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52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崇祯看着李邦华不断变化的表情,心中苦笑。

下层人的想法有两层含义,他说的土地只是第一层。

第二层含义太过残酷,他没办法直接说出口。

“所以李阁老提出的这些新政看似美好,实施起来却步履维艰。”说着,崇祯将桌子上的题本合上,起身走到李邦华身边放到了他手中。

“李阁老,此事急不得。尤其是江南一带,决不能乱。”

“臣知道,只是臣年纪大了,怕有一天帮不到陛下...”李邦华眼圈通红。

大明朝久积沉疴,而他又到了古稀之年。

想做事必须趁早才行。

这也是他急于推行新政的原因。

崇祯轻轻拍了拍李邦华的肩膀:“李阁老为国为民,朕心甚悦。”

“可是有些事不是你我能左右的。”

“就算新政实施下去江南没有乱,等李阁老驾鹤西去,等朕宾天,这新政又能坚持多久?”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也要一口一口吃,变法也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先恢复张居正时的变法政策,第二步才是实施阁老你的新政。”

“当然,张居正推崇程朱道学,主张废除学院,施行愚民的办法是不可取的,这一点务必禁止。”

“臣..谨遵圣谕。”李邦华对着崇祯深施一礼。

看着李邦华渐渐黯淡的眼神,崇祯心里有点心疼这位老人。

他的希望被自己一句话浇灭了。

如果不给他新的希望,这位老人怕是坚持不了多久。

人,需要动力才能健康的活下去。

“其实李阁老的想法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

李邦华原本黯淡的眼睛瞬间重新燃起了光芒:“请陛下赐教。”

“教育。”

“各地有书院,京师有国子监。李阁老可以尝试让人把新政的想法在读书人中间散播,把认同新政的学生名字记下来,将来委以重任。”

“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两代人不行就三代人,只要人在,新政就在,星火亦可以燎原。”

李邦华激动的拱手施礼:“陛下的言论让臣茅塞顿开,臣一定不负君恩。”

又等了片刻,小太监走了进来:“陛下,左都督刘文耀和勇卫营参将李宪忠在殿外求见。”

“宣。”

刘文耀和李宪忠同时走了进来。

礼毕之后,崇祯将怀来卫塘报拿给二人观看。

“你二人怎么看?”崇祯问。

“这...”刘文耀一番犹豫后说道:“陛下,臣以为黄得功只能牵制多铎,并不能吃掉对方。”

“李宪忠?”崇祯看向这位勇卫营参将。

“臣的想法和左都督一致,靖南伯就算能击溃多铎,也无法通过追击扩大战果。毕竟步兵跑不过骑兵,而建奴几乎人人有马。”

李邦华坐在大殿旁边的凳子上,开口说道:“两位,其实陛下要对付的不是多铎,而是多尔衮。”

“多铎此番兵败后必定会与多尔衮取得联络,让其断掉黄得功的粮道。我军粮草出京师后沿河北上,走昌平,过居庸关,再到怀来卫。”

“如果多尔衮还关心他这位弟弟的话,肯定会兵发昌平一带!”

“多尔衮?”刘文耀和李宪忠同时一愣。

随即。

二人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明白了崇祯的真实想法。

“陛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臣佩服至极!”

“陛下大才,臣望尘莫及!”

听着这两位武将的赞美之词,崇祯嘴角不受控制的抽了抽。

完了,大明文臣的绝技已经被武将们学会了。

哎!

崇祯苦笑一声,随后一脸严肃的看向二人:“你们从塘报上也看到了,黄得功虽然击溃建奴左翼主力,因为骑兵太少无法追击,所以杀敌数量很少。”

“与多铎对战是这个结果,与多尔衮对战不出意外的话,同样也是这个结果。”

“所以朕打算派你二人出战,与黄得功一起围剿多尔衮。”

多尔衮虽然只有两万兵马,但崇祯不敢轻视对方。尤其是多尔衮麾下骑兵,这些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完全可以跑。

想要留下他们,必须用骑兵围剿。

刘文耀有数千骑兵,勇卫营骑兵也还有数百。

加起来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刘文耀刚想答应时想起了一个问题:“陛下,如果我和李参将出城围剿建奴,建奴转头攻打京师又该如何?”

崇祯冷哼一声:“朕用数倍之兵围攻,多尔衮逃命还来不及呢,绝不敢攻城。就算想攻城,也得有攻城器械才行。”

“你觉得他能带着攻城逃跑吗?”

刘文耀摇了摇头。

也对,多尔衮如果放弃野战逃跑的话,绝不会带着攻城器械逃跑。

“那臣愿率领麾下骑兵与靖南伯共剿建奴!”

