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蚕马铃薯啊
众人也将目光朝这个方向看去,对于蓝玉的举动,他们都很意外。
胡惟庸脸上遮掩不住地得意,究竟谁说蓝玉这家伙嚣张跋扈不懂礼的,你看这人做得多到位,可见之前关于蓝玉嚣张跋扈的都是谣言。
然而这时来预扶着胡惟庸向后走了几步,随后满脸嫌弃地擦了擦手,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上去。
“胡大人,还是离我远一点吧,我怕太子殿下误会,虽然咱们都是怀疑人在,还是各论各的,咱们可不是一类人!”
众人看到这一幕,憋着笑,就连宋国公冯胜和颍川侯傅友德也有一些忍俊不禁。
朱亮祖唐胜宗等人极为尴尬,此时他们看着胡惟庸眼神中满是埋怨。
胡惟庸这家伙在搞什么鬼,闲着没事招惹蓝玉,那个混不吝的干啥,难不成他还真的以为自己是天命之子,随便几句话就能将蓝玉拉拢到手不成?胡惟庸的脸色极为难看,此时他也如鹰隼一般盯着蓝玉。
“永昌侯你可想清楚,在这朝堂之上不是一个人就能够打拼起来的,归根到底还得需要自己的人脉,要没有别人扶着,就算是能走,也走不长远!”
“他们都是淮西人,都是自家人,何必如此拆本官的台!”
蓝玉撇了撇嘴,满脸不屑地说道。
“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和我攀亲戚?”
“听说前不久你在韩国公的府邸门口吃了闭门羹,连门都没有进去?”
“好歹还是人家的弟子,竟然被嫌弃成这样,我看韩国公根本就没有想过将你当成弟子,说不定早就想将你轰出师门了!”
“我和你可不一样,韩国公见到俺蓝玉可是非常客气的,而且还请俺吃饭了,这就是差距!”
胡惟庸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这能一样吗?蓝玉是陪着太子朱标一起去的,重点应该是太子朱标。
他们这些人上门拜访韩国公自然可以拒绝,但是太子殿下拜访,李善长要是敢拒绝的话,还真以为陛下的刀不锋利不成?说白了,蓝玉这家伙分明就是沾了太子殿下的光。
胡惟庸见自己失了颜面,也放弃了拉拢蓝玉的心思,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边甩了甩袖子转身回到了自己该站的位置。
蓝玉撇了撇嘴,眼神中满是不屑。
什么层次的家伙也敢和我蓝玉相提并论?当真是分不清大小王了。
别人害怕胡惟庸,我可不怕。
他蓝玉虽然只是个侯爵,但是他姐夫是开平王常遇春,外甥女是太子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皇亲,胡惟庸算个什么玩意儿谁敢来拉拢自己。
这时陆仲亨走了,上去看着蓝玉问道。
“蓝玉,这么说你和太子殿下一起见到了韩国公,韩国公如今重病在家,情况怎么样?”.
第十二章 韩国公的病没救了
第十二章韩国公的病没救了
蓝玉愣了一下,要是其他人的话,他可懒得说什么.
可是这路纵横,毕竟曾经是常遇春的下属,要是什么都不说,有些太过于不讲情面了。
“你说韩国公的病,嗯,确实挺严重的,反正就是面目狰狞,一会儿红一会儿白,浑身直冒汗,还没说几句话就晕头转向,神志不清……”陆仲亨听到蓝玉一番描述,心中极为惊讶。
本身他们都以为韩国公李善长是装病,如今听到蓝玉的这番描述确实挺严重的。
此时他盯着蓝玉问道。
“你确定你没有骗我?”
蓝玉摊着摊手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反正你问的我都说了,那天我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你爱信不信,我是看在你曾经在我姐夫帐下听差的面子上才告诉你的,因为其他的人我会理他们?”
“不过念在以前的情分上,你听我一句劝,不要和胡惟庸那家伙走得太近,他可是一肚子坏水,没有什么好心眼子!”
