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其他人都是老油条,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意思:他们和王永吉的想法一致。
重新安排完任务后,众将离开。
次日清晨,关宁军再次集结渡河。
这一次的规模比上次大很多。
负责渡河的将领还是祖泽溥。
有了上次的教训,他决定步骑并进。
六座浮桥,一半走步兵,一半过骑兵。
不多时。
两千关宁骑兵和一千关宁步兵踩着浮桥来到宁远河北岸。
“报!”三里外,探马来到满达海面前:“启禀和硕礼亲王,明军正在渡河,步骑并进!”
满清的和硕亲王简称亲王。
历史上满清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郑亲王、肃亲王、庄亲王以及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
亲王和郡王都可以世袭罔替,爵位级别一样。
不同的是亲王后代袭爵后待遇高,郡王后代袭爵后待遇稍差。
听闻关宁军步骑并进,满达海笑着看向吴守进:“按照计划行事。”
“是!”吴守进领命离开。
吴守进得到命令后,还是用骑兵袭扰并寻找关宁军的破绽。
祖泽溥用骑兵护住两翼,步兵结阵缓慢推进。
吴守进扔下几具尸体后无功而返。
关宁军顺利渡河,并在河对岸扎营。
从开始渡河到扎营结束,王永吉的主力没动,豪格的主力也没动。
王永吉没动的原因是他不是很相信吴三桂,说白了怕被他坑死。
所以只出动了关宁军和黄得功所部兵马。
豪格慑于明军在河对岸的火炮,再加上地形狭窄,不敢也不能出动主力。
双方都没出动主力决战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政治。
战争和政治是分不开的。
政治对内是权力,对外是利益。
如果双方决战,无论胜败,内外格局都将会发生变动。
对大明来说,宁远之战若是胜了,可以收复辽西走廊,把战线推进到辽东和辽南一带。
若是败了,王永吉以及一众支持王永吉的人都将会受到牵连。
不追究责任行不行?
数万条生命葬送敌手,就算崇祯不追究,朝堂上的官员和天下黎民百姓也不会放过当事人!
对建奴来讲。
宁远之战若是胜了,豪格这位大将军的威望可以上一个台阶,成为八旗的顶梁柱。
若是败了...
会被踢出权力中心,从此与权力无缘。
王永吉怕死,豪格怕失去一切。
所以双方尤为谨慎。
明军在河对岸扎营后,开始下一步计划。
宁远城三面环水,最佳方案是从没有水的西北方向攻打。
也就是说,明军必须肃清西北方向的敌人后,才能开始攻打宁远城。
而西北十里外有一座藏龙山,八旗兵的主力就在这一带。
从五月二十八到六月初五,关宁军数次出击均未能攻上这座只有百米高的藏龙山。
“换人!”王永吉当机立断,把关宁军从主攻的位置撤了下来。
刘西尧与袁宗第被派了上去。
三天后。
攻山不利的刘西尧与袁宗第也被换了下来。
顶替他们的是贺锦,马世耀和刘体纯。
两天后他们被撤了下来。
山海关总兵高第顶了上去。
两天后的六月十二,高第来到中军行辕。
他见到王永吉后立刻大发牢骚:“总督大人,这仗没法打了。”
王永吉没说话,伸手示意他坐下。
落座后高第继续发牢骚:“建奴本就难缠,现在屯兵在藏龙山一带居高临下,占尽地利!我军的优势是火炮,攻山时射出的炮弹不但无法击中目标,反而会从山上滚落伤到自己人。”
“再这么打下去...迟早兵败!”
“住口!”李性忠开口斥责道,“大敌当前说这种有损士气的话,是何居心?”
李性忠虽然是崇祯亲自提拔起来的人,但高第一点也不惯着他,马上反击:“李总兵少说点风凉话,免得风大闪了舌头。”
“你什么意思?”李性忠站了起来。
“我什么意思?”高第跟着站了起来:“你麾下都是骑兵,不用攻山!老子麾下的步兵可是在用命攻山,让你少说两句风凉话有问题吗?”
第779章 决战之前
“你跟谁老子老子呢?”李性忠撸胳膊挽袖子。
“来啊!”高第毫不示弱,举起了拳头。
“别别别,不至于。”
“是,大家同朝为臣,别伤了和气。”
“动动嘴得了,千万别动手啊!”
