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秦阿冰
“主公,那人未言,只是将信送达后便离去了,不过那人却是留着一头的金钱鼠尾辫。”
亲卫拱手回答道。
因为建奴强制推行剃发易服的缘故,建奴境内压根找不到一个没剃发的男丁。
但朝鲜境内还是不剃发易服的,多尔衮却直接找了个有着金钱鼠尾辫的人来送信。
明摆着是告诉贾英身份。
边上的顾千帆闻言后,内心就是一沉。
贾英说道:“将信件取来。”
不多时,信件被取来,贾英一目十行的飞速看完后,嘴角挂着一丝冷笑。
这多尔衮还真是奸诈至极啊。
想劝降自己就算了,还玩这种离间计的把戏。
“诸位,你们也都看看此信吧。”
贾英将到手的密信当即传递给诸将观看。
牛继宗,冯唐,贾芸,顾廷烨等人看完之后,皆是眉头紧锁。
待传到顾千帆这位监军手中时,他才明白这密信上是何内容了。
这哪是什么密信,分明就是一封字迹潦草,涂改过多次的涂鸦之作。
除了投降,封王等少数几个字能看清之外,其余字皆是被笔墨给涂住了,压根不知晓写的是什么。
“上将军,此信乃是多尔衮欲实行的离间计也。”
看完之后,顾千帆当即拱手开口道。
建奴玩计谋,也只能玩这种大周家喻户晓的小伎俩。
读了本三国,便自以为看透一切。
就想着靠阴谋诡计夺取天下,如何能阻挡煌煌大势?
“既然如此,便将此信给烧了吧。”
贾英摆了摆手,毫不在乎的说道。
打下辽东后,他照样能封王。
三日后,贾英率领大军继续出发。
两日时间,张辽等人(ciai)又一路打下宁远,锦州。
几乎是一日下一城。
贾英便让顾廷烨率领两万大军,驻守锦州。
冯唐率领一万大军驻守宁远。
自己则是率领贾琏,贾环,贾芸,薛蟠,冯紫英等人继续往盛京打。
“该死的贾英,真是不识抬举。”
盛京城内此刻正在进行大搬家。
多尔衮知晓贾英又打下宁远和锦州二镇后,气得在皇宫内跳脚大骂。
宁远和锦州二镇丢失,建奴又损失了一万多人马。
没办法,他只能下令迁都,盛京城内所有建奴尽快迁到朝鲜去。
好在锦州距离盛京,还有四五百里地,舍弃辎重的话,建奴是可以及时的度过鸭绿江的。
这日,贾英刚刚率领大军攻下盘锦,便有罗网死士前来传信。
“主公,罗网调查到多尔衮正在进行迁都之事,欲要迁往朝鲜。”
一名罗网死士趁着贾英身边无闲杂人员后,溜进营帐递上密信。
“迁都朝鲜,这多尔衮莫不是昏了头?那是一块死地啊!”
