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第653章

作者:天命帝王

“如果按照之前指定的计划,征北军应该在攻下太原郡之后整军准备前往冀州。”

“但是现在征北军的方向是在北进,奏报上说是要清扫其余的几个城池,安稳太原郡。”

“属下觉得.......可能并不是这样。”

段羽皱着眉眉头打断荀攸。

荀攸那根落在平城关上的手指开始缓缓的朝着下方的马邑大平原移动。

随着手指的移动,荀攸也再次开口说道:“从平城关而出,往后一路便是马邑大平原,以匈奴的兵力,就算是四万骑兵,再加上鲜卑,可能以后将近十万骑兵的兵力。”

“如果这一股兵力进入并州,那么会对整个战局发生改变。”

十万骑兵。

段羽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皱紧了眉毛。

十万骑兵是一个什么概念。

绝大多数人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一万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什么画面。

但有句话说,人头过万,连山成片。

一万人站在一起,用平视的角度是看不到尽头的。

并州这么广袤的土地,也只有六十多万的人口。

“如果我是步度根和于夫罗,我一定不会和王上硬碰硬。”荀攸说道:“我会沿着马邑平原,让然后让麾下的骑兵化整为零,分成十几股,乃至于更多四处掠劫。”

“用骑兵的速度优势,还有人数优势,掠劫整个并州。”

“虽然王上率领的骑兵无可匹敌,但如果他们只掠劫,杀戮的话,王上又不能分身,也很难追击他们。”

“如此一来,只要他们在并州停留的时间足够久,王上就根本没有机会去攻打冀州,幽州,乃至于益州和洛阳,只能想办法先将匈奴还有鲜卑驱逐出境。”

“但这很难。”

“除非动用全部凉州兵力,一点一点的挤压匈奴和鲜卑骑兵的活动空间,然后在将其逐出出境。”

“可即便如此,也难以到达剿灭他们的程度,最终只能放任他们跑回漠北草原。”

段羽点了点头,承认了荀攸的说法。

匈奴和大汉争斗了四百年,从来就没有被消灭过。

匈奴可能会灭亡,但草原上依旧有如同鲜卑这样崛起的部落,以后的突厥,在以后的辽金元蒙都是如此。

“属下猜测,文和他们一定是在第一时间就已经收到了匈奴叛变的消息,并且......”

说到这里的时候,荀攸顿了一下说道:“文和等人一定是找到了灭敌之策,从而快速的调动兵马北上。”

贾诩,李儒,程昱这三个人在一起。

要说能想出灭敌之策,这样也算是正常。

可是他们几人有灭敌之策,为什么不上奏呢?

这是段羽奇怪的。

“王上一定是在奇怪,奇怪文和他们为什么没有上奏吧。”荀攸说道。

段羽点了点头:“的确如此,既然已经有灭敌之策,为何不上奏?”

段羽身旁的郭嘉还有法正两人都认真的听着。

“属下估计,这个问题就出在这个灭敌之策上。”

“如果要让属下选择一条针对性的灭敌之策,想要用最小的代价,来用最快的速度彻底消除匈奴还有鲜卑的隐患,只有一个办法,诱敌......”

诱敌?

段羽奇怪的皱眉:“怎么诱敌?”

“王上,匈奴还有鲜卑一旦分兵,那便是后患无穷。”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聚而歼之。”

“而既然是要诱敌,要聚而歼之......那就要有香饵......”

“文优......文和还有仲德的想法属下猜到了一些,他们之所以不上奏,而是担心王上可能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也是不想让王上沾染上骂名......”

荀攸已经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段羽自然听懂了起其中的意思。

问题就在于诱敌和香饵之上。

“王上,马邑平原之后,便是雁门郡郡治,马邑......”

............

雁门郡,马邑县。

此时,黄昏临近,马邑县外,一支人数大概在五百人左右的兵马正缓缓从马邑县的北门而入。

领头的程昱骑在马上,面色决然的踏入了马邑县内。

第635章 马邑之谋(上)【1】

马邑县乃是雁门郡郡治。

座落在雁门郡的尽头,身后还有通往太原郡的楼烦关。

也就是最早张辽任职的楼烦关。

之前郡守申屠备在还在马邑县的时候,马邑县还属于洛阳朝廷,毕竟申屠备是洛阳朝廷亲封的郡守。

但如今申屠备已经不在了,马邑县的城门对于凉州军来说,就如同自家的家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因为马邑县有一个张氏。

而这个张氏除了张辽还有张迅两兄弟,如今都在段羽的麾下担任重要将领。

除此之外,张氏还有大量的族人都在凉州军当中任职。

而雁门马邑张氏,也是雁门郡第一公认的大豪强。

族中三千子,童仆无数,牛羊无数。

马邑张氏的先祖原本姓聂。

名聂壹,西汉武帝时期人物,《史记》称“聂翁壹”。雁门马邑人,西汉武帝时人。着名的“马邑之谋”的发动者。

据《史记?韩长孺列传》《史记?匈奴列传》及《汉书?窦田灌韩列传》等记载,汉武帝时匈奴请求与汉朝和亲结盟,当时汉廷大臣为此争持不下。

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匈奴兵马强盛,应该按照以往的约定,继续和亲以求太平保持双方互市的政策。

