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2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遵旨。”

......

坤宁宫里周皇后正在织布。

自崇祯登基以来,后宫在周皇后的授意下开始缩减开支。

衣食住行,能省钱的地方尽量省。省不了的,把钱掰开了,捏碎了花。

周皇后贵为一朝皇后,在后宫时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会做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

一个能烧饭洗衣,纺织纱布的皇后,在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

她一边织布一边思考邸报的内容。

想起一句便用笔在纸上写一句。

不多时纸上便写满了字。

在得知崇祯的旨意后,周皇后立刻梳妆打扮,并按照吩咐找了宫女和太监。

来到乾清宫,周皇后上前施礼。

“臣妾参见陛下!”

“免礼,皇后最近辛苦了。”朱连看着眼前这位娇柔的美人,阴霾的心情顿时一扫而光。

历朝历代的皇后中,论贤德,能超过周皇后的人很少,论持家,她绝对能排进前三,甚至不比马皇后差。

周皇后略显娇羞,一身白衣飘飘然然。

随行的太监宫女纷纷下跪,片刻间乾清宫内跪满了人。

朱连随口问道:“梓童,邸报撰写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臣妾还未写完。”

“这样吧,六个区域你只写民生,故事和金融三个区域即可,剩下的让王承恩写。他对朝廷的事了如指掌,写起来回更快些。”朱连有点着急了。

这不能怪他,报纸早一天出版,就早一天占领舆论高地。

募兵也会更顺利。

“陛下恕罪,臣妾耽误陛下的大事了。”

“梓童勿要自责,朕怕累着你。”

说罢朱连伸手抓住周皇后的纤纤细手,略微用力将她拽到身前。

周皇后一惊,以为崇祯要做肌肤之亲,虽然十多年夫妻,但是当着百十个来个宫女太监,做如此亲密的动作还是第一次。

她不敢反抗,白皙的脸蛋顿时一片潮红。

朱连嘿嘿一笑,附在她耳旁说道:“梓童,借你头上的发簪一用。”

嗯?

周皇后的脸更红了。

国家危难之际,她竟然胡思乱想,该死该死!

朱连缓缓从周皇后头上取下发簪,轻轻拍了下她的后背。

周皇后浑身一颤,不知道崇祯要干什么。

朱连向王承恩递了个眼神,王承恩秒懂。

“小崽子们,抬起你们的头,皇爷有话说。”

一众宫女太监愣神过后,纷纷抬起头。

崇祯身穿罩甲,里面套着红黄相间的团纹圆领袍,祥云红纹交领衣。

脸型消瘦,龙眉凤目,在天子之气的加持下,威严,肃穆,让人不敢直视。

众人刚要低头,朱连举起了手中的金簪:“知道朕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是皇后娘娘头上的金簪!”一个宫女颤声道。

周皇后揪着心,眼睛不离发簪。

那是崇祯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也是她这辈子最珍爱的东西。

“你们觉得这簪子能卖多少钱?”

一众宫女太监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金簪是皇后最喜爱之物,别说卖,平日里她们不小心碰到都会受到斥责。

宫女太监们跪在地上,沉默不语。

王承恩眨了眨眼睛说道:“皇爷,这根金簪乃是无价之宝,不能卖!”

朱连点头:“说得对,这皇宫里面有的东西能卖,有的不能卖。能不能卖朕说了不算,皇后说了算。一会皇后把皇宫里面能卖的东西都指出来,你们搬着这些东西跟朕出宫,去西四牌楼附近摆摊。”

“买东西的钱全部充作军饷!”

摆摊?

宫女太监们互相看了看,不知道皇上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王承恩站在崇祯身后,低声说道:“皇爷,不可啊!这...这要是传出去,有损皇家颜面。”

皇帝卖家产补充军饷,真传出去大明朝的脸还往哪搁?

“你在质疑朕?”

王承恩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敢再胡言乱语。

朱连只是口头上警告,没有真正责罚。王承恩说的没错,摆摊确实有损皇家颜面。

但这么做能笼络民心,让百信以为皇上也是贪官污吏的受害者。

这样他们才能真心实意的想着皇上,想着朝廷。

“卖的多了朕有赏,一文钱没卖朕也不怪罪,都听明白了吗?”

“奴婢们听明白了!”

“嗯,梓童你把这乾清宫内的东西都看一遍,没用的都搬出去卖了。”

“这...”周皇后略微迟疑后,点头道:“臣妾遵旨。”

朱连刚想继续说些什么,王之心从外面匆匆跑来求见。

获准进入殿门后第一句话就把朱连震惊了:“陛下,吴梦明畏罪自杀了!”

“自杀?”朱连眯着眼,目光狠狠地盯着王之心。

“是陛下,吴梦明留下一封血书后畏罪自杀。”

王之心说着,递上一封血书。

第41章 灭三族

京师,西四牌楼。

西四牌楼在皇城西北,距离皇城不到四里地。

自成祖皇帝迁都北京后,有明一朝一直在西四牌楼处决罪犯。

满清时是菜市口。

此时的西四牌楼附近人山人海,老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看热闹。

今天的热闹不同往常!

