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95章

作者:见月明

  还有一小半,是自己这么多年的言传身教,让他拥有了超越这个时代的思想和见识。

  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现在他就是这样的感觉。

  朱雄英也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这些人,他也没有打算说服。

  他要做的,是逼迫这些人必须答应。

  作为实权太子,他有这个能力。

  只不过,以前他很注意自己的定位,在关键大事上,从来不和老朱、朱标唱反调而已。

  毕竟他只是太子,两个长辈爱护信任他,他这个做儿孙的也要端正自己的位置。

  可是现在,他决定,是时候正式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了。

  不过他并没有莽干。

  他毕竟不是老朱那种乾纲独断之人,受到朱标和陈景恪影响,还是很讲究策略的。

  所以,面对众人的反对,他说道:

  “现在只是尝试,用来告诉世人,军队原来还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没必要派太多军队过去。”

  “派几万禁军足以,既能起到试验的目的,又不用担心他们作乱。”

  “他们去了那里,也不用以血肉之躯去堵决口,力所能及的搜救百姓。”

  “维护最基本的秩序,给百姓搭建避难所,教导百姓如何自救。”

  “确保运送过去的粮食,能真正到达百姓的口中……”

  “要做到这些,总不难吧?”

  众人都不说话了,派三两万人过去,确实不用担心他们作乱。

  说的再现实点,就这么点人敢作乱,秒秒钟就能给灭了。

  这不禁让众人松了口气。

  太子虽然激进,但并不是一味莽干,而是有章法的,懂得循序渐进。

  这他们就放心了。

  对于孙子的突然强势,老朱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很开心。

  强势好,这样才能镇得住群臣,掌握住朝堂。

  而且他说的话,还相当有道理。

  少派点人,干一些比较轻的事情,将士们更容易接受。

  再加上一些奖赏和荣誉,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接受这样的工作。

  别的部队,见他们只是到灾区遛了一圈,就获得如此大功和荣誉,只会羡慕。

  下次再遇到天灾,就会争着抢着去。

  到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干一些比较重又危险的事情。

  如此,他们就能一步步接受抗灾救民的职责。

  这手法,看起来和标儿非常相似。

  雄英这是吸收了咱和标儿的长处啊,太好了。

  老朱终于下定决心,必须要派军队过去了。

  哪怕不为了救灾,仅仅是为宝贝孙子积累威望,都值得这么做了。

  “好,太子此言大善,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又不傻,自然知道老朱这是拿定主意了。

  自己再反对也没什么用。

  况且,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折中之法,于是纷纷表示赞同。

  出兵救灾的事情就此定下。

  这还不算完,派哪支军队过去,由谁来领导,都必须要慎重思考。

  别的素质且不提,这支军队必须经过新思想的教育,能够接受救灾护民的任务。

  陈景恪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个名字。

  神机营。

第447章 举世震惊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想到了神机营。

  当大家将条件一一罗列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想到了这支部队。

  现在的神机营和以前可不一样。

  以前神机营就是一支试验性质的部队,人数一万八千人左右。

  虽然拥有禁军的身份,但并不是主力部队。

  原因很简单,火药的威力巨大这大家都承认,可目前火器太落后了。

  只有在特定的地形,才能发挥出威力。

  而且对后勤的依赖过于严重,不利于野战。

  敌人又不是傻子,除非万不得已,怎么可能会去特殊地形送死。

  所以,目前他们的定位就是辅佐军种。

  后来陈景恪给朱元璋推演了未来火器的发展,以及对战争的影响。

  老朱对神机营尤为的重视,并进行了变革。

  首先扩编成四卫两万四千人。

  其次不再直接从民间招人,而是从各军遴选优秀将士加入。

  选人的标准不算苛刻,大致和唐朝前期的府兵差不多。

  拥有土地财产的良家子,最好是能识得一些字,对抚慰使制度接受良好。

  上过战场杀过敌,对朝廷对皇家忠诚。

  这还不算完,神机营的抚慰使是皇家亲自指派的,思想工作这一块是实打实的落到实处了。

  就连军饷伙食之类的,都是皇家亲自盯着的。

  顺便说一句,很多人认为古代将领喝兵血,克扣士兵的军饷之类的。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所谓的喝兵血,其实更多指的是吃空饷。

  一千个人的名额,实际上只有七八百人,更狠一点只有四五百人。

  将领吃的就是多出来的空饷。

  军队现有士兵的粮饷,基本都是足额下发的。

  除非是那种无可救药的蠢货,否则不会直接克扣自己麾下士兵的粮饷。

  很简单,你敢克扣粮饷,谁还给你卖命?

  真以为战场上没人敢背后捅刀子?

  真正克扣将士们粮饷的,是上面的大人物,或者是不直接领兵的那部分人。

  将士们就算再恨都无所谓,反正也奈何不了他们。

  不过不管怎么说,皇家的重视,也是能有效的拉拢人心。

  不敢说神机营是唯一最符合以上标准的军队,但绝对是能动用的军队里最适合的那一支。

  所以不出意外,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就让神机营去吧。

  如果他们都不能完成任务,就更别指望其他军队了。

  徐达是唯一一个没有表态的,但他快咧到耳后的嘴角,却暴露了内心想法。

  现在神机营大统领是徐允恭。

  去抗洪救灾,可以说必然是万众瞩目,不需要立多大的功劳。

  只要去溜达一圈,不出事儿那都是大功一件。

  如果能做点成绩出来,一份功劳能当十份使。

  而且这次去不是杀人,而是去救人,意义更是非凡。

  可以这么说,只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徐家三代之内真的金身护体了。

  就算是造反,皇帝都得给他们家留一支血脉。

  再加上徐妙锦太子妃的身份……

  即便是以徐达的心性,都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

  众人也都明白这一点,看向徐达的目光那叫一个羡慕。

  尤其是李善长,更是感慨万千。

  他才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儿子娶的也是公主。

  本来李家才是大明第一家族,可惜……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虽然李家没成为第一家族,可也没轮到他徐家。

  你徐家再厉害,又是军方第一人,又是女儿入宫……

  可还是得排在陈景恪后边。

  只要不是第一,第二第三什么的都无所谓了,没人在乎。

  幸好众人不知道他的想法,否则肯定会很无语。

  你李善长小肚鸡肠的人设,真是准备保持到死啊。

  事情商定,老朱下令让众臣去召集文武百官,在承天门前集合。

  “告诉文武百官,咱意已决。”

  “谁若反对,就随神机营一起前往东南灾区,不立下大功不得还朝。”

  群臣神情一肃,道:“是。”

  老朱又叮嘱了一句:“温寒变的事情你们私下调查即可,不可外传。”

  众人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这事儿就算是要对外公布,也要拿到更多的证据,然后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

  很显然目前并不适合。

  等群臣离开,朱元璋立即下旨召见解缙以及徐允恭等神机营高级将领。

  等他们到达之后,老朱亲自向他们下达了命令。

  “神机营去东南抗灾救民,即刻出发。”

  “大明周报做好相关报道,具体怎么做问安平侯即可。”

  听到这个命令,解缙、徐允恭等人别提多震惊了。

  军队抗灾救民?

  太上皇难道老糊涂了?

  但随后陈景恪也站出来证实了这个命令,接着他又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

  当然,他没说温寒变的事情,只说是太上皇心系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