“咱们就跟随在陛下和太子殿下身后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不好吗?”
陆仲亨听到这话苦笑一声,有些事情既然做了,就无法回头。
更何况自己在凤阳府也占了不少的耕地,甚至还因此打死过人。
军队当中自己也吃了一些空饷,甚至还买卖了一些盐铁茶叶等运到草原。
这些无论是哪一个都是杀头的罪过,不过这些都是他们兄弟们一同干的事情,再加上之前有李善长的维护,没有出什么事情,至于之后会不会出事情就不知道了,这玩意比起他们的俸禄可是多多了。
“陛下驾到!”
王景弘尖锐的嗓音传了出来。
众大臣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朱元璋来到朝堂之上,看到这些淮西老弟兄差不多快到齐了,心中冷笑不已。
这些家伙来得倒是挺全,正好和这些家伙好好算算账。
太子朱标站在一旁听政,想起朱元璋昨日给自己看的奏折,如今又看到这些人都出现在这一个地方,不由得感觉到头疼。
这下麻烦了,这些人岂不是撞上了枪口,但愿这些人别再出什么幺蛾子。
六部尚书汇报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如今没有了中书省这六部尚书似乎还没有适应现在的权力,基本许多的事情都要向朱元璋汇报。
等到汇报完了之后,这时一名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臣弹劾韩国公李善长欺君,韩国公并没有什么重病,如今却称病在家,这是不将陛下不将朝廷放在眼里,臣恳请陛下对其进行缉拿!”
话音刚落,这时又有一个御史站了出来。
“臣弹劾唐胜宗嚣张跋扈,有不臣之心!”
……
似乎是这一种节奏被带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御史站了出来。
看着这些玉石的行为不难发现他们所针对的人几乎全部都是淮西勋贵。
随着站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御史中丞刘伯温只感觉心中惶恐至极,要是平时弹劾倒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这个时候正是敏感的时期。
韩国公李善长刚刚退下,这些人就这样,给人的感觉并非主持正义,而是党争。
此时刘伯温低着头,根本不敢将头抬起来。
他现在已经能够猜到朝中的官员看自己的眼神是什么样子的。
可偏偏这样的事情根本不是自己安排的。
这使他仿佛想到什么,一般将目光看向了胡惟庸。
胡惟庸似乎感应到了刘伯温的眼神,得意地挑了一下眉。
刘伯温心中苦恼至极。
这下麻烦了,看来前面的这些人都是胡惟庸安排的,至于后面的那几个御史,想必应该是不明真相跟随他们一同参奏。
如今对于淮西勋贵来说,大有一副墙倒众人推的样子。
果然,朱元璋看着刘伯温的眼神有些怀疑,更有些不满。
刘伯温向来恃才傲物,如今这个机会倒是把握得很及时。
韩国公李善长刚刚离开朝堂,剩下的人根本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对抗力量,说不定可以让浙东学派的人掌握更多的力量。
虽然淮西勋贵之中,多有不法之人,但是不管怎么样,也是自己起家的力量。
而浙东学派可以说是半路出家,那些读书人可更不靠谱,若是将朝中的权力交给这些读书人,谁也无法保证这些家伙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刘中丞,你觉得如何?”
刘伯温听到朱元璋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慌忙地走了出来说道。
“陛下恕罪,老臣疏于管教,实在该罚!”
而那些御史听到刘伯温的话,心中极为不满,他们这可是在主持正义,御史向来有风闻奏事之权,这刘伯温竟然对这样的事情无动于衷,甚至还自请惩罚。
旁边的胡惟庸心中极为得意。
为官多年,他对于朱元璋的性格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当权者最讲究的就是平衡之道,无论是淮西勋贵还是浙东学派都要讲究一个平衡。
如今的淮西勋贵刚刚失去了头人,这个时候浙东学派跳出来打压淮西子弟,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就是党争。
以朱元璋的性格,绝对不会按照刘伯温的意思来,最有可能的就是增加淮西勋贵这边的力量,到时候自己的权力增加的可能性最大。
刘伯温似乎也想到了这些,低着头闭上了眼睛,这对他们浙东学子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这时朱元璋盯着面前的刘伯温说道。
“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甚至可以直面君王,这是朕给他们的权利,这有何错?”
