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蚕马铃薯啊
太子朱标皱了皱眉头,之前他也听说过杨宪的名声,这人确实是一个干吏,只不过此人太过于残暴,所定的刑罚不以大明律为准,极为苛刻严格。
这让他有一些不太喜欢。
“父皇,杨宪这个人确实有一些本事,但是他做的这些事情实在是有些太过了,过犹不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像他那样,这不是什么好事!”
朱元璋冷哼一声。
“天天读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咱不懂什么大道理,咱只知道谁要是敢从百姓手里面抢饭吃,咱就将他全家剁碎了喂狗!”
似乎意识到自己刚才有一些激动了,朱元璋冷静了一下说道。
“行了,这件事情你不用管了,这些家伙都是你以后治理我大明的障碍,咱替你将这些障碍全部都给处理掉!”
“这小瓶子里面的东西,回头你交给张院正,看看有没有用处,要是有用处的话,你替咱再去李善长那里跑一趟!”
“李善长这一次也算是立了大功,只可惜如今他已经是国公,位置不能再往上升了!”
“这老家伙不是喜欢吃吗?”
“传咱的命令,给韩国公送去一些钱财和御膳,就当咱对他的补偿!”
太子朱标听到这话,心中极为无语。
人家辅佐了您大半生,最终还急流勇退,将权力让了出来。
甚至还不惜得罪天下读书人上奏折废除丞相制度,如今又献出了这么一个好东西,结果就只给了一些钱财和几道御膳,打发叫花子呢?.
第十一章 拉拢蓝玉
第十一章拉拢蓝玉.
太子朱标叹了一口气,看来自己得回东宫,看看有什么值钱的好玩意儿,到时候一并带过去,总不能让陛下的赏赐看着太磕碜了。
第二天朝会之上,一众文武百官到达,胡惟庸来得及早,面色红润似乎是遇到什么喜事一般。
平时不怎么上朝的一众淮西勋贵也陆陆续续地到达朝堂之上。
众人很是好奇,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必然有大事发生。
想想也是,朝堂上由于李善长的隐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陛下想要废除丞相制度组建内阁,但那些有望成为丞相的官员怎会如此善罢甘休,尤其是胡惟庸和汪广洋两人。
蓝玉来到朝堂之上看到此时的氛围不由得大为惊讶。
这时他拍了拍站在自己前面的颍川侯傅友德。
“老傅,老子才一段时间不在应天府,怎么应天府这么热闹,朱亮祖,陆仲亨他们平时不是不上朝的吗?”
“怎么这次也跟上来了,难道是李善长倒了,这些家伙想要换主子了?”
此话一出,朱亮祖,陆仲亨等人目光愤怒地看着蓝玉。
虽然他们都是淮西人,但是关系算不上多好。
蓝玉等人算是新晋的勋贵,跟随在太子朱标身后,至于这些淮西人之前都是跟随在韩国公李善长拫身后,和他们完全尿不到一个壶里。
如今看到这些家伙吃了瘪,蓝玉毫不客气地怼了上去。
一旁的傅友德顿感尴尬。
傅友德投靠朱元璋是在鄱阳湖大战前,而且还不是淮西人,自然和他们不是一个圈子。
刚开始的时候,傅友德想要极大的融入淮西勋贵,只可惜那些家伙根本就不将傅友德放在眼里,无奈之下,傅友德只能息了这一个心思。
谁能想到这才过多长时间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韩国公李善长的离开如同抽掉了这些人的筋骨脊梁,现在的淮西勋贵就是请他去,他也不去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感觉,爽。
这时胡惟庸却走上前来,看着蓝玉笑着说道。
“永昌侯,听闻你得胜回来立下了许多功劳,本官还没有恭喜你呢!”
蓝玉听到这话之后,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不算是什么大功劳,俺蓝玉也不过是个副将,功劳大头不是我的,什么时候等到俺蓝玉当了主将的时候,你再恭喜吧!”
胡惟庸急忙恭维道。
“那是当然,本官相信那一天用不了多长时间,以蓝玉将军的本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主将!”
