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如果只是劫掠,只在北直隶一带劫掠就够了。
毕竟那里是京畿重地,商贾繁荣,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长驱直入山东还有另外一件事——让细作开辟新商路。
辽东土地虽然肥沃,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
再加上八旗兵连年征战疏于种地,旱灾频发。
所以辽东不但缺粮食,其他各种物资都十分匮乏。
这么多年来一直靠着内地商人的贩运,才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在崇祯没杀山西、陕西商人之前,他们可以将中原运来的物资从宣府、大同运往草原,随后从草原运往辽东。
那些商人覆灭后,这条商路断了。
为了不让旗人挨饿受冻,必须开辟新商路。
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郑芝龙身上。
郑芝龙表面上是明朝将领,实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商人。
只要有利益,他什么都会干。
在岸上,他是官。
到了海上,他就是匪!
这次派人联络他就是想重新开辟朝鲜与大明的贸易。
为什么说重新开辟呢?
因为朝鲜和大明的贸易,被崇祯下令禁止了。
原因是黑云龙的告发。
黑云龙在己巳之变时任大同副总兵,随总兵满桂进京勤王。
结果兵败被俘。
后来在大凌河之战逃归明朝,被崇祯晋升为后军都督府右都督。
黑云龙逃回来后告诉崇祯,建奴有很多物资来自朝鲜。
这个消息顿时让崇祯怒不可遏,下旨禁止与朝鲜贸易。
禁运后其他商队都不敢去朝鲜,但是郑芝龙的商队敢。
这也是多尔衮主动找郑芝龙的根本原因!
休整几天后,八旗兵踏上了回程的路。
果不其然,返程的路上遇到的抵抗比来时多了很多。
尤其是征粮的队伍,屡屡受挫。
八旗兵征粮并不是像鬼子进村那样,挨家挨户的搜。
那样效率太低了。
他们会提前派出三五人来到村镇外,告诉村长准备多少粮食。
半天或一天后来取。
时间到了,八旗兵会再次来到这里取粮食。
如果粮食足够,他们就带走粮食。
如果粮食不够,就开始杀人。
少一斤,杀一个人。
直到把全村人都杀光,也就是屠村。
实际上,他们并不会全都杀光。
而是会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带着他们去附近的村庄征粮。
一般情况下邻村的人互相都认识。
有这些人作为前车之鉴,其他村庄会老老实实的交出粮食。
掳掠百姓就更简单了。
直接把老百姓的粮食全都抢走,百姓们为了活命,自然而然就会跟着走。
和流贼一个路子!
九月底,八旗兵开始北上。
中军阵内,多铎意气风发。
传令官骑在马上向他汇报情况:“启禀豫亲王,我军此次入关收获颇丰。”
“共克十一城,四十二战皆胜,俘获人畜十六万两千四百,黄金三千九百零六两,白银一百一十二万七千三百二十四两。”
“另有各色绸缎共五万两千匹,缎衣、裘衣一万五千领,貂狐豹虎等皮四百余张。”
“好,非常好!”多铎忍不住露出得意的表情。.
此次入关的收获虽然比不上第五次入关,但是对他个人来说已经非常多了。
多到他想立刻回到盛京,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传令各部跟紧队伍,辎重在前,精锐殿后,防止明军偷袭。”
“另外...探马要做到一人双马甚至三马,保证发现明军后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回来。”
“遵命。”
就在建奴北上的同时,明军也做出了相应部署。
第367章 建奴出关
莱州。
水师总兵黄蜚迈步走进了登州军营。
来到军营后他四处扫了一眼,问旁边的士兵:“杨御蕃呢?”
“杨大人病了,在帐内休息。”
“病了?”黄蜚有种不好的预感。
杨御蕃要是像他爹杨肇基那样积劳成疾就坏了。
杨肇基在崇祯年间是一位非常出名的武将。
在山东打白莲教,在甘肃打蒙古人,在京师打建奴。
屡战屡胜!
