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秦阿冰
难不成太上皇就这么防备他这个皇帝拥有兵权吗?
既然如此,当初干嘛要传位给自己?
想想自己登基以来,一直勤勤恳恳的处理朝政。
却因为手中没有兵权,一旦自己和太上皇意见不同,都只能顺着太上皇的旨意来。
他这个皇帝都成傀儡了。
“皇帝,朕并非是故意驳回你的旨意。”
“那贾英本只是一个掌管百人的队长,封龙骧将军一职已是厚赏。”
“豪格并非建奴太子,纵使斩杀了豪格,也当不起国朝一等国侯的爵位。”
“再者,贾英当日题下反诗,京中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没有问罪于他,已是皇室开恩。”
“何况朕得到消息,贾英手中那上百匹战马和甲胄来路不明。”
太上皇一点不在乎皇帝那越来越黑的脸色,自顾自的侃侃而谈。
靠着锦衣卫,太上皇也已经把贾英的家世给查的清清楚楚。
题下反诗,私藏甲胄,任何一件事都是谋逆大罪。
真要计较的话,诛贾英九族也不是不行。
贾家宁荣两府的人听说此事贾英题下反诗过后,俱是内心惶恐,大骂贾英。
据说贾赦,贾珍等人还提议,要把贾英革除族谱。
虽然贾英这一支的人就只剩下他一人在世,诛九族也株不到宁荣两府的人身上。
谁叫贾英已经和贾家出了五服呢。
连贾芸这个堂兄弟,都不在贾英的九族上。
但是在贾赦贾珍等一干贾家人眼中,贾英依旧还是个祸害,恨不得立刻打杀了才好,免得拖他们下水。
不过这些都不是太上皇驳回贾英封赏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还是太上皇临朝的时候,在辽东被建奴打的大败,颜面尽失。
如今雍顺帝登基不过三年,便在辽东取得大捷。
这就显得他这个太上皇是个无能昏君了。
大周太祖太宗皇帝都是雄主,雍顺帝在位期间又有辽东大捷。
感情就他这个太上皇是虎父犬子,犬父虎子?
太上皇只顾着自己颜面,打压贾英只是顺带。
况且当年废太子谋逆一案中,贾家牵连甚深。
若不是贾代善在辽东拼死救了太上皇的性命,让太上皇记挂着贾代善的功劳。
加上开国一脉向来同气连枝,共同进退,权势极大,让太上皇都不得不倚重他们。
否则的话,只怕太上皇早就对贾家开始算账了。
贾家害得太上皇最喜爱看重的太子身死,只能传位给如今太上皇并不喜爱的雍顺帝。
因此,太上皇现在对贾家一点好感都没有。
贾英身为贾家族人,太上皇也连带着恨屋及乌。
“话虽如此,但总不能不赏,若是朝廷赏罚不明,只怕是要逼得天下人都要反。”
雍顺帝脸色憋的通红,还想再挣扎一下,为贾英讨个赏赐。
“既如此,那便照旧封他为龙骧将军一职吧,至于爵位便驳回。”
太上皇一句话定下了论调,之后便打发皇帝离开了大明宫。
经历此事,雍顺帝愈发感觉到太上皇的昏聩了。
为了一己私欲,不惜让功臣寒心。
若是让太上皇继续胡作非为下去,只怕离天下大乱不远了。
很快,关于贾英封赏的圣旨便发往了辽东。
与此同时,京城中不少人也得知了贾英封赏的事情,这让许多人感觉到不可思议。
皇帝和太上皇不问罪贾英就算了,还封赏了贾英正三品的武官。
龙骧将军乃是国朝正三品武官,相当于参将,能够领兵五千作战,只在九边总督,总兵之下。
“夫人,大事不好了。”
“贾英那厮在辽东取的大胜,朝廷还封赏了他正三品武官一职。”
荣国府,周瑞家得到消息后,慌慌张张的来向王夫人报信。
王夫人闻言,顿时感觉眼前一黑,差点没晕过去。
什么情况?
贾英那厮不是因为犯了谋逆大罪,要被问斩吗?
那可是正三品武官啊,比她丈夫贾政的从五品工部员外郎还高了四个品级。
朝廷怎么能够封给贾英那个害死她长子的孽障?
