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科举落榜开始造反 第161章

作者:大秦阿冰

  是生是死,完全在贾英一念之间。

  若贾母是真心悔改,倒也不错。

  但贾英知道,贾母明显的只是利用着往日里对史湘云和林黛玉二人的恩情,想要苟延残喘。

  看着贾英沉默半晌,一言不发。

  黛玉连忙给迎春,探春,惜春,宝钗等人使了眼色。

  探春连忙跟着开口道:“二哥哥,我看林姐姐说的也有道理,祖母虽然以前对不住我,但我还是要说,她毕竟是我祖母。”

  迎春,惜春,宝钗也连忙开口求情。

  贾英看着林黛玉,惜春,史湘云等人眼中的渴求,内心终究还是不忍。

  这些女子,就是他此生最亲近之人。

  贾英无奈道:“罢了,此事我答应便是,但我也不能保证陛下就一定会放过她们。”

  话音落下,林黛玉,史湘云,迎春等人皆是会心一笑。

  史湘云笑道:“爱哥哥倒是个善良之人,以德报怨。”

  惜春奶声奶气的说道:“云姐姐,二哥哥平白得了一个嫂嫂,此乃是交换,压根就没吃亏,不算是以德报怨。”

  惜春这么一说,众女这才想起来,刚刚的条件之中,可是要让元春嫁给贾英的。

  的确算是交换筹码,贾英抱得美人归,贾母苟全性命。

  “你这丫头,到底是那边的?”

  贾英没好气的蹂躏着惜春的头发。

  小惜春当即就不依了,连忙跑开。

  解决此事过后,贾英便带着黛玉等人离去。

  临走前,贾英找到顾千帆,吩咐道:“顾兄弟,给元春姑娘换一间上等的牢房,就和云姑娘一样就好。”

  那元春虽然他还没有见过,但不用想也知晓肯定是个大美人。

  四春当中,最聪慧要属探春,最善良要属迎春,最淡泊要属惜春,最貌美当是元春。

  顾千帆闻言,内心便是一沉。

  很快他就猜到,看来贾英也想将元春保下来了。

  想了想,顾千帆还是答应了下来。

  随即又将诏狱之中的情况,写清楚之后飞鸽传信发给雍顺帝。

  贾英虽然多少有些肆意妄为,将这诏狱当做自己的家一般。

  但顾千帆压根就没想着掺和进去,甩锅给雍顺帝去处理就是了。

  ps:听取各位读者爸爸的建议,收元春八.

第一百五十一章雍顺帝回京,大朝会处置荣国府

  当日,元春便被换到了上等牢房,享受和史湘云一样的待遇。

  贾母和王夫人见了,皆是内心大喜。

  这说明什么?

  说明史湘云那边肯定是成功了,元春被贾英给收下了。

  果不其然,又过了两日,当史湘云溜达到贾母她们这边的牢房时,便主动向贾母诉说了此事。

  “太好了,老祖宗,咱们有救了。”

  王夫人此刻激动的无以言表。

  贾母也是喜极而泣,笑着流泪道:“嗯,此次多亏了云丫头从中周旋。”

  没有人想死,还是背着逆贼的名声被处死。

  贾母也不例外。

  若是背负逆贼的名号,被腰斩于菜市口,或者是被发配到教坊司。

  贾母即便死后,也无颜去面见列祖列宗。

  翌日,正返回京城的雍顺帝,也收到了顾千帆传来的密信。

  看着密信上的内容,雍顺帝内心也是一叹。

  其实雍顺帝也是没有想好,该如何处理荣国府这一干支持太上皇复辟的逆贼。

  诛九族肯定是不能的。

  贾琏和贾环二人此次都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在贾英还未抵达京城时,他们二人领着兵马于太上皇和义忠亲王的叛军作战。

  而且诛九族的话,贾英的正妻,岳父,林黛玉和林如海二人也难以逃脱。

  夷三族就更不可能了。

  俱都是沾亲带故,有着血缘关系,这便是雍顺帝难以处理的地方。

  但他若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也起不到震慑的作用。

  三日后,雍顺帝和皇后等人的圣驾抵达京城。

  贾英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三三七”“参见陛下。”

  见到雍顺帝后,贾英和百官俱是行礼。

  文武百官看着安然归来的雍顺帝,俱是内心舒缓了一口气。

  这些日子,他们可都是一直提心吊胆的。

  皇城司的人不知已经抄了多少人的家,抓了多少人进入诏狱。

  除了史湘云和元春外,又有几人能有她们二人的待遇?

  这些大臣们也是盼着雍顺帝尽快回家,主持大局。

  雍顺帝笑着摆了摆手道:“子舜不必多礼,此次全赖你平定京城叛乱。”

  “你为国朝立下如此大功,随朕一起乘坐圣驾回城。”

  话音落下,随即便拉着贾英的手,进入马车之中。

  “皇后娘娘...”