己巳之变时他正在山东老家养病。
听闻建奴围困京师后杨肇基大怒,率领数百家丁与两千多乡勇,浩浩荡荡扑向京师。
当时代善和济尔哈朗正攻德胜门。
侯世禄败退,满桂伤亡惨重,朝廷无兵可用。
杨肇基率部在城下列阵阵迎敌,与八旗兵硬碰硬。
结果。
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比正规军还能打,一对二都不落下风,直接把皇太极打蒙了。
皇太极不知道这三千精兵什么来路,吓得兵退二十里。
当时有人称这支队伍虽无戚家军之名,却不失戚家军之勇。
崇祯因此封杨肇基为左都督宫保大将军,太傅,右柱国。
可惜,杨肇基在崇祯四年因劳去世。
崇祯听闻后痛苦不已,追封杨肇基为上柱国,光禄大夫,恩赠太师,谥号武襄,钦赐御葬(国葬)。
杨御蕃虽然没有他爹的名气大,功劳却也不小。
最大的功劳就是在孔有德造反时守住了莱州。
要知道为了攻克莱州,孔有德把所有的红夷大炮都运抵城下,昼夜不停地轰击城墙。
结果打了七个月零二百天,孔有德愣是没攻下莱州。
杨御蕃一战成名。
黄蜚本想进去看看杨御蕃的情况,可是手里还有圣旨尚未宣读。
无奈之下只能对着军帐大喊:“杨御蕃,出来接旨。”
听到帐外有人喊接旨,杨御蕃顾不得身体上的不适,跑着出来下跪:“臣杨御蕃接旨。”
黄蜚打开圣旨念道:“今建奴入关劫掠钱粮,屠戮百姓,其罪当诛。杨御蕃身为武将,当冲锋陷阵杀敌报国。”
“现晋杨御蕃为山东总兵,加署都督同知,镇守登、莱,钦此。”
杨御蕃磕头:“臣杨御蕃领旨谢恩。”
接过圣旨后,黄蜚伸手将杨御蕃扶起来问:“老杨,身体好些了吗?”
黄蜚的水师驻守在登州和莱州,与杨御蕃颇为熟悉。
“还是老样子。”
两人来到帐内后分别落座。
黄蜚看着面色憔悴的杨御蕃叹了口气:“建奴最近什么动静?”
“探马刚送来消息,建奴正在北上,主力已到达潍阳一带。”杨御蕃说完后看向黄蜚:“黄兄这是从哪儿来?怎么还当上送旨的钦差了?”
“哎别提了,我带着水师先是去辽南,随后停靠在天津进京复命。然后就接了送圣旨的差事,又从海上来到莱州。”
“收复辽南...了?”杨御蕃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怎么可能呢...虚晃一枪,牵制建奴兵力而已。”
“也是,”杨御蕃明亮的眼睛又暗淡了下去。
“对了,”黄蜚突然想起一件事,“临行前陛下让我转告你,建奴兵锋正盛,不可与之正面对抗,要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得空而击之。”
杨御蕃眼神再次亮了起来:“陛下真是这么说的?”
“当然了,难道我还敢假传口谕?”
杨御蕃精神大振。
这道口谕对他们这些武将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恩典。
“传令杨彩,杨珍,杨衍前来升帐!”
......
德州。
刚被调到此处的王永吉拿着兵部调令,念出了上面的文字;“尾随建奴,得空而击之。”
“保存实力,切勿贪功贸然出击冒。”
既没有逼他与建奴作战,也没有制定任何目标。
让他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领兵打仗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事。
王永吉笑眯眯的看向门外的亲兵:“建奴主力到哪了?”
“回总督大人,建奴北上车驼绵延百余里,主力被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其中先锋已到广饶县一带,殿后的主力最多,约有三四万之众,在潍阳附近徘徊。”
“好,再探再报。”
......
天津。
巴克勇在城外见到了骆养性。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