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这些退休的官员在地方上影响力很大,有的人甚至能一呼百应。
知县要想管理好地方,需要与地方士绅合作。
以此平衡皇权和民意的利益,争取让双方都能满意。
如果杀了民意代表,结果可想而知。
“陛下,”李邦华上前一步,“臣以为地方上的士绅能不杀就不杀,如果杀了他们,地方上将会乱作一团。”
“乱做一团?有这么严重吗?”崇祯有些疑惑。
李邦华点头:“臣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两个农民因为地界问题打起来了,他们都觉得自己有理。”
崇祯对李邦华的例子很感兴趣,因为这个例子在历朝历代发生的频率都非常高。
李邦华接着说道:“如果当地有士绅,他们会找士绅评理。在士绅的调解下,事情很快会平息。如果没有士绅,闹大了很有可能会出人命。”
“就算没出人命,双方闹到县衙也会占用县衙的行政资源,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崇祯皱眉想了想:“里长呢?他们不能替代士绅的角色吗?”
大明朝实行里甲制,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
里长除了负责征派徭役外,还管理教化和治安问题。
不过他们的权限也仅限于此。
其他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刑狱的问题,需要上报地方官府。
李邦华摇着头说道:“大部分地方的里长都是由士绅的族人担任,杀了士绅后,里长的权威也就跟着消失了。”
“士绅的权威来源比较复杂,由为官经历、学问、财富等各种因素构成,不是一般人能取代的。”
听完李邦华的分析后,崇祯冷冷一笑。
士绅这个群体的重要性确实超出了他的预估。
但是...他早有准备。
“李阁老,士绅的问题确实不能简单的用杀来解决。”
李邦华松了口气。
陛下知道就好,一味杀人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朕有一个问题,你认为士绅获得权威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
李邦华皱着眉思考了一会:“臣以为是为人公平正直,造福乡里。”
崇祯笑道:“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士绅的问题没那么复杂。只要做好三件事,县下面就乱了不。”
“请陛下示下。”
崇祯说话前先站了起来,他倒背着手看向殿门外面。
隔着窗棱纸可以看到,殿外的夕阳正渐渐远去。
太监们忙不迭地点燃灯火,让昏暗的大殿再次变得明亮起来。
烛光下,崇祯声音平缓地说道:“为祸乡里的,杀!”
“造福一方而且听朝廷话的,拉拢!”
“不捣乱也不听朝廷话的,打压!”
李邦华心里一震。
杀!拉拢!打压!
短短五个字就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不对,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他刚要开口,却听崇祯解释道:“不要把矛头对准整个士绅集团,他们太强大了。”
“关键是拉拢!拉拢其中一部分人,对付另外一部分人。让他们内部产生矛盾,陷入到内耗之中。没有矛盾就制造矛盾,有矛盾扩大矛盾,必要的时候...”
崇祯说到这停了下来。
这句话暗示李邦华,必要的时候可以制造出一些转移矛盾的事件来。
他没有明说,也不会明说。
李邦华肯定能听懂,是否照做就看他本人的意愿了。
崇祯继续说道:“只有让他们陷入到无休止的内耗之中,朝廷才会获利。”
李邦华听完这些言论后直嘬牙花。
陛下对付士绅的办法也太狠毒了。
“等等,”崇祯一脸严肃:“还不够!士绅没那么容易对付,想打败他们,需要明着暗着一起来。”
“明着是杀人,拉拢,打压。”
“暗地里搞舆论战,让天下文人对那些为祸乡里,拖欠赋税的士绅进行口诛笔伐。”
“内外夹击之下,朕相信绝大多数士绅会心甘情愿的向朝廷靠拢。如此一来,士绅的问题就解决了。”
李邦华再次抬起头,炯炯有神的看着崇祯,心思复杂。
在他的印象里,这位大明皇帝之前用过这一招!
对付勋贵时杀了薛濂,拉拢了英国公张世泽,打压了有京营背景的人。
高,实在是高!
“具体用什么办法对付那些士绅,你们内阁商量着来吧。”崇祯将这个权力交给了内阁。
李邦华刚要谢绝,被崇祯阻止:“朕乏了,李阁老先行退下吧。”
“这...”李邦华脸色难看起来。
他们这些大臣将来有一天会成为士绅。
陛下让他们这些未来的士绅对付现在的士绅,又何尝不是一种内耗呢?
到底是谁给陛下出的主意?
太毒辣了!
