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秦阿冰
“日后儿臣就和皇后等人搬入此地,这皇宫就留给父皇和母后便好了。”
圆明园,历史上建奴入关后唯一干的一件正事。
虽然是靠着剥削压榨汉民而修建起来的。
圆明园才能够和历史上的永乐大典相媲美,四库全书连提鞋都不配。
此园代表了九州大地集艺术之大成,堪称全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乃是华夏瑰宝。
此园后世被毁于殆尽,真是无数国人心中之痛。
而如今,贾英将亲自建造此园,留给后世子孙。
而此世,他也绝不会让圆明园被洋人给毁了。
雍顺帝只是摇了摇头,沉声开口道:“你要修建园子,朕不拦你,银钱你自己解决,国库的钱你就不要想了。”
“还有朕的内帑你也不要想,你总不能让朕和你母后喝西北风去。”
贾英闻言,内心一阵无语。
这雍顺帝当真是抠门到极点了,竟然一分钱也不想掏。
当然,贾英也是一样,修建圆明园,其耗费必定。
历史上建奴修了二百余年修建的这座人类瑰宝,从康熙朝一直修到了咸丰朝,耗费不知几何。
这么耗钱的工程,他怎么可能自己出钱修建。
“父皇放心,修建此园的银钱,儿臣自会寻到` 」。”
贾英已经思虑好了,该让谁来出这钱。
雍顺帝闻言,继续开口提醒道:“朕可要提醒你,你这厮别想着提升赋税之类的法子,如今大周正在推行变法,刚刚才有了一点起色。”
“不能为了一己私欲,而枉顾天下百姓死活不顾。”
贾英闻言,心中更是无语。
“父皇,你未免将儿臣看的太轻了点吧。”
他难道在雍顺帝眼里,就是那种只知道守寡民脂民膏的昏君不成?
雍顺帝倒是有些好奇了,“嗯?那你给朕说说,你要如何去寻银子来修建你口中的万园之园?”
万园之园,听起来就气魄非凡,肯定耗费颇多。
即不能动用国库,也不能动用内帑,也不能增加赋税去搜刮民脂民膏。
雍顺帝也想不到,贾英还有何种法子,能够修建这圆明园。
难不成贾英的私钱已经多到富可敌国的地步了?
若是这样的话,那雍顺帝倒是要劝劝贾英,将这钱捐出来,用来改善民生,建设大周江山社稷。
看见雍顺帝都懵了,贾英内心有些小得意。
当即嘿嘿笑道:“儿臣想的法子,自然当是打仗啊!”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父皇你难道没听说过吗?”
“朝鲜以南,跨海百里,有一国为倭国,父皇你想必是知道的吧?”
雍顺帝闻言,更加懵了。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话他倒是没听说过。
但开战也是要耗费民力的,还有那倭国,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大周与倭国也是有往来的。
当年太上皇一朝时,倭寇屡次侵犯大周东南沿海之地。
太上皇便下达海禁令,沿海百姓纷纷后退沿着海岸线三十里地,汇聚到大周境内大的县城府衙附近。
各地受到倭寇袭击后,官府便能迅速号召士卒。
依靠人多优势,这才渐渐的平息了东南倭寇之乱。
倭国贫困异常,其境内多地震,火山,大山,资源极度匮乏。
听说那边的百姓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人,经常赤裸着,连身上的衣服都是床单,可见有多穷。
也正是因为穷,那些倭寇总想着来入侵大周。
就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到冬天就南下打秋风一样。
攻打此等穷乡僻壤,竟然还能赚银子来修建圆明园?
雍顺帝只感觉这贾英莫不是昏了头?
“你这厮休得胡言,我大周攻打倭国,费力不讨好,当年太祖皇帝便已经想到了这些,特意将此国列为不征之国。”
雍顺帝没好气的骂着。
贾英直接撇嘴哼道:“不征之国?那儿臣灭了朝鲜算怎么回事?朝鲜也是太祖皇帝定下的不征之国。”
“父皇,倭国虽然贫穷,但其境内有一座银矿,只是他们自己不知晓罢了。”
“其银矿,能挖掘数亿两白银出来。”
倭国的银矿,直接占了世界储藏的三分之一。
历史上倭寇挖了足足四百多年,这座银矿才逐渐枯竭。
相比起来,大周算是贫银国了。
大周的确是贫银国,其境内银矿稀少。
只是上千年来靠着丝绸之路的贸易,收拢了整个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回来。
西洋鬼子之所以冒死去海上闯荡,能开启大航海时代,发现新大陆。
其一大原因便是贸易逆差,靠着贸易,使得世界上大部分白银都流入了大周这片土地。
“数亿两白银?你莫不是在框朕?”