“说起来蓝玉你也是咱们淮西人,平时咱们可得多来往来往,不然可就生分了!”
蓝玉看到胡惟庸这个样子,立刻明白这个老家伙想要拉拢自己。
真当自己是好拉拢的不成?陛下可以拉拢自己,太子可以,就连魏国公都可以,一个跟随在李善长后面的家伙算个鸟?这时蓝玉突然间上来扶胡惟庸。
胡惟庸看到蓝玉的样子,心中极为激动,看来这蓝玉是认可自己了,听说这蓝玉连李善长都不服,想不到如此轻而易举地就将自己给收服了,果然自己才是最适合带领淮西勋贵的人。
“哈哈哈,永昌侯,你这是干什么,咱们都是自家人,不用如此客气!”
众人也将目光朝这个方向看去,对于蓝玉的举动,他们都很意外。
胡惟庸脸上遮掩不住地得意,究竟谁说蓝玉这家伙嚣张跋扈不懂礼的,你看这人做得多到位,可见之前关于蓝玉嚣张跋扈的都是谣言。
然而这时来预扶着胡惟庸向后走了几步,随后满脸嫌弃地擦了擦手,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上去。
“胡大人,还是离我远一点吧,我怕太子殿下误会,虽然咱们都是怀疑人在,还是各论各的,咱们可不是一类人!”
众人看到这一幕,憋着笑,就连宋国公冯胜和颍川侯傅友德也有一些忍俊不禁。
朱亮祖唐胜宗等人极为尴尬,此时他们看着胡惟庸眼神中满是埋怨。
胡惟庸这家伙在搞什么鬼,闲着没事招惹蓝玉,那个混不吝的干啥,难不成他还真的以为自己是天命之子,随便几句话就能将蓝玉拉拢到手不成?胡惟庸的脸色极为难看,此时他也如鹰隼一般盯着蓝玉。
“永昌侯你可想清楚,在这朝堂之上不是一个人就能够打拼起来的,归根到底还得需要自己的人脉,要没有别人扶着,就算是能走,也走不长远!”
“他们都是淮西人,都是自家人,何必如此拆本官的台!”
蓝玉撇了撇嘴,满脸不屑地说道。
“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和我攀亲戚?”
“听说前不久你在韩国公的府邸门口吃了闭门羹,连门都没有进去?”
“好歹还是人家的弟子,竟然被嫌弃成这样,我看韩国公根本就没有想过将你当成弟子,说不定早就想将你轰出师门了!”
“我和你可不一样,韩国公见到俺蓝玉可是非常客气的,而且还请俺吃饭了,这就是差距!”
胡惟庸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这能一样吗?蓝玉是陪着太子朱标一起去的,重点应该是太子朱标。
他们这些人上门拜访韩国公自然可以拒绝,但是太子殿下拜访,李善长要是敢拒绝的话,还真以为陛下的刀不锋利不成?说白了,蓝玉这家伙分明就是沾了太子殿下的光。
胡惟庸见自己失了颜面,也放弃了拉拢蓝玉的心思,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边甩了甩袖子转身回到了自己该站的位置。
蓝玉撇了撇嘴,眼神中满是不屑。
什么层次的家伙也敢和我蓝玉相提并论?当真是分不清大小王了。
别人害怕胡惟庸,我可不怕。
他蓝玉虽然只是个侯爵,但是他姐夫是开平王常遇春,外甥女是太子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皇亲,胡惟庸算个什么玩意儿谁敢来拉拢自己。
这时陆仲亨走了,上去看着蓝玉问道。
“蓝玉,这么说你和太子殿下一起见到了韩国公,韩国公如今重病在家,情况怎么样?”.
第十二章 韩国公的病没救了
第十二章韩国公的病没救了
蓝玉愣了一下,要是其他人的话,他可懒得说什么.
