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秦阿冰
“晴雯妹妹,你刚刚说你自己不受嗟来之食,你可知你感染的风寒之所以能快速退烧,是王爷命人取了药库里的天山雪莲,让人煮好了亲自喂你的。”
“一支天山雪莲在药材市场上,价值千两黄金,有钱都还难以买到。”
平儿似笑非笑的看着晴雯,告知她真相。
晴雯闻言,当即脑袋一阵眩晕。
就为了她这么一个不相干之人,贾英竟然就花费了千两黄金。
一尊堂堂郡王,还亲自喂她吃药。
晴雯闻言,内心一阵感动,眼眶湿润。
“晴雯,留下来吧,王爷身边还缺个大丫鬟,你以后就和香菱作伴。”
看见晴雯意识有所松动,平儿抓紧趁热打铁开口道。
哪知晴雯依旧还是摇了摇头,道:“王爷对我的恩情,我心里感激,但若想让我成为房内人,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大丫鬟在这时代就基本上意味着是通房丫鬟。
忠臣不事二主,以前晴雯是贾宝玉的大丫鬟。
虽然贾宝玉软弱无能,在她被撵出府时,没有留住。
但让晴雯一时间立马变成别人的大丫鬟,哪(好了的)有那么容易。
“那你就给香菱打下手,先从端茶递水的丫鬟做起。”
“吃了本王的雪莲,以后你就一辈子当丫鬟伺候人来还债。”
正在这时,贾英出现在此地。
听见晴雯一时间不愿意成为大丫鬟,贾英也没有强求。
若晴雯被人几句话说得答应下来,就不是那个洁身自好的晴雯了。
若是袭人,碧痕她们遭遇晴雯的境遇,听见平儿和香菱的话,说不定当场就拜服了。
当贾英却是看不上这些个丫鬟。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只知道围着贾宝玉那颗臭鸡蛋转,也只能是苍蝇。
“晴雯多谢王爷收留。”
听见贾英这般说,晴雯再无二话。
知恩要图报这个道理,晴雯还是知道的。
她只能一辈子当丫鬟伺候人来还债了。
“香菱,待得晴雯好起来后,你且教一下晴雯规矩。”
贾英点了点头,又吩咐边上的香菱一句。
“啊,王爷,我自己都还没搞明白规矩呢。”
香菱歪着脑袋,整个人有些迷惑。
贾英的王府也谈不上规矩森严,对她们这些下人都挺好的。
只是像荣国府那般背主,吃酒,赌博的现象不曾有。
“你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晴雯就好了托。”
贾英看着这个傻丫鬟,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第一百一十九章贾英献粮,功比圣人,如何封赏?
解决完了晴雯的事情后,贾英也没有多待。
一个丫鬟而已,等晴雯在王府里待久了,自然就会明白北凉王府和荣国府,孰优孰劣。
连贾宝玉那厮都能让晴雯夜补雀金裘。
贾英还不信自己比不上贾宝玉那废物。
贾英当日又让人给高顺送去一封书信。
雍顺帝让凌不疑成为辽东总督,贾英自然不会让高顺继续驻扎在盛京。
干脆让他领着贾英的嫡系兵马前往山海关,携带大明宝船,跨海渡朝鲜。
朝鲜身为贾英的封地,还是需要管理一下的。
贾英便让高顺驻扎朝鲜釜山府,和张辽一南一北,掌控朝鲜。
朝鲜虽然贫瘠,但其实只是不适合种田,资源还是很多的。
例如优良港口就有数座,釜山港,仁川港都是不输于大周宁波港,泉州港的存在。
甚至因为大周没有强大水师的缘故,这两个港口潜力比大周的港口要大的多。
其次朝鲜多山,就意味着林业资源丰富,可砍伐木材,运输到大周来贩卖赚钱。
还有长白山人参等药材,朝鲜那边也可以挖掘。
翌日,雍顺帝举行了朝会,贾英并未参加。
这朝会他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
而且这小朝会,也都是处理一些烦琐杂事为主。
“林爱卿,如今距离朝廷发布追讨欠银的旨意已有数月,眼看着半年之期将近,如今可曾收齐?”
雍顺帝看着下方的林如海问了一句。
林如海当即拱手道:“回陛下,如今已经追讨回欠银八百万两,但仍有近五百万两白银,被各家勋贵寻理由推脱。”
“经过臣的仔细调查,发现的确有一些世家的确是没有能力偿还欠银,但更多的是不想还钱。”
这些世家勋贵经过几十年,都把家族的底子给掏空了,例如史家就是。
史家当初也从国库借了银钱,数量不多,只有二十万两白银。320
但如今的史家,的确是还不上。
更多的还是不想还钱,凭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要还?