离开乾清宫后,李邦华坐上轿子去往内阁。
“阁老回来了!”范景文亲自将李邦华搀扶进屋。
范景文是北直隶河间府吴桥人,父亲范永年曾经官至南宁知府。
妥妥的官宦之家。
他的族人仗着他这层关系,模仿其他人拖欠了朝廷赋税。
现在朝廷正在整顿吏治和地方士绅,他的族人摊上事了。
第410章 李自成放弃河南,转战南直隶
“阁老,陛下打算如何处置那些故意拖欠赋税的士绅?”范景文先是将李邦华搀扶到椅子上,随后递过一杯热茶。
“杀...”
“啊?”范景文被吓的失声喊了出来。看書菈
随后他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轻咳一声问道:“拖欠赋税虽然是事实,但也不至于...闹出人命吧?”
李邦华放下手中的茶杯,轻轻拍了下范景文的肩膀:“梦章啊(范景文字梦章),遇事不要急,不要慌,等别人把话说完再思考如何回答。”
“咱们身为阁臣,要稳重!你也是快六十的人了,不能像年轻人那般毛躁。”
“阁老教训的是,我铭记在心!”范景文再次端起茶杯,递到李邦华手中。
李邦华打开茶杯的盖子轻轻吹了一口气,抿了一口茶水后才缓缓说道:“杀了为祸乡里的,拉拢造福一方的,打压那些不与朝廷合作的。”
呼...范景文长舒一口气。
还好还好,他的外甥有救了。
“士绅比想象的要难对付,我和陛下商议了一番,决定先从舆论上占据上风。让百姓们明白,咱们杀人时为他们好!”
“舆论?邸报吗?”范景文问。
“只靠邸报是不够的,还得找一个名声好,学问大的人给咱们背书!”
名声好,学问大的人...
有了!
范景文脑海里灵光一闪,冒出一个人名:孙奇逢。
孙奇逢是一个专门研究学问的人。
后人将他和陕西的李颙、浙江的黄宗羲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尤其是讲学方面,深受世人追捧和尊重。
即使武夫悍卒来求学,他也会诚意相待,用对方能听到的话教导人。
在后世人眼里,孙奇逢的“北学”能与黄宗羲的“南学”相提并论。
范景文此前想聘请他为幕僚,结果被拒绝。
“孙奇逢?”李邦华听说过此人的名字,担心道:“据我所知此人年已六旬,无意仕途!”
“做学问的人都自视清高清高,看不起咱们这些凡夫俗子。咱们虽然请不来,但是如果换个人请,他肯定会来。”
“谁?”
“当今陛下。”
“那我立刻进宫,向陛下求一道旨意。”李邦华起身就要走。
“天色已晚,李阁老明天再去吧?”
“今日事今日毕,旨意晚到一天,那些作恶多端的士绅就会多活一天,老夫心里难受!”
“李阁老慢点,我扶着您!”
......
崇祯十八年三月初六,凤阳府宿州。
李自成看完湖广传来的塘报后,眉头紧锁,“湖广的情况大大出乎了朕的预料,秦良玉这么猛的吗?张献忠没攻入四川也就罢了,还败给了袁继咸,被迫逃到湖广南部避难。”
宋献策轻摇羽扇:“是啊皇上,李岩传来的塘报上还说了,张献忠是被秦良玉打出四川的。”
“秦良玉总兵力高达十二万!不但有新组建的一万白杆兵,还有将近两万的溪峒兵。骑兵、水师军容整齐,锐不可当!咱们的计划是不是...”
“不!”李自成摇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可是皇上,臣还是有些担心。”宋献策担忧道。
牛金星站了起来:“宋军师就不要担心了,这是我给皇上出的主意,如果失败了,我会承担责任。”
“不是责任的事!”宋献策苦笑一声:“此前咱们的计划是放弃河南,归拢兵力,然后攻打南京!”
“现在情况变了!长江上游有袁继咸,再往上游还有秦良玉。如果短时间内攻不下南京,秦良玉和袁继咸会顺流而下来到我军面前。”
“他们总兵力加起来将近二十万!”
“而且高杰和刘良佐就在身后,届时后有追兵,前有堵截,我军无论如何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恐...恐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李自成和牛金星听完宋献策的分析后不但没有在意,反而笑了起来。
宋献策顿时有些急了,他不敢对李自成不敬,于是将怒火撒到了牛金星身上:“牛左辅笑什么?难道我分析的不对?”
“对,当然对了!”牛金星继续笑着回答。
“既然对,为何还笑?”宋献策面有愠色。
牛金星来到宋献策面前,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道:“皇上早已做好了部署,如果秦良玉主力出动,咱们就趁机转战湖广,剑指四川。如果秦良玉主力不动,咱们一路攻向南京,活捉朱慈烺!”
“袁继咸就更不用担心对了,他的目标是张献忠,不是咱们。当然了,如果他真的去了南京,咱们大不了退兵。”
“只要守住淮河南岸,高杰刘良佐之辈就奈何不了咱们。”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