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皮卡丘梦蝶
面对兵猛将凶的赵国,魏国真的有必赢的把握吗?
魏王在王位上一声长叹,意识到魏国面对赵国的弱势在于兵,更在于将。
晋鄙死后,国内之将打衰败的齐国绰绰有余。
对上善战的赵国,就捉襟见肘,极其不如了。
魏王踏入了一间十年没有踏入的冷宫。
冷宫中,住着一个衣着朴素,相貌美丽的女子。
十年过去,此女去了青春年华,来了熟妇气息。
“如姬。”魏王圉(yu三声)叫道。
哼着家乡歌谣,缝制衣物的美妇呆了一下,不可置信地抬起头。
手中织到一半的衣服掉在地上。
她缓缓起身,一个踉跄跌倒在地。
她仰头,魏王圉的面庞出现在她面前,向她伸出手。
她抬素手,放在魏王圉的手上,一直在颤抖。
直到真实触感临近,她泪如雨下,哭着唤道:
“大王!”
魏王圉俯身,像是摸小猫小狗一样摸着如姬的头发:
“是孤。”
成语窃符救赵有两个主角。
一个是救赵的信陵君魏无忌。
一个是窃魏王圉虎符的如姬。
当日,魏王圉亲自手书写了一封信,如姬也亲笔写了一封信。
两封信从大梁发出,将送居赵国的魏无忌手中。
信件写完,魏王圉和如姬白日宣淫,温存一日。
翌日,如姬晋为如夫人。
依魏国后宫品秩,首为王后,次之便是夫人。
五日后,信陵君魏无忌收到两封信件。
一封是为王的兄弟。
请他为魏国将军,领着魏军主力回魏国。爵位复为信陵君,官职为上将。
一封是曾为他窃符的如姬。
信中,如姬依旧以十年前对他的公子相称,言称昔日公子窃符救赵。今日不需窃符,王予虎符,可否能救魏呢。
随信而来的,还有一个巴掌大小的虎符。
信陵君举棋不定。
他害怕他带着大军杀回魏国后,他的好兄弟魏王圉会秋后算账。
眼下,魏国还没有到生死存亡之际。
但他要是回了魏国,那可就真的是生死存亡之际了。
棋子落盘,魏无忌有了决定。
他是爱魏,但也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
门客劝谏其归魏者众多,魏无忌烦恼得很,遂下一条重令: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此令一出,门下果然再无劝谏者。
魏无忌虽然做了决定,但一直心系魏国。
廉颇收复失地的消息不断传来,魏国主力被困的时间越来越长,魏无忌越发心焦。
这一日,魏无忌闷闷不乐吃宴。
门客张耳带着一个看上去十来岁的少年入内,拜见魏无忌。
少年一见魏无忌,面露崇拜,纳头便拜。
魏无忌见少年眼睛一直盯着盘中佳肴,暂缓心中烦心事,端着佳肴送到少年面前:
“你拜我一礼,当一顿饭食。”
少年道谢一声,端起盘子就狼吞虎咽,三两下就吃了个精光。
“好!”近来食欲不振的魏无忌看到少年吃相,喜色上扬,领着少年到桌案旁边:“都是你的,吃。”
少年风卷残云,吃的很嗨。
吃到一半,嘴里塞满食物,嘟囔道:
“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能吃到这么精美的食物,都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
“现在赵国和魏国开战。
“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
“假使赵国攻破大梁,而把公子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童言一出,张耳低头不语,魏无忌笑容立止。
名满天下的魏公子沉默片刻,道:
“小儿,你叫什么。”
“刘季。”少年含糊不清地道。
翌日,信陵君持虎符,去救魏。
持符救魏。
第244章 相互成就,战国最强名将郭开发力
战国四公子,唯独信陵君魏无忌能征善战,在名将辈出的春秋战国也绝对能排在第一序列。
魏无忌与魏军主力会和,出示虎符,拿到军权。
