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62章

作者:见月明

  “目前的局面,与汉武帝刚登基时非常相似。”

  “西汉初年推崇黄老之学,从民间到朝堂都提倡无为而治。”

  “不只是黄老之学讲无为,就连儒家和法家也讲无为。”

  儒家的无为是,君主不要天天指挥别人做事,自己先去做,做好了天下人自然会去效仿。

  汉武帝曾经找一个大儒求教,该如何治国。

  那个大儒直接就告诉他,别瞎折腾,做好表率天下自然大治。

  法家的无为,君主就是个吉祥物,要保持神秘感,不要把个人思想参杂进国家政治中去。

  更不要轻易向外人展露自己的能力。

  因为这很可能会让外人看出,你这个君主其实没啥能力。

  国家自有法度在,大家按照职权范围干好自己的工作,天下自然就大治了。

  以儒道法三家在华夏的地位,当他们同时提倡无为之治的时候,那整个社会都将被无为思想笼罩。

  汉武帝是个表达欲望非常强烈的君主,他想化无为为有为,所面临的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汉武帝只有一个人,他面临的却是整个时代的洪流。”

  “可是最终的结果呢?他硬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强行改变了洪流的前进方向。”

  “完成了整个社会的大转向。”

  “我们这里就有五个人,所有勋贵也都是站在我们这边的,大多数百姓也是心向朝廷的。”

  “他敢做的事情,我们凭什么不敢做?”

  “他能做到的事情,没有理由我们做不到。”

  拿汉武帝举例子,老朱、马娘娘和朱标三人,感受到了他话里的坚定。

  听到这里他们就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可更改。

  朱标心中叹息了一声,孩子长大了啊。

  老朱则欢喜不已,乖孙第一次在咱面前摆强硬态度,是真长大了啊。

  马娘娘也有差不多的感受,但她更想知道另外两个理由:

  “还有两个理由呢,继续说。”

  朱雄英点头,继续说道:“大明变革二十年,抚慰使、宣慰使制度实行了十余年,基层衙门重建也有十余年。”

  “理论上,朝廷的旨意能传达到每一个百姓耳朵里。”

  “但实际如何,我们谁都不知道。”

  “这次行动,就是对这些制度最好的检验。”

  “看他们能否将朝廷的政策,准确的传达到百姓耳朵里。”

  “能做到最好,做不到我们还有时间进行完善。”

  马娘娘颔首道:“原来如此,你这个想法不错,也确实需要检验一下机构改制的成果了。”

  老朱和朱标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大明的行政机构设置,与历朝历代都不相同。

  目前来看,这些机构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能不能经得起风浪?亦或者能不能达到理论效率,确实需要一场大风波来检验一下了。

  现在他们都还在,勋贵集团依然与朝廷同心同德,就算出问题也不怕。

  现在不敢做,将问题遗留给后世子孙,那才玩完。

  见他们态度都转变了,朱雄英心下很是开心,这才说出了第三个理由:

  “大明高层迭代,继任者们能否肩负的起重担,也需要检验。”

  “趁着现在老一辈还没有去封国,展开一次大行动,算是对他们的一次考核。”

  “如果出了问题,老一辈还能再伸手扶一把。”

  “若是一切顺利,老一辈也能安心去封国享福。”

  马娘娘也终于放下心来,鼓励道:“你能想到这一层,就说明不是无的放矢。”

  “既然都计划好了,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你皇爷爷和我,还有你爹,都会支持你的。”

  老朱也开口说道:“对,咱永远支持你,大胆的去做吧。”

  朱标虽然还有一些想法,但见儿子考虑的如此周全,也不再多说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朱雄英才是天子,强行干涉他的想法,并不是什么好事。

  况且,就算最后证明他的计划是失败的,问题也不大。

  这么多道保险在,可以轻松挽回局势。

  而一次失败的经验,对皇帝来说也弥足珍贵。

  这时陈景恪又补充了一个理由:

  “现在为恶者,多是仗着乡党的力量。”

  “将他们中的穷凶极恶者处死,能有效的震慑地方势力。”

  “罪行较轻的,流放到诸侯国去。”

  “这些恶霸去了海外,没了乡党庇护,大多也都嚣张不起来了。”

