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427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毫不夸张地说,这绝对是开疆拓土一般的功劳啊!

  叶尔羌汗国和和硕特汗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一旦重新归附大明,那大明的版图将进一步扩大,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增强。

  李邦华怎么也没有想到,朱慈烺只去了一趟宣府,居然能带来这么多的意外之喜!

  虽然严格来说,这些功劳并不都是朱慈烺的,而是由于之前松锦大战之后引发的蝴蝶效应,使得大明在周边诸国心中的威望大增,这才发生了如今的事情。

  但他心里也清楚,之前的松锦之战,这位太子爷可是占了大多数的功劳的。

  从谋划战略、指挥作战到鼓舞士气,朱慈烺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勇气。

  从这点来说,眼下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要归功于朱慈烺的。

  想到这里,李邦华就再也坐不住了。

  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要立刻通告内阁以及崇祯才行,最好是让朝廷上下都能知晓这一重大喜讯。

  于是乎,李邦华带着这封书信,急匆匆地又冲到了内阁。

  内阁大臣们再次看到李邦华来到这里的时候,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毕竟最近这段时间,由于各地局势的变化,李邦华来内阁的次数明显增多了。

  随即,薛国观是笑着问道:

  “李尚书,看你高兴的这个样子,莫不是又有什么好消息要与我们分享?”

  李邦华赶忙笑着说道:

  “诸位,这次真是好消息!兵部刚刚收到太子殿下从宣府发来的书信,说是叶尔羌和和硕特汗国都派遣了使者去往宣府,拜见了太子殿下,并且明确表明要投降大明!”

  “除此之外,他们还答应了大明在他们的境内驻兵,以显示对大明的忠诚!”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薛国观再也坐不住了,赶忙站了起来,随后快步来到李邦华面前,接过他手中的书信然后仔细看了起来。

  与此同时,其他几位内阁大臣也都围了上来,逐一看过书信后,瞬间也是乐得不成样子了。

  他们相互对视,眼中满是惊喜和兴奋。

  紧接着,薛国观满脸笑容的说道:

  “好!好!好!这真是大喜事啊!叶尔羌汗国和和硕特汗国重新归于大明,这无异于开疆拓土之功!太子殿下还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啊!”

  “短短时间内就做出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实在是让我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范景文也是赞叹道:

  “本以为这次只是寻常的烧荒,却没有想到居然还能重新收复叶尔羌汗国和和硕特汗国。”

  “太子殿下真是圣明,实在是我大明之幸啊!”

  一时间,众人又纷纷拍起了朱慈烺的马屁,言语中满是敬佩和赞美之情。

  与此同时,一旁的王承恩也是有些惊讶。

  虽然他只是一个太监,却也知道当年叶尔羌汗国和和硕特汗国宣布和大明断交的时候,崇祯曾经有多么愤怒。

  那时候,崇祯整日愁眉不展,对这两个汗国的背叛行为深感痛心和愤怒,甚至一度想要出兵讨伐。

  只是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这两个汗国居然又屁颠屁颠地想要重新回归大明的怀抱,这简直让他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紧接着就在这时,薛国观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王公公,看来又得劳烦您一趟,去请陛下过来了,毕竟这种大好事必须让陛下知道。”

  王承恩听到这话,这才反应了过来,然后笑道:

  “薛阁老说的是,咱家这就去,如此大喜事,陛下知道后定会龙颜大悦。”

  说完这话,王承恩急匆匆地再一次奔向了后宫。

  不过好在今天崇祯并没有在和周王后腻歪在一起,而是独自坐在御花园中喝茶,神情略显疲惫。

  老远的看到王承恩脚步匆匆、面带喜色地疾步而来,崇祯不禁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满是疑惑,然后开口问道:

  “怎么回事?瞧你这般模样,竟是如此高兴,究竟所为何事?”

  此时的王承恩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那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简直要从脸上溢出来,也难怪崇祯皇帝会如此好奇了。

  王承恩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先是躬身行礼,然后声音中满是激动与兴奋说道:

  “启禀陛下,大喜啊,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太子爷从宣府发来了书信,上面说叶尔羌汗国以及和硕特汗国主动派遣使者来到宣府,要向大明投降,而且还答应了让大明在他们境内驻兵呢!”

  “你说什么?”

  崇祯听到这话的时候,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腾地一下子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只见此刻他的双眼瞪得滚圆,满眼都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要知道在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叶尔羌汗国和和硕特汗国可是直接宣布脱离大明,还和建奴进行建交。

  这对于当时刚登基的崇祯来说,简直就是啪啪打脸。

  毕竟一个皇帝刚刚上位,满心期待着能有一番作为,结果周边的附属国就宣布脱离,还有比这更打脸、更让人难堪的事情吗?

  但是当时崇祯也实在是没法做些什么,只能吃下了这个哑巴亏。

  因为当时的国家内忧外患,局势动荡不安,根本不是计较这些附属国脱离事情的时候。

  然而,崇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十四年后的今天,这两个汗国居然又接连遣使投降大明,想要重新成为大明的附属国。

  想到这里的时候,崇祯顿时激动得无以复加,双手都微微颤抖起来,然后赶忙再次问道:

  “你说的可是真的?莫不是在糊弄朕?这种事情可开不得玩笑,若是有半句虚言,你可知道后果!”

