴输送了大量有用的情报。

否则已巳之变时建奴不可能对明军各路大军的动向了如指掌!

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后,张存仁和祖大寿一起开城投降。

他立刻指出祖大寿是假降。

皇太极虽然不信,但事实却如张存仁所言,祖大寿回到锦州后并没有给建奴效命。

张存仁担任三省总督后对榆园军展开了围杀。

他先是在草木易燃的秋天和冬天数放火烧榆林,又挖开黄河堤岸水灌榆园地道,最后又对当地百姓展开了无差别的屠杀。

山东、河南甚至直隶的百姓都遭到了屠杀,被杀者数以百万计。

榆园军的成员都是当地百姓,张存仁这种釜底抽薪的方法确实起到了作用。

随着百姓的减少,榆园军的成员也越来越少。

榆园军首领或被杀,或投降。

榆园军最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上的榆园军是一支义军,下场十分惨烈。

崇祯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当然不会用张存仁的方法对付他们,也不会让他们落得凄惨的下场。

而是抱着仁慈的基调处理这件事。

就在崇祯思考如何平息叛乱的时候,司礼监掌印高时明率先说道:“皇爷!现在山东发生了民变,奴婢以为应该立刻派兵围剿。”

“高杰的三万兵马正在青州府一带屯田备战,距离濮州不到八百里!轻车简从的话十天就能赶到濮州,赶走叛军解濮州之围!”

“或者调派在河南屯田的李定国,他的两万大军正在距离濮州四百里的亳州。算上传递消息的时间,八天左右也能抵达濮州。”

崇祯既没有表态同意,也没有露出不同意的意思,而是看向内阁首辅范景文。

范景文眉头紧锁,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用兵平叛只能解一时之急,无法做到长治久安。”

“范阁老这话是什么意思?”高时明有些不爽的问。

“榆园贼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存在了很长时间。”范景文开始解释,“从我朝十四年到今年,榆园贼就没消停过。每次官军前去围剿,他们就逃入榆树林之中避难。官军一走,他们又钻出榆树林继续干老本行。”

“他们当中有些人确实是生活所迫,无奈之下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还有一些人则是专门和朝廷作对。”

“所以范阁老的意思是?”高时明眨着眼睛问。

“诏安!”范景文回答地干净利落。

听到诏安二字,崇祯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范景文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一致。

诏安榆园军作为已用,是当前的最佳方案。

高时明想了想,开口询问:“诏安之后呢?”

“现在辽东正是用人之际,可以从中挑选一些精壮之人去往辽东支援作战。”

“不妥吧?”高时明摇着头,“别管怎么说,这些人只是造反的普通百姓,虽然能打败当地的守军,但也只能打败守军!对付建奴恐怕够呛,搞不好还会发生临阵脱逃的事。”

“不,”这次轮到范景文摇头了,他笑着说道:“不需要他们参与进攻,只需防守即可。”

“防守?守哪里?”

“随着战线的扩大,需要防守的城池和堡垒越来越多。有他们在,平辽大军只需要专注进攻无需分兵防守。榆园贼本就擅长挖地道和防守,让他们防守可谓术业有专攻!”范景文继续解释。

“好一个术业有专攻!”崇祯呵呵笑了起来,“既然范阁老觉得可以诏安,那就安排人去试试。”

“陛下,”范景文想到了一件事,抬起头看向崇祯:“臣以为应该做两手准备。在诏安的同时,派遣大军前往濮州。榆园贼一旦拒绝诏安,大军立刻出动平叛。”

“也好,”崇祯点头,“那就安排李定国率军前往濮州吧,毕竟他的距离近一些。”

“是,”兵部尚书王家彦认真记下后询问,“请问陛下打算派遣何人前去诏安?”

派谁去比较合适呢?

崇祯瞬间就想到了历史上的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