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124章

作者:天蚕马铃薯啊

  “你们都是我朝中的重臣,虽然咱的俸禄不是很高,但是你们每个人的日子还算是过得去!”

  “不过在背后经常有人说朕苛待了你们,可有这事儿?”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一阵尴尬,貌似这样的话他们每一个人都说过。

  说实话,他们的俸禄确实不怎么高,但是也够养家糊口,但是想要奢侈一把或者是多花些钱,在其他的方面他们可就做不到了。

  “你们平时都说一切都是为了我大明的百姓,可是有些官员已经得到了许多的好处,依然不自知!”

  “既然如此,今日朕就让你们真正见见什么才叫做百姓的生活!”

  等到那些侍卫将盘子上面的布揭开。

  上面放着的都是一块块黑乎乎的饼子,这些人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只见朱元璋说道。

  “这是平时百姓们所吃的东西,既然你们都是朝中重臣!”

  “想要体恤百姓,就要真正地将自己当成百姓,你们也尝一尝百姓们平时吃的是什么东西,你们也都尝尝吧!”

  朝堂上的不少官员看着这些东西,眼神中满是为难。

  一些寒门子弟上来的官员则是松了一口气,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曾经经常吃的,倒也不算是什么太大的事情。

  几个官员拿起这些饼子,便开始吃了起来。

  这些饼子和他们平时所吃的东西完全没有办法相提并论,一个个地难以下咽。

  而那些本身家境就不错的官员。

  看着这些东西则是一脸的为难,这东西看起来就不怎么样,实在是难以下咽。

  可是如今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即便是他们心里面再嫌弃,也不敢有什么小动作,只好将他直接咽了下去,然后死死地捂住嘴巴,生怕将这个东西吐出来。

  朱元璋见这些官员都已经吃掉了753这些食物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些官员一个个的表情极为狰狞。

  脸色极为难看,谁能够想到那些普通的百姓吃的东西竟然会如此难以下咽?而他们都是朝中的重臣,极为尊贵的人物,实在不知为何要吃这些。

  而那些从小就锦衣玉食的人更是如此,哪里受过这样一股气?若不是上面的是陛下,他们可不愿意吃这些东西。

  朱元璋看着朝堂上的这些官员笑着说道。

  “说说吧,吃到这些东西你们都有何感受!”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多说话。

  这时杨宪直接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虽然在陛下的英明治理之下,如今天下的百姓生活比起之前好了许多!”

  “但是朝堂之上依然有着许多的禄蠹之人,百姓的生活乃是重中之重,那些贪没了钱粮的官员死不足惜!”

  “臣建议将他们株连九族剥皮实草!”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心中一片哗然。

  都说这杨宪极为狠辣,如今看来果真是如此。

  朝中的一众官员看着他的眼神中满是忌惮,即便是太子朱标也都是眉头紧皱.

第六十八章 拜访宋濂

  第六十八章拜访宋濂

  朱元璋则是满意地点了点头,本身他就是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是担心影响太大。

  如果不是太子拦着,他还真的想这样解决。

  不过这件事情既然已经答应了太子,当然没有改变的道理。

  只见他摆了摆手说道。

  “这件事情已经有了解决的方式,无需再做其他过多的安排!”

  “不过你说得确实不错,百姓贫苦,只有注重百姓,我大明方才有出路!”

  朝中的官员听到这话心中极为惊讶,就连一旁的杨宪也是如此,以陛下的性格如今杨宪提出来这个建议,他支持的可能性非常大,怎么如今陛下并没有支持。

  杨宪似乎想到什么一般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太子朱标.

  太子朱标皱了皱眉头,似乎对他的行为有些不满。

  他立刻明白了,陛下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全部都是因为太子殿下。

  看来应该是太子殿下劝阻了,陛下想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当真是可惜了。

  等到下了朝之后,翰林院的一众官员聚集在了一起。

  诸位如今重新开始科举考试。

  除了礼部之外,就是咱们翰林院负责的最多。

  熬了这么长时间,咱们总算是熬出头了,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众人听到之后纷纷点了点头,这时只见一个翰林院的官员叹了一口气说道。

  “可惜了,本身科举考试的题目应当由我等做主裁试,可是陛下却往里面加了许多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有了这些东西,恐怕我等圣人弟子会受到影响。

  众人听到后也是点了点头,这件事情的影响确实不小。

  只见这时一人突然想到什么了一般,说道。

  “不如我等去求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最为仁厚,说不定会帮助我等¨ˇ !”

  然而一旁的翰林院第九则是摇了摇头说道。

  “不必了,这件事情即便是你们去找太子殿下,也不会有任何的用处!”

  “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太子殿下也同意了这一件事情!”

