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科举落榜开始造反 第215章

作者:大秦阿冰

  当然,如今的沙俄还不知晓,北海之地有两万亿吨天然气。

  即便知晓了,他们也没法开采。

  “沙俄若想与大周结盟,就该让出利益,而不是来占便宜。记住,是你沙俄来求着与我大周结盟,”

  “我大周即便没有你沙俄,照样能打败北元。”

  “你回去吧,告诉叶卡捷琳娜,朕会亲自让她明白,女人不适合当帝王,她还是安心成为帝王的女人比较现实。”

  贾英当即呵斥道。

  他也懒得和这沙俄使者演戏了,他本来就只是想了解一下西洋的情况。

  如今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自然不会想着去满足沙俄的贪婪。

  这些西洋鬼子,畏威而不怀德。

  对付他们,不能给好脸色。

  说罢,贾英便让人将沙俄使者赶出了皇宫。

  “该死的,傲慢,愚蠢的皇帝。”

  “拒绝与沙俄结盟,将是你此生最后悔的决定。”

  沙俄使者被赶出皇宫后,顿时开始骂骂咧咧的。

  幸好没人能听得懂他的鸟语,否则在大街上就得挨揍。

  如今贾英在大周的威望,都已经与平底乱世,开创大周的太祖皇帝比肩了。

  无数百姓自发的为他建立生祠,进行祭拜。

  辱骂大周天子,这些百姓能活剐了这沙俄使者。

  送走沙俄使者后,贾英便前往了圆明园。

  前往圆明园,经过荣国府的路上,就只见一个穿着十分寒酸的老妪,带着一个稚儿从荣国府里面千恩万谢,满脸讨好的出来。

  贾英见了,只感觉十分眼熟,似乎在记忆中见过。

  想了想,发现此人竟然是传说中的刘姥姥。

  “这位姑娘,代我多谢王后娘娘的恩情,老身一家永不敢忘。”

  “若不是国公夫人,老身今年一家只怕是难过这个年了。”

  荣国府门前,刘姥姥笑着对着鸳鸯讨好说着。

  刘姥姥此来,是为了找王熙凤这个远房亲戚借银子。

  原本刘姥姥一家都是无地的佃户,日子十分难过。

  按理来说,如今的刘姥姥一家已经分了几亩地,又有贾英推广的高产粮种,已经足够一家吃饱饭了。

  但今年刘姥姥一家在的地方,生了蝗灾,收成不好。

  这点贾英暂时也没办法,种地就是这样,看天吃饭。

  古代就是洪灾,旱灾,蝗灾,各种灾害不断。

  想要彻底解决,最起码需要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机械化时代。

  刘姥姥此来,王熙凤便赏了她五十两银子,足够她一家吃上三五年了,也算是帮衬了一把。

  “刘姥姥,感谢的话你就不必再说了,娘娘她并未将五十两银子放在眼里,就当是打发猫儿狗儿了。”

  “只是你日后也别打着娘娘亲戚的口号,来府里打秋风了。”

  鸳鸯看着不停讨好的刘姥姥,十分不忍的告诉她真相。

  王熙凤虽然帮衬了,但其实内心要说没意见也是不可能的。

  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都来找她打秋风。

  虽然不缺钱,但她又不是冤大头。

  “是是是,这点老身自然是知晓的。”

  “荣王府这样的人家,老身自然不敢高攀。”

  刘姥姥添笑着脸,表现的十分卑微。

  贾英见了,内心便是一叹。

  这种自甘堕落卑贱的表现,他其实心里不想看见。

  大周子民,人人如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

  不过这种老人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也没想着改变。

  “去,拿百两银子赠给这位老人家。”

  想了想,贾英让身边的护卫给刘姥姥送去一百两银子。

  当刘姥姥得知有人赠与自己百两纹银后,顿时惊呆了,随机连忙想要当着赠银之人的面,亲自感谢一番。

  不过可惜的是,贾英已经离开了。

  这可把刘姥姥急坏了,她并非是那种不知晓知恩图报的人。

  “鸳鸯姑娘,你可知道刚刚是何人赠于我这百两纹银?”

  没办法,刘姥姥只能问向边上的鸳鸯。

  鸳鸯也是十分震惊,张大了嘴巴,诧异道:“刚刚来人是陛下宫里的亲卫,我刚刚看到了陛下离去的身影。”

  刘姥姥闻言,顿时内心就是一惊,随即心中无限感激。

  堂堂大周天子,竟然会赠与她这山野老妇银两。

  陛下心里一直记挂着她们这些升斗小民啊!

  等到回去后,刘姥姥当即就在家中给贾英建立了生祠。

  Ps:抱歉,最近两天我养的狗得了细小,上吐下泻,差点挂了,送到医院抢救了两天,吓得我两天没睡,一直在照顾,都没时间码字八.