雍顺帝倒吸了一口凉气,满脸的不可置信。
就倭国那鸟地方,竟然蕴藏着如今巨大的银矿?
“儿臣所言,句句属实,粗略估计,能有五亿两白银,这还是儿臣预估的最低值,甚至六亿,七亿两白银也不是不可能。”
贾英耸了耸肩膀,继续笑着蛊惑道:“父皇,你说儿臣拿下此国,能否修建起圆明园?”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雍顺帝呼吸都沉重了许多,当即心动。
如今大周一年税收都才一千二百万两白银啊!
若是能拿下此等银矿,岂不是一波肥?
什么不征之国,见鬼去吧。
雍顺帝焦急的劝道:“子舜,这倭国境内银矿的银子,你可不能全拿去修园子。”
“必须,给朕留下一部分,充进国库。”
数亿两白银都拿去修园子,实在是太糟蹋了。
暴遣天物!
贾英点头笑道:“放心吧父皇,修建圆明园,儿臣估计能有数千万两白银就足够了。”
“毕竟,倭国有上千万免费劳力啊!”
倭国虽小,但其民可不少。
贾英要是没记错的话,如今的倭国已经迈入了千万大关。
如今大周境内都才有民八千万,倭国那弹丸之地,能有千万规模的人口,他们不穷谁穷?
让那些倭寇来给贾英当奴隶,自然可以省去一大笔银子。
剩下的银子,基本上都是原材料的花费,以及聘请工匠,运输的花费。
雍顺帝满意的点头道:“如此甚好,倭子国,反复无常,其人甚卑贱。”
“当年大唐王朝不吝啬的教习他们,习我中原天朝一切习俗,这才脱离了野人。”
“数百年之后,想不到此国蛮夷竟然敢入侵我大周。”
“此等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灭了也好。”
雍顺帝的话,让贾英也是深有感触。
今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寇必此变。
此国不除,日后必成大患。
镜子不擦不明,倭寇不打不行。
贾英就没想着倭国这狼心狗肺的国度。
灭其国,去其史都不行。
西洋鬼子可以灭其国,去其史。
对于倭寇,必须将其境内男子悉数利用完价值后,通通斩杀。
直接物理上来根绝倭寇。
翌日。
贾英便召开朝会,朝会上向百官宣布此事。
“¨」你们总是嚷嚷着朕执政过于残暴,收了你们的土地,各种委屈喊冤。”
“朕今日便向你们宣布一件事。”
“我大周当灭倭寇国,劫掠其境内白银,其境内土地,这天下无论是士绅,还是百姓,皆可前去占领,谁占了就是谁的。”
“倭寇男子通通贬为奴隶,女子通通贬为贱籍,允许买卖。”
“但倭国男子必须全部阉割。”
百官知晓贾英的旨意后,瞬间都惊呆了。
不是,这是不是过于残暴了一点?
是,他们是对贾英收走他们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一事,多有不满和怨言。
但倭寇既没招惹你,你好端端的要去将人家给灭了。
灭国还不算,还要都将其贬为奴隶。
“陛下三思,我大周如今好不容易才太平了下来,不可妄起刀戈。”
“兼之倭国隔海相望,派遣大军跨海作战,何其艰难。”
御史大夫贾政当即就在朝廷上反驳。
御史大夫不仅仅能弹劾百官,也能对皇帝劝阻,这是他们的责任。
这也是贾英让贾政当此官的原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贾英直接向百官解释道:“此事朕已经下定了决心,大军所耗银钱物资,朕不动用国库一毫。”
听闻贾英不动用国库银钱,百官也是舒缓了一口气。
既然不动用国库银钱,那自然是极好的。
“可是陛下,倭国乃是不征之国,近年来并无侵犯我大周啊。”
“我中原王朝向来讲究名正言顺,替天行道(好李好),吊民伐罪,正义之师。”
“怎可轻易的去征讨它国?”
贾政继续开口劝阻道。
贾英看向贾政那一脸坚定的模样,也是有些无奈。
贾政的想法,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这时代大多数人的想法。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