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片刻后,他满意的点了点头:“诸位袍泽,兵发密云。”
......
剧烈的声音和震动惊动了山谷深处的建奴探马,他们十几人为一队,朝着爆炸声响起的地方慢慢摸了过来。
看清现场的情况后,为首的佐领心智不妙,立刻派人将这个消息送往多尔衮的中军大帐。
“明军将峡谷堵死了?”多尔衮听到这个消息后明显一愣。
他急忙拿出地图,盯着密云和平谷陷入到思考之中。
范文程,阿济格和遏必隆也得到了消息,他们三个走进大帐后同时来到多尔衮身边,盯着地图上的标记同样沉思不语。
良久。
多尔衮抬起头,缓缓问道:“崇祯和黄得功在搞什么鬼?为何要堵塞山路?”
范文程见其他人都不说话,压低了声音说道:“堵路...肯定是怕我们绕路偷袭。可是,没必要这么做啊!”
“为何?”多尔衮不解。
范文程指着那条山路说道:“前几天我亲自去看过这条小路,此路十分崎岖,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如果我是明军,只需在峡谷口安排千余明军,架上几门火炮,静等睿亲王的人上钩即可。”
“无论睿亲王来多少人都是枉然!只要火药弹丸够用,就是百万大军也无法突破此地。”
“那就怪了!”多尔衮也是十分不解。
就算明军胆小,也不至于胆小到这种程度。有杀敌的机会不用,偏偏将道路堵死,断绝绕路的可能。
“等等...”范文程目光一瞥之下看到了宣府镇。
第209章 范文程的猜想
“怎么了?”多尔衮,阿济格和遏必隆同时看向范文程。
范文程表情严肃:“我认为,明军在调动兵马!”
“我知道,他们怕不是我军对手,将周围可战之兵都调到密云,与我军对峙来了!”多尔衮下意识的说道。
他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无论是萨尔浒之战,沈阳之战还是松锦之战,他们都是以少胜多。
黄得功四万人马虽然不少,但在两万八旗兵面前根本不够看。
在他看来,调兵备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不对!”范文程直接将右手放到地图上,食指死死的按在宣府镇这个地名上。
“豫亲王误会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明军要出兵宣府,去对付豫亲王(多铎)。”
“什么?”多尔衮直接站了起来。
虽然他不相信明军有对付多铎的实力,但不得不防。
现在八旗内部刚刚稳定下来,而且此番入关是他力主的事,如果多铎出了事,他这位叔父摄政王将难辞其咎。
甚至会导致正镶两白旗就此衰落。
范文程指着宣府镇说道:“诸位请看,豫亲王(多铎)正率六万大军围攻宣府镇,今天早晨传来的塘报说攻城不顺,对不对?”
多尔衮,阿济格,遏必隆同时点头,这是五天前的消息了,今天早晨才送到。
他们传递消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从独石口返回蒙古人的地盘,再从草原南下入关,穿过墙子岭才能送到密云附近。
中间多是山路,林间又有猛兽,所以传递速度慢了很多。
范文程继续说道:“我详细看过塘报,把我军攻城的办法,以及明军守城的方法都熟记在心。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豫亲王(多铎)到现在还没有攻下宣府镇。”
“放肆!给你脸了是不?狗东西竟然敢妄议豫亲王,豫亲王不但是大清巴图鲁,更是一个擅长排兵布阵的帅才!”
“松锦之战时与太宗皇帝(皇太极)大破明军,生俘洪承畴,彻底摧毁宁锦防线,可谓有不世之功!”
“区区一座宣府镇小城,他会攻不下来?”
“你可以出谋划策,但不能胡说八。”阿济格伸出巴掌就要对着范文程的脸拍下去。
阿济格与多尔衮,多铎一母同胞,他们之间感情和其他兄弟相比亲近不少。
现在范文程影射多铎攻城不利,他必须维护自己的弟弟。..
“住手!”多尔衮及时制止了脾气暴躁的阿济格,“范先生不但是大清的谋士,更是大清的朝臣,十二哥不得无礼。”
阿济格冷哼一声,找了把椅子自行坐了下去。
多尔衮朝范文程深施一礼:“范先生受惊了,我代替兄长给范先生请罪。”
“不敢当,不敢当!”范文程急忙还礼。
多尔衮的礼贤下士不是装出来的,范文程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小小的风波很快过去了,多尔衮急忙请教道:“请范先生继续。”
“其实我早已料到攻打宣府镇的难度了。”
“那为何先生还让多铎去攻城...?”多尔衮眯着眼睛问。
“睿亲王是不是忘了此番进关的目的?”
多尔衮猛地一拍脑袋:“怪我怪我,此番入关一是抢夺钱粮百姓,二是消灭明军主力。”
范文程脸色带着笑意:“既然明廷派来的是黄得功,那么我们就吃下黄得功。”
“先生继续!”多尔衮立刻来了兴趣,他吩咐人搬来几把椅子,让在场的人落座。
范文程也不客气,落座后继续说道:“假设,明军的部署是这样的。”
“首先,先让黄得功在密云与我军对峙,然后每日操练,既不出兵也不撤兵,给出一副据守的假象。”
“紧接着,明军会调蓟州之兵来到密云,趁着夜色换防,只换人不换旌旗。等天亮后,我军就算再仔细发现不了对方换防的事。”
“最后,将黄得功所部战兵调往宣府镇,把豫亲王的退路独石口堵死。然后慢慢向宣府镇一带推进,逼迫他进行决战。”
嘶......
