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殿下的注意力不该放到人的身上,应该事上。”倪元
璐打断了朱慈烺的思路。
“什么事?”
“国策!”倪元璐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货币改制这项国策不仅关系到朝廷的税收,还会对辽东即将到来的战事产生影响。”
“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将会对大明朝造成严重的后果。”
“除了影响税收和战事外,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导致民心不稳,影响局势稳定。”
“我懂了,”朱慈烺打断了倪元璐的话,“接下来我得帮着父皇和朝廷在江南,尤其是在南直隶推进货币改制!”
“殿下想怎么帮?”
朱慈烺眼珠转了一圈,咬牙发狠道:“先礼后兵!如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说服他们的话,我就动用东宫的兵马以武力强迫他们把银子换成大明圆宝。”
“嗯,”倪元璐欣慰的点点头,“殿下的思路是正确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寸。”
“尺寸?”朱慈烺问。
“对!殿下可以选择对勋贵下手,但绝不能对大臣或者士绅下手。”
“为何?”
倪元璐回答:“大臣是帮朝廷干活的,现在对付他们,谁来帮朝廷做事?更何况此前已经收拾了一个吏部郎中徐一范,南京朝堂上勋贵势力有隐隐做大的趋势,是时候打压一下他们的气焰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货币改制进展缓慢的阻力来自士绅集团,官员是士绅集团利益的维护者。”
“陛下让官员去解决这个问题,成与不成都是官员的问题!殿下一旦牵扯进去,到时候官员为了自保会把祸水引向殿下,让陛下为难!”
“学生懂了!”朱慈烺对着倪元璐躬身施礼。
倪元璐不放心,又解释说:“如若将货币改制比作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可分为两条战线。”
“一条是宗室勋贵的战线,这条战线殿下可以随便折腾,有陛下兜底。”
“另一条则是官员士绅的战线,这条战线必须交给官员去处理。”
“两条战线内部的矛盾只能由内部来解决,千万不能把矛盾转移到其他地方!否则会激化矛盾,导致事态朝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是,多谢先生教诲!”朱慈烺对倪元璐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
二人又商议了一会,倪元璐起身告辞。
两天后,朱慈烺在春和殿发出令旨:为推行国策,凡在南京的皇室成员及勋贵,限期一个月内必须把府上所有现银全部兑换成大明圆宝。如有违抗,一律严惩。
令旨一出,南京成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动荡,反而陷入了祥和的平静之中。
宗室勋贵都无视了这道旨意。
朝廷在推行货币改制过程中一直秉承温和态度。
简单来说就是想不强迫。
既然不强迫,他们就不会主动把银子换成大明圆宝。
在他们看来,圣旨都不强迫的事,令旨会强迫?
皇帝都不敢做的事,太子会做?
所以,他们选择了无视。
五天后,东厂太监张容来到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问:“南京的宗室、勋贵可有还钱的举动?”
“回殿下,令旨发出后奴婢就派人进行了监视。各宗室、勋贵不但没有把银子拿出来换成银币,反而...”
“反而什么?”朱慈烺怒问。
“反而像没看到一样,无视了殿下的令旨。”张容回答。
砰的一声,朱慈烺右手狠狠拍在桌子上,“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竟敢无视本宫令旨!”
“陈宽!”朱慈烺朝殿门外吼道。
“奴婢在。”太监陈宽跑步来到殿内。
朱慈烺沉声道:“召临淮侯李祖述前来问话!”
第740章 临淮侯李祖述
临淮侯李祖述是大明第八代临淮侯。
初代临淮侯叫李沂,是曹国公李景隆的后代。
李景隆在靖难之役后被朱棣授予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并增岁禄千石。
永乐二年,朱棣废除李景隆曹国公爵位,并抄家软禁。
李景隆死后,李氏一脉沉寂了很长时间。
嘉靖十三年,道长朱厚熜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把李景隆的四世孙李沂封为临淮侯。
李氏一脉再次出现在朝野上。
临淮侯的爵位也就此传承了下去,直至明亡。
有意思的是。
建文四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开城投降,迎燕军入城。
两百四十多年后的弘光元年满清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的后代李祖述也选择了开城投降,迎清军入城。
李景隆坑了朱标的后代。
李景隆的后代坑了朱棣的后代。
冥冥之中,似有定数。
......
