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秦阿冰
“臣贾英,领旨谢恩。”
贾英深吸一口气,随即对雍顺帝行了大礼。
雍顺帝这次的封赏的确是丰厚,不枉贾英这些时日来的风餐露宿,生死搏杀。
领完圣旨后,贾英便站到了一边。
接下来,其余在此次勤王大军中获得战功的将领也都被雍顺帝一一封赏。
袁崇焕被封为宣府镇总督,领兵十万,负责拱卫京师。
不过宣府镇的兵马此前一朝尽丧,袁崇焕需要自己募兵负责训练了。
袁崇焕听闻封赏后,内心大喜,连忙接过圣旨。
冯唐被封为一等伯爵,兼任五城兵马司总指挥使。
冯唐的神武将军乃是世袭的正三品武官,此次也参与了大战,正好可以恢复伯爵。
如果是世袭一品武官,荣获战功,便可以恢复侯爵。
冯唐听闻自己的封赏后,激动的老泪纵横,当即在朝堂之上感激涕零,不胜言表。
而牛继宗和柳芳则没有冯唐那么好的运气了。
牛继宗和柳芳都只是官升一品,分别赐麒麟服与斗牛服。
谁叫他们当时以为贾英乃是鲁莽行事,必定会被建奴大败,让冯唐捡了这个漏。
此时的两人看着冯唐的眼里别提有多羡慕了。
两人内心皆是暗恼,早知道跟着贾英就可以混到战功,又怎么可能把这种好事让给冯唐。
待到封赏完毕后,雍顺帝留下群臣,准备开启宫宴。
而贾英所处的位置,不断的有百官陪着笑脸过来寒暄。
仿佛此前他们和贾英十分熟络一样。
“果然,男儿不可一日无权。”
贾英内心感慨了一阵后,戴权过来告知他,前往景仁宫内面见雍顺帝。
贾英知道,雍顺帝应该是想私下和自己聊一下,顺便打探自己的态度。
毕竟雍顺帝此次下了重本,厚赏贾英。
若是贾英态度不明,那他可就亏惨了。
此次雍顺帝原本都想给贾英封国公一爵的。
攻破盛京,斩杀皇太极这等泼天大功,足以封为国公。
只是太上皇又在其中阻挠,说贾英太过年轻,此前又没有半点爵位在身,一朝便封为国公,日后怕是封无可封。
雍顺帝无奈,只能封了一个一等国侯的爵位。
不过雍顺帝却异常坚持的对太上皇表示,若只封侯爵,不足以显得皇恩浩荡。
便赐予贾英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
毕竟贾英的这些战功若是放在牛继宗冯唐等人身上的话,都足以恢复祖上国公爵位了。
之所以贾英之前没有爵位,还不是因为太上皇压下了贾英上次的功劳。
才让贾英虽有官职,却无爵位在身.
第二十四章宫闱密谈,帝王心术
跟随戴权前往景仁宫的途中,贾英又在脑海中接受了三千大雪龙骑,两千并州狼骑。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些顶级权臣才有的待遇,也算得上谋逆造反的重要条件。
那些谋朝篡位者基本上都会先凑齐这些条件,之后再进行篡位之举。
也不知道雍顺帝给予贾英这些特权,有何意在里面。
不过贾英懒得想那么多了。
他只信奉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至理名言。
只要他兵权在手,任何人都奈何他不得。
五千大雪龙骑经过和建奴厮杀,此次也折损了两千,现如今又补充了三千,便有六千之数。
并州狼骑原本便有三千,攻打盛京折损了一千,现共有五千之数。
两千陷阵营也折损了五百人。
如今贾英手中便有一万两千五百士卒。
不过贾英刚刚又被册封为京营节度使,掌管京营五万兵马。
“陛下,冠军侯已带到。”
到了景仁宫后,戴权进去通报了一声雍顺帝。
雍顺帝正在批阅奏折,只是吩咐了一句戴权将贾英带进来。
不得不说,雍顺帝是否是个明君暂时还说不准。
但像他这般,国朝大喜的日子还在处理奏折的,的确是个勤政之君。
“臣贾英,参见陛下。”
进入景仁宫后,贾英对着雍顺帝正欲行礼,雍顺帝连忙让他起身。
“冠军侯不必如此,戴权,给冠军侯赐座。”
雍顺帝如今正欲大用贾英,怎么可能会让那些礼节而破坏了他的大计,让君臣离心。
待得贾英坐下后,雍顺帝开始试探着贾英的态度。
而贾英也知晓,此次宫闱秘密对话,决定着他是否能成为雍顺帝的心腹。
当雍顺帝隐晦的透露出,他原本想给贾英封国公,而被太上皇压下来的消息后。
只见贾英脸色铁青,雍顺帝内心也是安定许多。
“冠军侯,你对国朝有何看法?”
