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35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两厘!”曹化淳狮子大开口。

“三厘的利润你要拿走两厘?”吕大器瞪着眼睛好像要吃人,“要的也太多了吧?你知道整个有多少人等着分这点钱吗?”

“陕西行省七个府,十九个州,八十三个县的官员都等着分钱!除了他们,还有二十二个实土卫所将领士兵要分钱!”

(实土卫所是明朝卫所的一种,由于卫所辖区内没有设置府、州、县,所以当地的军政只能由卫所管理,这种卫所在大明西北边境广泛存在。)

在吕大器看来,既然朝廷给地方留了三厘的利润,说明朝廷知道地方不好管,地方官也不好干。

所以这笔钱就不能由府里独吞,需要二次分配给州县卫所。

尤其是卫所。

他让士兵们下乡传达消息需要支付行粮(出差补贴),否则他们会敷衍了事。

“二厘!”曹化淳强调。

吕大器固然有难处,但曹化淳是大明钱庄的掌柜,只对皇帝负责。

大明皇帝喜欢什么?

钱!

所以他的任务就是捞钱,能捞多少就捞多少!

吕大器站起来倒背着手来回走了两圈后沉默许久,“一厘二,不能再多了。”

“二厘!”

......吕大器无语了。

曹化淳太贪婪了,朝廷已经从六厘里面拿走了一半,现在他又要从剩下的三厘里面拿走一半。

有心不同意,可他又没有好办法施行货币改制。

“如果曹大人的方法可行的话,我愿拿出一厘半。这是我的极限了,如果曹大人觉得不行,那就请便吧。”吕大器狠心道。

“成交!”曹化淳说话的同时,心里松了口气。

如果吕大器拒绝,他为了挣钱只能拉着脸挽留对方。

好在吕大器没有那么做。

确定利润分配比例后,曹化淳用将近一天的时间向吕大器说出了具体策略。

策略里既有崇祯的想法,也有曹化淳自己的主意。

听完曹化淳的讲解后,吕大器先是怀疑,随后思考,最后震惊不已,“这...这...货币改制还能这么干?”

年近六旬的曹化淳一脸傲娇:“当然!陛下说过,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所有人的第一想法都是从众,而且此举正好应对士绅和商人的反击!”.

“好,就按曹大人的办法来!”吕大器对着曹化淳拱手施礼后起身去往府衙大堂。

来到大堂后他稳了稳心神,朗声说道:“诸位,朝廷决定在陕西进行货币改制。之前用银子,现在用银币,也就是大明圆宝。诸位手里有银子的,赶快去大明钱庄和宝源局换成银币。”

“大人,以后还能用银子吗?”有人问。

“不好说,现在能,以后的事不清楚。”吕大器回答。

“那...一两银子能换多少枚银币。”

“一两银子只能换一枚银币,银币也是一两。”

众人不说话,纷纷用眼神交流。

大明圆宝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东西,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

吕大器也不在意,对着外面的骑兵喊道:“来人,把所有告示给各地卫所和驻地守军送去,让他们两人一组下乡进村,务必把告示贴满整个陕西所有角落。”

“遵命。”一个亲兵拿着令箭走了出去。

士兵走后吕大器对着旁边的官员下令:“给各州、县,土地司,督查使发公文,让他们把消息往下传递。告诉百姓既可以用银子交税,也可以用铜钱交税。由于我朝用银子计算赋税数额,所以需要确定银铜互换的标准,经朝廷商议,暂定为一千文钱兑换一两银子。”

此言一出,整个府衙大堂唰的一下静了下来。

官,吏,差,役都惊了。

“大...大人,卑职...没听错吧?”有人用颤抖的声音问。

“没错,银铜皆可交税,一千文钱兑换一两银子,也就是一枚银币。”

哗——

府衙大堂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他们都不是什么有钱人,家里没有多少存银,每次为了交税都不得不用铜钱贱换银子。

所以在他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今天是崇祯二十一年十月十五,消息传遍陕西各地需要一个月,本督决定十一月十五开始收税,腊月三十前务必收齐!”

“按时收齐了,本督不论官职大小,都会赏钱。”

“若是收不齐...”吕大器冷笑一声:“谁都别想过好年!”

“大人放心,卑职定当尽心尽力。”

“总督大人您就瞧好吧!”

官吏们向吕大器做出了保证。

在吕大器忙着收税的同时,曹化淳也没闲着。

西安城外某处庄园内,曹化淳将西安府所有锦衣卫将领全都召集在一起。

他指着身边的几个陌生介绍道:“诸位,这几人是陛下从北直隶派来协助的。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人,不要见外。”

“曹大人放心,规矩我们都懂。”

“那就好,”曹化淳点了点头,指着屋子里的几十个箱子说道:“把箱子全都打开!”

