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第80章

作者:天命帝王

“至于太原郡这里.....”

贾诩眼中似有精光闪过,随即摇头说道:“我觉得主公并不用太过于担心。”

“此前陈晔一事,虽然与太守刘子健有所关联。”

“但主公与刘子健并无直接冲突。”

“刘子健求财,主公只不过是无意之间断了刘子健之财而已。”

“且如今董公被司徒袁隗看重,且重用,刘子健不可能不清楚。”

“为此,刘子健最多也只是会在公事上给主公一些麻烦。”

“如果主公想解决此事,也是十分容易。”

段羽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大麻烦肯定不至于,毕竟之前这件事情也算是通过交换和平解决了。

而且历山风还没有死,这算是一个把柄。

所以刘伟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忍着。

这太原太守的位置刘伟也不能一直坐着,顶多再有一年也就到头了。

总不能刘伟走了之后,还要依靠历山风敛财吧。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刘伟的损失并不大。

但是小麻烦他也不想有。

因为接下来在成婚之后,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文和觉得应当如何解决此事?”段羽看着贾诩问道。

“利益。”贾诩干净利落的说出了两个字。

“主公只要给予一些利益上的补偿,不光能解决刘伟,甚至还能结下一份善缘。”

“刘伟为一任太守,我估计,下次调任,或是一任大郡的太守,或者是入朝。”

“但不管是哪种,主公若能结交,都是一份有利之事,可能短时间未必能看到成效,但长时间定会有所收获。”

“主公不妨将白纸或者是雪盐的利润拿出一部分给与刘伟。”

“如此一来,便可以轻松解决。”

贾诩的话让段羽立马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对啊。

赚钱,就是为了花。

购买粮食,招募人才,打造兵器盔甲,购置田地......

怎么花,这些钱肯定是要花出去的,不然留在手里那又有什么用。

适当的拿出一些钱来,给这些个官员。

能结一份善缘肯定是好的。

汉朝的官员其实贪财的并不多。

从名节上来说,两汉的官员大多数都极为注重名节和气节。

贪财,毫无疑问会影响名声。

而且士族大多不缺钱。

当然,这不是说没有贪财的官员。

类似于宦官,就是贪财的第一大主力。

除了宦官之外,还有就是一些真的喜财,爱财,且缺钱的官员。

而如今,在刘宏开始卖官贩爵之后,每一任官员如果想要上任,就需要纳钱。

这也难住了很多徒有官位,但是没钱可纳的人。

刘伟边郡寒门出身,本身就没有钱,据说这一任太守的两千万钱,还是友人借助。

但不能每次都借吧。

这也是刘伟为什么要养寇自重的原因。

豢养历山风,就是为了敛财。

所以,刘伟既喜财,也爱财,也缺财!

现在段羽应该说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所以,能有什么比用钱能来解决的问题还简单的问题?

“文和之计正合我意。”段羽笑着回道。

但贾诩脸上的凝重并没有消退,反而是极为认真的说道:“主公应该担忧的并不是太守刘伟,而是王氏!”

嘶!

段羽眉头微皱。

这句话,他已经听过两次了!

王氏。

段羽眼睛微眯!

第78章 贾诩:毙敌抓七寸,断树先断根。

“太原王氏,均分两支,晋阳王氏,祁县王氏。”

贾诩缓缓开口说道:“其中晋阳王氏王柔如今为雁门郡太守,王泽为上郡太守。”

“祁县王氏王允如今在洛阳司徒袁隗的司徒府。”

“两家皆是中古名门,世宦两千石。”

贾诩的这些话,段羽从李儒还有董卓那里都得知了一些。

这两支王氏,才是压在太原,乃至于整个并州的天。

“虽然如今王氏没有站出来,但并不代表此事就此揭过。”

“主公名声越显,太原士人便越是会排斥主公,此乃乡党之争,不论主公在何处,都难以避免。”贾诩道。

贾诩的意思段羽明白。

乡党,朋党这些在如今已经贯穿了两汉四百年。

乡并非指的是一个乡,意思是乡里。

老乡,同乡之间相互关照,抱团取暖,形成一股势力。

如同颍川士族,陈,郭,荀,钟顶级士族带领之下的颍川集团。

还有杨,司马,卫这些关中士族集团,以及徐州的诸葛,王,陈等等。

还有以袁氏四世三公为首的汝南集团。

而太原则是以王,郭,崔等等组成的士族集团。

这些人代表的是一个地域的文化以及底蕴和荣辱兴衰。

往往也在朝中结党营私。

这也是为何引发党锢首要原因。

这些当地的朋党,乡党在朝中团结一致,掌握着朝野之上极大的话语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虽然朝廷如今两次党锢,促使了朝堂之上的乡党朋党少了许多。

但在地方上,依旧盛行。

贾诩担忧的并非是一个王氏,而是整个太原士人。

“文和有何化解之法?”段羽看着贾诩问道。

贾诩略作沉思后说道:“那要看主公是想谋什么了。”

段羽闻言眉毛一挑。

谋什么。

贾诩这是在问他想要什么。

大致意思就是,想要获取什么,就要用什么相应的手段和谋略。

听到贾诩的话,段羽顿时感觉心中一阵舒爽。

这就是身边有顶级谋士的好处。

寻常谋士,只是会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方式来制定一些计谋和计划。

但顶级的谋士,会根据主公所需要的,而制定不同的谋划。

所谓下者谋事,为此者。

而中者谋人,只有上者才能谋局。

“如果主公指向图一安稳,在任一职,后随升迁然后再去董公治下,那简单。”

“只要主公行中庸之事,无作为,与世无争即可。”贾诩道。

段羽听闻之后不假思索的摇了摇头。

继续再去董卓的治下,等着升迁官职再为一任县令肯定会很舒服。

这点不用猜疑。

只要他在任上没有过错,凭借袁隗现在看重董卓,启用董卓。

他想要一个县令,或者继续升迁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这不是他想要的。

一个是时间不允许。

在一个,毕竟董卓的结局放在那里,即便这一世可能有所变化,但他也不得不提前打算。

董卓之前走的那条老路明显是走不通。

即便将皇帝握在了手里,可最后依旧失败了。

并非是董卓不够小心。

实际上是因为那根本就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当时董卓面对的是天下士人,是一个背后混乱的凉州,一个残破的并州。

前有虎,后有狼。

败亡是定局。

就算没有吕布,也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绝对不可能长久。

除非董卓当时有能快速平定凉州还有并州的能力。

可那是不可能的。

马腾韩遂等人占据的凉州还有诸多羌族部落,当时大汉已经衰败,这些异族早已经等待了这个机会数百年,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

而并州当时的乱局一点都不比凉州差。

匈奴,鲜卑也是闻到了血腥的味道,这才如同附骨之蛆一般的盯上来,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

董卓只占据了一个司隶校尉部,能有多大的战争潜力可供开发?

那袁绍曹操等人占据的是整个天下。

当时董卓的身后的凉州有韩遂马腾集团,并州又有匈奴鲜卑。

函谷关虽然封锁,但身后身前没有任何战略纵深。

死路一条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