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秦阿冰
贾英闻言,不由得嘿嘿一笑,也没有在意。
随即说道:“父皇,东番郑家你应该知晓吧?”
此来,贾英就是想处理东番的问题。
郑家把持东番,控制两大海峡,甚至还劫了薛家的货物,如今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地步。
雍顺帝闻言,点了点头道:“朕自然是知晓的,当初朕还册封了文修君女儿为郡主,和亲嫁给郑成功。”
“怎么?难不成你想对东番用兵了?”
关于东番的情况,雍顺帝也是十分清楚。
郑芝龙拥兵自重,占据东番,行割疆裂土之举。
依照贾英的脾气,雍顺帝一猜,便知晓是想要出兵,攻打东番了。
贾英摆了摆手:“区区一个东番,儿子还没有放在眼里,随手可平。”
“不过郑成功此人,儿子想将其收下,让他担任大周海军大将。”
郑成功精通海战,能收复东番,赶跑西洋鬼子,就是他最好的战绩。
大周要开启殖民时代,肯定要有擅长海战的海军大将。
郑成功是个不错的人选,毕竟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这就难办了,你既然要收复东番,肯定要覆灭郑家的。”
“对郑家满门抄斩,你如何能保证事后郑成功不怀恨在心?”
雍顺帝感觉贾英太过于异想天开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此乃帝王之道也。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
郑芝龙占着自己手里水师强大,反抗大周朝廷,割据东番。
此等败类,必定是要诛九370族,以儆效尤才是。
贾英毫不在乎的说道:“此事父皇你就不用担心了,儿子相信郑成功是个明白人。”
“你只需要处理好大军粮草,军费便是。”
郑成功这个民族英雄,历史上他老爹郑芝龙,叔父郑芝豹等人俱是投降建奴。
在家国存亡面前,即便面对父亲等人的劝说。
最后他还是与自己的父亲郑芝龙决裂了,俱不归降建奴。
由此就能看出,郑成功心中家国大义,大于私人恩情,家族兴衰。
翌日。
朝会上,贾英便宣布了要收复东番。
戴权手捧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福建郑家割土裂疆,占据东番,俱不归降朝廷,犯下此等大罪,必须予以讨伐。”
“任命宁国公贾环为大军主将,牛继宗,冯英二人为副将,薛蟠为先锋大将,率领十万水师,宝船舰队两万大军,收复此地,钦此。”
大周一众将领当中,唯有贾环对海战最感兴趣,当年攻打辽东时,就提出跨海作战。
这些时日来,贾环也是屡屡研究海战的法子。
荡平倭国时,贾环又跟着凌不疑和薛蟠二人出征过,有过跨海作战的经验。
而凌不疑如今驻守在东瀛。
薛蟠此人是个呆霸王,当先锋没问题,当主将还是欠缺了些,需要再磨炼一番。
“臣等接旨。”
贾环,薛蟠,牛继宗,冯紫英等人答应下来。
他们内心也是高兴,武将最怕的就是没战打。
贾英看了众将一眼,随即说道:“除了东番,朕此次还决定收复云贵之地,大理国当灭。”
“传旨,任命贾琏为西南大军主将,曲龄侯程始为先锋,调兵十万,收复云贵。”
大理国前身是南诏国,南诏国前身是夜郎国。
从汉武帝时期,夜郎国被灭,云贵之地便被大汉纳入版图。
汉末,云贵之地动荡,诸葛孔明又曾七擒孟获,将此地收复。
到了南北朝,云贵之地再次脱离华夏,建立南诏国。
五代十国时期,南诏国被灭,大理国建立。
挫宋终其一生,也没收复此地。
云贵之地,脱离中原王朝已经千年,大周建武这一朝,该收复了。
区区东番,大周举手可定,之所以派遣十万水师,主要是为了练兵,进行实战。
宝船舰队那两万水师,才是如今大周最厉害的海军。
而贾英干脆顺手将大理给灭了,收复云贵,为将来进攻东南亚,还有天竺等国,做好准备。
云贵就是进攻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
