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皮卡丘梦蝶
按住了甘罗言语,也按住了别的什么……
简单的回应发出,甘罗有些冷,吓得。
吕不韦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悠悠道:
“再拿竹简,再写。”
甘罗一脸哭相地道:
“主君还要写甚啊,这又是予谁啊?”
“赵国郭开。”吕不韦眼中浮过恼意:“让他不要多加生事。”
郭开竟然敢以他给予的阳起丸杀赵王丹,还杀死了,不得不说是个意外之喜。
但后来郭开谏言赵王偃不要犯众怒,则是意外之恼。
新赵王越差,引得赵国越乱,对秦国才越为有利。
吕不韦给郭开送金银珠宝,提供一应所需,可不是为了赵国越来越好的。
竹简经甘罗之手,从咸阳转到邯郸,最终落在了建信君郭开之手。
郭开看罢,愤然将竹简摔在地上:
“商贾贱人!安敢如此无礼!
“当本君是他掌中玩物了吗?”
愤怒的郭开去找赵王偃,自爆,发现了秦国间人。
赵王偃大喜,下王令杀之。
短短三日,邯郸刮起一阵微微血腥的风。
郭开以和自己联络的吕不韦暗子为点,以点连线,牵连出暗子身后的数条线。
又以线连面,严刑逼供,秦国间人互相告发。
在严苛酷刑之下,没有几人有闭口不言的强大信念。
能有如此强大信念之人,其心之坚定,可比圣人。
被吕不韦推到高位的郭开,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将秦国布于赵国的暗子去了大半。
赵王偃、郭开,既是君臣、又是爱人的两人风评有所好转。
赵王偃趁机下令,拜建信君郭开为相邦,封曾为娼妓的娼女为后。
赵国群臣心有不满,嘴上无言。
虽然同样是不满。
但他们对郭开拜相邦的不满,比对上次郭开封君的不满要少了太多太多。
一是群臣对赵王偃的耐受力在提高。
二是郭开证明了自己不只是个玩物。
至于王后……群臣满是不屑,私下里都称其为娼后。
之所以不出言反驳,只是因为立娼女为后损伤的是国家威严,不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罢了。
不是赵臣不爱国。
而是死去的七位爱国赵臣,魂还没飘远。
虽说那七人也是为自身利益发言,但结果难道对赵国没利吗?
既然有利,那怎么不算爱国呢?
赵国朝堂,不敢爱国的赵臣不敢开口。
赵国边境,真正爱国的李牧可不管这个。
这位边境大将提笔即书:
【一个娼女,身子不知道多少人睡过,早就是污秽不堪了。】
【王上以此女为后,是想以此女之子继任赵国乎?】
【我国王室历代烈血,今遭玷污也!】
【娼女为后,我国将遭天下诸侯耻笑!连楚国这等蛮夷之国都能笑我国!】
【此女为后,必将乱国!】
第247章 列国时局,秦国内斗初显,终于露面的长安君
赵王偃大怒,本想拿李牧回来问罪。
他已经是王了,不是太子了,这些贼子怎么还敢指责他,不听他的命令?
郭开劝谏不可,详叙原因:
李牧看似无名,其掌握的实际权势还要高过廉颇、乐乘。
赵国边境,无论何事,皆是李牧一言而决。
从武将本职打仗上看,李牧懦弱无能,不是良将。
但从对赵国贡献而言,边境只有李牧在时才不需要赵国本土供给,还能够反向输血。
乐乘伐燕能立奇功,吸引胡人注意的李牧功不可没。
先王赵孝成王对李牧极度宽容,答应了李牧“国家不涉生死大事,可不归邯郸”的要求。
如今廉颇、乐乘皆去,李牧便是赵国最有权势的大将了。
他们现在最需求的就是武将支持,需要的是稳稳当当接手权力,是以绝对不可以问罪李牧。
赵王偃听之从之,将问罪王令改为解释手书,发到边境李牧手中:
【国家是否混乱,在于寡人,和女人有何干系?】
不在朝堂,不明邯郸发生何事的李牧阅之,很欢喜。
他从这封王上手书中,看到了一个威严、自承其责的赵王偃。
有这样一个英明敢为的王,即便是娼女为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牧站在边关城墙上,呼吸着冷风。
大漠的风都裹挟着黄沙,比中原的风要粗粝得多。
边关马匹越来越多了,多到了万头。
长久不出战的赵国边军,忍受了胡人漫无休止的辱骂嘲笑,心中的火焰快要点燃自身了。
“快了。”这位身有残疾的赵国大将想着这些,轻声念道。
要不了多久,他就要向世人证明。
相比于后勤,他李牧更善于打仗!
