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11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长孙无忌道:“当然,此事不能声张,只能秘密进行。”

  其中的道道,李二一目了然。

  他顿了顿,道:

  “这为相之人,要忠心机智才是。”

  这相当于认可了。

  “这么一来,丽质怕是要富的流油了啊。”

  李二调侃了一句。

  “长乐公主可是陛下嫡女啊。”

第104章 越来越好了啊

  长乐,弘化。

  两女端身跪坐在李承乾身前,态度恭敬,俨然有别有平时。

  “陛下那里已经说通了。”

  “你是在为国谋利,为国做事。”

  李承乾说道:“长乐,你是孤的亲妹妹,也是妹妹之中,最是聪慧懂事的。”

  “此次大事交付给你,不是让你以公肥私,其中分寸,你要把握好。”

  长乐躬身道:“请太子大哥放心,丽质知道该怎么做。”

  “嗯。”

  李承乾点头,长乐本就机智聪敏,并不需要他点拨,自己就能想通。

  这次,她可以吃汤,但不能忘了是谁给她的恩典。

  肉,该是谁的,一点也不能少了。

  没人能够忽视这一笔财富的。

  吐蕃有多少财富不清楚,但绝对是天文数字。

  李承乾一点点的给他扒拉下来,就是手指缝流点出去,也能富裕一大批人。

  “弘化妹妹。”

  “此归吐谷浑,你要拿出该有的王后姿态来。”

  “往后吐谷浑这个地方,人来人往,各国势力都会汇聚的。”

  “你要小心行事,当然也不用太过谨慎。”

  “大唐永远是你的家。”

  弘化听完后,双手叠在一起,平放在额头上,拜道:“多谢太子殿下指点,臣定然铭记在心。”

  “嗯。”李承乾感叹道:“也是苦了你啊,但国家需要你,别无他法。”

  “说说吧,可有什么要求。”

  “孤能满足的尽力满足,不能满足的,孤会奏请陛下。”

  弘化微微摇头,道:“臣没有什么要求,能为国出力,已然是天大恩典了。”

  “好!”

  几人闲聊起来,李承乾多是跟长乐交代的。

  她肩负的重任很重。

  一是,要以大唐公主娇蛮霸道的形象,隐晦示人。

  二是,手下的人要跟东厂的人配合,在拉拢琼保一族。

  利用各种禁运物资,逐步在吐蕃各方势力中,壮大琼保一族。

  只要这件事情操作好了。

  松赞干布跪在李承乾面前的那一天,不会久远。

  ……

  弘化与忠烈一起动身离开长安,李承乾并没有相送,是让长乐去的。

  随之一起前往吐谷浑的,还有为吐谷浑国相之人。

  这人是李义府。

  也不知道李二怎么选的,反正这个门下省典仪,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一国之相,还肩负不小的担子。

  “李义府这人,颇讨弘化公主欢心。”

  “忠烈也是对他很是欣赏。”

  “陛下询问之时,两人都主动提到了李义府。”

  长孙无忌告知内情。

  李承乾一想到李义府这种懂得人心,曲意逢迎的人,去吐谷浑做事,貌似还真挺合适的。

  “松州战况如何了?”

  李承乾随口问道。

  “倒是没多大问题,牛进达跟李大亮对付他们绰绰有余,开战没几天,就斩杀几千人。”

  “松赞干布看似有二十万大军,实际能打的,不过就几万人而已。”

  长孙无忌笑道:“故作声势罢了。”

  上去,大唐有心无力。

  但你吐蕃下来搞事情。

  那不好意思,纯纯是按在地上摩擦。

  人越多,对大唐而言,再好不过。

  因为想全身而退,不是那么轻松的。

  随着时间,大唐这个国家机器,运转起来,以高效的动作,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吐蕃的封锁以及相关禁令。

  各地对外的地方官府,接到朝廷政令后,快速动弹起来。

  封锁各地小道,通告对外商人。

  尤其是长安。

  本来就汇聚各方人士。

  朝廷提高对外商税的消息一出,集体炸锅。

  有的商人呼天抢地,有的人连忙将价格提了上来。

  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不要太快。

  前来长安交易的胡商外商,可是有大食,波斯等外商。

  还有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商人。

  他们一见到往昔的物资价格,一时间疯涨,就差哭天喊地。

  他们出来带的财物,是有预备的。

  价格飙升,导致成本增加,本该买到足够的货物,此时却因价格高昂,数量大大减少。

  但他们也反抗不了,远道而来,难道连一点东西都不带回去嘛?

  只能是咬牙买了,同时对吐蕃招惹大唐发怒,大为不满,辱骂之声不绝于耳。

  “不是。”

  “茶叶价格怎么这么高了?”

  薛延陀商人,一看到茶叶价格飙升,顿时抱怨不已。

  “我还能怎么办,朝廷要收对外商税,我原价卖给你,我亏不亏啊?”

  大唐茶叶商人,道:“你要不要吧,不要我找其他人了。”

  “价格能不能低一点?”

  “没有可能,只能是这么多,你找不到比这还便宜的价格。”

  “行,买了。”

  薛延陀商人高价购买了大批茶叶,也不愿吃亏,回去后,价格直接翻倍出售。

  有人黑,还有人更黑的。

  茶叶是一方面,其他物资也是一样。

  大唐这边提高价格,那边销售终端,价格自然应声而起。

  一支押送着各种物资的车队,正朝着吐谷浑出发。

  沿途经过重重关卡检查,拿着通行证才准许通过。

  等到了吐谷浑,更是畅通无阻,根本就没有人检查的。

  “商队到了?”

  李义府问道。

  “已经到了,吐蕃那边有人过来接洽。”

  时值夏中。

  吐蕃在松州没能讨到便宜,最终铩羽而归。

  但朝廷封锁禁令,却是逐渐展现威力。

  没有相关的物资,吐蕃底层还能忍受,但高层贵族在相关物资耗尽,没有得到补充,就难以忍受,开始静极思动,找寻出路。

  “行,我亲自过去看看。”

  李义府赶到的时候,商队正在跟吐蕃的人交易。

  “昂逊见过李国相。”

  这吐蕃来人,正是被东厂拉拢的昂逊。

  他在东厂的牵线铺路,跟吐谷浑这边联系上了。

  “客气了。”

  “这次交易价值几何啊?”

  李义府好奇的问道。

  “大概有三万贯左右。”昂逊说道。

  李义府有点疑惑,这商队的东西,才值三万贯?

  怎么可能。

  长乐公主会做这小买卖?

  他没有多问,深知自己在吐谷浑的使命,就是保驾护航,保证畅通。

  长乐公主,他是一辈子都得罪不起的大人物。

  他看到昂逊只拉了一点走,还有大量的物资囤积,心头大概猜测到了。

  第一次交易,量大害怕出事。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昂逊的胃口越来越大。

  李义府与之也相识熟络了。

  “李国相,你知道这些东西,现在在吐蕃是什么价格吗?”

  昂逊神秘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