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可是。
如果他不是凶手,幕后真凶会是谁?
行刺之人已经死了,线索断了。
别说三天破案,就是三十天也没戏。
王之心顿感头大。
想了一会王之心猛地一拍大腿,急匆匆离开。
......
皇城北安门外,北镇抚司衙门。
李若琏刚刚升任锦衣卫指挥使,正在处理皇上交给他的任务。
崇祯让他办三件事。
灭门之事已经办完了,模仿勋贵,朝臣笔迹的信件也已完成。
最后一件比较难办,但也查的差不多了。
明朝商业发达,究其根本是朝廷的功劳。
明朝九边大军每年消耗的粮食,武器,护具,火器数量非常惊人,前期主要靠武官押运。但弊端是满载去,空载回,成本居高不下。
后来为了缓解成本压力,便委托商队运送。运送时配备武官,士卒押运,确保万无一失。
久而久之,这些商队便有了特权。
主要有晋商,齐商,徽商,浙商等等。
李若琏翻看锦衣卫查得的信息。
给户部运送粮草江浙商号有三家,他们与户部侍郎王正治,督饷侍郎王鳌永,前兵部尚书张缙彦往来密切。
给工部运输铠甲,兵器,火器的商号有十余家,他们与前工部尚书张凤翔和前兵部尚书张缙彦关系不一般。
“看来...陛下早已察觉了他们有问题!”
正翻看信息时,一个锦衣卫进来报信。
“指挥使大人,东厂提督来了,他...”报信的锦衣卫话还没说完,王之心便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
第39章 东厂的做事风格
吴梦明当指挥使的时候唯东厂是从,下面的人纷纷效仿。平日里东厂的人来了没人敢拦,这次东厂提督亲自到来更没人敢拦。
王之心也习惯了,不等锦衣卫通报便直接闯入。
李若琏眉毛一挑,随即脸上堆起笑容:“王提督大驾光临,李某未能远迎,恕罪恕罪。”
王之心虽然在心里瞧不起李若琏,但还是陪笑道:“李指挥使说笑了。来人,把东西抬进来。”
说罢,两个厂卫抬着一个大箱子走了进来。
“这是?”
“指挥使大人莫要推脱,这是咱家(za二声)的贺礼,祝贺李大人高升!”
李若琏刚想拒绝时想起了皇上的话:有人送礼你就收,转手给朕拿来。
他点点头,“王提督你我都有要事缠身,有事直接说吧。”
“嘿嘿!”王之心干笑两声,“成国公朱纯臣有什么罪?”
李若琏愣了下,“成国公犯有欺君之罪被你们关押,王提督何出此问?”
“怕陛下借钱,谎说家中没钱就犯欺君之罪,你觉得这个理由能说服天下人吗?”
李若琏怔了怔,不由得看向王之心。
是啊,如果以这种理由下狱抄家,好像没什么说服力。当时朝堂混乱才没人帮他说话,现在去留已定,勋贵和大臣们肯定会想办法反击。
“王提督的意思是...?”
“朱纯臣可以是刺杀陛下的凶手!”
李若琏心中大震,一句话不说。
王之心微微一笑:“陛下如果想杀朱纯臣,昨天在朝堂上就砍了。如果不想杀,只抄家就行,何必给他定一个欺君砍头的罪?”
“现在既不杀,也不放,是为什么?”
李若琏还是不说话。
“陛下没杀他只是担心罪名不够充分!李指挥使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李若琏眯着眼,明白了王之心的险恶用心。
皇上让他短时间内破案,他破不了案便想把罪名安在朱纯臣身上。如此一来,既能破案,又能讨皇上的欢心。
李若琏轻轻摇头:“王提督想多了,朱纯臣被你们关押,刺杀一案也由东厂负责。你若想审,随时都能审,与我锦衣卫何干?”
王之心皱了皱眉:“李指挥使好像误会咱家了,咱家此次前来只是有两个问题。”
“哦?请讲。”
“第一个问题,朱纯臣被困在乾清宫时,陛下遇刺前,有没有人去看过他?”
李若琏想了想。
昨天皇上借钱时点了五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魏藻德,朱纯臣,张缙彦,王正治和范景文。
除魏藻德被砍头外,朱纯臣,张缙彦,王正治还有范景文都被留在皇极殿。
家产与所说不符者,全部下狱。
皇帝遇刺时,朱纯臣还在皇极殿。
但在此之前确实有人和他说过话...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锦衣卫前指挥使吴梦明。
李若琏表情复杂:“有,吴梦明。”
王之心愣了下,由于片刻后脸色恢复如初,他继续说道:“第二个问题,咱家想知道陛下当着你的面,提到过定国公吗?”.
他怕李若连误会,急忙解释:“指挥使大人莫要误会,咱家只想知道陛下是否怀疑过定国公,并非打探陛下言行!”