雍顺帝继续问着。
“天有二日,国有二君,国库空虚,徒耗民力,官员贪腐,勋贵仗势欺人,杀人放火,霸占良田,欺压百姓,官官相护,屡屡见之。”
“大周其实已经十分危险,唯有变法,方能中兴。”
贾英知道雍顺帝想听什么,干脆全按他的心意来说。
反正他心里也的确是这样想的。
假设大周不变法,继续烂下去,让大周被别人推翻。
还不如让贾英来改变这一切。
雍顺帝对他的确不薄,贾英也很感激雍顺帝的知遇之恩。
但贾英更在乎天下万民,而不是对个人效忠。
雍顺帝则是听的连连点头,贾英完全都说到他心坎里面去了。
尤其是变法之事,乃是雍顺帝心里头最重要之事。
古往今来,敢变法者寥寥无几,实施变法者下场更是不太好。
但变法的确是能使得国力大增,延续国朝寿命。
昔日先秦战国时,处于边陲莽荒之地的秦国正是因为变法,才从亡国边缘被拉了回来,一步步走到天下最强,一统六国。
当然,也有变法失败的例子,王安石变法便是失败了。
雍顺帝也没有把握能够变法成功,但总归得试一试。
变法成功,大周可以多延续几十上百哉。
当然也可能立马就亡国。
不变法,必死无疑。
当然,这种事情对雍顺帝来说还是有些遥远的。
如今他的皇位并不稳固。
太上皇一直不喜他这个庶子,而是看重废太子。
废太子当年犯下谋逆大罪,被太上皇派人平乱后,废太子自刎身亡,但却还有血脉存世。
义忠亲王便是废太子的骨肉。
可能是良心发现,又或者是后悔了,太上皇当年收留了义忠亲王。
现如今竟然还想着能不能废了雍顺帝,把义忠亲王推上皇位。
毕竟雍顺帝一直没有子嗣,国本不稳。
而义忠亲王不仅是太上皇最喜爱的废太子之子,更是年富力强,还生了儿子,让太上皇成为曾祖。
除了义忠亲王这家伙外。
昔日曾经的八皇子,九皇子,十四皇子都是和雍顺帝争夺皇位之人。
如今也都是亲王爵位,内心一直心有不甘,蠢蠢欲动。
只要雍顺帝一日没掌握兵权,他就一日不敢整顿朝堂,实现变法。
如今知道贾英的态度后,雍顺帝已经把贾英当做了肱骨之臣。
“说起来,你这厮在辽东把祖大寿给斩了,元从一脉在太上皇那边闹的很凶。”
“此次你没能获封国公,也和此事有关。”
“朕为了安抚元从一脉,不得不任命袁崇焕为宣府总督,让吴三桂接替山海关总兵一职。”
说到此事时,雍顺帝眼神幽怨的埋怨了一番贾英。
让元从一脉继续掌握兵权,压根不是雍顺帝想看到的。
虽然此次让贾英成为了京营节度使,替代了王子腾这个骑墙的家伙。
但雍顺帝手中的兵权还不足以对抗太上皇。
王子腾这家伙被雍顺帝任命了九省统制一职,虽然是正一品武官,但却没有了兵权,属于明升暗降。
王子腾是太上皇提拔的人,按理来说应该属于元从一脉。
只是王家又把王夫人和王熙凤都嫁进荣国府,想着脚踩两只船,和开国一脉又搭上了关系。
这次雍顺帝正好夺了这家伙的兵权,交给贾英这个心腹。
得知是因为自己斩了祖大寿,折了元从一脉的面子,才让自己没能获封国公,贾英心里杀意一闪而逝。
不过转瞬一想,雍顺帝告诉自己这些事情,肯定是有其用意。
想了想,贾英觉得雍顺帝是想让自己当刀,和元从一脉斗起来。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雍顺帝会赐予自己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些特权。
雍顺帝就是想把贾英培养成一个顶级权臣,才能带着开国一脉这些不堪大用的家伙,和元从一脉抗衡。
只有这样,雍顺帝才能真正的掌握大权,一言而定。
帝王心术,雍顺帝运用到了极点。
想明白一切后,贾英心里有些难受,感情这一切都是他的自我感动。
还真以为雍顺帝和他君臣情深,害得贾英之前内心还愧疚了一阵呢。
如果可以,其实贾英并不愿意当皇帝。
多累啊。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