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53章

作者:见月明

  比如偷袭,比如四处放火。

  最致命的是,他们还闯入了内城,大喊哈马力丁死了大家快逃。

  内城百姓不知道外城发生了什么,却也知道似乎明军打进来了。

  一下子就乱了起来。

  然后各部族的百姓也趁机生事,将整个内城搅的犹如一锅粥。

  外城的守军也同样很懵逼,咋好好的内城乱起来了?

  一时间也不敢往内城撤。

  这么一犹豫,就给了明军机会。

  得知事情缘由,朱棡长叹道:“哈马力丁败在不得人心啊,当年元朝亦败亡于此。”

  于是下令大军不得骚扰劫掠百姓,违令者斩。

  明军本来就接受过新思想的教育,对这方面的命令执行的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不说秋毫无犯,至少没有烧杀劫掠之事发生。

  此举,也让瑟瑟发抖的各部族百姓放下心来,然后齐声高呼‘王师’。

  并积极配合明军的各种行动。

  很快,躲在各处的蒙古百姓被搜出,统计之后人数有三万三千人,俘虏的察合台军九千余人。

  其余牛羊粮草无数。

  至少够大明军队和西州百姓吃上大半年的。

  此战还阵斩敌军七千四百人,己方伤亡六百七十七人。

  可以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安抚过各部族,朱棡就准备派兵去支援徐美。

  只是援兵还未出发,徐美的使者先一步到达,吐鲁番城拿下了。

  原来,徐美发现吐鲁番城建立在戈壁滩之上。

  就找来投靠的畏兀儿人,问他们能否挖一条地道通往城下。

  畏兀儿人当即表示,没有问题。

  他们经常在戈壁滩里挖坎儿井,挖地道太擅长了。

  在数百人的努力下,很快就挖了一条通道。

  徐美趁夜发动突袭,轻松拿下吐鲁番城。

  至此,西州彻底光复。

  之后朱棡就没有再着急攻打别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就地驻扎,稳固统治。

  他一边派出军队,主动出击消灭了西州小股流寇,稳定地方治安。

  一边进行内政建设。

  他将缴获的牛羊粮食,留下足够大军食用半年的,其余全部还给了各部族百姓。

  这还不算完,之后他还颁布了几条政令。

  其中一条是大家最关心的,那就是信仰自由。

  只要不反对祭祀祖宗,大明尊重所有族群的信仰。

  这其实也是为了应对西域的复杂族群,采取的特殊政策。

  目前西域存在多种宗教,除了伊教、佛教之外,还有多种本土小宗教。

  比如萨满教之类的。

  如果大明逼迫大家改信佛道二教,也同样会遭到各族群的抗拒,不利于治理。

  针对这种情况,陈景恪提出了特殊政策。

  允许特殊地区的百姓,继续信仰自己的本土宗教,前提是不能反对祭祀祖先。

  等大明建立稳固的统治,自然会采取各种办法,将这些小部族给吸收了。

  你本土小宗教信仰某个神是吧?

  很好,以后他就是佛道两家的神灵了。

  你就说完美不完美吧。

  在文化方面,华夏就是有这个底气。

  饱受伊教压迫的各部族,对这种宽松的信仰政策,自然是非常的欢迎。

  朱棡接连的举措,迅速赢得了人心。

  各族群百姓,很快就认同了大明的统治。

  甚至在阿力木江的组织下,各部族抽调青壮,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协助明军。

  朱棡自然知道他的目的,一来是讨好大明,二来也是借机抓权。

  毕竟之前他的身份并不高,也就是个联络人员而已。

  大明占领西州之后,他就没啥用处了。

  他自然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才有了各部族组建联军的提议。

  联军组建完成之后,他这个提倡者自然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

  而且这支军队该如何配合明军?需要一个联络员。

  他要争取的,就是这个联络员的职务。

  对于这种行为,朱棡并不反感。

  他喜欢有野心也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成事。

  所以主动点名,让阿力木江继续负责沟通之事。

  并当众表示:“大明不会亏待任何忠诚之士。”

