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科举落榜开始造反 第75章

作者:大秦阿冰

  这日,盛家忽然来了圣旨。

  盛紘急忙率领家中老小出府门迎接。

  宫里天使手捧圣旨,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盛家明兰聪慧敏捷,端庄淑睿,敬慎居心,久侍宫闱,性资敏慧,率礼不越。着即册封为太平公主,赐婚与魏国公贾英,钦此。”

  “盛大人,接旨吧。”

  当圣旨上的内容被宣读完毕后,盛紘整个人陷入了眩晕之中。

  他的女儿竟然成为公主了。

  盛明兰也没好到哪里去。

  此前虽然皇后说过收她为义女,但她也没想到自己能被册封为公主。

  这可不是什么县主,郡主,而是公主。

  而且还不是皇后发布的懿旨,而是雍顺帝颁布的圣旨。

  雍顺帝心里有自己的考量。

  贾英是他依赖的心腹重臣,但是权势也的确非常大。

  册封盛明兰为公主,赐婚给贾英,不仅仅能体现皇恩浩荡,让贾英感恩戴德。

  关键的是,贾英身边的女人实在是太少了。

  加上盛明兰,也才仅仅三女。

  而且贾英至今无子。

  只有让贾英妻妾成群,子孙满堂,贾英在这世上才能有所牵挂。

  有了牵挂,再想谋逆,就得好好考虑考虑代价了。

  雍顺帝并非是那种不通帝王术的庸主昏君。

  他非常清楚权臣的危害。

  只是如今他需要一个权臣,才对贾英各种封赏,赐予各种特权。

  而雍顺帝也再替后世之君铺路,之前册封义子凌不疑为一等国侯,便是一步棋。

  如今又给贾英赐婚,将盛明兰作为公子赐婚于贾英,也是一步棋。

  明着赐婚是皇恩浩荡,暗地里想尽办法给贾英做媒,是让他有所牵挂。

  而一旁的盛墨兰听见盛明兰被册封为公主,整个人差点气晕过去。

  “不行,我必须得赶快嫁人,否则等到盛明兰那个贱人被嫁进国公府里后,回来指不定还要怎么趾高气扬呢。”

  盛墨兰在内心焦急的想着。

  她可没忘记林小娘的交代,要让盛明兰身败名裂。

  如今盛明被册封为公主,想要败坏她名誉的难度是更大了。

  一旁的林小娘,王若弗二人也没好到哪里去,皆是在心中冷哼一声。

  她们都想着自己女儿要是被封为公主该有多好。

  盛老夫人内心却是高兴。

  她知道盛明兰能被册封为公主,定然是因为贾英的缘故。

  否则皇帝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册封一个五品小官家里的庶女为公主。

  “臣盛紘接旨。”

  盛紘连忙接过圣旨,又让人拿出银票,赠予天使。

  天使也是兴高采烈的收下了。

  没多久,远在国公府里的贾英也得知了盛明兰被册封为公主的事情。

  他内心也是替明兰感到高兴。

  庶女又如何?

  纳妾又如何?

  只要成为他贾英的女人,皇帝也得看重册封。

  秦可卿身为妾室却能位列一品诰命夫人。

  盛明兰即便是妾室,也得被册封为公主嫁给他。

  “二哥哥,这位盛姐姐倒是有福气,连我都有些羡慕了呢` 」。”

  黛玉知晓此事后,忍不住主动上门来找贾英。

  虽然她是贾英的正妻,但如今就属她身份最低了。

  对于这位即将过门的姐姐,她还没有见过,内心有些担忧。

  黛玉只是从惜春的嘴中听说过盛明兰。

  但盛明兰万一持宠而娇的话,她作为正妻的确是不好相处。

  侯门独女的确尊贵,但比起公主来说还是差了。

  “玉儿放心,日后玉儿的王后之位,谁也不可能动摇。”

  贾英笑着摸了摸黛玉的头。

  这些女子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黛玉。

  无他,真性情尔。

  虽然多愁善感了些,但贾英有把握能让她那敏感脆弱的心安定下来。

  “二哥哥...”