其他人嘴上虽然说着劝架的话,却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拦。
毕竟连续十多天进攻失利,大家心中都有些情绪,都通过看热闹舒缓心情。
李性忠和高第越来越近,眼看二人就要动手,王永吉出声制止:“莫要冲动!”
中军行辕内暂时恢复安静。
众人齐齐看向这位平辽总督。
王永吉压力很大。
众将不和倒还是其次。
主要是此时的辽西走廊囤积了十三万明军,每天耗费无数粮草。
大军久攻不下,上下都会质疑他的能力。
压力可想而知。
“诸位,”王永吉站起身,目光扫视一周后说道:“知道我为什么轮番让你们攻山吗?”
吴三桂开口道:“在场的诸位当中有很多人没和建奴交过手,关宁军上一次和建奴对战也是数年之前的事。总督大人此举应该是想让我们见识一下建奴的真正实力,好为接下来的决战做准备。”
“不错!”王永吉点头。
还有一点王永吉没有说破。
他已经借此机会了解各部的真实战力。
后续决战前,他会根据战力部署兵力。
众人商量两天后确定了决战计划,随后用密函送往京师。
虽然有泄露机密的可能,但王永吉已经顾不了许多了。
提前告诉朝廷决战的时间,主要是让朝廷做好准备。
什么准备?
打胜了,需要往宁远城派遣官员进行治理。
打败了...需要及时派兵守住山海关。
王永吉在信封上郑重其事地写下“兵部尚书亲启”字样,又用蜜蜡封住封口盖好印章。
“去吧,亲自交到兵部尚书手中!”王永吉对着亲信说道。
“是,”两名亲信转身离开,纵马西行。
......
“什么?今天明军没有进攻?”藏龙山脚下,豪格对这个消息有些意外。
“是,”满达海回答,“据探马消息,明军各部既没有论调,也没有进攻。似乎已经无计可施...”
豪格思考很久后摇头:“不,明军要决战了。”
“决战?”这次轮到满达海意外了,他皱着眉想了一会:“想攻打宁远城必须占据西北方位,而占据西北方位的前提是拿下藏龙山。明军连续攻了十几天都没能拿下,何来决战一说?”
豪格站起身走到满达海身前,对着他的肩膀轻轻捶了一拳。
在满达海诧异的目光中,豪格问:“本王刚才出拳之前做了什么?”
满达海回忆了一下说道:“肃亲王出拳之前做了收拳的动作。”
说完这句话后他自己愣在原地,“照这么看,肃亲王的话应该八九不离十!”
“嗯,”豪格点头后看向在场所有将领:“明军连续十多日进攻藏龙山,你们有何感想?”
正蓝旗的博洛率先回答:“战力尚可。”
“一般,比乌合之众强,但是距离精锐还差很远!”镶蓝旗的屯齐回答。
勒克德浑哈哈笑道:“也就那样吧。”
“还行。”
“不咋地。”
“不弱,能和我军正面对垒!”正白旗的苏拜忽然说道。
在一众贬低的声音中,苏拜的话显得尤为突兀。
豪格朝其他人摇了摇头,朝苏拜点头:“诸位嘴上可以轻敌,但心里绝不能轻敌!”
“这些天我仔细观察过对面的明军,除了关宁军,其他的兵马也很强!之所以没能拿下藏龙山,是因为他们仰仗的火炮没有用武之地!”
“一旦回到同一高度...孰胜孰败犹未可知啊!”
众将你看我,我看你,不再说大话。
商讨半天后,豪格说道:“既然都没有意见就立刻给盛京写信,请求援军!”
两个八旗兵带着信函,纵马奔向东北。
宁远距离沈阳不到六百里,信函次日下午就送到福临手中。
“请求援军?”福临对这个要求很是意外,他盯着送信的人问:“我军伤亡很大吗?”
“回皇上的话,决战尚未开始,我军虽有伤亡,但并不大!”
福临眨了下眼睛又问:“难道...藏龙山丢了?”
“回皇上的话,也没丢!”
多铎重重咳嗽一声:“藏龙山没丢,伤亡亦不大!他出兵前说辽西走廊狭窄,纵有百万大军也无法正面铺开,六万大军足矣!现在突然要求增兵,他意欲何为啊?”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