可是这路纵横,毕竟曾经是常遇春的下属,要是什么都不说,有些太过于不讲情面了。
“你说韩国公的病,嗯,确实挺严重的,反正就是面目狰狞,一会儿红一会儿白,浑身直冒汗,还没说几句话就晕头转向,神志不清……”陆仲亨听到蓝玉一番描述,心中极为惊讶。
本身他们都以为韩国公李善长是装病,如今听到蓝玉的这番描述确实挺严重的。
此时他盯着蓝玉问道。
“你确定你没有骗我?”
蓝玉摊着摊手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反正你问的我都说了,那天我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你爱信不信,我是看在你曾经在我姐夫帐下听差的面子上才告诉你的,因为其他的人我会理他们?”
“不过念在以前的情分上,你听我一句劝,不要和胡惟庸那家伙走得太近,他可是一肚子坏水,没有什么好心眼子!”
“咱们就跟随在陛下和太子殿下身后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不好吗?”
陆仲亨听到这话苦笑一声,有些事情既然做了,就无法回头。
更何况自己在凤阳府也占了不少的耕地,甚至还因此打死过人。
军队当中自己也吃了一些空饷,甚至还买卖了一些盐铁茶叶等运到草原。
这些无论是哪一个都是杀头的罪过,不过这些都是他们兄弟们一同干的事情,再加上之前有李善长的维护,没有出什么事情,至于之后会不会出事情就不知道了,这玩意比起他们的俸禄可是多多了。
“陛下驾到!”
王景弘尖锐的嗓音传了出来。
众大臣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朱元璋来到朝堂之上,看到这些淮西老弟兄差不多快到齐了,心中冷笑不已。
这些家伙来得倒是挺全,正好和这些家伙好好算算账。
太子朱标站在一旁听政,想起朱元璋昨日给自己看的奏折,如今又看到这些人都出现在这一个地方,不由得感觉到头疼。
这下麻烦了,这些人岂不是撞上了枪口,但愿这些人别再出什么幺蛾子。
六部尚书汇报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如今没有了中书省这六部尚书似乎还没有适应现在的权力,基本许多的事情都要向朱元璋汇报。
等到汇报完了之后,这时一名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臣弹劾韩国公李善长欺君,韩国公并没有什么重病,如今却称病在家,这是不将陛下不将朝廷放在眼里,臣恳请陛下对其进行缉拿!”
话音刚落,这时又有一个御史站了出来。
“臣弹劾唐胜宗嚣张跋扈,有不臣之心!”
……
似乎是这一种节奏被带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御史站了出来。
看着这些玉石的行为不难发现他们所针对的人几乎全部都是淮西勋贵。
随着站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御史中丞刘伯温只感觉心中惶恐至极,要是平时弹劾倒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这个时候正是敏感的时期。
韩国公李善长刚刚退下,这些人就这样,给人的感觉并非主持正义,而是党争。
此时刘伯温低着头,根本不敢将头抬起来。
他现在已经能够猜到朝中的官员看自己的眼神是什么样子的。
可偏偏这样的事情根本不是自己安排的。
这使他仿佛想到什么,一般将目光看向了胡惟庸。
胡惟庸似乎感应到了刘伯温的眼神,得意地挑了一下眉。
刘伯温心中苦恼至极。
这下麻烦了,看来前面的这些人都是胡惟庸安排的,至于后面的那几个御史,想必应该是不明真相跟随他们一同参奏。
如今对于淮西勋贵来说,大有一副墙倒众人推的样子。
果然,朱元璋看着刘伯温的眼神有些怀疑,更有些不满。
刘伯温向来恃才傲物,如今这个机会倒是把握得很及时。
韩国公李善长刚刚离开朝堂,剩下的人根本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对抗力量,说不定可以让浙东学派的人掌握更多的力量。
虽然淮西勋贵之中,多有不法之人,但是不管怎么样,也是自己起家的力量。
而浙东学派可以说是半路出家,那些读书人可更不靠谱,若是将朝中的权力交给这些读书人,谁也无法保证这些家伙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刘中丞,你觉得如何?”
刘伯温听到朱元璋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慌忙地走了出来说道。
“陛下恕罪,老臣疏于管教,实在该罚!”
上一篇: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