金陵城临淮侯府。
临淮侯李祖述在得知太子要召见他时,整个人顿时有些慌了。
他在书房里左右不停地踱步,脸上写满了愁容。
“侯爷!太子殿下的人在外面等着呢,您得抓紧时间跟他们走了。”府上的管家站在书房门外,向李祖述汇报。
“再等等!”李祖述心烦意乱的回答。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给他拿一锭银子,让他多等会!”
“是。”管家领命后匆匆离开。
李祖述强迫自己坐在椅子上,静下心来思考。
不知想了多久,管家去而复返:“侯爷,太子殿下的人又开始催了。”
“嗯,这就走!”李祖述站起身,拿起一件御寒的衣服披在身上。
打开书房的门后,他与管家四目相对。
“侯爷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管家问。
“当然有!”李祖述点头嘱咐道:“我走之后立刻把府上的银子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放进香阁,供奉起来!”
“另一部分银子立刻送到大明钱庄存起来,速度要快!”
“是,侯爷!”管家回答。
李祖述安排完这件事后,跟着朱慈烺的人来到春和殿。
礼毕后,李祖述对着朱慈烺躬身道:“不知太子殿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没事就不能和你聊聊天吗?”朱慈烺用阴阳的语气反问。
“额...”李祖述一时语塞。
在他的认知里,朱慈烺只是一个性格软弱的储君。
今天这是怎么了?
话里话外都带着一股火药味。
“临淮侯为何语塞?”朱慈烺追问。
李祖述急忙施礼解释:“太子殿下久居春和殿,臣鲜有机会和殿下叙旧。今日突然被殿下召至宫中,臣心中有些惶恐导致语塞,请殿下恕罪。”
“哦,原来如此!”朱慈烺转变态度,笑着继续问道:“临淮侯近来身体可还好?”
“多谢殿下关心,臣身体还算结实。”
“家里人最近怎么样?”朱慈烺开始拉家常。
“都挺好的,有劳殿下惦记。”
“朝廷最新一期的邸报看了吗?”
“看了。”
“第一个版面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货币改制。”临淮侯李祖述如实回答。
“什么是货币改制?”朱慈烺一句接一句,不停地问。
李祖述本不想回答,但是在朱慈烺的追问下只能总结道:“臣以为,货币改制这项国策概括来说就是把银子换成大明圆宝。”
“临淮侯觉得国策如何?”朱慈烺不露声色的问。
“臣...不敢妄议朝政。”李祖述滴水不漏的回答。
见对方不上钩,朱慈烺直接站起来问:“哦?临淮侯的意思是不看好这项国策了?”
“臣不敢。”
“那到底是看好还是不看好?”朱慈烺逼问道。
“臣十分看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国策!”李祖述无奈回答。
“既然看好国策,为何不支持国策?”朱慈烺语气渐冷。
李祖述脑门开始往外冒冷汗,他跪在地上解释道:“臣从始至终都支持国策,不知殿下此话从何而来?”
“支持国策?”朱慈烺冷冷一笑,“支持国策为何不把府上的银子全都换成圆宝?”
李祖述狡辩:“臣换了。”
“换了多少?”
“换了两万两银子!”
“两万两银子?”朱慈烺咬牙切齿起来,“你们李家传承数百年,府上的银子数以百万计!你竟然只拿出两万两银子支持国策?”
李祖述低着头,一言不发。
朱慈烺说的都是事实,他没什么好辩解的。
就算用谎言脱罪,也只能帮到一时。等谎言被揭穿,罪责会加倍施加到他身上。
见对方不说话,朱慈烺更加愤怒。
他伸出右手指着李祖述的脸骂道:“你身为大明朝的勋贵,不为国分忧也就罢了,竟然还带头抵抗朝廷新政,简直丧心病狂!”
“来人!”朱慈烺朝着殿外大喊。
“在!”四个侍卫挎着刀走了进来。
“李祖述抗旨不遵,将其拿下!”
四个侍卫冲上前将李祖述控制住。
李祖述整个人有些懵。
朱慈烺的举动太反常了。
如果说之前的朱慈烺是一只羊,那么今天的朱慈烺就是一只狼崽。
会咬人,但是让人感觉不到危险。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