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123章

作者:天蚕马铃薯啊

·· ····求鲜花·· ······

  朱元璋听到李善长竟然还关心着百姓的事情,心中极为意外。

  本来以为像李善长这样的世家大族出身会对于百姓的情况不屑一顾。

  而如今根据太子朱标所说,这李善长竟然对于百姓的生活一清二楚,而且还在城东买了包子。

  这可不像是一个王公大臣该做的事情。

  要是被别人知道,说不定会因此而嘲笑他。

  “也难为他能够想这么多,让那几个兔崽子多了解一些也是好的,他们现在的生活都是老子带着那一群老兄弟一刀一枪地拼出来的,不然他们上什么地方享受!”

  “那些掺了糠的野菜虽然难吃一些,但是在咱小时候可都是想吃都吃不到的东西!”

  “真的应该多弄一些,让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尝一尝!”

  想到这里他灵机一动。

  朝廷上不少的大臣早就已经忘本了,也应该让他们尝一尝这百姓们的食物。

  第二天朝会之上,胡惟庸刘伯温等级重大成难得地没有争吵,反而是一脸沉默地站在这里。

  如今朝堂之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牵连到的大臣非常多,尤其是户部尚书杨思义。

  他没有想到在自己的户部竟然还隐藏着如此大的隐患。

  虽然自己并没有和他们有过多的牵扯,但是说不定也会连累到自己。

  那郭桓倒是有几分的本事,谁能够想到这家伙竟然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

  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而刘伯温则是忧心忡忡。

  根据现在锦衣卫所做出来的事情,可以看出来陛下这一次是动了真火了。

  本来是想让太子殿下想方设法地阻止,这件事情想不到最终竟然还是没有办法阻止,想想也是毕竟那位。

  可是说一不二的主这天底下又有谁能够说动他。

  朝会开始之后,朱元璋看到朝堂上瞬间少了三四层的官员心中极为愤怒,果然牵连到的官员数量还是不少的。

  这还是自己手下留情之后的结果,当真该死亏.

第六十六章 朝中官员吃糠咽菜

  第六十六章朝中官员吃糠咽菜

  朱元璋目光紧盯着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尤其是站在最前面的几个。

  户部侍郎郭桓也算是朝之重臣,如今尚且犯下这么大的错误,谁也无法确定这朝中究竟还有没有他的同党。

  “郭桓贼子的事情,想必你们心里也清楚!”

  “粮食为国之根本,有人敢动粮食,那就是在动我大明的命根子,朕必然容不下他!”

  这时户部尚书杨思义站了出来“臣教导无方,在臣的户部出了这样的事情,老臣心中羞愧难当,还请陛下惩罚!”

  朱元璋听到这话冷哼一声,随后看着他说道.

  “行了,户部的情况咱比你心里清楚,你不可能和郭桓那家伙混在一起,但是户部里面“七五三”的官员也应该清一清了!”

  “把你手中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重要!”

  杨思义听到这话心中极为尴尬,如今他是朱元璋的钱袋子,再加上现在玻璃的制作和销售以及粮食的种植都需要由他来过问,自然不能太过于苛责。

  众人看到这一幕,眼神中满是羡慕,果然陛下对于杨思义还是非常信任的。

  如今事情就发生在他户部,若是放在他们身上,绝对够他们喝一壶的,而如今杨思义却一点事情都没有,倒是让他们非常震惊。

  只见这时胡惟庸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那些贪官污吏死不足惜,可是如今朝廷上有着不少的空缺,还请陛下圣裁!”

  这时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听到这话,一个个的心头也是一热。

  相当于朝堂上又多出来这么多的位置,若是运营得好的话,这些位置绝对能够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助力。

  朝廷之中向来以举荐为主,之前朝堂上的官员皆是李善长等人所举荐的。

  现在李善长不想管这些事情,倒是给他们提供了便利。

  借此机会,他们说不定能够掌握更加强大的力量。

  几个人心中都极为火热,想从当中获得一些利益,朱元璋对于这些人的心思非常清楚,只见他冷哼一声说道。

  “那你们觉得应该让谁负责举荐官员?”

  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互相看了一眼,这件事情确实有些让他们为难。

  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这绝对不是一个小的事情。

  要是做得好的话,其中的好处不可估量。

  不过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这样的事情绝非一两个人能够吞得下的。

  而且以如今的情况,谁要是单独拿下了这样的权力,竟然会引起陛下的忌惮,得不偿失。

  胡惟庸看了一眼身边的这些大臣后说。

  “陛下,朝堂上的官员皆可推荐出一些人选,想必都认识一些饱学之士!”

  “不如将他们集合在一起,共同进行考量,由吏部来选拔!”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听到后都是点头称赞。

  这样避免他们会成为众矢之的原因,使得他们所推荐的官员走进朝堂之上,至于那些名额,大不了知会一声,相信吏部的官员总会给他们一些面子的。

  朱元璋建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一个个的没有人反驳,不由得心声警惕能够让所有人都同意的事情,可见他们都有着不小的利益,这些家伙一个个的可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就在这时,太子朱标站着出来说道。

  “启禀父皇,朝堂选拔官员应当慎之又慎,以儿臣来看不如开科取士,为朝廷选拔人才!”

