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690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那可就见鬼了!】

  【这些破产的士兵们,不仅不能维护大明的统治,反倒是大批的逃亡加入农民军。】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加入,成为了后农民军战斗力快速上升的核心因素。】

  【……】

  【可以看到在明末农民起义的初期。】

  【受过职业训练的官军,经常是追着农民军打。】

  【农民军的兵力,虽然动辄是官军的数倍甚至十倍。】

  【却被打的四处逃窜。】

  【到处都是大捷!】

  【到处都是 300官军狂砍 2000农民军的捷报!】

  【但是就奇了怪了。】

  【虽然朝廷疯狂的镇压农民起义,并且连战连捷。】

  【但起义的农民军反倒是越来越多。】

  【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从陕北到全省。】

  【到中原,到湖广,到四川。】

  【整个明朝的大地上,半壁江山都燃起了农民起义的战火。】

  【甚至到了崇祯 8年,起义军还攻占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

  【把老朱家的祖坟都给刨咯。】

  【而这件事,直到一个月之后崇祯才收到消息。】

  天幕外。

  朱元璋本来在连续生气之后,都已经缓了下来。

  平复心情。

  并且思考对策了。

  但此时看到自己老家都被贼寇占了。

  还是瞬间红温。

  朱元璋盯着屏幕上那熊熊燃烧的朱家祖坟,眼中满是难以置信,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着。

  “咱的子孙都是干什么吃的!”

  “凤阳,那可是我老朱家的根基所在,祖坟都守不住,他们还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我从一个吃不饱饭的穷小子,一步步打拼,历经多少艰难险阻,才建立起这大明江山。”

  “为的就是让老朱家能光宗耀祖,让子孙后代享受荣华富贵。”

  “可如今呢?这帮不肖子孙,让老朱家祖坟都被烧了。”

  “这是要断了我老朱家的根啊!”

  “李自成!咱要诛你十族!”

  朱元璋声音带着悲愤。

  看到马皇后十分心态,她轻轻的抱住朱元璋的头,轻轻的抚摸着。

  “重八,后世的不肖子孙确实过分。”

  “但咱们现在的大明,可还是好好的。”

  “现在天幕指出了问题。”

  “正是给了咱们改正的机会。”

  “我们继续看看,后世的大明还出了什么问题。”

  “可能崇祯那孩子接手的烂摊子,也没那么烂呢?”

  ……

  天幕继续。

  【为了剿灭农民军,崇祯也想尽了很多办法。】

  【开始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一位叫做杨嗣昌的督师提出了可执行的战略。】

  【他的方案是先不管关外女真。】

  【集中力量歼灭农民起义。】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将全国各省划分为战区,协调起来围剿农民军。】

  【但是为了执行这一战略,需要练兵 12万。】

  【增加数百万两饷银。】

  【崇祯十分认可杨嗣昌的战略,但是朝廷又确实没有钱了。】

  【于是崇祯问能否从地方财政助力?】

  【杨嗣昌回答说:地方财政大部分都用来供养宗室了。】

  【崇祯又问:除了宗室之外的财政预算,可不可以挪用来执行战略?】

  【然而杨嗣昌又表示:除了宗室的俸银之外,已经没有挪用的空间了。】

  【朝廷其他地方拿不到钱。】

  【崇祯又不愿意从宗室下手,于是只能再苦一苦百姓。】

  【增派了专门的剿饷。】

  【虽然看起来,剿饷的摊派比例并不算高。】

  【但是即使崇祯皇帝自己的诏书里都知道,想要通过层层盘剥获得老百姓手上的钱。】

  【朝廷拿到一分钱,老百姓实际上的负担何止是十倍?】

  【虽然崇祯说着,含泪再苦老百姓一年,但苦着苦着,就变成一直苦下去了。】

  【那么花费了这么大的代价。】

  【苦一苦百姓之后。】

  【执行杨嗣昌的战略效果如何呢?】

  【可以说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朝廷正式开始执行,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之后。】

  【整个明末农民起义陷入了低谷。】

  【一年之后,起义军最大的领袖之一张献忠投降。】

  【大部分的农民军要么被剿灭,要么接受诏安。】

  【也就只剩下闯军还在“天下皆降闯不降。”】

  【但即使是最为死硬的农民军首领李自成。】

  【他的闯军也被官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仅剩下了十几个人,躲进了河南的商洛山中。】

  【甚至有传言李自成已经死亡。】

  【但无论李自成本人死没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李自成的主力军已经被消灭。】

  【他只剩下了最后一点残兵败将,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崇祯十一年末,全国大局几乎已经平定。】

  【明面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农民军还在继续战斗了。】

第675章 闯王来了不纳粮!剿兵安民!

  天幕外。

  崇祯皇帝看到这里。

  看到自己在任用了正确的人材之后,

  竟然是一年多的时间就几乎平定了农民军。

  不由得心中十分的欣慰。

  “无论如何,朕的努力是有成果的。”

  “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然后在欣慰,肯定之余。

  崇祯也很疑惑。

  “既然那些该死的逆贼已经被朕所平定,那这又是怎么丢掉天下的呢?”

  “还有。”

  “这闯贼连战连败。”

  “都被打的只剩十几个人了。”

  “他李自成输了十回八回,怎么就一直打不死呢?”

  ……

  天幕继续。

  【表面上看,明末农民起义的大潮被镇压了下去。】

  【但实际上,谁都知道,加倍的压榨只是饮鸩止渴。】

  【在短暂的积蓄力量之后,新的爆发即将到来!】

  【而这一轮新爆发的引爆点。】

  【就是在中原的河南大地。】

  【崇祯十二年开始,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诸省,连续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河南百姓剥树皮、卖衣服、拆房子、卖妻子孩子。】

  【夫妻相食。】

  【兄弟相食。】

  【宗亲相食。】

  【由于人相食的情况过于频繁,导致当时人们都不敢互相来往,生怕对方把自己吃了。】

  【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但河南各级官员却并不上报灾情,并且照常的征收赋税和加派饷钱。】

  【百姓更是民不聊生,民变四起。】

  【但实际上当时的明朝,特别是河南的宗室富豪们是有能力救济灾民的。】

  【要知道河南的宗室亲王最多。】

  【他们的仓库里囤积了堆积如山的粮食和钱。】

  【但除了开封的周王等极少数之外,其他的宗室亲王们对正在发生的饥荒丝毫不关心。】

  【就比如说之前提到的福王。】

  【他的粮仓里囤积了数万吨的粮食和数百万两的银子。】

  【但面对河南肆虐的灾情,福王却只是关起门来继续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