李宪忠知道崇祯已经下定决心,只好跟着拱手施礼:“臣谨遵圣命。”

“不!”崇祯对着他们二人缓缓摇头。

“不止骑兵,黄得功,王永吉,巴克勇的骑兵加起来不足万人。京师可用骑兵加起来只有寥寥数千,单靠这些人是很难留下多尔衮的。”

“朕命你你二人带领城中所有战兵出城围剿建奴,毕其功于一役,打疼他们,打死他们,打怕他们!”

所有...战兵!

刘文耀和李宪忠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此刻的心情了。

“这...这...”刘文耀张了好几次口,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李宪忠看向崇祯的目光不止有震惊,还有崇拜。

这是什么?

这是决心和勇气!

刘文耀此时已经缓过了神,他急忙说道:“就算陛下不顾京师安危,派所有战兵出城迎敌。”

“骑兵尚能骑马追击,步兵怎么追?根本追不上啊!”

李宪忠认可的点头。

昌平西面和南面地势十分开阔,想围剿多尔衮必须要快,主打一个出其不意,在他没反应过来前完成包围。

骑兵能做到,步兵却不行。

等步兵到达位置的时候,多尔衮早就跑远了。

“朕当然知道步兵无法追击骑兵,所以朕会让步兵守株待兔,以逸待劳!”

第238章 密云异动

“多铎...兵败?”

密云城北,中军帐内。

多尔衮看完密信的内容后,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黄得功很能打吗?”范文程放下手中的孙子兵法,看向多尔衮。

多尔衮没说话,而是将密信递到范文程手中。

信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字数虽然很多,但总结起来只有两件事:

第一,多铎将与黄得功首战失利的所有细节都详细记录下来。

第二,请求多尔衮出兵截断黄得功粮道。

等截断粮道后,多铎会缠住黄得功主力,让他既不能退兵也无法痛快决战。

范文程看完密信内容后将信件还给多尔衮:“睿亲王,黄得功麾下战兵面对八旗铁骑屡次冲阵而不溃败,说明确实是明军精锐。”

“出兵吧,断其粮道,乱其军心。”

“嗯...”多尔衮嗯了一声后拿出地图。

他指着地图上密云城和居庸关说道:“现在有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出兵。”

范文程想了想:“豫亲王和黄得功对战的消息在传到我们这里前,肯定也传到了明廷那里。”

“也就是说,明廷肯定猜到我们已经猜到黄得功瞒天过海去往怀来卫的事实。”

在场的众人同时皱了皱眉,心中重复几遍后终于理清了这句话的意思。

“不错。”多尔衮开口道。

“如果睿亲王是明廷,接下来会怎么办?”

面对范文程的提问,多尔衮想了想:“两手准备。”

“一是向密云增兵,防止八旗兵突破密云防线,去居庸关一带截断黄得功粮道。”

“二是立刻筹运大批粮草,供黄得功使用。”

范文程嘴角微微一笑:“如果明廷不傻的话,会向密云增兵的同时往怀来卫筹送大批粮草。”

“不对吧?”阿济格提出了疑问,“先不说增兵的事,怀来卫距离北京不足两百里,粮草肯定已经在前几天运过去了。”

“非也!”范文程斩钉截铁的说道:“居庸关去往怀来卫只有一条峡谷可走,此谷名曰关沟。前些天天降大雨,关沟水涨,虽能行军,运粮却十分困难。”

“现在水降的差不多了,明廷也该运粮了。”

“所以...范先生的意思是?”多尔衮疑惑的抬起头。

“兵贵神速,出兵之事越快越好。臣以为今日大军应早点休息,明日丑时(凌晨一点)初拔营起寨,丑时中集结兵马强攻密云城外的明军。”

“驻守城外的应该是高第。他的兵只擅长守坚城,并不擅长固守营地。”

“就算有明军支援,也挡不住八旗铁骑。”

“最重要的一点!”范文程加重了语气,“明日击溃明军后不要穷追,要在第一时间重整队伍去往居庸关。”

“诸位要分清轻重,高第的兵是守兵,十个兵也不如黄得功一个兵难缠!”

多尔衮看向阿济格和遏必隆。

阿济格眨了眨眼睛:“此计可行。”

遏必隆抱拳拱手:“卑职全听睿亲王调遣。”

“好!”多尔衮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传令各营,今日早早埋锅造饭,明日丑时初立刻拔营起寨。石廷柱率领正白旗汉军为先锋,本王亲率本部兵马为中军,奇袭明军。”

“十二哥(阿济格)率领镶白旗汉军殿后,与遏必隆一起护送辎重营。”

“击溃城外的明军后不要恋战,立刻整顿兵马朝居庸关出发,日落前必须赶到!”

“嗻!”

......

密云城外,明军中军大帐。

“报!”探马从外面飞奔而入,“启禀总兵大人,建奴正在埋锅造饭。”

高第放下手里的孙子兵法抬头看向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