听完范文程的分析后,多尔衮半躺在椅子上眉头紧锁。
说的好像有道理,但又觉得有地方不对劲。
“可是...范先生,多铎有六万之众,黄得功只有区区四万兵马,就算他的士兵战力强悍能与八旗兵一换一,也不是多铎的对手啊!”
“他怎么打?”
范文程没说话,手指再次指向地图的角落。
“山海关?”多尔衮眼皮一挑,“你的意思是崇祯可能会调关宁军去往宣府镇?”
“不是可能,是一定!”
“不能吧?郑亲王(济尔哈朗)在山海关外牵制吴三桂,他敢派兵支援?”多尔衮一脸的不信。
以他对吴三桂的了解,此人对明廷绝没有那么忠心。
范文程微微一笑:“郑亲王所部只有两万人马,吴三桂坐拥四万五之众,又有天海关天险,分出一万兵马不是问题。”
“五万对六万,优势还在我们这边!”多尔衮的话虽然还是那么硬,但心里一惊开始犯嘀咕了。
虽然在辽东他们有数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但那是辽东,有天时地利的帮助。
在关内,他可没有那么硬的底气,更不想冒险。
范文程抬起头盯着多尔衮反问道:“睿亲王是不是忘了王永吉和唐通?”
“他们二人的兵力加起来有万余人!再加上黄得功的兵马,数量上已经持平。更何况豫亲王连日攻城损失了不少人,严格来说,豫亲王的兵力已经不及明军。”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宣府那边地里的麦子还没熟,一旦明军攻入宣府将豫亲王堵在宣府镇一带,时间长了他的军粮供应会出问题。粮草就是军心,军心就是战力!”
(没熟的麦子战马可以吃,人也能吃,但需要剥开麦穗吃,收拾起来既浪费时间又耗费人力。)
多尔衮再也坐不住了,他直接站起来盯着地图表情无比复杂。
现在的他只想骂街。
入关前他有种明廷的士兵都快死光了的感觉,入关后明军竟然越来越多。
黄得功,王永吉,吴三桂,唐通......
还有一个死守宣府镇的阎应元!
多铎在领兵打仗方面确实有能力也有天赋。
但是...
谁也不敢保证每一场战斗都会必胜。
如果他败了...不,他不能败!
六万大军如果覆灭在宣府镇,对大清将士灭顶之灾。
“先生请赐教!”多尔衮毕恭毕敬的对着范文程深施一礼。
第210章 范文程的对策
范文程起身还礼道:“这只是我的猜测,睿亲王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多尔衮怔了怔,然后无比认真的开始思考。
就在多尔衮思考的同时,阿济格不懈的说道:“简直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范文程一脸平静的反问:“请多罗武英郡王赐教。”
“说就说!”阿济格脸上还是那般不屑。
“我们这一路只有两万人马,如果我是崇祯和黄得功,肯定是用大吃小,用四万人对抗两万人。照你的意思,他们不但舍近求远,还放弃以多打少的机会去宣府攻打多铎?”
“可能吗?”
多尔衮和遏必隆同时抬起头,看向范文程。
阿济格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既然明军有五万战兵,为何舍近求远去攻打多铎的镶白旗,而不是近在咫尺的正白旗。
范文程点点头:“多罗武英郡王的话有道理,但道理并不多。”
阿济格双手紧握,瞪着一双鼠眼狠狠地盯着范文程,好像随时会打人的样子。
范文程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开口说道:“首先,睿亲王(多尔衮)和豫亲王(多铎)的情况不一样。”
“豫亲王正围攻宣府镇,宣府镇距离独石口三百多里,再加上没有重兵把守,所以明军很容易就能将豫亲王的退路截断。”
“我军情况则截然相反,身后十余里就是墙子岭,进可攻击明军,退可去往长城之外。如果发现明军增兵,我们完全可以撤出去。”
“就算明军发起突袭,我们也能凭借壕沟,鹿角,火炮抵挡一番,为主力撤退赢得时间。”
“明军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根本没有进攻的欲望。这也是黄得功与我军对峙的主要原因!”
这厮果然缜密!
听完范文程的解释,阿济格翻了白眼,默默的看向大帐角落。
范文程先是看向多尔衮,随后看向阿济格,最后目光从遏必隆身上扫过。
见众人没有异议后继续说道:“范某有三条计策。”
“范先生请讲!”多尔衮竖起了耳朵。
范文程刚要开口又觉得有些不妥,想了想后说道:“三条计策的前提是,明军确实如我所说的那样正在向宣府调兵。”
多尔衮满不在乎的说道:“这很好判断,多铎在居庸关以北龙门卫以南布置了大量的探马,只要明军主力出现,他们就会用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出来。”
范文程放心的点点头,“这第一条计策是瞒天过海。”
“据我估算,明军调动兵马去往宣府最少需要五天时间。而我们也可以趁着这几天时间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少部人马留在原地不动,主力则悄悄退往关外,然后绕道草原再次从独石口入关,与豫亲王兵合一处对抗明军。”
多尔衮背靠座椅,双手按在桌子上,眉头紧锁。
这条计谋既没有什么漏洞也没有什么亮点。
一旦被明军发现,想奇袭就难了。
而且。
宣府一带地形复杂,如果两军对垒的地方山地多的话,骑兵的优势并不是很大。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