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命帝王
宽大的袖袍合十在一起。
当众臣按照官职大小落座之后,还不等小黄门宣布朝会开始,坐在刘协身旁的太皇太后董氏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董氏先是用目光看了一眼跪坐在最前面一排的袁隗,然后又一次看向三公九卿。
只不过此时所有人的头都低着,目光低垂,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就连呼吸明显都不敢大一点声。
好像是生怕触及到御座上的董氏。
“昨日的战报想必众卿都已经听到了。”董氏的声音极为压抑的说道:“二十万大军!”
“二十万大军转瞬就败了!”
“朝廷用那么多的钱粮供养的二十万大军,转瞬之间就败了。”
“哀家让他们是去征讨叛逆,他们却被一个段羽吓得在函谷关前停留了半个月连攻打函谷关都不敢!
这就是朝廷的忠臣良将,这就是大汉的朝臣,难道他们是要等到段羽的大军打到洛阳城下,把哀家还有陛下献给段羽吗!”
董氏的话音刚一落,嘉德殿上跪坐的数百名朝臣都立马跪伏在了地上。
“太皇太后息怒。”
“太皇太后息怒。”
“息怒?”董氏的黛眉紧皱着:“你们让哀家怎么息怒,二十万大军倾覆,弘农还有河东两郡沦陷,段羽的凉州兵马眼看着便要打到洛阳城下了!”
“哀家还用得着息怒吗?”
“你们说,现在应该怎么办!”董氏伸手指向殿下跪着的朝臣。
大殿下一片鸦雀无声。
还是跪在最前方的太傅袁隗率先直起腰来双手举着笏牌说道:“太皇太后,洛阳尚且还有八关,段羽虽然杀出了函谷关,但想要攻打下洛阳八关并不容易。”
“新安县函谷关有重兵把守,只要闭关不出,段羽一时间也绝绝对不可能轻易攻破,况且如今马上就要到冬季了。
老臣建议,太皇太后立刻下旨从各地募集大军来镇守洛阳八关。”
“老臣举荐琅琊国相刘备,此人乃是汉室宗亲,心系大汉且素有谋略擅长领兵,老臣以为以此人镇守新安县函谷关,并且让其带兵前往洛阳,可保洛阳无忧。”
坐在御座上的董氏点了点头。
但很明显,这并不能让董氏完全满意。
虽说还有一个多月就入冬了,但是这一个多月万一有失呢?
“太傅举荐,哀家自然放心,可是现如今又当如何?”董氏追问道:“万一段羽领兵前来攻打呢。”
董氏一边说,一边将目光落在了司徒崔烈的身上。
被董氏目光注视着的崔烈似有什么心事一样,表情极为为难的缓缓直起了腰。
“太皇太后,臣......臣有一个建议。”崔烈缓缓的开口说道。
“说。”董氏有些不耐烦的看着磨蹭的崔烈道:“司徒有何建议。”
崔烈这个时候的目光低垂着,不敢看周遭的同僚,然后缓缓的说道:“太皇太后,臣以为,为今之计应该以先稳住段羽为主,段羽既要扶持史侯,无非是想要获得权势地位而已。”
“当初太皇太后答应段羽,要封段羽为王,如今段羽已经打下西域,太皇太后不如以此来和段羽和谈,以封王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付之以利,既然段羽为凉州牧,那便给他请封一个凉王,万一段羽心动,可能会就此.....就此罢兵。”
嘶!
崔烈这话一出,顿时就引来了朝堂之上的一片嗡鸣和倒吸凉气。
裂土封王!
这是要裂土封王啊。
白马之盟在先,高祖祖训,非刘氏不能封王,非军功者不能封侯,否则天下共击之。
虽然这白马之盟在之后被破了几次,但哪一次不是引得天下动荡?
崔烈这公开在朝堂上谏言给段羽封王,这明显是大逆不道之言。
他崔烈怎么敢说这样的话。
跪在最前方的袁隗眯起了一双眼睛,眼眸之中渗出的精光如同一只老狐狸一般悄然的看向坐在御座上的董氏。
崔烈有这个胆量说出这样的话吗?
很显然没有。
在看崔烈刚刚的样子,这明显就是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却又不得不说。
是谁把崔烈逼到这个份上的?
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当初崔烈用钱买了这个司徒的官位,本来就是德不配位,就是为了贪恋三公之位。
为了此事,崔烈的名声基本上都已经败尽了。
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太皇太后给崔烈授意的,并且是用崔烈的官职作为要挟。
也只有崔烈这种人才会一心为了官职而屈服。
换个重名的人,肯定宁可辞官归乡,也绝对不敢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
果然,就在崔烈的话音刚刚落下,荀爽就第一个站了出来指向了崔烈:“崔司徒,汝何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高祖祖训,白马之盟非刘氏不可封王,你这般公然议论裂土封王给段羽,和叛逆有何区别。”
荀爽这不说还好,崔烈心中还有所愧疚。
但一见站起来指责自己的竟然是荀爽,心里本就憋屈的情绪一下爆发了。
“荀慈明,你不用张口大义闭口祖训的。”崔烈转身指着荀爽说道:“你荀氏之人又不是没有在段羽麾下之人,那荀攸是怎么回事,他不是在段羽麾下帮助段羽吗,你颍川荀氏有什么资格说我!”