“刺客的尸体在定国公府上被发现,他身上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咱家手下的人拿着画像找了半个京师,也没人辨认出身份。按理说,定国公嫌疑最大。”
“可陛下为什么不将他拘押审问,反而只让厂卫包围府邸?”
“王提督的意思是?”
王之心认真的说道:“咱家以为,陛下早已认定了朱纯臣是刺杀他的凶手,只是找不到证据。咱们都是给陛下办事的,有些时候不能认死理。”
“朱纯臣就是凶手!吴梦明是帮凶!”
李若琏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
王之心胆子太大了,竟然当着他的面把诬陷的过程说了出来。
他要干什么?
王之心毫不在乎,他站起身说道:“咱家把这些告诉你不为别的,只是想和指挥使大人通个气。”
“这是咱家的做事风格,也是东厂的做事风格。跟着东厂走,咱家保证你荣华富贵。”
李若琏心中冷笑,皇上把那些任务交给他,已经说明东厂不在锦衣卫之上了。
他微笑着摇头:“王提督,吴指挥使之前跟着你们东厂走,下场好像有点惨,成了朱纯臣的帮凶!”
王之心一怔,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不过他毫不在乎,转回身一脸认真的说道:“你觉得陛下是信任你们这帮无能的锦衣卫,还是信我们这些内臣?”
“你可以不跟着东厂走,但后果自负!”
说罢,王之心高傲的转过身,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了出去。
李若琏捏紧双拳,盯着他的背影动了杀机。
......
乾清宫。
朱连让人去司礼监将这几天的题本,奏本全都拿来。
题本不多只有寥寥数十本,奏本的数量直接攀升到上百之多。
明朝所有奏疏先送至内阁,内阁大臣阅览后,写出内容大概,既“引黄”。随后阁臣用小票写出奏疏的应对方案,既票拟。
紧接着大臣会将“引黄”和“票拟”贴在奏疏上,呈递给皇帝。皇帝会在大臣“票拟”的奏章上用红笔“批朱”。在明朝的中后期,朱批大部分都有秉笔太监来“批红”,皇帝只要语音发话即可。
同意的“批红”,不同意的退回内阁让其修改叫“改票”,不知道如何处理,但是感觉内阁给的意见不满意,暂时留下来不处理的叫做“留中”。
第一次当皇帝的朱连当然不会放过批红的权利,他拿着红毛笔一本本翻看。
王承恩站在旁边负责传递奏疏。
批完题本后,朱连拿起奏本。
第一本就是替成国公求情的,说什么成国公祖上劳苦功高,看在当年与成祖皇帝南征北战的份上绕过他。
第二本还是求情的。
第三本...第四本...一百多本都是求情的。
魏藻德已死,现在被关押的人有成国公朱纯臣,前兵部尚书张缙彦,前户部左侍郎王正治。
奏本中给朱纯臣求情的最多,其次是张缙彦,最少的是王正治。
内阁的票拟意见基本都出自李邦华一人之手。
票拟权本来是内阁大臣集体拟票,再交给皇帝。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拟票的权力落到首辅手里。
李邦华给的意见很明确:治成国公的罪,砍张缙彦的头,灭王正治的族!
第40章 内阁票拟
朱连将票拟全部退回,示意内阁改票!
他要砍朱纯臣的头,灭了王正治和张缙彦三族。
与朱纯臣和王正治比起来,张缙彦罪大恶极!
历史上崇祯之死张缙彦至少有五成责任!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逼近京师。
张缙彦这个兵部尚书不但拒绝采纳急招士卒固守、号召天下勤王入援的建议,而且隐匿军情不报。
李自成攻陷京师后,张缙彦和魏藻德率百官表贺迎接。
八旗兵入关后,张缙彦逃归故里。听到福王据守江宁,骗福王说他自聚义军,受封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多铎率八旗兵攻陷河南、江南,张缙彦再次逃跑。
最后投降满清。
不灭他的族不能泄愤!
至于王正治...他在贰臣传中名列甲等,帮着满清干了不少坏事!
内阁的票拟很快再次呈了上来,李邦华没有按照崇祯的意思办,朱纯臣罪不至死只能收押治罪。
王正治犯欺君、贪墨军饷之罪,灭族。
张缙彦谎报军情,贪墨军饷,欺君犯上,也是灭族。
朱连虽然对李邦华的票拟有些不满,但内心表示理解。
毕竟身份不同,承受的压力也不同。
在他们眼中,朱纯臣只是贪财,并非大奸之人,罪不至死。
但内阁忘了,这个一等公的爵位不止代表着权利,还代表着义务!
他们享受着皇家赏赐,在皇家有难时却不施以援手,岂不该死?
于是再次让内阁改票。
处理完政务已是辰时末,朱连吩咐道:“王承恩,让皇后带一百个机灵的宫女,一百个太监来这里一趟。顺便让锦衣卫和勇卫营准备车马,朕和皇后随时可能出宫。”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