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96章

作者:天蚕马铃薯啊

  太子妃常氏叹了一口气,很显然想说服这些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知道诸位的想法,但是诸位想一想,以陛下的脾气,要是真的你们犯了很大的事情,你觉得这丹书铁券可否能够保住你们的性命!”

  “这东西非但不是什么恩赐,反而还是一个祸患!”

  一旁的郑国公常茂仿佛想到了什么一般。

  “妹妹,这是哪位的意思?”

  太子妃常氏听到之后点了点头。

  “不止如此,而且这件事情还是韩国公答应的,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这件事情应该也是由韩国公来牵头!”

  郑国公常茂听到这话之后叹了一口气,就连陛下和韩国公都已经同意的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就已经是定局。

  若是魏国公,徐达回到应天府,以他的性格和脾气自然也会跟随陛下。

  那么这件事情既然已经成了定局,他们反不反抗都没有了多大的用处,只见这时郑国公常茂站了出来说道。

  “太子妃说得对,这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可未必是一个好东西,既然韩国公都将这东西上交了,咱们也交吧!”

  蓝玉听到这话心中极为不爽,怎么又和那李善长有关系。

  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和李善长有联系,就没有什么好事情。

  见他骂骂咧咧地说道。

  “李善长那个老家伙都已经老糊涂了,他懂个什么?”

  “你别管他,他上交那是他的事情,反正咱就是不交!”

  太子妃常氏叹了一口气,果然自家这舅舅的脑子就是不好使,虽然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政治头脑几乎为零,连自己的哥哥郑国公常茂都已经看出来的事情,他竟然什么都没有看出来。

  想到这里太子妃常氏直接将永昌侯蓝玉拉到里面,然后耐心地将这件事情给解释了。

  等到永昌湖蓝玉得知这件事情是陛下的意思之后虽然心中不满,但也只能够憋着毕竟陛下可是他最怕的几个人之一。

  喜人健身为刺头的永昌侯蓝玉都已经答应了这一桩事情,就知道他们的反抗没有任何的用处,于是一个个地也都同意了。

  等到他们全部都离开之后,这时郑国公常茂疑惑地说道。

  “这李善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最近和他有关系的事情倒是不少,如今这件。

  事情竟然也同意了,他就不怕将淮西子弟全部都给得罪个干净?”

  太子妃常氏摇了摇头。

  “说实话,不只是咱们,就连太子殿下都搞不清,李善长究竟想的是什么,不过好像陛下对于韩国公赞赏有,想必韩国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减少陛下对他的忌惮!”

  “若是哥哥有时间的话,或许可以去韩国公府拜访一番!”

  “虽然咱们郑国公府已经不怎么和他们有太多的联系,之前是为了避嫌,现在韩国公李善长也不掌握什么权力了,那么咱们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

  郑国公常茂听到之后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朝会之上,一众大臣聚集在大殿内,胡惟庸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有些春风得意。

  在他身后不远处,杨宪满脸愤怒地盯着他,似乎要将他吃了一般。

  胡惟庸也感觉到了杨宪的表情,眼神中满是不屑。

  就这家伙也想和自己对抗,简直是自取其辱。

  这杨宪酷吏的名声就注定他走不远。

  虽然陛下喜欢用这样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完全就是将朝堂上下的人全部都给得罪了。

  未来也注定会成为朝堂之上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做自己的对手。

  而此时刘伯温经过之前那一件事情之后也没有缓过来现在初定型的内阁之中就属于自己的权力大了。

  此时他有一种自己就是曾经李善长的感觉。

  若是李善长的话,或许能够和自己掰一掰手腕,可惜啊,那人离开朝堂了,这正给自己一个机会。

  如今到了这一个位置,再也没有人能够限制他,在这朝堂之上,当真是寂寞如雪。

  等到朱元璋到达朝堂上之后,胡惟庸就开始将各种各样的事情汇报出来,甚至许多的事情。

  已经做了一些预案,就差决定了。

  众人皱了皱眉头,很显然此时的胡惟庸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丞相。

  不得不说,胡惟庸的能力确实不错,许多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就在这时,外面的太监前来汇报说是韩国公李善长有重要的事情前来禀报.

第二十章 大型撕伞现场

  第二十章大型撕伞现场

  朝堂上的一众大臣听到这话极为怪异,这韩国公李善长不是已经离开朝堂了吗?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还想要重新回到朝堂之上?就连胡惟庸也皱了皱眉头,当初自己将李善长给拉拢过来,就是希望能够借助李善长的名声来替自己拉拢淮西勋贵。

  他可不希望李善长会再次出现在朝堂之上,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朱元璋听到李善长已经来了,便知道重头戏到了。

  只见这十四个人扛着一个床榻走了进来,韩国公李善长躺在这床榻之上,不时地咳嗽一声,看样子就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

  朝中一众大臣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个样子实在是怪异,自从大明开国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这个御史有些忍不住了,正要蹦出来,却被刘伯温一个眼神给制止了。

  此时他也好奇李善长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这时李善长微微抬起头挣扎着想要起来,但是挣扎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看上去极为虚弱。

  朱元璋和一旁的太子朱标两人低着头憋着笑.

  还别说,这李善长装得还真像,不知道的还真的会被他给瞒过去了。

  李善长虚弱地说道。

  “老臣拜见陛下!”

  朱元璋咳嗽了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随后说道。

  “韩国公不必多礼,韩国公重病在身,却还如此辛劳,寡人心中实在不忍心,不知韩国公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禀报,还劳烦您亲自走一趟!”