“你!”
荀爽一时之间被怼的老脸通红。
跪坐在不远处的廷尉郭鸿低着头嘴角微微上扬。
这是开始互相揭短了吗。
士族不将全部赌注放在一起,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大家心知肚明,但不会有人把这种事情真的拿出来说。
皇位上坐着的人千百年来更换交替,但治理天下的人始终都是这些。
当然,这并不能怪荀爽还有崔烈。
很显然,要跟段羽和谈,给段羽封王的这个主意并不是出自崔烈。
“够了!”
御座上的董氏一声娇喝打断了争吵的崔烈还有荀爽。
“今日朝会,是议论如何解决段羽,不是让你们来吵架的,堂堂三公,成何体统。”
荀爽深吸了一口气哼声之后不再理会崔烈。
而崔烈也转过身不再看荀爽。
“崔司徒的建议虽然有些不妥,但哀家之前确实是答应了段羽封王一事,可能段羽心中也有所怨气......再加上之前的一些误会。
哀家觉得,有必要和段羽说清楚这些。
不如这样,先派人去探探段羽的口风,如果其真的是心中有所怨气,一切都好化解。”董氏说道。
袁隗轻轻的摇了摇头。
糊涂啊。
简直就是妇人之仁。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谈的。
段羽现在占尽优势,兵锋直指洛阳。
这个时候和谈,根本不是最佳时机。
能出这个主意的人是不是傻子,就是白痴。
而且只要这和谈的消息一旦放出,关中士族那边怕是会全都倒向段羽。
但袁隗并未出言反驳。
董氏用崔烈试探众人的反应,把崔烈推出来当箭靶,明显就是已经下定了决心。
低着头的袁隗米着眼睛。
看来,袁氏也要给自己留一条出路才是。
............
ps:咳咳......懂得都懂,让充电和小礼物来的更猛烈一些吧,笑嘻嘻,睡觉啦睡觉啦,再熬明天起不来上班啦!诸位大大晚安,好梦!
第576章 人性!【1】
太傅府邸。
下朝之后的袁隗乘坐着马车回到了府邸当中。
和谈已成定局,而提出和谈这个建议的崔烈自然成为了这次和谈的使者。
下朝之后的崔烈好像是家中死了至亲之人一样。
再加上荀爽等人的排挤,使得崔烈从司马门走出的时候,整个人看起来都萎靡了。
回到府邸之后的袁隗在侍从的搀扶之下来到了硕大宽敞的书房当中。
跪坐在书房当中穿着一身白色长袍头戴进贤冠的袁基已经等了很久。
见袁隗回来之后立马行礼:“叔父。”
袁隗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回到了书案后面坐下。
侍从奉上茶之后便悄然的退去并且关上了书房的大门。
这次函谷关大败,皇甫嵩还有张温以及剩余的所有将领都被问责了。
从函谷关逃回来的张温跟皇甫嵩两人更是直接下狱,被判了减死罪一等。
至于朱儁,人已经死了自然没有什么在好追究的了。
虽然此次袁基也作为监军也有罪责,但并不是主责,所以只被判了被剥夺九卿之位的太仆一职。
但不论是张温还是皇甫嵩,又或是袁基,这种判罚虽然看似严重,但谁都清楚,张温和皇甫嵩不可能一直关押在大牢里面。
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张温还有皇甫嵩两人早晚都要被放出来。
至于袁基就更不用说了。
早晚还要复起。
昨天夜里回到洛阳的袁基并没有来得及见袁隗,而今天一早袁隗又要上朝议政,所以袁基早早的便等候在袁隗的书房内了。
“叔父,侄儿让叔父失望了。”
袁基低着头脸上的表情愧疚。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的袁隗挥了挥手道:“此事怨不得你,就连老夫也没有想到,那杨彪竟然投了段羽。
之前太皇太后派人去下旨给杨彪传达征辟粮草的圣旨的时候,老夫就觉得不妥,那蹇硕的侄子得势之后目中无人,回来之后便上奏太皇太后说了一番杨彪的坏话,老夫当时就觉得有些不妥,只是没有想到,杨彪竟然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看来.......当初杨赐重病的那个时候,就已经是埋下了祸根。
杨赐定然是看出了段羽占据凉州,威慑司隶校尉部,早晚有一天可能要将触手伸到司隶校尉部,不然杨赐当初不会在段羽的问题上含糊不清,从而导致上次杨彪会为段羽说话。
现在看来,段羽上次入洛的时候,事情就已经初现端倪,是老夫大意了,怪不得你。”
袁隗的这一番话让袁基心里顿时舒服了很多。
袁基本以为招降了杨奉,是一件大功,没成想杨奉竟然成为了函谷关前大败的诱因。
弘农杨氏投了段羽,这影像不用说袁基也明白会带来怎样的震荡。
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不相上下,门生故吏还有关系盘根错节。
这一下,关中士族肯定会在杨氏的带领之下站队段羽。
长安朝廷大势已成。
“叔父,那朝廷现在准备如何应对段羽?”袁基抬起头来看向袁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