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你在一旁听着就行,不必离开。”
崇祯的目光再次看向李邦华:“李阁老,朕的意思是先击溃多尔衮或者多铎所部人马,迫使其退外关外,然后再派兵驰援大名府与李自成决战。”
李邦华不说话。
道理他都懂,问题是怎么击败建奴?谁能击败建奴?
他们在关外数次击败大明边军精锐,战力可想而知。京师附近之兵,除了黄得功有一战之力外,其他人基本没有胜算。
崇祯继续说道:“朕打算给多尔衮使一出漫天过哈之计。”
第199章 奇袭之策
“请陛下赐教!”李邦华拱手施礼。
如果京师之战前有人说崇祯是一个胡乱指挥,不懂军事,不懂战略的皇帝。
李邦华还比较认可的话。
那么京师之战后如果有人还敢这么说,他李邦华会第一个冲上去抽对方大嘴巴子。
在他看来,论战略指挥,眼前这位大明皇帝堪称当今第一!
崇祯照例拿出地图,摆在龙书案上指着密云说道:“李阁老请看!”
李邦华急忙上前来到崇祯附近,看向地图。
“多尔衮麾下有两万兵马,前面是黄得功,后面是一条山路连接着墙子岭。”
“进可攻退可守,就算溃败也能在山路两旁架重炮掩护主力退出墙子岭,对吗?”
李邦华点点头。
“你再看多铎!”崇祯右手食指重重戳向宣府镇,“他从独石口入关,先是攻下龙门卫,随后长驱直入围攻宣府镇。”
“如果派奇兵攻下龙门卫,多铎将无路可退。一旦兵败,只能向西去往大同一带,从那边互市的地方退往草原,对吗?”
李邦华同样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这些局面都在明面上摆着,别说皇帝,就是兵部的小吏都能解读清楚。
问题的关键是,多铎不怕龙门卫失守。
因为龙门卫一带地势开阔,完全能避开城墙上的火炮从远处路过。
除非城中有战兵,能在野外与建奴作战。
问题的问题又来了,居庸关外除了宣府镇有一千多战兵外,其他地方基本没有能野战的士兵!
想拦也拦不住多铎!
崇祯看着眉头紧锁的李邦华,微微一笑:“朕的计划是这样的。”
他先是指向山海关:“朕先从山海关调五千关宁骑兵去往蓟州镇,然后跟随蓟州镇的王永吉和高第一起去往密云。”
李邦华怕崇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接开口阻止:“陛下稍等。”
“怎么了?”崇祯抬起头,看向这位七旬老翁。
李邦华指着青山关说道:“陛下,关宁骑兵不能动!骑兵虽然不参与防守,但他们的任务是比谁都重!一旦建奴分兵从喜峰口或者青山关入关,他们会第一时间支援!”
“否则山海关将两面受敌!”
“还有,王永吉和高第是用来防守喜峰口一带的,把他们调走后,这两处门户大开,建奴入关将入无人之境。”
“李守鑅在遵化不是还有五千新招募的士兵吗?只要守住三屯营,建奴休想从喜峰口入关!至于青山关,让吴三桂自己想办法守!如果我是济尔哈朗,绝不会主动招惹吴三桂。”崇祯说道。
这...
李邦华没有了反驳的话语。
不过,他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陛下调动这么多人,是想围歼多尔衮的正白旗吗?”
“非也!”崇祯没有马上回答。
李邦华很是不解。
黄得功所部四万人马,高第王永吉所部两万多人马,如此兴师动众目标竟然不是多尔衮。
可是除了多尔衮,还能有谁?
猛地,李邦华目光看向宣府镇,明白了崇祯的意图,他立刻劝道:“陛下,此计风险太大,臣...以为实在不妥。”
崇祯死死的盯着宣府镇,目光坚定的说道:“阎应元那边已经打了五六天了,就算建奴全身都是铁做的,他们伤亡至少也得有三四千人了吧?朕以为,时机已经成熟了。”
“可是这么大的调兵规模,一旦被建奴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啊!”
“而且,仅凭高第一人也守得住密云!”李邦华据理力争。
李若琏都看懵了,他左看看,右看看,根本不知道君臣二人在说些什么。
“李指挥使,你怎么看?”崇祯问道。
李若琏低着头,小声说道:“臣没听懂。”
崇祯笑了笑,看向李邦华。
李邦华立刻解释道:“陛下的意思是调五千关宁骑兵去往蓟州镇,然后与王永吉一同前往密云。”
“随后...”李邦华咽了口唾沫。
李若琏知道重点来了,支棱着耳朵尽量不漏一个字。
李邦华继续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让高第伪装成黄得功,在密云与多尔衮周旋!”