  众人听到太子朱标的话,心中极为意外。

  知道朱元璋在之前就直接将科举制度给否决了。

  一方面是朱元璋的态度坚决,而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否决,毕竟这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着不小的好处。

  怎么现在太子殿下又提出来了科举制度,难道陛下还能够同意不成?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朱元璋不会同意这事的时候,朱元璋却出乎众人意料地点了点头。

  “如今看来,科举制度传承已久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既然如此,那么便重新开科举而且今年便给他们加一次恩科!”

  朝中的大臣听到这些话之后顿时一片哗然,要知道这能够让朱元璋改变主意的事情可是极少的今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刘伯温等人抬起头看了一眼朱元璋又看了一眼太子朱标,难道这件事情是陛下和太子已经商量好的?

  若是这样的话倒还是不错,至少朝堂之上可以选出一些能力非比寻常的人也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 ....

  现在朝堂之上的官员没有真才实学的可不在一个少数,即便是他们御史台也是如此,这让他感到非常的头疼,如果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多招揽一些人才也是好的。

  最为高兴的便是国子监和翰林院的读书人。

  自从科举考试被废除之后,他们的存在就非常的尴尬,顶多算是朝堂上官员的后备力量,用于替补那些缺少的官职。

  至于他们本身只能够领着微薄的俸禄在混日子,这让一直自认为轻贵的他们心中极为不满。

  可偏偏在这个紧要的关头,谁也不敢触朱元璋的眉头。

  如今陛下已经同意了这件事情,那么岂不是说他们即将回到之前的那种地位。

  想到这里,他们心中极为兴奋。

  一个个的纷纷表示同意。

  而这时朱元璋却冷笑一声,看着他们说。

  “科举考试可以继续,但是里面的内容除了汉院的关于出题之外,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题目2.6将由朕亲自来出!”

  “而且除了考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之外,朕还会设下一些特殊的科目,用于招揽特殊的人才,凡是拥有一技之长的,皆可以位列其中!”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听到这些话有些不可思议,顿时眉头紧皱,脸色极为难看。

  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才是他们读书人应该有的地位。

  而如果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招这样的人才的话,又岂能凸显他们这些读书人的作用。

  如今的儒学独尊,天下若是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岂不是又让那些早就被打压得快要绝迹的百家之学重新冒头。

  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第六十七章 科举内容的改变

  第六十七章科举内容的改变

  朝堂上的大臣一个个慌张了起来。

  “陛下此事不可,圣人之学乃是治理一切的不二法门,这里天下当有学识品德皆为上上之选的读书人!”

  “而那些人所学的不过是一些奇技淫巧,又没有足够的德行,恐会祸乱天下!”

  “是啊,陛下,除了才能之外德行志向也是极为重要的!”

  “那些人或许在某一方面有所能耐,但是并无法治理天下的能力,若是进入到朝堂,必将贻害无穷!”

  ……

  许多的官员纷纷站了出来,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简单地争夺权力,而是在维护他们这些读书人的正统.

  若是这一点做不到的话,接下来他们这些儒学子弟的地位定然会受到冲击。

  他们又如何才能高人一等?

  朝堂上站在一旁的勋贵武将则是看着乐子。

24  他们早就看这些读书人不爽,这些家伙仗着自己多读了几本书一个个嚣张跋扈,实在是可恶。

  之前淮西勋贵出事的时候,连累了他们不少的老兄弟。

  这些读书人可没少嘲笑他们。

  如今风水轮流转,总算是轮到他们了,想到这里众人心里都非常得意。

  朱元璋看到这么多人反对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觉得朕好欺负不成?还是觉得你们这些读圣人之学的读书人比不过那些野路子?”

  这时朝堂上的官员,尤其是那些读了一辈子书的老学究心中极为不服。

  他们可都是圣人门徒乃是天地间最为尊贵的人,怎么可能比不过那些野路子。

  不过能打压他们的机会,绝对不能够放过。

  “启禀陛下,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等级分明,便是为了朝廷的管理,以避免生出事端,而我朝六部之内儒学之中尚有许多大家,管理六部,少有出现问题!”

  “而那些野路子出身,或许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见识,仅仅只是一家之言,如何和我等圣人门徒相提并论!”

  “只是如果若是开了这一个先河必然会使得天下读书人不满,于我大明而言,遗祸无穷!”

  此时就连胡惟庸,汪广洋等人也全部都站了出来。

  不管怎么样,他们终究也是读书人,而且背后还有着不少的力量。

  朝廷本来就只是这么大的蛋糕,被分一些就少一些属于他们的位置。

  他们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事。

  朱元璋见这么多人阻止,越发觉得这个想法是好的,否则的话这么多人又何必阻止。

  “好了,朕不是和你们商议,这件事情就这么做,只要是再敢反对,直接以忤逆罪论处!”

  众人听到这话一片哗然,直接闭上了嘴,不敢再继续言语。

  这样的惩罚实在是有些太大了,他们实在是遭不住。

  众人心中极为失望,甚至在思索着如何解决此事。

  就在这时,朱元璋拍了拍手,一群侍卫手中拿着一个盘子出现,在了大殿之上,上面还盖着一层布。

  朝堂上的这些大臣看到这一幕心中极为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时,朱元璋盯着他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