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这句话说的太狠太狂了!
要知道蒙古降兵高达数万!
他一句话要决定数万人的生死,可见口气之大!
俄木布被刘肇基的话吓了一跳,退后半步问道:“这...这位大人莫要说笑!”
“没有说笑,你是何态度?”刘肇基又问。
俄木布顿感压力山大。
一刻钟前他还是个平民,现在不但重新成为土默特部的首领,还掌握了数万人的生死。
蒙古降兵降将比俄木布的压力还大。
他们虽然对刘肇基的话十分愤怒,但是忌惮于明军的战力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可怜巴巴的看着俄木布,希望他不要犯糊涂。
俄木布深吸几口气,缓缓说道:“回总督大人的话,末将的部下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错不致死!请总督大人看在历代顺义王的面子上,饶了他们的罪责!”
“战事过后,我愿亲赴京师向陛下请罪!”
吕大器故意拖延了一会后说道:“也罢!既然如此,就按你的意思办!”
“多谢总督大人!”俄木布松口气。
蒙古降兵降将松了口气。
吕大器和刘肇基也暗暗松了口气。
明军战力虽然强悍,但面对的是数万蒙古降兵。
人在抱有必死的决心时,会爆发出两倍甚至三倍的斗志和战力!
杀光这些蒙古兵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吕大器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帮俄木布立威。
他要让一众蒙古人知道,俄木布不但有黄金家族的血脉,还有大明朝廷这座强有力的靠山。
“总督大人,末将还有一件事...”就在吕大器以为没事的时候,俄木布突然开口说道。
“但说无妨!”吕大器一脸轻松。
“我要杀一个人!”俄木布说话的同时,目光阴冷。
第691章 游牧部落的问题
“你要杀谁?”吕大器问。
“古禄格!”俄木布指着古禄格的鼻子,“他是建奴的走狗,在面对大明官军的征讨时竟然负隅顽抗!如果早早投降,不但能挽救许多生命,还会让归化城免遭此难!”
“此等害群之马必须处死!”
古禄格脸色骤变,他一边慢慢后退一边指着俄木布的鼻子质问:“俄木布你简直忘恩负义!当初建奴将你关押在盛京,是我把你带回来的!还有顺义王的印信,也是我用贡品换回来的!你卸磨杀驴就不怕天打雷劈吗?”
“呵呵,放我回来本来就是建奴的主意,与你何干?至于顺义王的印信...””俄木布冷哼一声:“你想彻底掌控部落,但部落里有很多人不服,所以你想用我父王的印信压制他们!”
“你...”被揭穿真面目的古禄格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气愤之余他唰的一下抽出马刀,试图负隅顽抗。
他身后的亲兵跟着捡起之前扔在地上的马刀,凝神戒备。
外围的明军见状立刻拿起火器,拔出腰刀准备开战。
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双方开始僵持。
最尴尬的是右都统杭高和其他蒙古将领。
他们不知道该帮谁。
从情理上讲,他们与古禄格是一体的,应该共进共退。
可是俄木布这位前首领不但有黄金家族血脉,还有强大的明军在背后撑腰。
和他为敌绝非明智之举。
于是乎...
杭高和一众蒙古将领趁着他们对峙的功夫,悄悄向后退了几步。
这种行为不但表明了他们的态度,还将古禄格孤立了。
古禄格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杭高:“你...”
杭高没有理会古禄格投过来的目光,而是对着俄木布和吕大器深施一礼:“杭高愿听从两位大人的调遣!”
俄木布有些得意地看了一下古禄格,随后向吕大器请示:“请问总督大人打算如何处置古禄格?”
吕大器没说话,而是盯着俄木布看了一会。
俄木布的表现总体来说还算可以。
他拥有一名部落首领该有的杀伐果断和号召能力。
在和平年代,这样的部落首领会成为大明朝廷的潜在威胁。
但现在是乱世。
朝廷需要这样的部落首领维持部落稳定。
部落内部稳定时他们才会意见统一,不至于做出鼠首两端朝三暮四的事。
简而言之,大明朝廷需要一个稳定的盟友。
俄木布有资格成为这个盟友的首领!
想到这,吕大器伸手用马鞭遥指着古禄格,“来人,将他拿下!”