  只见这时韩国公颤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块像是瓦片一样的东西。

  众人看到这东西之后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正是朝廷所颁发的丹书铁券。

  “陛下,这丹书铁券对于我等勋贵来说未必是一桩好事,由此东西只会助长我等勋贵违反大明律的心思,所以老夫想要将这丹书铁券返还陛下,还请陛下同意!”

  朝堂上的官员听到这话一片哗然,满脸不可思议地看向李善长。

  而那些拥有丹书铁券的勋贵子弟则是怒目而视。

  李善长这样的行为,完全就是在撕伞。

  这对于他们来说可是很重要的东西代表着他们的荣誉,同样也是他们的免死金牌。

  若是就是这么拿出去了,他们心里面实在是不甘心。

  就连在一旁闭目养神,不关心朝堂上事情的宋国公冯胜也睁开了眼睛,眼神中满是愤怒。

  就在这时一人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丹书铁券乃是陛下给诸位功臣的恩宠,韩国公此等行为是不将陛下的恩宠放在眼里,居心不良,还请陛下治罪!”

  这时朱亮祖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我等在战场上风里来火里去,好不容易才获得了这些功劳,如今韩国公这么做,就是想要将我们的功劳全部都给抹除,要是真的这么做的话,那就是让所有的功臣寒心,还请陛下将这韩国公赶出去!”

  其他人听到这话之后也是纷纷点头称是。

  朱元璋心中有一些为难,但是心里面早就已经愤怒至极,果然这么做是动了这些人的蛋糕。

  也就韩国公李善长这么做这些人只是发发牢骚,如果是一个没有多大权力的小官,恐怕这个时候非得被这些人当着大殿满朝文武的面撕成粉碎。

  胡惟庸的脸色也极为难看,若是真的让李善长做成了对于他们淮西一脉的人来说,那可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然而李善长对于他们这些人的话毫不在意,只是将自己手中的丹书铁券交了出去。

  “陛下,老臣如今重病在身,也不知未来有没有好的时候,俗话说得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如今这种情况可不是犹豫的时候,还请陛下将丹书铁券收回,这样的话勋贵违法乱纪之事就会少上许多!”

  这些怀西子弟听到这一番话顿时极为尴尬,好像他们确实是犯了事,虽说这事不是特别大,也用不着动丹书铁券。

  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当时确实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富贵险中求,更何况还有着丹书铁券这样的东西保底。

  就算是真的出事了,也不用担心什么。

  等到将这东西拿到朝堂上之后,李善长刚说两句话就直接晕了过去。

  一旁的李祺急忙说道。

  “陛下,臣的父亲已经病重年迈,现在已经坚持不住晕过去了,还请陛下允许臣将父亲带下去医治!”

  朱元璋听到之后点了点头。

  但内心则是非常的无语,谁能够想到李善长竟然会借助这样的方式离开这朝堂之上。

  若是自己不让他们离开,确实有一些不近人情这方式确实是有一些赖皮了。

  等到韩国宫里擅长离开之后,这些勋贵大眼瞪小眼,一个个地装死,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谁也不想将这一个东西交出去。

  如今,韩国公李善长的做法完全是站在了他们勋贵的对立面。

  既然他如此不讲情面,那么他们也没有必要说什么了。

  干脆直接摊牌,反正他们就是不交,看看陛下能够怎样?胡惟庸看到这些人能够团结一致,心中松了一口气。

  但凡有一个人顶不住压力同意了,那么这件事情便是崩溃的信号。

  如今除了李善长之外,没有一个人将丹书铁券交出去,那么这李善长变成了全天下的笑柄,到时候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比自己的声望更高。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僵持下去的时候,这时郑国公常茂却站了出来。

  “臣也觉得韩国公说得对,臣也愿意交出郑国公府的丹书铁券!”

  “这丹书铁券乃是我父亲荣誉,但并非我常家后辈子孙的荣誉,更何况我常家向来光明磊落,不需要此等免死金牌!”

  几人看到郑国公常茂站了出来脸色极为难看。

  好家伙,这完全就是在点他们?如今连郑国公都已经交了丹书铁券,他们不管是教还是不教,都极为尴尬。

  紧接着永昌侯蓝玉站了出来,在他们身后又有许多的人站了出来。

  那些没有交丹书铁券的人顿时慌了,若是因为这件事情遭到陛下的针对,可就麻烦了.

第二十一章 金樽白刃不相饶

  第二十一章金樽白刃不相饶.

  朱元璋坐在最上面面无表情,心中却极为得意。

  刚才李善长提出上交丹书铁券,这些人一个个地疯狂阻止,甚至还装傻充愣,就是不想将这玩意儿交出来。

  如今有郑国公常茂和永昌侯蓝玉牵头,留给这些家伙的时间不多了。

  胡惟庸脑子不停地转着想要从当中想到破解之法。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站了出来。

  正是武将之中站在最前面的宋国公冯胜。

  见这时宋国公冯胜站了出来,深深地看了一眼朱元璋,很显然,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就是坐在最上面静静地看着众人的那位。

  “臣觉得韩国公说得对,这丹书铁券不要也罢,臣也同意!”

  一众新贵看到宋国公冯胜都已经同意了这件事情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如今这情况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尤其是他们这些人本身就有过错,要是这件事情再处理不好的话,即便是朱元璋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放过他们。

  “我等愿意交还丹书铁券!”

  等到朝堂之上,所有的勋贵都站了出来之后,朱元璋看着这些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