贾英看完密信后,嘴角冷笑。
朝鲜看似易守难攻,但却三面环海,只有北部有长白山和鸭绿江与辽东相连。
看似有着三大天险,但若是一旦抵挡不住,便是插翅难逃了。
贾英原本还担心,若是多尔衮也学匈奴那一套,玩深遁北海的把戏,可真就不好捉住了。
辽东北部可是茫茫无际的大山与原始森林。
贾英要是把战线拉的太长的话,是有危险的。
依照古代的运输情况,他最多只能打到外兴安岭附近便不能深入了。
再往北,就是不利于行军的西伯利亚了。
贾英深知斩草要除根的道理。
绝不能让这些建奴逃脱了,等待几百年后,他们又卷土重来。
而多尔衮却是选择遁入朝鲜,进入朝鲜后,建奴大军一旦抵挡不住,就只能被赶下海了。
既如此,贾英正好顺手将朝鲜也给灭了。
“将多尔衮放进朝鲜,大军开拔盛京。”
贾英直接下令。
三日后,大周士卒抵达盛京。
经过一天的厮杀,盛京被攻下。
抵达盛京后,贾英再次召开会议。
贾英取来军令说道:“贾琏,贾环,你二人率领五千并州狼骑,两万大军,去剿灭科尔沁部落。”
“剿灭科尔沁后,继续北上,打到大兴安岭为止。”
“你们这一路,要将所有的建奴都清扫干净,一个不留。”
贾链贾环二人接过军令,当即下去准备。
“薛蟠,冯紫英,你们率领三万大军从盛京北上,一路打到小兴安岭为止,同样的,一个建奴都不能留。”
薛蟠和冯紫英二人取了军令,当即下去准备北上。
贾英执行的乃是犁庭扫穴政策。
两个月时间,整个辽东三州的建奴被屠戮一空。
贾英压根不管是生女真还是熟女真,通通剿灭。
科尔沁部落,也被贾琏贾环二人剿灭。
而多尔衮也率领了数万大军,跨过鸭绿江,完成迁都,定都朝鲜。
跨过鸭绿江后,多尔衮当即便让亲王阿巴泰领兵三万,驻守对岸。
自己则是率领剩下的两万士卒,镇守汉城。
这些朝鲜人在多尔衮的血腥屠杀之下,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朝鲜人连傀儡政权都没得当。
多尔衮又再度征了五万朝鲜人,合计十五万朝鲜八旗,前往鸭绿江,接受阿巴泰指挥。
不过战斗力可想而知的低下不堪。
“大捷!”
“辽东大捷!”
“我大周收复辽东三州,建奴仓皇逃窜朝鲜。”
当辽东三州收复后,羽翎使再次八百里加急,将捷报送达京城。
这一下子,整个京城彻底沸腾起来了。
多少年了,辽东三州竟然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光复了。
一时间,京城无数人在迎放爆竹烟花,以此来庆贺辽东光复。
这个喜讯,也飞速的向着大周各地而去。
收复辽东,贾英当据首功。
无数人都清楚,大周要再出一位异姓王了。
荣国府。
贾母得知此事后,看着在后院里厮混的贾宝玉,留下了不争气的泪水。
若是这个王爵是她宝玉的,那该有多好啊。
教坊司。
“这个小畜生...”
王夫人得知此事后,整个人气得直接晕了过去.
第一百一十章顺手灭朝鲜,临幸大玉儿,回京
“白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鸭绿江边,贾英凝神眺望着对岸的朝-鲜。
当即大手一挥,让麾下数十万大军准备渡江。
此次渡江,贾英选择的是长白山一带突破防线。
其实辽东东江镇那边更适合大军渡江,毕竟地形要开阔许多。
从东江镇跨过鸭绿江,可一路南下只抵平壤府。
平壤府又是除了汉城以外的第一大城。
东江镇对岸聚集了大量建奴,乃是其严防死守之地。
若是从东江镇渡江,乃是下下策。
建奴随时可以半渡而击。
贾英干脆便从鸭绿江上游,长白山这边突破防线。
辽东和朝鲜接壤足足有上千里地,建奴不可能对每处都严防死守,只能挑选几个重点防线来守。
其余一些地方,只驻扎一些探子,负责随时送回情报。
大军渡江后,首战便是要拿下长津府。
“加速行军,三日内必须赶到长津湖补给水源。”
朝鲜境内山路崎岖难行,长白山距离长津湖直线距离二百里地,实际距离六百里地。
而长津湖乃是少有的大军补充水源之地。
大军必须三日抵得长津湖,否则军中缺水,将有溃败风险。
在大山之中,一日行军二百里地,实属不易。
三日后,大军抵达长津湖之战补充水源。
随即一鼓作气的拿下长津府。
长津府是朝鲜在北部的重要据点,多尔衮留了三千人据守此地。
拿下长津府后,大军直插平壤府。
没多久,远在汉城的多尔衮也得知了长津府沦陷的情况,整个人直接傻眼了。
多尔衮咆哮着大喊:“速速传信阿巴泰,我猜敌军下一步定然是要攻打平壤府,让他回援。”
“不,时间上来不及了,让他回援汉城。”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