但大行令王恢却认为,汉匈和亲这么多年,但匈奴一直都不信守承诺,如今大汉经过文景之治以后已经空前强大,是时候应该出兵打击一下匈奴,让匈奴不敢在掠夺边境。

但汉武帝在听了两人的意见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御史大夫韩安国的建议,认为时机尚未成熟,选择继续跟匈奴和亲。

汉武帝虽然没有采纳大行令王恢的计策,但大行令王恢一直都没有放弃,为此继续奔走。

当时身为大豪商贾的聂壹经常在汉匈之间贩卖牲畜,在匈奴结识了许多匈奴部落的头人。

聂壹在得知了大行令王恢的忧虑之后,便找到了大行令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聂壹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

聂壹回答他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他。可以借做买卖的由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匈奴人。

匈奴人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

然后再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匈奴人一到马邑,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围而歼之。

当王恢在听到聂壹这么说之后,认为这个计划可行。

于是便将这个计划告诉了汉武帝。

而汉武帝在听闻之后,也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便开始调遣大军开始行动。

此次汉武帝一共派遣了三十万大军。

分别由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等为将军,率三十余万大军分别埋伏于马邑附近和代。

然而。

计划却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顺利。

当时匈奴的兵马行至了马邑附近,但派出去的斥候观察到马邑县附近并没有百姓出没,也没有百姓在周围放牧,依此而警惕。

最终匈奴派遣兵马在周围抓到了一个汉军的校尉,逼迫之下才知道,此时的马邑周围早已经埋伏了三十万大军,就等着匈奴大军入城,然后围而歼之呢。

得此消息之后的匈奴便立马选择了撤兵。

而大行令王恢也因此而获罪,最终被下狱致死。

马邑之谋虽然失败了,但大汉不过就是损失了一些兵马粮草而已。

但随后对于聂壹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

聂壹本就是靠着在汉匈之间贩卖牲畜之类的生活。

此次马邑之谋,是聂壹诱骗匈奴,因此匈奴便记恨上了聂壹。

加之当时汉匈之间的边境如同破洞的渔网一样,匈奴随时可以南下。

当时的匈奴单于老上单于之子下令诛杀聂壹,并且连带聂壹的家族一同灭杀。

没办法,聂壹只能改姓,最终改为张姓这才躲避祸患。

虽然马邑之谋这件事情失败了。

但对于聂壹来讲,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聂壹以一个商人的身份,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做出的牺牲,这让雁门郡的百姓很是佩服聂壹。

也正是因为如此,匈奴人在要诛杀聂壹一族的时候,聂壹一族因为雁门郡的百姓的保护才得以生存下来。

这也才有了后来的张氏。

此时,马邑城内,张氏的祖宅当中。

程昱正坐在张氏祖宅正厅。

厅内,还有诸多张氏的重要族人。

其中也包括了张辽的祖父。

张辽的父亲也是商人,以贩卖牲畜为生。

不过在张辽只有六七岁的时候,一次带着妻子贩卖牲畜的路上被匈奴截杀,夫妻二人双双而亡了。

当时张辽还有张迅两兄弟都在队伍当中,不过侥幸逃了一命,被一名并州的老卒给救了,后来才送回了张氏当中。

张辽的祖父已经六十有余,满头花白,但精神却不错。

“程将军此番前来,多有招待不周,还请多多见谅。”

张辽的祖父微笑着冲着程昱拱手。

程昱虽然是文士,但其身材,以及样貌还有身上的气质多半和文士没什么关系。

如果不说,谁都会以为程昱是个冲锋陷阵的大将军。

身材魁梧,样貌凶戾。

对于张辽祖父的称呼程昱也并未多在意。

长者为大,更何况眼前之人还是张辽的祖父。

张辽还有张迅两兄弟如今都已经有爵位在身,并且还是领兵大将,同时陈庆安这些段羽最早的部曲有婚假互通,身份地位在凉州集团也是超然的存在。

“张老言过了。”程昱回礼。

“此次程将军前来,可是有军机要务?”张辽的祖父询问道:“如果有需要张氏的地方,但说无妨,出人出力我们义不容辞。”

程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点了点头说道:“此番前来,还真的是有一件极为重要的军机要务需要张老以及张氏的配合。”

听到程昱这么说,张辽的祖父立马便认真了起来。

随后将目光看向了厅内的一干族人,然后挥了挥手说道:“你们都先下去吧,我与程将军商议军务。”

其余厅内的张氏族人都立马起身然后施礼之后退出了厅内。

看到张辽的祖父如此,程昱立马拱手作揖说道:“张老如此深明大义,凉王殿下得张氏相助,实乃幸事。”

张辽的祖父一边笑着一边轻捋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