“如果连御史都不敢说实话了,这朝廷才是真正没救了,刘中丞,你告诉朕,这些御史究竟错在什么地方?”
刘伯温只感觉背后大汗淋漓,而那些刚才跳出来的御史,心中极为激动。
身为御史,为的就是名声,经过这一件事情,他们这些人的名声竟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至于那些所谓的淮西勋贵,也会心惊胆战。
只见这些人纷纷跪伏在地。
“陛下圣明!”
刘伯温苦笑不已,陛下终究是陛下,这手段当真是了得,弹指之间就收了这些御史的声望,反而自己里外不是人.
第十三章 杨宪告状
第十三章杨宪告状
这时朱元璋紧盯着刘伯温说道。
“当然你也不是一点事没有,你确实有罪!”.
朝堂上的众人不由得屏住呼吸。
来了来了,今天的重头戏来了。
站在一旁的武将饶有兴趣地吃着瓜,反正和他们也没什么关系,这瓜吃得爽。
胡惟庸心中极为激动,虽然这一举动无法将刘伯温踢出朝堂,但是至少也可以让他名声扫地,今后陛下再也难以相信他。
堂堂青田先生刘伯温,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中,想到这里胡惟庸心中就极为激动。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接下来的话让他大跌眼镜。
“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那就是咱的眼睛,咱在每一个布政使司都设有监察御史,就是为了防止地方的官员乱来,可是这段时间咱得知了一个消息,气得咱一宿一宿地睡不着!”
“今天咱就来看看咱们的御史办的好差事,杨宪,将你知道的事情全部说出来!”
杨宪听到这话之后点了点头,随后站出来说道。
“臣经查实,在中都凤阳府附近出现了大批饿死人的情况,这让臣很是疑惑,自天下一统,虽说百姓还未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至少比之前好上许多,又怎会有如此情况,更何况我等从未听说过中都凤阳府附近有灾荒出现!”
“臣留了个心眼便派人调查此事,最终才发现这些百姓都是凤阳府附近的百姓,之所以出现饿死的情况并非他们不愿意耕地劳作,而是他们无地可种!”
众人听到这话,心中一阵哗然。
要知道建国之初,刚刚厘定了土地,至少每一个百姓手中都有一些耕地,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胡惟庸听到这句话之后,顿时打了个哆嗦。
此时他急得满头大汗,这下可麻烦了,谁能够想到杨宪竟然在这个时候将这件事情给捅了出来。
占耕地的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有,不止这些勋贵子弟,就算是那些普通的地主世家也都在不停地兼并着土地。
这本身就是约定俗成的事情。
除非是做得太过才会惹出来事情正常来说不会出什么太大的事情。
但是这些淮西勋贵以前过了不少的苦日子,再加上这些都是鲁莽军汉,强取豪夺之下,闹出了不少的人命。
本来这些事情都可以私下里面解决时能够想到竟然这个时候被杨宪扒出来了。
此时你户部的官员跳了出来说道。
“此事绝无可能,各地的耕地皆是由我户部厘定的,各地无主的土地除了一部分收归于皇室专有大多数都分给了各地的百姓,这些年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又怎会出现如此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
众人听到之后点了点头,但是一些官员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事情。
只见这时杨宪继续说道。
“若是天灾,定然会由地方报至应天府,但若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呢!”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
朱元璋最为看重的就是粮食土地,若是真的出了这样的事情,恐怕朝堂之上又将血流成河。
杨宪丝毫不管这些人惊讶的目光继续说道。
“这些年来,淮西子弟大肆在凤阳府附近,兼并土地,他们以低廉的价格从百姓的手中将土地买回来,那些百姓如果想要生存的话,就只能成为这些淮西子弟的佃农!”
上一篇: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