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隆庆时期的党争来自几位内阁成员之间。
到了万历年间,由于他不理朝政,导致皇权失势。
朝廷处于半停摆状态,紧接着猫猫狗狗什么的就都冒出来开始明争暗斗。
或许有人会问,内阁不是替皇帝办公的吗?
只要内阁首辅尽心尽力,朝廷一样运作。
然并卵!
留中制度就是万历发明的。
奏疏搁置、延后处理,不表态,一直拖!
张居正死后,留中制度被发挥到了极致。
其他的事务不处理就算了,官员任免也被留中。年迈的官员无法告老还乡,没能力的却被继续留任。
时间久了,很多官员直接不辞而别。大明朝官员本就不多,万历时期官员去了将近五分之一。
朱庚当了三年首辅,愣是没见过万历的面!
德高望重的内阁首辅叶向高,在担任首辅期间都绝望了。
太子朱常洛八年没有老师授学,叶向高屡次上书请择名师,万历全都留中。
直接结果是泰昌和天启的文化程度都不高。
崇祯就更别提了。
有他爹和他哥做榜样,他能强到哪儿去?
先天能力不足,后天教育没跟上。天启和崇祯都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帝王术培训,再加上没有自己的班底,很难应付朝堂上那帮老狐狸!
天启还算有天赋,重用魏忠贤的阉党打压东林党,暂时将朝堂安定下来。
崇祯可倒好,在没有树立根基之前,直接把魏忠贤和阉党灭了!
魏忠贤倒了,他一人怎么可能斗得过那帮老狐狸?
最终,明亡于党争!
党争!党争!不是要党争吗?
那就让你们争个够!
崇祯看着命不久矣的王弘祚,关心的说道:“王侍郎起来说话。”
王弘祚以为崇祯真的关心他,感动的站起身:“谢陛下,这是臣的题本!”
王承恩面无表情的接过题本,快走几步来到崇祯面前递了上去。
崇祯打开题本仔细看了一遍,随后一脸凝重的放下题本。
王弘祚检举李邦华指使兵部武库司郎中成德,借发放抚恤银的机会进行贪墨。
贪墨银两的数额高达数千两。
另外,还检举李邦华侵占民田,偷逃赋税。
崇祯看向李邦华:“李邦华,王弘祚检举你贪墨抚恤银,偷逃赋税,你可认罪?”..
李邦华拱手道:“臣冤枉。”
崇祯看向王弘祚:“王侍郎确定没有诬告?”
“回陛下,千真万确!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王弘祚信誓旦旦的回答。
王弘祚敢说这种话自然有他的道理。
为了查清李邦华的罪行,他不但亲自走访阵亡士兵的家属,还去顺天府衙查阅了李邦华名下田产缴纳赋税的记录。
有了这些实证,他才敢和李邦华公开作对。
“请陛下严查!”
“臣附议,请陛下降旨彻查此事,还李阁老一个清白。”
“臣附议!”
朝堂上半数以上的官员纷纷施礼,要求彻查此事。
看着那些“团结”的官员,崇祯知道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倒李行动。
严格来说不是倒李,而是一场针对的皇权的做空行为。
李邦华虽然仅仅当了四个月的首辅,但是与崇祯配合的十分默契。
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朝廷各项政策上传下达尤为通畅。
愈发明朗的朝堂让某些官员感到了害怕!
他们怕李邦华坐稳首辅的位置,怕崇祯借李邦华的手增强皇权。
扳倒崇祯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尝试扳倒李邦华。
崇祯本就优柔寡断,生性多疑。
只要坐实李邦华的罪证,内阁首辅必然会换人!
面对近半数朝臣的“逼宫”,崇祯本想直接拒绝。可是当他的目光从李邦华身上扫过时,从他脸上看到了兴奋。
难道...这是李邦华的圈套?