  王承恩听到这话,赶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紧紧贴着地面,声音无比坚定地说道:

  “老奴就算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糊弄皇爷啊!这个消息是兵部尚书李邦华亲自送到内阁的,也是内阁首辅薛国观薛阁老让奴婢来请陛下的。”

  “陛下您想啊,这么重要的事情,谁敢欺瞒?”

  崇祯听到这话,心中的怀疑终于烟消云散,随后他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

  那笑声在花园中回荡,充满了喜悦与畅快。

  “哈哈,朕就知道,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的!”

  虽然崇祯没有明确说出这个“你”是谁,但王承恩心里清楚,这个“你”毫无疑问就是太子爷了。

  毕竟,能带来如此令人振奋的消息,除了太子爷,还能有谁呢?

  此时此刻崇祯是真的高兴坏了,因为他觉的他似乎终于找回了十几年前丢失的面子!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叶尔羌(新僵)的投降。

  要知道在大明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大明从未收复过叶尔羌(新僵),大明和叶尔羌(新僵)之间的关系就和朝鲜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差。

  反正大明可没法直接调动叶尔羌(新僵)的兵马。

  可眼下,叶尔羌非但答应了投降大明,甚至还允许大明驻兵!

  这和开疆拓土有什么区别?

  一时间,崇祯心中难免有些感慨。

  毕竟他从来也没想过,崇祯一朝,居然也能开疆拓土?

  这着实让他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突然就在这时,崇祯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突然神色一凛,然后对着王承恩吩咐道:

  “大伴,你立刻去诏谕文武百官,就说朕要上朝,凡四品以上官员,必须上朝!朕要亲自将这个好消息告知满朝文武,让他们也一同分享这份喜悦。”

  王承恩听到这话,赶忙说道:

  “奴婢遵旨!”

  然后便匆匆退下准备了。

  没过多久,内阁这边也知道了崇祯皇帝要临时召集百官上朝的事情。

  怎么说呢,虽然有点意外,但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这对于大明而言,也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了。

  一个国家能够让周边附属国纷纷投降,愿意重新归附,这无疑是国家实力和威望的一种体现。

  于是乎,一个时辰之后,官员们全员聚集到了宫门口准备上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朱慈烺离开京城之后,崇祯第一次上朝。

  因此所有人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一个个都规规矩矩地整理好自己的官服,神情肃穆地站在宫门口。

  直到听到上朝的钟声响起之后,百官们这才鱼贯而入。

  等他们来到太和殿的时候,崇祯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们了。

  等到众人参拜过崇祯之后,不等王承恩开口,崇祯便满脸红光地说道:

  “诸位,今日朕要给你们宣布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太子刚刚从宣府发来奏疏,说是土默特、叶尔羌以及和硕特这三个蒙古部落已经全部向大明投降。”

  “并且答应了大明在他们的领土内驻兵的要求。”

  “如今土默特、叶尔羌和和硕特汗国的使者们都已经在来京城的路上了,不出三日便会到达京城。”

  这话一出口,朝堂之上瞬间便是一片沸腾。

  文武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满是震惊与惊喜。

  很明显,他们都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他们虽然都知道朱慈烺‘御驾亲征’的消息,但却没有想到这次居然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虽然和硕特之前和大明的关系就不错,大明也在和硕特有卫所,但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叶尔羌汗国就更夸张了,要知道大明从未在叶尔羌汗国设立过卫所,也从未真正掌控过叶尔羌汗国。

  土默特差不多也是如此,从未成为过大明的领土。

  但现在,这三个蒙古部落居然都主动投降,还允许大明驻兵,这和开疆拓土简直没什么区别啊!

  这意味着大明的领土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国家的实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想到这里,当下便有臣子站了出来,此人乃是礼部的一位官员。

  只见他满脸激动,大声说道: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开疆拓土之功啊!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实在是我大明之福啊!”

  “陛下万岁!太子千岁!”

  说完这话,便来了个五体投地的跪拜。

  眼看着有人开头,下一秒,文武百官们赶忙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崇祯听到阵阵恭维之声,一瞬间心中更是得意。

  他到底还是一个要面子的人,此时被群臣如此恭维,心中自然开心。

  虽然说这些事情跟他没什么直接关系,都是朱慈烺的功劳,但毕竟他是皇帝,怎么着也能分一份功劳吧?

  拍完马屁之后,接下来就该商量正事儿了。

  所谓的正事儿就是该怎么接受这三个蒙古部落的投降以及驻兵一事。

  不过这件事情就不需要崇祯这个皇帝亲自出面了,因为接下来礼部和兵部会共同操办此事。

  当然主要还是兵部,毕竟驻兵之事是兵部之事,其中涉及到军队的部署、兵力的安排、后勤的保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兵部策划和安排。

  当然,户部也不能闲着。

  因为在这三个蒙古部落驻兵肯定要重新招兵买马,毕竟现有的兵力肯定是不够的。

  要招兵买马就需要用到银子,要给新兵发放军饷、购置武器装备、提供粮草物资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银子来支撑的。

  不过好在如今的大明还不缺银子,经过之前的一些改革和整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一切都不是问题。

  直到下朝之后,崇祯的脸上还挂着难以抑制的笑容。

  他迈着轻快的步伐在宫人的簇拥下,往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在回去坤宁宫的路上,崇祯突然心中感慨万千。

  然后他看向了身后的王承恩,缓缓问道:

  “大伴啊,你觉得太子是不是比朕更加适合当这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