  “乡里少了这些恶霸之流能安稳许多,诸侯国也获得了更多人口。”

  “可以说一举多得。”

  马娘娘笑道:“确实是一石多鸟,记住一定要将这一点告诉诸侯王们。”

  陈景恪马上就明白了她的想法,竖起大拇指:

  “娘娘英明啊。”

  并不是所有诸侯王,都想趟这一趟浑水。

  但如果他们知道,朝廷会将其中一部分人流放到海外诸侯国。

  正在为人口发愁的他们会怎么做,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之后他们又讨论了一些细节,大致确定了行动方案。

  这时老朱搓了搓手,说道:“说完了吧?”

  马娘娘好气又好笑的道:“完了完了,去看你的火器去吧。”

  老朱嘿嘿笑道:“你不一起去吗?”

  马娘娘说道:“我才懒得去看这些打打杀杀的东西。”

  陈景恪却说道:“娘娘也去看看吧,以后国家大事还少不了您拿主意。”

  “只有了解了火器的情况,您才能更好的拿主意啊。”

  马娘娘从善如流,说道:“也好,那我就去看看,标儿也一起去吧。”

  说到这里,她所有所思的道:“嗯,今天太仓促了。这样,明天一早再出发吧。”

  “顺便通知一下在京的诸侯王们,一起去看看。”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她的想法,名为参观实为震慑。

  虽然短时间不怕诸侯王离心离德,可多加一道保险总归是没错的。

  老朱虽然很心急,却也明白这个道理:

  “还是妹子想的周到,那就传旨给在京的诸侯王,让他们明早一起去研究院。”

  然后他又对陈景恪说道:“小子,可别拉了啊。”

  陈景恪开玩笑道:“这话也是我想对您说的,可别被新式火器给吓拉了。”

  马娘娘和朱标不禁莞尔。

  老朱老脸一黑,抬腿朝他屁股就是一脚:“混账,怎么和咱说话呢。”

  在慈宁宫吃过午饭,朱雄英和陈景恪才回到乾清宫。

  果不其然,大都督顾成、禁军大将军梅殷、水师大将军耿子茂、骑兵大将军唐敬业。

  抚慰总使林浩、神机营大将军徐允恭等军方大佬,已经全部在殿前候旨。

  看着这群帝国新一代执政者,陈景恪也不禁有些心潮澎湃。

  这就是大明的未来啊。

  朱雄英面容严肃,亲自宣布了这次计划。

  “这次的行动会以锦衣卫为主,各军务必配合好他们。”

  顾成起身道:“臣遵命。”

  朱雄英又将目光看向林浩:“林将军。”

  林浩起身道:“在。”

  “抚慰使要全部动起来,务必将事情的缘由告诉将士们,也要趁机对他们进行一次新的思想教育。”

  “是。”

  “预备役也要动员起来,让他们深入基层,向百姓解释这次行动。”

  “是。”

  ……

  等他下达完命令,陈景恪开口说道:

  “你们是大明军方新一代领导者,这是对你们的一次考核。”

  “我希望都认真起来,不要最后拿个大鸭蛋回来。”

  虽然他嘴上说着玩笑话,但表情却异常严肃。

  耿子茂等人身体笔直,同样不敢有一丝玩笑的想法。

  他们都很清楚,这次真考个鸭蛋回来,那这辈子是真的有吃不完的鸭蛋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回去拟定一份实施方案出来,七日后在内阁召开扩大会议。”

  “届时把你们的方案进行汇总,拿出一套统一的方案。”

  众将齐声道:“是。”

  陈景恪朝朱雄英使了个眼色。

  朱雄英颔首道:“谁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诸将直挺挺的,没有人回答。

  朱雄英提高声音道:“谁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诸将这才齐声道:“没有。”

  朱雄英一挥手,道:“散会……徐允恭留一下。”

  诸将转身齐刷刷的离开。

  走出乾清宫大门,顾成擦了擦额头的汗,忽然说道:

  “陛下气势已成啊。”

  梅殷颔首道:“我第一次感觉到如芒在背。”

  唐敬业等人也不停的擦汗,以实际行动表示认同。

  耿子茂表面无动于衷,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今天他在皇帝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之前所不具备的气势。

  非常的摄人心魄,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