古禄格大惊,带着几十个亲兵转身就要跑。
不等他迈开步子,杭高带人一拥而上将他们团团包围。
“放下武器,投降不杀!”杭高朝古禄格身边的亲兵大喊。
亲兵们开始犹豫。
俄木布见状改喊道:“叛贼古禄格打压顺义王后裔,投靠建奴罪不可恕!这些都是他一人之罪,只要尔等弃暗投明,绝不会受到牵连!”
有了俄木布的保证,古禄格身边的亲兵纷纷扔下武器向后退。
古禄格被彻底孤立。
意识到情况不对后,古禄格朝着俄木布身后喊了一声:“动手!”
趁着众人目光转移的功夫,他转身就跑。
然而周围的蒙古兵早有防备,其中一人抬腿用力踹在古禄格的屁股上,将他踹翻在地。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
古禄格被明军处死,俄木布重新当上了土默特部首领。
在帮助俄木布完成内部清洗后,明军开始退兵。
临走前,带走了不少马匹、牛、羊等战利品。
土默特部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也只能认命。
没办法,这就是战败的代价!
此战不止明军获利,一同获利的还有鄂尔多斯部,他们见风使舵的目的就是为了物资!
吕大器没有吝啬,从战利品中拿出一些分给鄂尔多斯部,然后带着剩下的物资凯旋而归。
返程的路上。
吕大器将战事的过程、结果;一众将领的表现;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臣服的态度全都以公文的形式写了下来。
随后派快马送往京师。
崇祯二十二年七月初十,内廷接到了内阁转来的公文。
“皇爷,吕大器一战解决了两个部落,可喜可贺!”王承恩站在崇祯旁边,用欢快的语气道喜。
“西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均表示愿意恢复朝贡,只等陛下恩准!”
“吕大器果然不负朕望!”崇祯眉开眼笑道。
笑了一会后,崇祯很忽然收住笑容道:“朝贡的事不急...容朕仔细想想。”
虽然打赢了土默特部,但也仅仅是打赢了土默特部,没有彻底解决土默特部或者说蒙古人的问题。
历代中原王朝和游牧部落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原王朝物资丰盈,百姓的习性是安居乐业。
游牧部落所在的草原贫瘠,需要不停地寻找好牧场进行迁徙。
草原没有固定地盘之说,牧场谁先占了算谁的。
其他人不服可以打!
打赢的一方占据牧场,打输的卷铺盖走人。
于是乎,靠实力说话成为游牧部落的一种习性。
当他们足够强大或者不抢东西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把目光看向物资丰富的中原地区。
历代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虽然能打败游牧部落,但是无法彻底解决双方的问题和矛盾!
即便短时间内解决了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出现新问题。
崇祯想借此契机,在真正意义上解决这个千年难题。
第692章 治理蒙古(上)
历史上的满清为什么能解决蒙古问题?
其中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偶然性。
必然性是火器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再加上吸取其他朝代的经验教训,满清用畏威怀德的方式征服了蒙古人。
偶然性是小冰河气候和沙俄势力南侵,让蒙古人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
满清能做到事,崇祯觉得他也能做到。
想到这,他吩咐王承恩:“传旨,让内阁的人来一趟。”
“奴婢这就去传旨!”王承恩屁颠屁颠的跑了出去。
在等待几位阁臣的功夫,崇祯开始回忆历史上满清对付蒙古人的方式。
首先是在军事上进行打击。
这是征服蒙古人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打败蒙古人后,满清开始在蒙古内部推行盟旗制度,并派官员进行管理。
盟旗制度简单来说是给蒙古各部划分地盘,各部的牧民必须在自己部落的地盘里迁徙。
否则就是出界,被抓住后会遭到严惩!
盟旗制度表面上看似缓解了各部因为争夺牧场而造成的冲突,实际上是限制了牧民的迁徙和流动。
而且由于设置的盟旗数量太多,导致蒙古各部势力十分分散,既无法联合凝聚到一起,又不无法搞分裂叛乱。
威胁大大降低!
另外在边关设置驻防将军。
如盛京将军,绥远城将军,西安将军,宁夏将军等。
他们一旦发现蒙古人有异动,会立刻派大军征讨。
其次是在经济上进行同化。
为了最大程度的改变蒙古人,满清让蒙古人学习种地,强迫他们汉化。
虽然没能彻底将蒙古人汉化,但是成功的将很多游牧部落改造成半耕半牧的部落。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