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那就好!那就好!”黄得功松了口气。
只要没给李自成留多少银子,这次大名府之战的战略目的就达到了。
黄得功理了理思绪,开始在心中计算。
此战明军伤亡约有五千,流贼伤亡则明军的两倍左右。
从损失来看,此战是明军胜了。
但是从结果上看,双方互有胜负。
“诸位!”黄得功压低嗓音:“此战咱们伤亡五千,杀敌万余,从敌我双方的伤亡情况来看,是一场大胜。”
“但是从结果看,并不是大胜,甚至有失败的地方!”
王永吉有些诧异:“黄兄何出此言?”
“咱们虽然救出了赵王周王以及城中百姓,但是丢了大名府啊。身为武将不但没有为国家攻城掠地,反而丢失城池。这要是传出去,会被朝堂上那帮文人骂死。”
众将听罢,同时陷入沉思。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双方都可以标榜自己胜利,也可以说自己失败。
流贼的胜是顺利拿下大名府,败是伤亡惨重。
同样。
明军的胜利是顺利救出赵周二王,李性忠以及城中百姓。
败是丢了大名府。
“诸位!”黄得功打断了众人的思考,“是胜是败暂且放到一边,你们帮我想想怎么写塘报。”
“还有,接下来咱们该何去何从?是继续打李闯贼,还是远赴山东打建奴?”
王永吉站起身轻咳一声:“具体打谁你我说了不算,向朝廷请旨吧。”
“也对!”
黄得功无奈的笑了笑。
他们这些武将没有选择权,只有执行权。
次日清晨。
大名府塘报与黄得功的密信被一同送往京师,交到王承恩手里。
“皇爷,大名府塘报!还有一封靖南伯的密信。”
“胜了败了?”崇祯迫切的问道。
他并不关心赵周二王是死是活,只关心赵周二王的财产下落。
那些金银一带落到缺钱的李自成手中,后果可想而知。
王承恩先是简单扫了一眼塘报,随后皱着眉又认认真真看了一遍。
最后支支吾吾的回答道:“皇爷,塘报的内容是...报喜的话是一场大胜;报忧的话算是失败。”
“自己掌嘴!”崇祯眼皮都没抬一下。
老子可是皇帝!
搁这逗我呢?
“皇爷恕罪,这份塘报上没写胜败,只写了营救赵周二王的过程和结果。”
崇祯放下手中的毛笔,顺手接过塘报。
看完塘报的内容后,崇祯似笑非笑。
这封塘报的艺术水平太高了,高到他打心里佩服。
“兵部和内阁知道塘报的内容了吗?”
“回皇爷,兵部和内阁已经知晓,正在商议对策。”
“好,让他们慢慢商议吧。给黄得功回一封书信,让他原地休整,招兵买马。另外,把李性忠调回来。”
“流贼暂时交给高杰和刘良佐,至于建奴...朕另有计划,让他先不要管了。”
其实崇祯什么计划都没有!
他怕黄得功立功心切,主动去攻打建奴。
连续作战下,将士们早已疲惫至极,急需休整。
黄得功先是辗转千里来从凤阳来到京师,随后在密云与多尔衮对峙。
紧接着去往怀来卫与多铎作战。
然后连夜奔袭跑回居庸关内,血战多尔衮。
打完多尔衮又跑到大名府和李自成打了几场仗。
打到现在尚能保持建制,已经是奇迹了!
接下来无论想打谁,都得让黄得功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只有得到了充分的休整,才能维持战斗力。
疲兵是打不了胜仗的!
“另外...”崇祯犹豫了一下。
他在想。
这么做是不是有点早了...
算了,管他呢。
早来晚来都得来,不如早点面对多学习一些经验。
“另外,给赵王和周王传旨,让他们全家进京避难。”
“啊?”王承恩忍不住喊出了声。
明朝有制,藩王非有诏不得入朝。要藩王敢无诏异动,就被关押定罪。
虽然藩王可以奏请入朝觐见,但是自宣德年间以来,皇帝都会将这些请求驳回。
崇祯不但让赵王和赵王进京,而且是全家进京!
这件事将会在朝堂上掀起巨浪!