  沙俄使者离开大周之后,便返回了沙俄,告知了沙俄女帝叶卡捷琳娜,大周皇帝的傲慢,完全不把沙俄放在眼里。

  叶卡捷琳娜大帝知晓后,内心虽然气愤大周,却也无可奈何。

  大周不与沙俄结盟,沙俄也只能独自对草原上的蒙古人发动战争。

  不过这个时代的北元虽然腐朽,但还有一定战力。

  沙俄国力比之北元,也只是半斤八两。

  沙俄人虽不如蒙古人骁勇善战,但骨子里的战斗意识也是十分强烈。

  真论起来,沙俄人比起蒙古人,才是真正的蛮族。

  于是,两大蛮族为了各自的利益,爆发了激烈,且日益持久的惨烈大战。

  为了争夺地盘,以及保住地盘,沙俄帝国和北元帝国不计代价的投入人力,物力。

  不过沙俄终究比起来,还是比北元更胜一筹。

  无他,沙俄这个来自西方的蛮族,日常接触的那些西方国家,有不少都是已经装列并且使用了火绳枪和大炮的。

  在那些西方小国的熏陶下,沙俄自然也用上了火枪。

  西方小国出海占领土地,沙俄则是走陆路占领。

  因此,北元一时间可谓是损失惨重。

  大战爆发不过一月时间,就折损了十几万大军。

  虽说草原人都是男女老幼皆可为兵,但终究人口太少。

  整个草原有百万人口,人人皆可提刀杀敌,算是有百万控弦之兵。

  但沙俄掌握着的武器更好,人也比北元更多,更为残暴,战斗力丝毫不弱。

  沙俄人杀进草原之后,才懒得管那么多,遇见人就砍。

  被灭掉的大小部落已经不少,一时间整个草原血流漂杵。

  而大周在贾英的主持下,则是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甚至在北元陷入劣势时,还组织大周商人贩卖物资给北元。

  贾英要的,就是这两方打的越激烈越好,他想着一次性平定好草原。

  最好,让草原上的蒙古人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北元朝廷虽然知道大周不安好心,但也只能无奈接受。

  大周虽然与北元互相不对付,但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北元朝廷还是咬牙狠下心来,大肆购买大周的兵器。

  火枪和大炮之类的,大周自然不可能卖给北元。

  所贩卖的,不过是各种弓箭,弯刀,粮食之类的。

  而在北元与沙俄打得头破血流之际,贾英也在让麾下大军加强训练,暗自备战。

  如今的大周实力,灭掉北元不难,灭掉沙俄也不难。

  贾英只是为了一劳永逸,才选择坐山观虎斗,甚至暗中资助北元罢了。

  终于,沙俄和北元打了大半年之后,战争陷入了僵局。

  双方都已经被打的伤筋动骨,元气大损。

  草原百万控弦之士,被沙俄屠戮了一大半。

  偌大的草原,所有部落的人口加起来,竟然不到五十万。

  而沙俄也没好到哪里去,折损了十几万士兵,却一直深陷草原,不得前进半步。

  贾英收到消息之后,便知道实际已经到来。

  随机,便召开会议,决定了要出征北伐,一举收复草原。

  此次北伐,贾英却是亲自挂帅,御驾亲征,没有再像之前征讨倭国那般,交给手下大将。

  无他,封狼居胥,饮马瀚海的功绩,贾英还是想要亲自拿下的。

  点齐了三大营的十万大军之后,贾英便率领一众将领开拔了。

  京城之中,有雍顺帝主持大局,也不会因为贾英的离开而群龙无首。

  值得提一句的是,贾宝玉这家伙此次也随军出征了。

  王夫人和贾母等人早就已经替贾宝玉谋划好了,让他这次混一份军功,将来回京论功行赏时好封爵。

  对此,贾英自然知晓,但他也懒得去管。

  看在元春等人的面子上,只要贾宝玉别做的太过分就行。

  但凡他能提刀砍杀几个敌军,贾英也会捏着鼻子认了。

  谁让这家伙是自己小舅子,要是真能杀敌,给他封一个伯爵子爵也没什么。

  不过贾英想来,只怕即便他的要求已经如此低了,贾宝玉也难以完全。

  毕竟那家伙手无缚鸡之力,虽有柳湘莲等人护卫他,也难以成交大事。

  事情和贾英想的差不多,大军离开大周境内,抵达草原后,真正的杀戮便开始了。

  贾宝玉这厮看着无数的尸体,内心直接胆寒,整日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牺牲在战场。

  贾宝玉一点也不想上战场,可惜由不得他做主。

  贾母和王夫人替他铺好的路,他只能照做。

  不过出征之后,这厮依旧是一个敌人也没有砍杀,看来混不到多少军功了。

  而柳湘莲那些贾母招揽的人,还要负责贾宝玉的安全,自然也不可能离开贾宝玉身边去杀敌。

  见此,出征的一众将领,如贾芸,薛蟠等人,自然是内心十分鄙视。

  不过鄙视归鄙视,他们也不会说出口。

  他们哪有时间搭理贾宝玉,杀敌立功都来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