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77章

作者:见月明

  面对众人的劝谏,朱雄英的态度非常坚决:

  “每每想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朕就寝食难安……”

  “天下混乱若此,朕有何颜面向苍天祈祷福泽?”

  “诸卿无需再劝,朕意已决……退朝。”

  说完不顾群臣挽留,甩袖离去。

  老臣们看着那离去的背影,恍惚间以为是年轻时的朱元璋。

  接下来大臣们开始找老朱、马娘娘、朱标,试图让他们出面劝说皇帝。

  也有很多人找到了徐妙锦,想让她吹吹枕头风。

  然而得到的结果都是一句话:天子一言九鼎,岂能朝令夕改。

  自此他们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结果。

  心中无愧的,开始着手做准备,为这次行动善后。

  心中有愧的,则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派出一批批手下去通知下面的人,想办法补救。

  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早就被贾思义看在眼里。

  没多久就变成了情报,出现在朱雄英和陈景恪面前。

  -----------------

  且说桑敬一路毫不停歇,在大年初二赶到了凤阳府。

  在入城前,他先派人去锦衣卫衙门,与杜同礼取得联系。

  然后双方同时出发,前往凤阳留守赵鼎的府邸。

  赵鼎正在宴请宾客,得知钦差和锦衣卫指挥使杜同礼联合登门,他脸上无法控制的露出惊讶之色。

  其余宾客也都露出震惊之色。

  钦差和锦衣卫指挥使联合登门,显然不是来拜年的。

  再想想大半个月前发生的事情,就什么都懂了。

  赵鼎很快稳住心神,缓缓起身说道:

  “大年初二钦差到来,这应该是大明第一遭吧。”

  这话可没人敢接,大家都忐忑的看着他。

  赵鼎已然恢复正常,说道:“诸位随我迎接钦差去吧。”

  众人都默默的跟在他身后,向大门口走去。

  路上有不少人想上前搭话,让他拿个主意。

  然而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可不敢这么干,也只能干着急。

  赵鼎走在前方,看似面容平静,实则内心里波涛汹涌。

  坐到他这个位置上,自然不会那么容易束手待毙。

  从大半个月前那事儿发生后,他就做了两件事情。

  一件是派人前往京城打探情况,游说京中的大佬出面保自己。

  另一件,在凤阳销毁罪证,同时派人治理地方,抓了不少典型。

  他知道,杜同礼的奏疏送到洛阳,上面肯定会派人过来。

  到时候自己已经将首尾收拾干净,再把抓的典型往上一报。

  同时给皇帝上一份请罪奏疏,再给圣皇写一封忏悔信,就说自己没治理好凤阳辜负圣恩云云。

  再有京中的大佬帮忙说话,平稳落地是没问题的。

  而且杜同礼这十来天毫无动作,也给了他一种错觉。

  凤阳很特殊,上面不会在这里搞大动作。

  否则手持尚方宝剑的杜同礼,完全不用这么谨小慎微。

  但钦差大臣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他所有的幻想。

  他在洛阳有眼线,还有很多收过他钱的人,也会给他传消息。

  正常来说,情报会比钦差先一步送到。

  然而现在钦差到了,自己却没有收到情报。

  只有一种可能,皇帝前脚下达命令,后脚钦差就出发了。

  等自己的眼线听到消息,再想传递信息,就已经晚了。

  皇帝采用这么极端的手法任命钦差,很显然没有息事宁人的打算。

  再加上钦差来宣布旨意的时候,还把杜同礼给叫上,就更是来者不善了。

  但他依然没有放弃。

  不到最后关头,还不能轻言输赢。

  钦差又能如何?这里是凤阳,谁敢放肆?

  自己当了这么多年凤阳留守,还斗不过一个外来的钦差?

  他心中已经开始谋划,该如何与钦差交涉。

  当然,他也没有把钦差弄倒的想法,这是不现实的。

  他的想法是,凤阳很特殊,杜同礼来了都得老老实实的,钦差肯定也不敢大动干戈。

  自己送一份政绩给他,好让他能去朝廷复命。

  到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多么的完美。

  只是等他来到门口,看到钦差是谁的时候,脸上露出无法掩饰的错愕。

  永义侯桑敬?