“朕要你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要快。”
“奴婢,遵旨。”王承恩领旨后转身离开。
文渊阁内,几位阁臣正在探讨大名府塘报的内容。
年纪最小的邱瑜虽然是吏部尚书,但在内阁这些人里面完全不够看。
尤其是在李邦华面前,基本承包了端茶倒水的工作。
邱瑜当着所有人的面,再次将塘报的内容念了一遍。
“我朝十七年七月初五,臣黄得功,王永吉,高杰,李性忠率部与李闯贼在大名府城内外作战。”
“得益于兵部及时调配甲胄,户部发放钱粮,以及工部日夜制作新式武器。我军在战场上杀敌万余,并以一座空城为诱饵,顺利救出赵王,周王殿下以及城中数万百姓。”
李邦华抬起头,想笑却没笑出来。
黄得功这封塘报非常有意思。
是胜是败由内阁说了算,胜了有功,大家平分;败了有过,所有人均担。
是功还是过,让内阁自己定!
范景文忍不住问:“邱瑜,黄得功真是这么写的?”
“千真万确!”
“黄得功一个粗人,什么时候学会阳谋?”方岳贡皱着眉,摇头叹息。
第310章 大明朝堂的现状
李邦华微微一笑:“阴谋也好,阳谋也罢。黄得功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拉兵部,户部和工部下水。他不怕别人分功劳,怕朝廷治他弃城之罪。”
在明代,武将弃城逃跑是死罪。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有很多操作空间,皇帝会根据武将的表现,忠诚度等进行综合评估。
一般情况下,只要拼命抵抗了,大概率不会被治罪。
还有一个前提是朝堂上有人帮他说话。
“李阁老,明日早朝咱们该是帮黄得功邀功,还是弹劾他?”邱瑜谨慎的问。
内阁这些人数他年纪最小,能当上吏部尚书完全是一个巧合。
能不能坐稳这个位置他说了不算,内阁首辅和皇帝说了才算。
皇帝高坐庙堂,他没法巴结也巴结不到,能做的只有向内阁首辅靠拢。
不止他这么想,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这么想。
李邦华略加思索:“各司其职,该邀功的邀功,该弹劾的弹劾,朝堂上不能只出现一种声音。”
“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肯定是谎言。你我明白此间的道理,陛下也明白。”
“多谢李阁老教诲!”邱瑜向李邦华靠拢的想法愈发坚定。
“李阁老,塘报还说黄得功活捉了刘芳亮,请示朝廷该如何处置!”
“陛下应该看过塘报的内容了,宫里没传出消息吗?”
“没有,宫里只传出了陛下让赵王和周王全家进京避难的消息。”
李邦华眉头皱了皱。
赵王周王年纪尚幼,让他们同时进京表面上看是关心藩王。实际上,这位大明皇帝极有可能要对只吃饭不干活的藩王下手了。
皇帝怎么做,做什么,与他们这些大臣无关。
因为这是皇帝的私事。
李邦华抬头往门外看了一眼,说道:“藩王的事咱们管不着,至于刘芳亮...天色已晚,此事明日早朝再议。”
次日清晨,皇极殿内群臣分别站立。
李邦华轻咳一声站了出来:“陛下,大名府塘报。”
紧接着,他把塘报的内容一字不差的念了一遍,随后看向众人。
朝堂上的官员们都有些吃惊。
兵部,户部和工部官员私底下小声议论起来。
“黄得功这份塘报到底几个意思?”
“是啊,亏着是不胜不败的结果,要是败了,咱们大概因此获罪。”
“此人太过歹毒了,诸位莫慌,一会我带头弹劾他。”
“且慢且慢,黄得功的塘报虽然有平摊罪责的嫌疑,但是也把功劳让出来了。”
“有道理,但不多。功劳都是虚的,银子才是实的。黄得功可以凭人头拿赏银,咱们能获得什么?一句褒奖?”
“不一定啊,六月份的绩效银不是还没发吗,有了这份功劳,咱们三个衙门的绩效银肯定少不了。”
“还绩效银呢,丢城是大罪,等着陛下降罪吧!!”
“肃静!”
眼看兵部,户部和工部官员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大,王承恩出声制止。
“黄得功丢城失地,罪责不轻,请陛下治他的罪!”都察院左都御史施邦耀第一时间站出来弹劾。
平心而论,他并不想弹劾黄得功。
黄得功剿张献忠,打多尔衮,对峙多铎,攻李自成。
纵观大明朝所有武将,又有几人能做到他这样?
可是。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