  对于朱棡的招揽,阿力木江自然毫不犹豫的就接受了,之后更加积极的奔走联络各部落。

  有了他这个地头蛇的帮忙,大明和各部族的接触更加的顺利。

  短短两个月时间,西州恢复了秩序。

  对于设立州县委派官吏,朱棡并没有着急。

  一来他此行没有带多少行政人才过来;二来战事远未结束,还不到设立州县的时候。

  不过他也做出了一些改变。

  比如将西州这个名字,正式确立了下来。

  火州改名为高昌,吐鲁番改名为西昌,柳城(鄯善)这个名字则没有动。

  将这些都忙完,时间已经进入九月。

  察合台汗国的援军也终于到达。

  得到消息的朱棡反而笑了,他之所以没有着急攻打别的地方,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等察合台的援军。

  套用一句用烂了的话,此时攻守易型了。

  以前他是外来者,劳师远征。

  现在他才是地主以逸待劳,察合台援军才是劳师远征。

  所以,他立即点齐兵马,主动迎了上去。

  不能给察合台部休整的机会。

  西州各部族也紧张起来,那支联军也主动求战。

  大家都知道,这一战将真正决定西州的归属。

  各部族自然不希望察合台汗国回来。

  看到西州百姓如此,朱棡就更加确定,此战必胜。

  -----------------

  洛阳。

  陈景恪一脸疲惫的来到乾清宫,却发现朱雄英正拿着一根狐狸尾巴,逗圆圆去抓。

  团团和朱文基小哥俩,则被丢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

  这一幕,顿时让他气不打一处来。

  “好好好,留我在内阁坐牢,你跑乾清宫玩乐是吧。”

  朱雄英笑呵呵的道:“什么叫玩乐啊,我这是在和孩子们培养感情呢。”

  说着用狐狸尾巴扫了扫圆圆的小手:“是不是啊,小圆圆……哎呦我闺女真乖。”

  惹的圆圆‘keikeikei’笑个不停。

  孩子太小,还不会‘哈哈、呵呵’的笑,发出的声音更类似于‘keikeikei’。

  陈景恪气道:“不是,你和孩子培养感情,不能处理完政务吗?”

  朱雄英一脸严肃的道:“处理政务重要,还是陪孩子重要?你连这都分不清吗?”

  陈景恪:“……”

  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再说什么?

  朱雄英忽然大笑道:“哈哈……逗你的,我是见今天并无什么大事,就来后面偷个懒休息一下。”

  然后他解释道:“你不是一直在提倡,一周最少休息一天吗。”

  “今天正好周七,我偷半天懒没问题吧?”

  陈景恪这才释然,道:“你直接和我说不就行了……”

  他话才说到一半,就见到圆圆不知道从哪抓了一只小虫子,正要往嘴里送。

  连忙扑过去:“哎呦,我的小姑奶奶,这不能吃。”

  旁边的奶娘更是吓的大惊失色,没看好孩子,她少不了被训斥。

  不过预想中的训斥并没有发生。

  在圆圆把虫子送到嘴里之前,陈景恪终于给她抢了过来,无奈的道: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什么东西都要用嘴尝一尝。”

  圆圆还非常不乐意,爬到朱雄英面前,吱吱呀呀的似乎在告状。

  把朱雄英乐的不行,丢下狐狸尾巴,把她抱起来道:

  “看看,我闺女就是聪明,这么小就知道告状了。”

  一直在旁边玩刷的团团和朱文基,看到狐狸尾巴,眼睛立即就瞪圆了。

  出溜出溜爬过来,抓起来使劲儿摇。

  但狐狸尾巴就只有一个,俩人开始争抢。

  团团天生个头小,比晚了一个月的朱文基还要小一点。

  不过毕竟年龄大了一个多月,身手方面要敏捷一点。

  两人各擅胜场,谁都抢不过谁。

  然后一人揪着一头不撒手,陷入僵持阶段。

  朱雄英非但没有上前劝阻,还抱着圆圆看起了热闹:

  “加油,加油……你挠他啊,你抓他啊。”

  结果他这一喊,俩孩子都咧嘴哭了起来。

  奶娘在一旁看着手足无措,这谁敢上前去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