魏国诸将皆以为反攻之日到了。
个个摩拳擦掌,想要一出最近被打龟缩的窝囊气。
然而,在魏军士气攀升、参战人数还领先赵军的情况下,魏无忌竟下令撤军。
公孙离等一众魏将不解,提出疑问。
事态紧急,一向谦逊的魏无忌这次强势了起来,不做任何解释,要诸将立刻执行军令。
在魏国,信陵君这三个字,和魏王相比也不逊几分。
在居赵近十年不与魏国联络的情况下,魏无忌见面即掌权。
但有吩咐,魏将无不执行。
短短一日,魏军便整军待发,从四个城门鱼贯而出,同时突围。
十七万有余的人马一股脑冲出来,每个城门口都有四万人。
廉颇留下的四万赵军只能够拦截一路,且一旦没有快速吃掉而是陷入缠斗,等另外三路魏军包过来那就是一个反包围。
被廉颇派来围困魏军的赵将王觞不是庸俗之辈。
利用赵国善于马战,机动性强的特点,采用边跑边打的策略来干扰魏军,避开与魏军正面冲突。
一边拦阻,一边快马报于主将廉颇魏军出城的消息。
这个策略切实有效地阻碍了魏军行进速度,但没有阻碍多少。
魏无忌没有来时,魏军地应对策略是中间松外围紧。
将所有战车摆在外面,做好赵军马蹄冲阵的防范——赵国骑军敢冲阵,魏军就驾驶战车对撞过去,看看到底是战车硬还是战马硬。
这种应对方式,极大的拉低了魏军行进速度。
虽然可以避免了魏军出现大的伤亡,但却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使魏军一直处于劣势,疲于应付。
赵国刚过万的骑军,不但填补了魏、赵两国八万的参战人数空缺,还犹有过之。
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原不知马战,不知道怎么应对骑军。
天下大国,皆以步军为主,车军为胜负手,弓手弩手骑兵等皆不成军。
概因为中原攻伐最终逃不过去的一定是攻城,而极难培养的骑兵在攻城上,大概率还不如一个普通步兵。
魏无忌居赵国近十年,深谙兵法。
命令对于骚扰的骑军,采用无视的态度。
他骚扰就骚扰,能杀几个人?全速前进!
诸魏将不解。
那要是赵国骑军冲阵呢?
不提早防备,以赵国骑军速度,猝然冲过来的时候魏军是没有办法抵抗的。
魏无忌依旧没有解释,只是让诸将照做。
于是,魏军在前面跑,赵国骑军在后面追,赵国步军跟在骑军身后不远也不近。
太远,要拦阻魏军的时候上不去。
太近,魏军要是回头邀战避不开。
正在接连收复失地的老将廉颇,很快得到王觞送来的战报。
听到魏军弃城而逃,老将就很惊诧。
在攻城战中,尤其是墙厚城高的大城,守城方比攻城方的优势大到能弥补十倍人数差。
魏军竟然能抛弃城防之利,选择野战,这很奇怪。
魏军想好怎么破解骑军了吗?
一日内,老将又收到第二封战报。
面对赵军袭扰,魏军一反常态,几乎处于对骑军不设防的状态,只是一味行军。
这一次,老将脸色凝重了。
走到大案前,老将看着舆图,脑海想着战报,手指在舆图上划出魏军行进路线。
路线尽头,是魏。
魏军要撤退,不打了。
“说走就走,说舍就舍,真是果决啊……”廉颇喃喃,眼神一凝:“魏国一定换了将!”
老将缓慢踱步,边走边想。
半晌,脚步停,颓然一叹:
“告诉王觞,骑军继续袭扰,大军去往魏、赵边境集合。
“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吧。”
一个赵兵领命而去,向王觞传达廉颇军令。
这赵兵出帐之后,老将再下令,召集诸将升大帐。
半个时辰后,老将廉颇领导的赵军集结。
赵军主力暂缓收复失地,向着赵、魏边境而去,急行军。
另一边,王觞得到廉颇军令,如释重负,立即执行。
虽然魏军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但给王觞造成的心理压力却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