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快点,明军追上来了!”范文程站在多尔衮旁边,指着阿济格身后。
“来了来了!”阿济格使劲捶着发麻的右腿,加速奔跑。
就在他距离浮桥只有两丈远的时候,身后马蹄声大作。
定睛看去,数百明军骑兵纵马冲了过来。
他们身上穿着臃肿的甲胄,战马胸前绑着士兵的棉甲,列横阵朝建奴步兵军阵冲了过来。
是李宪忠。
他在早就看到了浮桥和阵地,临时让两百骑兵穿两三层甲胄,战马亦披甲,把轻骑兵临时改造成重骑兵。
重骑兵恐怖的冲势立刻将长矛组成的防御摧毁,余势不减,战马和士兵同时冲进了阵地。
本就不多的建奴步兵被战马冲撞挤压而死,看似坚不可摧的防线瞬间崩塌。
李宪忠紧随其后,带领剩下的轻骑兵冲了过来。
在四散奔逃的乱军之中,李宪忠目光锁定在阿济格身上。
他虽然没亲眼见过此人,但早已在心中将他的模样默记了千万遍。
李家和爱新觉罗有不共戴天之仇。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建奴攻破抚顺,不久铁岭亦陷,李氏十余人战死,二十余人被杀,铁岭亦被屠城。
今日,复仇的机会来了。
马是快马,刀是轻刀!
李宪忠的战马高高跃起,手中的戚家刀在空中一闪,直接刺进了阿济格的后背。
第253章 温榆河大捷
戚家刀从阿济格后背肩膀处甲胄的缝隙刺入,锋利刀锋直接扎破了他的心脏。
阿济格难以置信的转回头,不等看清战马上的人是谁,意识就已经模糊,消散。
“十二哥!”河对岸,多尔衮眼眶快被瞪裂了。
他眼睁睁看着阿济格被杀,却什么也做不做,唯一能做的只有悲伤。
李宪忠嘴角微微一撇,抽刀的同时猛拽缰绳。
战马高高抬起前腿,对着阿济格的尸体狠狠踩了下去。
咔嚓!
这个双手沾满大明子民鲜血的刽子手,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一切发生的都太快了,等大部分人反应过来时阿济格已经成了血肉模糊的尸体。
“投降不杀!”李宪忠立马横刀,威风凛凛。
这一刻的李宪忠好像被李成梁附体,建奴士兵骨子里对李成梁的恐惧再次滋生、蔓延。
“投降不杀!”万余明军厉声断喝。
负隅顽抗的八旗兵在这一刻彻底丧失了信念,他们纷纷放下武器,跪在地上等待纳降。
嘈杂的战场很快平静下来。
河对岸的多尔衮悲痛欲绝。
可事已至此无法挽回,只能命人砍断固定浮桥的绳索,带着一千多亲兵向南逃去。
“决不能放跑多尔衮,快用绳索勾住浮桥!”见浮桥正顺着河水往下游飘去,李宪忠急忙命令道。
等浮桥再次搭好时,已是一刻钟之后。
在这期间,李宪忠,马岱,王永吉,巴克勇,刘文耀五个人聚在一起,低声商量着。
王永吉扫了眼战场上的情况,说道:“多尔衮逃跑时只带了一千多人,但听俘虏说那些人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玩起命来别说以一挡二,就是以一挡三都有可能。”
马岱点了点头。
刘文耀也点头:“话虽不错,但多尔衮已是瓮中之鳖,如果不派兵追剿的话,陛下怪罪下来不是你我所能承受的。”
巴克勇张了张嘴,没说话。
追杀多尔衮肯定会付出代价,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没人愿意主动做。
他早已在心中做好了打算,如果这些人执意让他派人去追,他就出工不出力。
李宪忠眯着眼睛扫视一圈:“诸位,我有个法子不知道行不行。”
“李参将请讲。”刘文耀摆了个请的姿势。
“各部分别派六百人,加起来就是三千人,由我亲自带队去追杀多尔衮。若是抓住了他,诸位都能分功劳。若是没抓住或者败给了多尔衮,诸位损失也不大。”
“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现场的人除了马岱,都第一时间点头同意。
马岱本想请示黄得功,但黄得功离这里太远了,根本来不及。
由于再三后,马岱也只好点头同意。
简单休整后,李宪忠带人朝多尔衮逃跑的方向追了下去。
......