他不是懦弱,而是有耐心。
要打,就打一个旷世大战,打痛这些叩关袭扰的该死胡人!
边境的李牧雄心万丈,中原的赵国万人耻笑。
宠姬为相,娼女为后。
在本就极为抽象的春秋战国时代,赵国的所作所为显得格外抽象。
魏王圉笑破了肚子。
以不到十万人,打的魏国近二十万大军一路败退的赵将廉颇,竟然投靠了自己。
新继位的赵王偃送出本国新老两位战将不说,还以宠姬为相,娼女为后。
如此昏庸的君王,哪里配拥有那么大的土地呢?
魏王圉磨刀霍霍,刚刚吃了败仗的他想要再起战端,二次伐赵!
朝中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
为首的反对者,便是刚刚归魏,声名鹊起的信陵君魏无忌。
魏国若是还要伐赵,战败就不用提了,劳民伤财。
若是战胜,那也是惨胜。
赵国这个国家有诸多缺点,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之所以现在还能存在,就在于其强悍的战力弥补了这些不足。
没有哪个国家能无伤打下赵国。
惨胜的魏国,接下来面对的是西边的秦国,南边的楚国。
吞并赵国土地的魏国看似一家独大,实则虚有其表。
打下赵国土地,消化掉赵国的魏国,才是真正强大。
但列国不会给魏国消化的时间,反而会趁着魏国惨胜国力大降的时机合纵来攻。
这是中原老传统了,哪国冒头就合纵攻之。
齐如此,秦如此。
魏若灭赵,亦将如此。
对于伐赵与否产生纠结的魏国,故意冷落了投奔而来的赵国大将——廉颇。
只给了廉颇一个上卿虚职,而没有任何实务。
魏王圉、信陵君魏无忌两兄弟,在如何对待廉颇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留而不用。
一个刚刚率领赵军大败本国的赵将,魏王圉不放心,信陵君魏无忌也不放心。
魏国这对君臣不放心,楚国君臣却是惦记着。
楚王元从廉颇以十三万破六十万的时候,就对这位赵将青睐有加,希望能够招揽廉颇。
春申君黄歇则是为了对抗楚国冒头的本土武将项燕,需要一个杰出的外来武将打击楚国贵族势力。
君臣两人一拍即合,秘密派人入大梁接触廉颇,拉拢廉颇……
秦国,相邦府。
专职负责列国动向的李斯,看过了列国间人送回来的情报,拣选其中重要的告知相邦吕不韦。
吕不韦闭目听着,时不时打断李斯发言,问一些更详细的信息。
一个时辰后,李斯汇报完。
吕不韦睁开眼,眸中满是疲累,吩咐李斯将所有奏章送到宫中。
李斯领命告退。
吕不韦视线偏移。
目之所及,皆是竹简。
这间向来为历代秦相处理政务的房屋,竹简竟然堆积得要放不下了……
中宫,勤勉宫。
秦王政翻阅自相邦府送过来的奏章,一个竹简一个竹简地看过去。
这些竹简就是秦国的眼目,能看到千里之外的列国情景。
“王上,长安君请见。”行玺符印事赵高上前,恭敬地道。
“吾弟来了?”秦王政合上竹简,一边走向宫门,一边告诫赵高:“吾弟来,不必通传,放之。”
赵高低头,应声:
“唯。”
兄弟相见,并肩入宫。
赵高尾随其后,低头幅度比平时大了许多。
这样就看不见长安君与王齐行的僭越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