  这些官员听到这话满脸的不可思议。

  怎么可能太子殿下怎么可能会同意这样的事情要知道太子殿下也是他们儒门弟子也算是读书人。

  本来应该就要向着他们说话才是。

  那人长叹了一口气,如果是普通的皇子的话,定然需要拉拢他们这些读书人。

  可问题是太子朱标不是普通的皇子。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就没有比他的太子之位更加稳固的朝堂之上,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全部都以他马首是瞻,难道还能够出现什么问题不成?这时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我们的身份地位实在是低微即便是劝阻也不会有多大的用处,我建议还是寻求一些德高望重之人,有他们在的话,说不定能够说动陛下和太子殿下!”

  只见这人直接站了出来说道。

  “若是读书人当中的典范应当属山东孔家之人!”

  “若是衍圣公的后代愿意替我声张,这再合适不过!”

  又有人点头说道。

  “除了孔家之外也可以寻求朱子的后代,尤其是在江南的氏族之中,他们的地位更高,丝毫不下于山东衍圣公!”

  “若是能够将他们这两股力量给请过来的话,不要说太子殿下,就算是陛下那里也不得不重视!”

  翰林院学士叹了一口气。

  “你们说的这些我都清楚,可是如今的情况是陛下对于这件事情已经下了决心,若是时间长了恐怕不好改变!”

  “除了孔家和朱家的人需要去请之外,我建议请动宋濂宋老夫子!”

  众人愣了一下,顿时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要知道,宋濂乃是如今极为有名的大儒,而且除此之外,宋濂还是当今太子殿下的启蒙老师。

  有了这一层关系,我相信太子殿下绝对会站在他们这一边。

  旁边一人心中有些疑惑。

  “可是宋老夫子不是病重在家吗如今如何能够其他得请过来!”

  一位官员站了出来,激动地说道。

  “这件事情对于我等读书人来说极为重要,相信宋大儒作为儒教弟子,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我等皆去宋大人的府邸门前拜见!”

  “相信宋大儒绝对会为我等的诚心所感动!”

  几人听到后满是激动地说道。

  “同去同去!”

  应天府一个不知名的府邸门口此时却已经聚集了许多的官员。

  这些官员大多数都是礼部和翰林院的官员,甚至还有一些国子监的监生。

  而这座府邸里面所居住的正是大儒宋濂。

  最近宋濂的身体不是很好,一直在家中休养,就连大本堂的事情过问得也不是很多,如今这么多的官员突然间出现在他的家门口,倒是把他给吓了一跳。

  宋濂的儿子宋璲看到这样的情况,也感觉一阵头皮发麻,这段时间自家父亲在家中读书。

  而他也没有出门,对于外面的事情不是特别的了解,如今这么多的官员来到了这里,这可把他给惊讶到了。

  此时他急忙走出了府邸,看着这些官员说道。

  “¨~ 诸位大人来我宋府不知所为何事家父病重,如今还在休养!”

  只见这时领头的一名官员说道。

  “我等有一见关乎于我大教生死存亡之事,还希望宋大人无论如何也要见我的一面!”(赵李好)

  其他人听到后纷纷点头。

  宋璲听到这话心中极为惊讶,若是众人都已经这么说了,那必然不是一件小事,而且这一次涉及的官员数量极多,想到这里他松了一口气。

  看着这些官员说道词。

  “既然诸位如此,那么还请允许在下禀报家父再做定夺!”

  “家父的年龄大了,实在不宜奔波,还请诸位见谅!”

  这些人虽然着急,但是宋濂的名声在这一个地方摆着,即便是他们也不敢丝毫的造次,只能够耐心地在这一个地方等着了。

  宋璲回去之后,急忙来到了一间房间内。

  房间里面传出来一阵的咳嗽,床榻之上躺着一个老者,正是大儒宋濂。

  这段时间宋濂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如今府中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了他的儿子宋璲来打理.

第六十九章 为儒教之未来出山

  第六十九章为儒教之未来出山

  宋濂看着来到这一个地方的儿子宋璲如此急匆匆的样子问道。

  “璲儿,外面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宋璲看着面前的老父亲有些不忍心,但还是叹了一口气说道。

  “是朝堂上的一些官员,如今陛下要重新开科举,只不过这科举考试的内容有了一些改变,似乎避一下并不打算完全用四书五经,这些官员应该是想要请父亲出山劝阻陛下和太子殿下!”

  宋濂听到这话之后叹了一口气,然后剧烈地咳嗽了一声。

  “想不到陛下竟然已经准备开科举考试了,好啊,虽然说科举考试也有着一些弊端,但是归根到底比起如今的制度倒是好了不少!”

  “关于改变了里面的内容倒也正常,陛下毕竟是从平民一路走上来的,自然对我等读书人的事情有所抵触,只不过这样做恐怕会出乱子!”

  “我懂读书人研究经典已经近千年的时间,那些普通的学问如何与圣人学问相提并论!”

  “如今他们在这门753口堵着,恐怕若是我不出面的话,这些人是不准备离开!”.

  宋璲听到这话之后,瞬间脸色大变,急忙劝阻道。

  “可是父亲你的身体!”

  宋濂摆了摆手。

  “我已经到这一个岁数了,最好也就这个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