  怎么会是他?

  他不是进入分封名单了吗?怎么会任命他为钦差?

  这一刻,赵鼎彻底慌了,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自信。

  还不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桑敬依然上前两步,说道:

  “凤阳留守赵鼎接旨。”

  赵鼎噗通跪下:“臣赵鼎接旨。”

  后面一大群人哗啦也跟着跪下。

  事实上,现在大明臣子接旨是不用下跪的。

  只有大朝会、祭天、册封太子、登基等重大场合,才需要下跪。

  但赵鼎已经六神无主,听到旨意腿一软就跪下了。

  其他人见他跪下,也只能跟着跪下。

  看到这一幕,桑敬眼神里闪过一丝冷意。

  本来他还在想,赵鼎到底参与了多少,现在已经不用考虑了,盯着他察就行了。

  心中这么想着,面上却不动声色,说道:

  “圣上有旨,命凤阳留守赵鼎进京述职,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说到‘即刻’二字的时候,他还特意加重了语气。

  听到旨意,周围人一片哗然,只要不傻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赵鼎脸上一片灰黯,好半晌才回道:“臣……领旨谢恩。”

  然后起身露出一个牵强的笑容,说道:

  “永义侯,我去家中收拾一下行礼,顺便与家人告别,明日就动身前往京师。”

  桑敬淡淡的道:“不用了,皇上特意吩咐过,让你‘即刻’入京。”

  赵鼎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永义侯,通融一下可好,这大过年的……”

  “圣命难为。”桑敬也懒得与他啰嗦,说完就后退两步,回到原来的位置。

  杜同礼则上前两步,下令道:“金小川,护送赵留守进京,一定要确保他的安全。”

  一名锦衣卫小旗上前道:“遵命。”

  然后一挥手,十名手下从人群里走出,将赵鼎与其他人隔开。

  这时,杜同礼和善的道:

  “赵留守,请吧。”

  赵鼎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府邸,忽然长叹一声道:

  “陛下终究是圣皇的种啊。”

  然后踉踉跄跄的向城门外走出。

  那一群宾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不敢有丝毫妄动。

  大家都知道,凤阳真的要变天了。

  这会儿谁敢冒头,接下来就是调查的重点对象。

  至于站出来和赵鼎一起反抗钦差?

  别闹了,桑敬是军功贵族,即便退役了也有配套的亲卫依仗。

  此次他过来,可是带着五十名亲卫的。

  旁边的杜同礼身后更是站着五百锦衣卫。

  除此之外,凤阳作为中都,驻扎的军队也属于禁军序列。

  直属于大都督府管辖,和他们地方官几乎没打过什么交到。

  敢联合起来违抗圣命,那连审查都不用了,就地灭族。

  他们之所以敢那么嚣张,就是仗着这里是凤阳,赌皇帝顾忌名声不愿意大动干戈。

  一旦朝廷较真,他们也不比别的地方的官吏强多少。

  等赵鼎被‘护送’走,桑敬才转头对其余官吏说道:

  “诸位该吃吃该喝喝,莫要因为我影响了心情。”

  众人连忙道:“不敢不敢……”

  之后桑敬也没有再搭理他们,直接带人去凤阳府衙,来了一手鸠占鹊巢。

  杜同礼则返回锦衣卫衙门,开始收拾行李。

  他特意去病房见了刘隆,让他好生在这里歇息:

  “你的事情我已经告诉侯爷,待身体恢复可直接去京城寻他。”

  说着还给了他一张拜帖。

  刘隆珍之又珍的接过,道:“谢杜指挥使,此恩隆必不敢忘。”

  杜同礼笑道:“将来你能当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刘隆郑重的道:“隆记下了,指挥使且看着吧。”

  杜同礼又叮嘱了几句,才起身离开。

  他对刘隆是真的很欣赏,尤其是最近几天交流下来,发现这个年轻人才华横溢。

  尤其是对律法和新政,都有着极深的了解。

  再加上性情刚毅,将来若出仕必有一番作为。

  所以在接连给陈景恪的两封信里,都着重提了刘隆。

  事实上,杜同礼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在前世刘隆也是大明有数的直臣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