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配可乐
“老子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这帮子孙就这么给我祸祸?”
朱标连忙给朱元璋递上茶水,劝道:
“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啊!”
但朱元璋一把将朱标推开,在屋里来回跺脚,嘴里还骂骂咧咧:
“咱当初封藩王,是想着老朱家的子孙能帮着守守江山,给百姓撑撑腰。”
“可瞅瞅他们现在干的事,把老百姓往绝路上逼啊!”
“这和我当年起兵时,有啥区别?”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着屏幕上那些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百姓,眼眶泛红,声音都有些颤抖:
“咱从一个放牛娃,一路拼杀过来,为的就是让咱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咱制定那么多规矩,就是怕后人忘了本分!”
“可这帮不肖子孙,倒好,把祖宗的心血都给扔了。”
朱元璋愤怒,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又坐回椅子上,满脸懊恼,有些丧气的道:“看着老百姓受苦,我这心里像刀绞一样。”
“大明朝要是就这么亡在他们手里。”
“我有何颜面去见那些跟着我打天下的兄弟们?”
“又怎么对得起天下的百姓!”
而天幕还在继续。
【在李自成起事的陕北,更是民不聊生。】
【陕北本来就土地贫瘠,缺乏水源。】
【在丰收之年,老百姓也就只能勉强糊口。】
【而在明末,拜万历皇帝的摆烂所致,导致陕北多地几乎没有称职的地方官。】
【很多县令知府之类的地方父母官,都是由秀才、监生来临时凑合。】
【这些人在政治上毫无前途可言。】
【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敛财。】
【导致陕北的社会矛盾进一步的积累。】
【在崇祯上位之前,就已经是如此了。】
【而在崇祯上位之后,更是连连天灾。】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
【崇祯二年,陕北大旱。】
【崇祯三年,陕北大旱。】
【崇祯四年夏天,全省大旱。】
【崇祯四年冬,陕北大雪。】
【崇祯五年,陕北饥荒。】
【崇祯六年,陕西地区旱灾、蝗灾,霜灾齐至,全省范围内赤地千里。】
【在一个官员给崇祯皇帝的报告中,就这样说道:】
【陕西当地百姓全部逃离本地上山。】
【以野草为食,草吃完了就吃树皮,树皮吃完之后就吃观音土。】
【儿童不能单独出门,出门就会被别人抓去吃掉。】
【饿殍遍地,每个县都在挖万人坑填埋尸体。】
【然而即便如此,陕北的百姓们不仅没能等到朝廷的赈灾,反而是还要继续承担沉重的赋税。】
【并且那些死了的,逃亡了的人。】
【朝廷收不到他们的税,就得由剩下的人继续承担。】
【一个户原本七八个人,现在只剩下一两个人,那么就由这一两个人来承担全户的赋税。】
【一个甲原本有十户,现在只有一两户。】
【那么就要有这剩下的一两户,来承担整个甲的钱粮。】
【崇祯继位之前,本来陕西就已经有小规模的起义了。】
【继位之后又连年大旱。】
【于是当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
明末。
崇祯皇帝看到这里,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没想到大明子民的生活,竟然是艰难到了如此的地步。”
“岁大饥人相食。”
“在朕治理下的大明,如此的惨淡。”
“这不得不说,是朕的过失。”
“朕得写一份罪己诏,检讨朕的过失,让天下人知道朕的态度。”
“但是。”
崇祯又想着国库里那惨淡的数字。
“如果要说错的话,肯定朕的错误不是主要的。”
“列祖列宗啊!怎么交到朕手里的江山,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啊!”
“神宗皇帝几十年不朝能逍遥,偏叫朕遇上小冰河!”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啊!”
第674章 再苦一苦百姓?下岗职工李自成创业!
天幕继续。
画面里出现了一个面容沧桑,头戴范阳帽的独眼男子。
在他的背后。
闯字大旗正随风狂舞。
【关于李自成的出生,有多种说法。】
【但是可以确定李自成他早年家境应该还可以,他读过书,养过马。】
【后来家道中落,于是在驿站当马夫。】
【本来有编制,也能凑合生活。】
【但赶上崇祯裁员,李自成就光荣下岗了。】
【说起来这也是历史上裁员的反面典型案例了。】
【本来崇祯是收到大臣的上报。】
【说现在这驿站由国家供养。】
【但是却十分的混乱。】
【各地官员借驿站来敛财、来享受。】
【所以建议整顿驿站,这样可以节约大笔的开支。】
【崇祯一看,这驿站确实管理很混乱,大量的公车私用,确实该管。】
【于是就大笔一挥,下令裁员。】
【结果省下来的钱没见到跑哪里去了,反倒是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大批闲散人员。】
【李自成失业之后,先是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被豪强欺辱,于是出逃跑到甘肃去当兵。】
【李自成作战勇猛,还当上了一个小军官。】
【但此时后金入侵,李自成所部奉命入京勤。】
【但由于朝廷财政崩溃和层层盘扣,导致李自成的所属部队长期被克扣军饷。】
【士兵们很久没吃过饱饭了。】
【在半路上士兵们发生哗变,要求发饷银。】
【可无论是部队的主将,还是当地的地方官都拒不发饷。】
【士兵们气愤不已。】
【于是李自成带头把部队主将杀掉,与当地的流民一起。】
【正式宣布:反了他娘的。!】
【是的,李自成的造反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大道理,就是单纯的唯薪主义。】
【而且我们要注意到的是,李自成他甚至不是单纯的普通百姓。】
【而是明朝的暴力机构,是军队的成员。】
【并且在军队中是作战勇猛,表现积极,甚至当了小官的人。】
【那么为什么连堂堂的大明官军,都沦落到因为吃不饱饭,带头起来造反的地步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所谓的阉党救国论了。】
【阉党救国论的说法,是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集团,虽然也是贪腐份子,但是他们忠心朝廷。】
【能够代表皇权与文官争利,为国家收到大批的银子。】
【让国家的机器还可以勉强维持。】
【实则呵呵!】
【在崇祯继位之前,明朝的军队欠饷就已经极其严重。】
【尤其是魏忠贤保持朝政的天启后期,欠饷大规模发生!】
【从万历 38年到天启 7年,明朝 18年间的累积欠饷已经超过 900万两。】
【陕西尤为严重。】
【在崇祯继位的时候,陕西军饷已经欠下 30多个月。】
【在一些地方的堡垒里,甚至出现过三年没有发 1分钱的情况。】
【朝廷拖欠粮饷。】
【各级将领也要疯狂的压榨。】
【明朝的军事制度,在明末早已经完全崩溃。】
【士兵们相当于将领的家奴,大量的明军士兵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卢象升在山西视察的时候,就看到大量士兵在大冬天衣着单薄,没有裤子,没有鞋子。】
【让他看了都不禁潸然泪下。】
【为了活下去,士兵们只能卖掉妻子儿女,当掉武器盔甲。】
【完全没有一丝战斗力的样子。】
【遇到打仗的时候就经常哗变逃亡。】
【军队能维持战斗力的部分。也就只是那些专门供养起来的将领私人所属的家丁部队。】
【不过也不能怪普通的军队没什么士气。】
【像这种情况还能够有士气?】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