一众锦衣卫不敢耽误,或拿刀,或拿撬棍将箱子撬开。

打开箱子后,锦衣卫们震惊不已。

“嘶!”

“嚯!”

“好家伙!”

“我是不是做梦了?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只见箱子里赫然装着白灿灿的银子。

这些银子并不是官府常用的银锭,而是大大小小的散碎银子。

曹化淳笑着说道:“来人,分银子!”

第655章 货币改制(上)

听到要给他们分银子,众锦衣卫纷纷露出开心的笑容。

“多谢曹大人...”

“曹大人仗义!”

“谢大人赏赐,卑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眼看锦衣卫的就要给他磕头道谢,曹化淳使劲咳嗽一声:“诸位别急,这银子只是暂时交给你们,不是赏给你们。”

啊?

锦衣卫纷纷噤声看向曹化淳。

一个千户低声询问:“敢问曹大人,暂时交给我们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这次的任务会用到大量的银子,所以你们懂了吧?”

“哎...”锦衣卫们发出惋惜的声音。

不过他们并未沮丧,而是凑到曹化淳身边询问:“大人,什么任务?”

“当托!”

“买什么?”

“不是买,是换!用你们手中的银子去大明钱庄和西安宝源局换银币,也就是朝廷最新发行的大明圆宝。”

锦衣卫的好奇心瞬间被勾了起来。

他们基本都没当过托,就算有人当托也没当过这种托。

曹化淳趁着他们好奇心作祟,把任务详细说了一遍,并反复强调需要注意事项。

锦衣卫们听得很认真,比当初念书时还要认真无数倍。

一个时辰后,众锦衣卫离开。

曹化淳没有跟着离开,而是待在庄园里想了想,随后分别给崇祯和阎应元写了一封信。

五天后,西安府城。

大明钱庄陕西分庄的门外,站满了人。

他们有人牵着马,马背上挂着沉甸甸的包裹,附近四五个仆人不停地四处查看,像是在提防着什么。

有人坐在堆满箱子的马车上,周围的家丁如临大敌。

还有一些人怀里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

百姓们不明所以,纷纷凑过来看热闹。

随着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附近几条街很快被堵得水泄不通。

有百姓忍不住问:“你们这是作甚个呢?”

“去去去列

网站公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想要无广告阅读请下载爱读免费/apk/爱读免费更好体验,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爱读免费欢迎您!!!远些,不该问的别问。”一个商人说道。

“咦!额就是随口问问,你说话咋这难听?大家都是同乡,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百姓说话的声音很大,引来周围一群人的目光。

商人身上背着一个包裹,里面沉甸甸地像是装的钱。他不想惹人注意,于是回答说道:“朝廷不是要在陕西发行大明圆宝吗?今天是第一天,我们排队等着换钱呢。”

“为啥要排队?早换晚换不都一样吗?”百姓很是费解。

“不一样!”商人咽了口唾沫后向周围看了一眼,见没人注意才继续低声说道:“据传言朝廷在不久的将来会禁用普通白银,只准使用大明圆宝。凡有违抗者,视为私铸钱币!”

“啊?”周围的老百姓发出一阵惊呼声。

私铸钱币是死罪!

“不能吧?大明圆宝不也是银子做的吗?没道理禁用普通银子啊!”

“是啊,都是银子,凭什么不能用?”

老百姓们顿时议论纷纷。

商人轻咳一声:“我没说不能说,是传言说不能用。信与不信都在你们,后果自负!”

这句话的威力很大,百姓们一时间没了主意。

他们早就知道要发行大明圆宝,只是没料到会来的这么快。

其实要发行大明圆宝的消息在几个月前就刊登在崇祯十七年邸报上,除了邸报各地官府和读书人也都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哎,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一个百姓大声道:“你为什么急着把银子换成大明圆宝?”

商人嘿嘿一笑:“早换早安心,换早了钱肯定是自己的。换晚了...钱指不定是谁的呢!”

百姓们再次陷入沉思。

面对未知的新事物,他们下意识地选择了观望。

现在有人带头换银币,他们的观望的心开始动摇了。

不过也仅仅是动摇,并未付诸行动!

银币里面掺铜的消息人尽

网站公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想要无广告阅读请下载爱读免费/apk/爱读免费更好体验,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爱读免费欢迎您!!!皆知,用银子换银币意味着会损失一定数量的银子。

不换的话,时间到了普通银子又有无法使用的风险。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时,大明钱庄的门吱地一声被人从里面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