“温榆河大捷!温榆河大捷!”乾清宫外,报信的太监右手将塘报举过头顶,扯着嗓门跑了进来。
换做平时,他绝不敢这般模样。
但今日不同。
这份塘报是喜报,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明军胜利的消息。
乾清宫内,崇祯正在与内阁议政。
听到这个消息后所有人精神都为之一震。
要知道,关宁军虽然在松山之战后小胜过几次建奴,但关内的明军已经很久没有胜过建奴了。
屡败不胜结果是让关内明军对建奴产生了畏惧的情绪。
这场胜利,对大明,对明军来说都十分重要。
王承恩接过塘报来到崇祯面前:“皇爷,温榆河大捷!这是塘报。”
“念。”崇祯脸上带着笑意。
“遵旨。”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打开塘报,先是咽了口唾沫,平复激动的心情后开口念道:“我朝十七年六月十日,靖南伯黄得功领兵五万在居庸关南与建奴鏖战,建奴不敌南遁。”
“靖南伯遣蓟辽总督王永吉,副将马岱,参将巴克勇领骑兵追击,并与沿途设伏的京营总督刘文耀合击建奴。”
“建奴不敌,逃至温榆河一带恐前有埋伏便停止不前,结阵抵抗造浮桥欲渡河南遁。”
“蓟辽总督王永吉,京营总督刘文耀,副将马岱,军参将巴克勇,参将李宪忠列阵强攻。我军骑兵悍不畏战,马步共击,建奴弓甲遍野,尸横满地。”
“时天气炎热,建奴久战不曾休息。又后有追兵,前有大河,军心大乱。强攻之下建奴溃不成军,争相逃脱,赴水死者,不可胜计。”
“李宪忠亲手斩杀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多尔衮及千余亲军逃脱,已派李宪忠领兵三千前去追击。”
“此战杀敌近万,俘获兵丁数千,得马匹,刀,弓,甲胄万余。”
“皇爷,靖南伯大捷!”王承恩念完塘报的内容后,双手将塘报举过头顶,眼眶湿润。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李邦华第一个起身道贺,“此番大胜定让朝野欢呼,百姓雀跃。当今远夷败服,内贼将息,内外宁静不远矣。”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内阁其余三位复读机拱手道贺。
崇祯站起来接过塘报,仔细看了一遍后才将塘报放下:“此非朕一人之力,实乃将士拼命,公等共相匡辅之功。”
“我军伤亡如何?”崇祯看向大殿门口。
此番大胜,塘报只写了战果却没写伤亡,不合规矩。
跪在门口的太监急忙说道:“回皇爷,送信之人说我军伤亡尚未计算完毕。不过据初步统计,大致在伤亡五六千人左右,其中靖南伯麾下步兵伤亡最多。”
崇祯点点头,没说话。
他看到了建奴的强悍以及明军的不足。
此战他动用了多少兵马?
全部加起来超过了八万!
黄得功四万,王永吉,高第两万多人,六千关宁军,一千勇卫营。
除了让刘文耀亲率近五千骑兵支援外,还从北京调走一万五千步兵沿途设伏。
如果再加上唐通的一万来人,总数将近十万!
不对!
宣府镇还有一个阎应元!他那边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守兵,但好歹也是大明朝的兵。
十多万人打两万,自身伤亡五六千,还让对方跑了一千多人。
可以说是惨胜!
“陛下,此战俘获降兵数千,不知该如何处置?”第一次俘虏这么多建奴士兵,李邦华他们也没了主意。
第254章 真正的敌人
崇祯冷冷一笑:“将所有在旗之人全部处死,剩下的如果还有活人,你们自行商议。”
建奴兵力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除了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外,还有很多外藩蒙古人。
这些人对建奴没多少忠心,如果能策反一部分为己所用,当然再好不过。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蒙古人也不例外!
如果将来有一天北伐,这些人或许能策反更多蒙古人投入大明的怀抱。
李邦华眨了眨眼睛:“臣等遵旨!”
“陛下,多铎尚在居庸关外作乱,内阁的意思是让黄得功继续留在京师一带,进可以攻多铎,退可以守京师,以备不时之急。”
安静片刻后,乾清宫内再次响起李邦华的声音。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崇祯看向内阁其余三位位大臣。
“是。”
崇祯想了想,又坐了回去。
李邦华说的确实有道理。
现在北京的兵力是进攻不足,防守有余。
如果多尔衮战败的消息传到多铎那里,他大概率会放弃宣府镇,转头从多尔衮入关的地方,或者再往东的青山关,喜峰口一带入关,京师又将告急。
届时黄得功在彰徳府与李自成对峙,北京这边只有刘文耀和吴三桂的战兵可用。
难啊!
可一旦把黄得功留下,等于将彰徳府拱手送给李自成。
李自成抢了银子后,很快又会做大做强。
南面还有张献忠...
穿越大明朝的第三个月,崇祯再次有了生无可恋的感觉。
思考片刻后,崇祯缓缓摇头:“给黄得功两天休整的时间,随后命他前往彰徳府营救赵王周王以及彰徳府的百姓。”
“在这两天时间里,辎重兵和运粮的商队先行一步,届时黄得功可以轻车简从赶路。”
“为振奋军心,需尽快论功行赏。朕给你们户兵两部半个月时间,将此战的赏银抚恤银发下去。”
“阵亡的名单尽快交给工部,忠烈祠已经完工,只缺石碑刻字。”
“至于多铎...”崇祯停顿片刻:“从京营调一千人前往居庸关,进行攻城演练。记住,制造的动静一定要大,让居庸关外的多铎以为多尔衮尚未兵败!”
李邦华一怔,随即谨慎的抬头问了一句:“陛下,多铎会信吗?”
崇祯一脸的镇定:“咳咳,不管多铎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