崇祯略加思索后点头,目光落到大殿角落里的李若琏身上:“李指挥使,朝会后将此事查清楚。”
“陛下!”崇祯刚打算结束这个话题,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宋权再次出班拱手道:“此事关系体大,请陛下下旨让锦衣卫会同三法司一同审理。”
崇祯不说话。
他的本意是就算李邦华真的犯了错,也会让锦衣卫把事情捂住。
三司会审就不一样了,所有事情都会被摆在明面上。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请陛下让锦衣卫会同三法司一同审理!”
十几个大臣跪倒在地,一边说着诉求,一边磕头。
“不准!”崇祯眼神犀利。
“请陛下让锦衣卫会同三法司一同审理!”
数十位大臣跟着跪下,请求崇祯答应他们的要求。
在这件事上他们信不过锦衣卫,因为锦衣卫是皇帝的人。
面对群臣的逼宫,崇祯怒火中烧。他紧握双拳,眼睛狠狠地瞪着群臣。
这是他穿越来第一次被逼宫,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跪在下面的大臣们丝毫不惧,他们铁了心也要让崇祯妥协!
这是原则性问题!
李邦华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可以查办他,但是需要公平公正公开!
只有三司会审才能保证这些原则不被破坏。
眼看崇祯愈发愤怒,有些大臣开始在心里打退堂鼓。
惹怒了崇祯会是什么下场?
大概率会被廷杖!
那玩意打在身上不但很疼,还有把人打死的可能。
面对可能到来的廷杖,有人害怕,有些人却无所畏惧。
不就是廷杖吗?
打!随便打!
只要打不死,他们就一直跪下去。
俗话说法不责众,他们不信崇祯敢对他们下手!
眼看情况无法收场,李邦华躬身道:“臣请陛下下让锦衣卫会同三法司一同审理,还臣清白。”
第313章 人病了吃药,朝廷病了吃人
崇祯沉默片刻后,愤怒的情绪终于渐渐平息。
他忽然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其他党派越是在这时候反击内阁首辅,越说明他没用错李邦华!
党争对朝廷来说是一种病。
人病了吃药,朝廷病了吃人!
不过。
现在大敌当前,还不是给朝廷治病的时候。
想到这,崇祯点头:“那就按李阁老的意思办!但是...建奴正在关内作乱,流贼也在四处劫掠,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此事不急于一时,等建奴出关后再下结论。”
满朝文武见皇帝不但没有生气,甚至还向他们妥协,同时松了口气。
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应该没有廷杖环节。
崇祯同意三司会审是给群臣面子,群臣作为回报也必须给皇帝面子。
于是在几位尚书的带领下,群臣叩首:“陛下圣明,臣等谨遵陛下圣旨。”
李邦华继续说道:“陛下,黄得功生擒李闯贼麾下大将刘芳亮,不知该如何处置。”
“朕已调李性忠进京,他会把刘芳亮一并押回京师。”
接下来,君臣又商议了一些日常朝政。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李邦华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陛下,阳武侯薛濂霸占民田,屠戮百姓一案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该抓的人已全部到案,该搜罗的证据也已经整理完毕。”
“经三法司及镇抚司共同商议,初步定于七月十五日在顺天府衙公开审理,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薛濂!
这位勇于挑战皇帝底线的人终于要被公开审理了。
崇祯要借着这个机会给勋贵们一个机会!
让他们认清自己,认清现实。
“改为七月十六吧!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阳武侯薛濂祖上有功于大明,让他给列祖列宗烧完纸再去受审吧。”
在满朝文武错愕的眼神中,崇祯甩袖离开皇极殿。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五味杂陈的跪在地上,目送着皇帝离开。
朝会后。
勋贵们得到了薛濂即将受审的消息。
他们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样,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刻起便闭门不出,躲在家里准备着什么。
与其他勋贵的低调不同,英国公张世泽一反常态的开门迎客。
他像往常一样该吃吃,该喝喝,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不过谁也不敢踏足他的府邸。
两天后,张世泽突然出现在顺天府衙。
“英...”
顺天府尹王庭梅看到张世泽出现在衙门口时以为自己看错了。
他紧走两步来到张世泽近前,确定此人就是英国公后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张世泽最近处在风口浪尖上。
躲着他还来不及呢,没想到对方主动找上门来了。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