  听到贾英如此说,黛玉的心也是安定了不少。

  下午,雍顺帝忽然召贾英入宫。

  “臣贾英,参见陛下。”

  景仁宫里,得见雍顺帝后,贾英连忙行礼。

  雍顺帝只是摆了摆手,便让戴权给他赐座。

  而贾英发现,凌不疑与顾千帆二人也在此地。

  “魏国公,何时将太平公主抬进门啊?”

  雍顺帝笑着打趣了一句。

  “臣多谢陛下厚爱,臣早已令人送去三书六聘,下月十五乃是黄道吉日。”

  “只是如今陛下册封明兰为公主,只怕日子又得往后延续了。”

  贾英十分无奈的开口。

  虽然雍顺帝册封公主,的确是皇恩浩荡。

  但正因为如此,婚礼还要往后延续。

  明兰如今已经被纳入皇室宗籍。

  皇室成婚,比一般人要麻烦许多。

  采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步都不能少。

  虽然说是纳妾,但以明兰如今公主的身份,日后自然不可能当妾室,至少得给个平妻身份。

  虽说古代乃是一妻多妾制,但也有媵妾。

  媵妾就是平妻,比妾室地位要高许多。

  “你这厮倒是责怪起朕来了?”

  看见贾英这般说,雍顺帝笑着调侃了一句。

  打趣过后,雍顺帝开始谈起了正事。

  前几日五城兵马司总指挥使冯唐来报,说是有一批军械失窃被盗。

  此事事关重大。

  京城中丢失军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目的。

  无外乎是有人想走私军械通敌卖国,或是想要图谋不轨。

  无论是何目的,都是大罪。

  雍顺帝得知后,立马让皇城司顾千帆查探此案。

  经过皇城司的打探,得知此案牵连到了雍顺帝被册封的曲陵侯程始家中。

  这就很尴尬了。

  程始刚刚被雍顺帝册封为三等县侯,如今正在回京的路上。

  说程始盗窃军械那是不可能的,人都不在现场呢。

  但看管仓库的董仓管乃是程始的表兄,程老夫人的外甥。

  如今此人已经逃亡,不知去向。

  军械被盗,雍顺帝不可能不查清楚。

  但要牵连到程家身上,雍顺帝又不乐意看到。

  雍顺帝知晓此事和程始无关,但架不住群臣会这么想。

  他们只知道董家和程家关系亲密,乃是姻亲。

  董家有人谋逆,你程家敢保证没有牵连进去?

  到时候弹劾的奏折肯定会像雪花一般向雍顺帝飞来。

  无论是开国一脉,还是元从一脉,对这些新贵都敌意非常大。

  程始乃是凌不疑的属官,雍顺帝便把他叫来了。

  而把贾英喊来,则是想让他和凌不疑一起查案。

  以表示雍顺帝在此案中绝对没有姑息养奸,故意包庇程始。

  贾英虽然是被雍顺帝一手提拔的,但出身开国一脉。

  让贾英跟着查案,也能让其他派系勋贵心服口服,好还程始一个清白。

  “¨」此次查案,以魏国公为主,虎贲侯为次,皇城司协助,负责情报。”

  最后,雍顺帝下达了对此案的处理方式。

  贾英,凌不疑,顾千帆皆是拱手遵命。

  离开皇宫后,三人约定在城外望北亭见面。

  董仓管逃出京城后,再去寻找,犹如大海捞针。

  只能各回各自岗位,加派人手。

  贾英前往京营,调取了上百名大雪龙骑。

  又唤来罗网,打探程家在乡下的庄子都在何地。

  他记得原著里董仓管此人就躲在程四娘子所在的庄子上。

  不一会儿,贾英便从罗网那里得知了程四娘子所在庄子的地点。

  “国公爷。”

  “魏国公。”

  待到城外望北亭时,顾千帆和凌不疑二人早已在此地。

  “顾兄弟,凌兄弟不必多礼。”

  贾英摆了摆手。

  凌不疑也没有在乎贾英的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