“这么多人...怎么可能骗得了多尔衮啊?”李若琏一脸的诧异。
李邦华眨了眨眼睛:“也不是不能,高第到达密云后可以趁着黑夜与黄得功进行换防。只换人,其他的都不换,包括旗帜,火器,辎重。”
“黄得功所需的火器,辎重全部从京师调配...就算多尔衮的心思再缜密,短时间内也发现不了异常!”
“哦...”李若琏恍然大悟,“然后呢?”
“然后黄得功与王永吉,以及吴三桂的五千关宁军一同去往宣府,奇袭多铎!”
“妙啊!”李若琏猛地一拍大腿。
此计其实并没有多少谋略,但妙就妙哉奇字上!
所有人都知道京师没有多少可用之兵,但就在这个前提下,愣是凑出了一支劲旅。
关宁军就不必说了,在辽东与建奴厮杀多年,无论战力还是经验都十分丰富。
黄得功在久在江南与张献忠厮杀,野战能力也是一流。
再加上王永吉将近四千的骑兵,胜算将大大增加。
不过,想到这,李若琏担心的说道:“陛下的调兵策略臣虽然看听懂了,但臣有一个顾虑。”
“讲!”
“如果高第守不住密云,那么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多尔衮大军将长驱直入,再加上京师的火器辎重大部分都调配给黄得功,守城物资极其稀缺,届时京师危矣!”
崇祯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他目光离开地图,坐在龙椅上闭目沉思。
这个想法的风险确实非常大,但收益也很大。
俗话说风浪越大鱼越贵,不拼一把怎么知道有没有鱼?
思考结束后,崇祯悠悠说道:“两位别忘了,朕做这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尽快击退建奴,然后派兵驰援大名府啊!”
“况且,京师还有刘文耀!如果密云告急,朕可以派刘文耀顶上去!”
乾清宫内,安静异常。
李邦华站在原地不停的分析着崇祯计策的可行性,他是兵部尚书,要对大明,皇帝和士兵们的生命负责。
宣府镇有六万八旗兵,建奴攻城肯定有伤亡。
往多了算伤亡五千,往少了算也有三千左右。再加上龙门卫和独石口分兵据守,多铎麾下可用之兵至少有五万!
明军加起来是多少呢?
黄得功四万战兵!
王永吉满打满算有四千人!
五千关宁军!
加起来四万九千人!
这些人军饷充足,更不拖欠粮饷!
在人数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一战!
第200章 畏惧和欲望
“陛下!”李邦华面色凝重,“此计虽然勉强可行,但是如果失败了,大明北方将再无野战之兵!”
崇祯当然知道失败的后果。
但...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李自成和大名府只给了他一个月的时间!
如果再减去行军时间,他满打满算也只有半个月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
首先。
他要想办法调来五千关宁骑兵,这些骑兵都是吴三桂的精锐,想调他们,很难!
再者,急调王永吉和高第去往密云。
最后,将王永吉和黄得功同时调往宣府,与多铎决战!
调兵的速度越快,留给黄得功准备的时间就越充分,胜算也就越大!
将所有问题分析汇总后,崇祯淡淡一笑:“李阁老你要知道,不是朕冒险行此险招,而是被建奴和李自成逼迫的。”
“他们好像商量好了一样,一个攻宣府,一个打大名府。以大明现在的兵力,保宣府就保不了大名府;保大名府就保不了宣府!”
“既然如此,朕就兵行险着,将这两个地方都保下来!”
“而且,太子已经暂时在南京站稳了脚跟,他是朕的底气。”
崇祯从穿越那一刻就已经看开了,怕是没用的,所以他不怕死!
李邦华重重的吐出一口气,朝崇祯躬身施礼:“陛下既然已经下定决心,那臣就奉旨调兵了!”
“好,朕说,你记!”崇祯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挺直了腰板。
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组织明军讨伐建奴,心情有点小激动。
“传旨,让王永吉高第所部兵马立刻离开驻地,前往密云。除战马,甲胄,武器,火器外,任何东西都不要带。到达密云后,高第与黄得功暗中换防。”
“黄得功所部兵马只携带武器和小型火器,其他中型大型火器由朝廷负责供应。”
“黄得功与王永吉兵合一处后,即刻启程前往居庸关随后去往宣府镇。”
李邦华迅速将这些信息记在脑袋里。
“至于吴三桂...”崇祯话说了一半,停了下来。
勤王都不积极的人,会老老实实按照旨意派兵吗?
够呛!
他怕调兵是假,削弱他的实力是真。
当然了。
吴三桂名义上肯定不敢抗旨,他会用各种办法拖延时间,甚至与济尔哈朗发生小规模冲突,然后上疏说山海关战事紧,短时间内无法派兵。
怎么才能让他派兵呢?
崇祯一边思考着,一边用手轻轻敲击桌面。
猛地,崇祯停下了敲桌子的动作。
因为他意识到自己陷入误区了。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