其余像走西域,走雪山,翻山越岭,穿越高原,难度实在太大。
听闻贾英要两线作战,林如海等文官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第一八八章贾兰夺取功名,贾宝玉参军
京城。
贾环和贾琏二人,在贾英和文武百官的见证下,率军出征。
此次出征,大周当再纳三省归入版图。
贾英对此次出征,也没有过于重视。
无论是东番郑家,亦或者是大理段家,在如今的大周面前,都只有被碾压的份。
若是贾环和贾琏二人,连这两地都收复不了,那可真就是废物,饭桶,白瞎了贾英这些时日都培养和提拔。
不过如今大周正在迈入工业化时代,这两地应该是手到擒来。
无他,硬实力碾压。
无论是贾环率领的宝船舰队,还是贾琏率领的神机营。
都不是郑家水师和大理国能够抵挡的。
大军出征之后,大周也迎来了贾英登基之后的恩科。
贾府。
这日,李纨早早的就起了床,十分贴心的替贾兰整理好身上的衣物。
还提前收拾了不少食物,以及水源。
“兰儿,此次恩科,你第一次参加,能中最好,若是不能中,也不要气馁。”
李纨细心的替贾兰诉说着科举考场上的规矩。
贾兰虽然聪慧,是她的骄傲。
但至今虚岁也才十岁,李纨也不认为他这次下场就能中榜。
她死去的丈夫贾珠,十四岁才考得秀才功名。
只有当今天子贾英,当年被誉为神童,十岁连中小三元,才取得秀才功名。
李纨自然是不敢拿贾兰和贾英来对比的。
李纨原本是想让贾兰在太学国子监里面,多学习两年。
更有把握之后,再下场。
奈何架不住贾兰的固执,铁了心要下场参加恩科。
没办法,李纨便打算让贾兰试一试。
算是让贾兰提前感受一下科举的氛围,就算不中,有了经验,也是个好的。
“娘,儿子晓得的,你且放心吧”
贾兰的小脸上表情十分坚毅。
对于此次恩科,他十分有信心。
无他,他在国子监里接触到的是新学。
若是比拼儒家经义,考取四书五经八股文那些,他肯定比不过那些沉浸在此道上十几年,几十年的那些人。
但此次恩科,不考八股文。
工,农,士皆可参加恩科。
不同阶级的人,考取的内容也不同。
贾兰报名的是士人那一栏。
李纨看着儿子这么有自信的模样,也是欣慰一笑:“嗯,好了,赶快出发吧,若是迟到可就不好了。”
不多时,贾兰便在贾政的陪同下,抵达考场。
贾政对这个孙子如此上进,内心也是满怀欣慰的。
虽然他那个嫡子贾宝玉不争气,但他还有孙子啊。
贾政共有三子,分别是贾珠,贾宝玉,贾环。
贾珠英年早逝,贾环被迫提前分家,与贾政直接断绝了往来。
只有一个不争气的贾宝玉,让贾政看着就眼烦的很。
‘宝玉那个孽障,连兰哥儿都比不上。’
贾政看着乖巧懂事的贾兰,内心想着。
随即温柔的对贾兰安慰道:“兰哥儿,此次你尽力而为就好,即便是落榜,也无甚大事。”
贾政对贾兰,也是不由得宽容了几分。
他怕贾兰过于认真,到时候万一落榜,被打击了道心。
贾兰点了点头:“祖父无需担心,孙儿晓得。”
很快,二人抵达考场。
贾政将贾兰送入考场内后,便离去了。
此次恩科,乃是县试,一共要考三天。
之后回家休息七日,这七日时间,是留给考官批改试卷的。
七日过后,中榜的学子再来考取府试,同样考三天。
又休息七日过后,最后便是院试,此乃小三元。
而此次的科举主考官以及副考官,贾英任命的乃是内阁首辅林如海,以及工部尚书秦业二人。
当然,秦业负责的是乡试,林如海负责会试,最后贾英亲自主持殿试,此乃大三元。
小三元的主考官,让林如海挑选任命即刻。
贾兰进入考场后,不多时,考官便下发了试卷。
共有十道题目。
前面九道,都是和往年的科举一样,考取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唯有最后一道题,比较特殊。
论,如何看待此次恩科,士,工,农同考。
这是贾英特意布置的一道题目。
前面九道,只要平日里读书识字,刻苦学习了,基本上都能答出来。
而最后一道题,则是贾英用来刷人的。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