没想到那孽障没死在辽东不说,竟然还被封官了。
“哼,贾英那厮倒是走运,太上皇和陛下没有追究罪责,还给他封官。”
宁国府里,贾珍知道此事后,心里别提多羡慕了。
语气那叫一个酸。
正三品武官啊,不过是一旁支子弟。
现在一下子就和他这个正三品威烈将军,宁国府主子平起平坐了。
而且贾英的官职还是从战场上厮杀来的,贾珍是世袭的。
世袭的官职看着唬人,其实压根没有实权。
贾英能领兵五千,贾珍一个兵也领不了。
原本贾珍还想把贾英给革除族谱的,现在只怕那些族老都不愿意了。
贾英算是贾家一干旁支子弟中最有出息的,不少旁支都以贾英为榜样。
加上太上皇和皇帝也没有追究贾英谋逆的罪责。
况且诛九族也株不到这些旁支族人身上去。
只有宁荣两府的子弟,才会觉得贾英让贾家担上了祸事,谁让贾英姓贾呢。
在外人眼里,反正都是你们贾家的人,贾英犯事,贾家宁荣两府的名声跟着受损。
把贾英革除族谱,就成了直系故意打压旁系族人。
现在真要动用族长权利,强行把贾家革除族谱也不是不行,只是贾珍觉得划不来。
贾蓉知道贾英封官的消息后,内心开始不安起来。
毕竟他深知自己以前欺辱过贾英,怕贾英以后报复自己。
贾英现在都和他老爹官职一样大了,想报复他贾蓉岂不是很轻松?
荣国府里,贾母知道此事后,没有任何表示,只说了一句知道了。
贾母心里对贾英“害死”贾珠一事,也是有着不满的。
况且贾英之前还闹出“谋逆”之事,害得府中不得安宁,不少人喊着要把贾英革除族谱,打杀了事。
如今贾英虽然封了官,成了整个贾家唯一握有实权的人,但贾母依旧没想过去拉拢贾英。
贾母活了几十年,什么权势没见过。
内心对贾英这种旁支子弟,依旧是不屑一顾.
第十二章皇帝口谕,皇太极怒
没多久,关于贾英的封赏圣旨便抵达了辽东。
圣旨分为诏曰,制曰,敕曰此三种。
若是诏曰圣旨,便需要进行沐浴更衣,焚香祷告,摆上香案,下跪领旨。
但这次封赏是制曰圣旨,所以不需要太过于正式。
除此之外还有敕曰圣旨,也不需要搞的那么正式。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顺天府贾氏子弟贾英,(省略一大段),特封贾英为龙骧将军一职,继续守边抵御建奴,钦此。”
前往辽东宣旨的是皇城司指挥使顾千帆,乃是雍顺帝特意派来的。
“臣贾英,接旨。”
贾英接过圣旨后,顾千帆又念了一下其他人的封赏。
基本上都只赏赐了一些财务,和贾英这种加官进爵的没法比。
雍顺帝通过皇城司,也知晓了辽东诸将坑害贾英的事情。
若不是贾英勇不可当,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大胜。
没有问罪他们就已经算好的了。
“贾将军,请留步。”
正当贾英准备离去时,顾千帆叫住了他。
边上的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等一众将领看见贾英被天使单独留下,皆是目光复杂的看着贾英。
尤其是吴三桂。
战前,吴三桂收到叔父祖大寿的消息,安排贾英去送死。
谁成想贾英建立大功,一下子便被提拔到正三品武官了。
吴三桂有着叔父提拔,年已三十,现在都还只是个从三品的游击将军。
贾英尚未及冠,只是一战就超过他。
吴三桂心里既羡慕,又担忧贾英日后会报复他。
“顾指挥使,敢问可是圣上还有旨意?”
等到洪承畴等一众将领离开后,贾英这才提问顾千帆。
“贾将军果然心思敏捷,陛下有口谕,让我转告贾将军,此次封赏本想大赏,册封将军一等侯爵,奈何太上皇驳回了陛下加封贾将军的圣旨。”
“陛下为了补偿贾将军,特意让我前往辽东宣旨,还给予了将军便宜行事的权利。”
顾千帆缓缓的将雍顺帝的想法告知贾英。
雍顺帝自然不会甘心太上皇破坏他拉拢大才的想法,因此特意让顾千帆来和贾英解释一通。
贾英得知太上皇搅黄了自己的侯爵,顿时眼神冷冽,内心深处泛起一丝杀机。
都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太上皇断的不仅仅是贾英的财路,更是仕途。
好在雍顺帝和太上皇不是一条心。
不然贾英弃笔从戎,走武勋路子的想法也只能断了。
贾英向来不是一个甘心伏低做小的人。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就算是皇帝把他给惹急了,大不了上山落草为寇,扯起反旗。
不过现在看起来皇帝对贾英还算不错,还没有需要走到扯起反旗的地步。
“滴滴,检测到宿主心生反骨,奖励宿主一千陷阵营。”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