  马车之中,贾英没想到皇后也在这里。

  皇后微笑着道:“子舜不必客气。”

  皇后看向贾英的目光,无比的柔和,慈祥。

  这便是她的皇儿,终于再次见到了。

  贾英入宫的次数虽然不少,但很少前往后宫,见到皇后。

  说来,贾英见到皇后的系数还不足五次。

  不多时,马车抵达皇宫,贾英便在此下车。

  文武百官俱是汇聚于太和殿之中,等候雍顺帝开启大朝会。

  此次京城发生如此大的变故,肯定是要举行大朝会的。

  贾英身着蟒袍,腰间紧挂着宝剑,位于武将之首的位子。

  看着开国一脉中,少了大半的熟人,仅有水溶,牛继宗,冯唐,柳芳等少数人,内心也是不由得一叹。

  那些没能来参加朝会的,俱是当日支持太上皇复辟的人,已经被皇城司捉拿进诏狱之中了。

  开国一脉,终究还是分裂了,如今能站在朝堂上的,才是真正支持贾英的。

  太和殿中一阵沉默,百官皆是心中知晓,此次朝会,议题乃是关于如何处置那些逆贼。

  他们哪怕当初没有支持太上皇,基本上都是选择中立。

  但往日里,这些官员里也有不少是太上皇时期提拔上来的人。

  还有的人,也与义忠亲王以前有着往来。

  谁知道雍顺帝此次有没有搜集到他们与义忠亲王来往的书信,秋后算账。

  不多时,雍顺帝在戴权的陪同下,抵达太和殿。

  “我等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唱喏过后,就只见雍顺帝冷冷说道:

  “此次朕西巡蜀地,不曾想京城与蜀地同时发生叛乱,欲置朕于死地。”

  “九边重镇,竟有七镇同时叛乱。”

  “朕内心是痛心疾首,大周险些被毁于一旦,至此苦难之际,狼烟四起,生灵有倒悬之急。”

  “幸赖将士们用命,浴血奋战,挽救社稷,终于平定叛乱。”

  “戴权,宣旨。”

  雍顺帝说罢,就只见戴权手捧圣旨上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雍王,义忠亲王二人狼心狗肺,不知感恩,竟然胆敢煽动叛乱,犯下谋逆大罪,十恶不赦,罪无可恕,着其满门抄斩。”

  戴权上来就宣布了义忠亲王和雍王这两位亲王的下场。

  虽然二人已经身死,但二人王府上的亲属加起来也有数百上千人。

  至于诛九族,肯定是不可能的,诛九族的话,就是诛雍顺帝自己。

  义忠亲王可是雍顺帝的侄儿。

  文武百官对这一处置,皆是没有感到诧异,这乃是意料之中。

  只见戴权继续念道:“太上皇,忠顺亲王二人不幸被叛军杀害,死于战乱之中,着其厚葬于皇陵之中,忠顺亲王其爵,由其嫡长子继承,世袭罔替。”

  忠顺亲王身死,雍顺帝内心也在伤感,又一位至亲手足离开了他。

  此次叛乱之中,忠顺亲王被义忠亲王斩杀,府上子嗣也被屠戮大半。

  但因为贾英及时的带兵打入城中,还是幸存下来了几人。

  雍顺帝内心也是感念与这位十三弟的兄弟情谊。

  从小到大,十三弟都一直支持陪伴他左右。

  至于太上皇,雍顺帝肯定不能宣布是被贾英所斩杀的,只能解释为死于乱军之中。

  百官闻言,皆是内心一阵无语。

  他们可都听说了,太上皇是被贾英亲手斩杀于大明宫之中。

  还有一些人曾亲眼看到此事,当时大明宫之中血溅五步,太上皇的人头冲天而起,滚落在地。

  如今雍顺帝却是如此解释,也只能糊弄那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了。

  “城阳侯凌益,翰林侍讲欧阳旭,礼部侍郎沈铭,太傅楼经及其子楼犇,刑部尚书袁沛,勾结义忠亲王,涉嫌谋逆,满门抄斩。”

  戴权继续宣读圣旨。

  这些人俱都是当初支持太上皇复辟的官员,而且是世勋文官。

  如今通通被皇城司捉拿进诏狱,等候发落。

  贾英听到关于楼家和袁家的处置,眼眸微抬。

  这两家涉及谋逆案,楼垚和袁慎二人不用想,肯定是要跟着被斩了。

  原本他们应该和程少商发生一些爱恨纠葛的。

  不过这样也好,这二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

  那楼垚只是见了程少商一眼,便能变心,抛弃陪伴自己十几年的青梅竹马何昭君,妥妥的渣男。

  还有那袁慎,自认为自己有几分才气,便目中无人,眼高于顶,恃才傲物,不将天下学子放在眼里。

  自身却是连个举人功名都考不中,为人轻浮,多次用言语挑逗女子,自认为风流倜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