万岁爷要砍当官的脑袋,被砍的这些人中有勋贵,有朝臣。平日里他们高高在上,掌握着老百姓的生死。

今天这些人成了阶下囚,必须亲眼看着他们死才解气。

随着崇祯的御驾到来,整个西四牌楼广场瞬间安静下来。

外围的五城兵马司,锦衣卫和东厂厂卫将百姓驱赶到三十五步之外,围城一圈戒备。

空出来的场地一侧摆着一排桌椅。

刑部左侍郎,大理寺卿,左都御史分列而坐,见崇祯到来他们三人起身迎接。

君臣之礼过后,朱连冷声吩咐:“将人犯押上来。”

随着一声令下,几个厂卫、锦衣卫分别将张缙彦,王正治押到法场中间。又有百余个兵士将张缙彦,王正治的三族百余口人押到旁边。

虽然王之心找到了朱纯臣刺杀皇帝的罪证,但今天朱连并不想杀他,朝廷的水太深了,让子弹飞一会。

“带张缙彦,王正治!”刑部左侍郎张忻大喊道。

两个锦衣卫推着张缙彦来到监斩台前,张忻问道:“张缙彦,王正治你们可认罪?”

“冤枉!冤枉啊!”

“臣冤枉!陛下让臣认罪,臣没有罪怎么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冤枉啊!”

两人几乎同时喊了出来,声音虽然沙哑,语气却无比坚定。

围观的百姓有些错愕。

皇帝监斩,刑场喊冤,此二人到底是死不认罪还是真有冤情?

张忻嘴角闪过一丝奸笑,他冷哼一声:“你二人罪恶滔天,时至今日还不认罪,冥顽不灵,该死!”

“来人,午时三刻已到,验明正身...!”

他刚要下令处决,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高呼。

“侍郎大人!他有冤情为什么不让他说出来?朝廷就是这么做事的吗?”

“如果有一天我等被诬陷,是不是有同样的下场?”

“流贼将至,不能放过一个坏人,更不能错杀一个好人!若是错杀,便是自掘坟墓,岂可坐视?”

张忻脸色骤变,他猛地一拍桌子:“大胆,何人喧哗?给本官抓起来。”

周围负责警戒的士兵立刻上前将十几个书生控制住,押到张忻面前。

“汝等是何人竟然扰乱法场,按律该打五十军棍!”

为首的书生脸上虽然带着一丝稚气,但丝毫不惧,他挺着身子喊道:“我等是国子监的贡生,听闻此事后前来围观,见犯人喊冤,便挺身而出!”

“贡生?”张忻皱了皱眉。

贡生皆有功名在身,享有很多特权:见县官不跪,审讯时不受刑,免徭役等。

“生员不得议政,汝等忘了?还不速速离开,否则本官将上报国子监监丞,以正视听。”张忻威胁道。

“侍郎大人难道没听说过,君子可内敛不可懦弱,面不公可起而论之这句话吗?”

张忻怔了下,下意识的看向身后。

百姓们燃起的激情也随着这几句话被浇灭了不少。

他们固然乐意看到官员被杀,但不想看到有人被冤杀,没人敢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受害者。

朱连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冷笑不止。

这帮官员不敢出面求情,竟然让一帮国子监的学生闹事,简直怂到家了。

他站起身直接无视其他人,对着张缙彦说道:“张缙彦,你有何冤屈?说出来朕听听。”

张忻宛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他费力的咽下唾沫润喉,声泪俱下的说道:“陛下,昨日朝堂上陛下向文武百官借钱补充军饷,臣只是一时糊涂说错了话,便被安了个欺君之罪,臣...不服!”

“虽然在臣家中搜出几万两银子,但那些都是臣祖上积攒的,还有一些是臣借来周转,借据尚在,何来贪墨一说?”

“好!”朱连提高音调,他对在场的所有人说道:“朕问你,借钱时为何说谎欺君?”

“是怕朕不还钱,还是盼着大明灭亡?”

“怕...怕陛下不还钱!”张缙彦已经顾不得许多了,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不,你不是怕朕不还钱,而是心里盼着大明灭亡。只有大明朝灭亡了,朕才会还不起这点钱。”

“你以为朕定你贪墨之罪只是说的银子吗?你贪得不止是银子,还有你的仕途,你的狗命!据朕所知,你早已私通流贼,做了他们的走狗!”

“流贼二月克太原,俘虏晋王朱审烜,杀害巡抚蔡懋德,你谎报军情说太原尚在固守!让朕延误了召吴三桂勤王的旨意。”

“同是二月,流贼在宁武关与我军激战数日,以伤亡七万的代价攻陷宁武关,周遇吉和七千将士力战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