雍顺帝闻言,内心一阵冷笑。
估计是这些勋贵家里,以为他不会动真格,不敢将他们罢官革职。
那就等着看好了,半年之期到了后,先是查封他们的家族产业。
两年之内补不上,等着被罢官革职吧。
想了想,雍顺帝淡淡开口道:“戴权,拟旨,林如海在户部任职期间,尽忠职守,忧国忧民,多有功绩,加封林如海为内阁次辅。”
虽然欠银还没有完全追讨回来,但也追回了大半。
雍顺帝决定将林如海的内阁次辅之位给落实了。
这个位置本来就是他留给林如海的。
林如海当即拜谢。
首辅萧钦言深深的看了一眼林如海,感觉到了严重的危机感。
内阁一号人物对内阁二号人物向来是忌惮的。
但这林如海也不是萧钦言能打压得罪的。
谁叫林如海有一个好女婿,大周北凉王。
萧钦言虽然也有一个儿子,一尊一等国侯顾千帆。
但父子俩关系并不算融洽。
顾千帆一直恼怒萧钦言当初太过无情,与其母离合过后另娶他人,害得自己母亲悲痛欲绝,含恨离世。
连姓氏,都是跟着母亲姓。
散朝之后,雍顺帝又让人传旨北凉王府,将贾英叫来。
贾英得了旨意后,便向景仁宫里赶去。
不多时,贾英便在景仁宫里见着了雍顺帝。
“爱卿来了,戴权,赐座。”
看见贾英到达后,雍顺帝淡淡开口。
“爱卿,现如今我大周已经解决外患,是时候处理内忧了。”
“今日朝会上,林如海告知朕,有一批世家并不想归还欠银。”
“朕原本想的是让国库暂时充盈起来,有了财力后,便行那变法之事,由你来亲自操刀。”
“你来说说,若是你主持变法,该如何实行。”
雍顺帝将自己的想法透露了出来,这是他早已经考虑好的。
雍顺帝给来贾英那么多恩宠特权,晋封王爵,世袭罔替,拥有封地,拜天策上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赐假节钺。
可以说,贾英的权势即便放在整个历史上,也是只有极少数臣子能达到。
雍顺帝为的,就是让贾英当自己手中最锋利的刀刃。
如今贾英权势已成,是时候动刀了。
“陛下,天下万物皆产出于土地,若想变法必须动土地。”
“如今大周土地大部分被世家勋贵地主豪强把持,这些人把持了大周近七成的土地,却是想尽办法偷税漏税,朝廷为了税收,只得从农民身上加税。”
“许多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出卖田地,为了活下去,又只能给这些人当佃户。”
“如今大周实现的乃是人头税,此法压根就收不到多少税收,臣以为,当摊丁入亩,实行亩产税,有多少土地就该交多少税。”
自古以来,变法不动土地,那都是在鬼扯。
但贾英这番政策若想实施,必将得罪天下世家。
其实贾英自己麾下就有万亩良田,按理来说也应该和那些世家勋贵一样,能偷税漏税就该偷税漏税。
只是贾英知晓,若是如此,这只会让朝廷不堪重负,天下只会大乱,无数百姓失去了土地,只能揭竿而起了。
而大部分百姓都只会流离失所,死于战乱。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新朝中占据位置,摇身一变,从起义者变成压迫者。
屠龙者少年变成恶龙。
为少数人谋利,而让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死于战乱之事,贾英内心直接就是一阵不屑。
这也是贾英一直没有想过要发动起义来造反的原因。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百姓要的很简单,只是吃饱穿暖,三菜一汤就好。
在古代,即便造反成功,推翻旧世界,牺牲的却是上千万人的鲜血。
生产力没提上去,即便他有屠龙术,也不屑去使用。
想想后世就明白了,连他心中最佩服的那位大诗人都扛不住队友算计而倒下了。
死后还被人给各种抹黑污蔑。
只有物质极度丰富时,贾英心中的那个乌托邦世界,才有可能实现。
“爱卿说的不错,但从土地开始变法,阻力可想而知啊。”
雍顺帝感慨了一句(ciai),他又如何不知其中难度。
但雍顺帝还是很有胸心报负的。
即便阻力再大,也要实行。
“陛下,臣有一物想要献上。”
想了想,贾英上前拱手开口。
雍顺帝闻言,有些好奇的问道:“爱卿要敬何物?”
贾英所要献上的,正是那高产种子。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