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341章

作者:皮卡丘梦蝶

  拂袖还未迈步的剧辛面色更冷:

  “辛效忠的是赵武灵王,不是赵何这个弑父畜生!

  “你受赵武灵王恩泽,却在知道赵何杀害赵武灵王后依旧效忠于赵何。

  “尔这无义之人,有何面目谈情!”

  “我是为了赵国!”廉颇快走几步,身影挡在昔日同僚身前,威胁道:“颇不会让你归燕,攻我边境。”

  “不让便战!”剧辛针锋相对:“看看你赵国士卒,到底强过我燕国几何!”

  廉颇看向没有表态的项燕、公孙离,希望两人能够站出来。

  燕国能参战,是因为此次伐秦先有魏国威胁,后有楚国加入。

  否则燕国哪里会跟着侵略自己的赵国一起伐秦。

  项燕、公孙离确实站出来了,只是所站位置不如廉颇所愿。

  楚国小将一扬眉毛,满脸骄傲道:

  “既然赵国士卒如此强悍,哪里还用得着我国帮助,想必将军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打败燕国。”

  魏国公孙离面有隐怒:

  “此行只为伐秦,其他事,与我魏国无关。”

  廉颇震怒,徒呼奈何。

  楚、魏,两不相帮,他赵国又怎么可能在函谷关外和燕国开战呢?

  没有了楚、魏的裹挟,燕国成为第一个撤离联军的国家。

  三日后,剧辛领着燕卒回了东北,五国联军变成四国联军。

  很快,消息传到了咸阳。

  吕不韦知悉,秦王子楚知悉。

  君臣二人私下相会,一个躺在床榻上,一个坐在椅子上。

  秦王子楚瘦的皮包骨头,已是没了人样。

  这位距离死亡越来越近的秦王看着吕不韦,眼神灼灼火热。

  就像是一个可怖骷髅头,空洞洞的眼眶中燃烧着两团鬼火。

  “是时候再给赵国添一把火了。”秦王子楚沉声说道。

  “唯。”吕不韦恭敬应声,这是他们早就计划好的事:“王上保重身体,臣退下了。”

  “先生!”

  “臣在。”

  秦王子楚颤颤巍巍伸出手,手指根根见骨形。

  吕不韦迟疑一瞬,脚步沉重地走上前,握住了跟随一辈子的秦王。

  “先生啊。”秦王子楚眼中含泪,动情地道:“千万千万要看顾好寡人的大秦啊。竖子年幼无知,先生万不可任其胡闹,坏了国体啊!”

  吕不韦深呼吸,胸脯如充气一般鼓起,复落。

  权倾朝堂,暗地中有权相之号的相邦低声地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

  “秦王政是君,不韦是臣。君臣意见不和,不韦真的能够违逆君命,自行其事吗?”

  “先生是犬子仲父啊。”秦王子楚重重握吕不韦的手:“天下间,只有父亲管教儿子,哪有儿子管教父亲的呢?”

  “臣……明白了。”

  须臾。

  赵王将死的消息从相邦府飘出,传遍咸阳。

  又从咸阳飘出,传遍天下。

  不到半月,魏攻赵,连破数城。

  赵王丹紧急召回廉颇,抵御魏国。

  四国联军,不攻自散。

  秦王子楚得知函谷关外联军散去的当日,薨。

  临终遗言:

  “延迟发丧,停灵半月。

  “太子政继位。

  “蒙骜退敌有功,爵升一等。”

  秦廷一片哀意,却无哀声。

  待到半月后,秦王子楚薨的消息昭告天下,太子政继位为秦王政。

  此时,楚国鼓舞生平,一片祥和。

  春申君想要再次合纵,趁秦国新旧两君交替之际,伐秦。

  然,找不到盟友。

  燕国休养生息,磨刀霍霍向赵国。

  韩国,有他没他一个样。

  魏、赵两国交战正酣。

  齐国派遣七公主田颜为齐使,带厚礼使秦。

  楚国一国,面对函谷关,独木难支。

  春申君亲见大好机会于眼前,却什么都做不了。

  楚国贵族们只顾吹嘘项燕,把项燕吹成了太公望、孙武再生亦不及的绝世武将,以此打压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愤懑满心,心中又累又恨,在空无一人的房中磨牙立誓:

  “吾儿为王日,楚国流血时!”

  当此之时,中原局势集中在赵、魏两国。

  原本魏国趁着赵国士卒都在函谷关前,出军偷袭赵国本土。

  仓促抵抗的乐乘无多少士卒在手,又没有老将廉颇戍守经验,被魏国打得连连败退。

  短短半月,丢失的土地比秦国攻伐一整月丢的土地还要多。

  赵王丹根据此战,判断乐乘其人,善出奇而不善正。

  再不犹豫,决定大力起用廉颇,像他的父亲赵惠文王一样。

  一封王令,紧急调廉颇回援。

  廉颇率军回赵,不归邯郸受命,直接率军出征。

  老将一入战场,局势立变。

  回到魏国,就被魏王任命为为此次伐赵副将的公孙离被打懵逼了。

  和廉颇站在一起的时候,他没有感觉廉颇有多强。

  等到他站到廉颇对面,才发现廉颇是真彼母的强。

  魏军出动十八万,而赵军不到十万。

  在人数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平原开战,廉颇竟然屡战屡胜,好像赵国才是那个人数多的。

  已经攻陷的赵国城池中人,知道廉颇率军赶来。

  那些为魏军玩弄,这些时日放荡淫靡,搔首弄姿的赵女,竟然发生了小规模的反抗,给戍守的魏军造成了不小的乱子。

  战场上,魏军主力在赵地败退,被廉颇撵着打。

  魏军被打的撤入一座城池,想要以防守优势来对抗廉颇。

  老将廉颇围而不打。

  四万赵军驻守在此,五万赵军则攻打其他魏国攻陷的城池。

  此刻,快速占领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消化不良。

  魏军为了快速扩大战果,攻下城池之后只留下寥寥千人就继续出征。

  因为仗还没有打完,魏国就没有派遣文官入赵地,管理这些城池。

  就连武将大多都只知道打仗,不知道管理,更不要说这些参战的大头兵了。

  留下戍守的千把个魏兵成天过着和君王一样的生活,美酒佳肴赵女享用不尽,怎么爽怎么来。

  赵国任侠之风甚重,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魏兵们作威作福,受到了不少刺杀,但伤亡数不超过十个。

  魏兵有甲。

  中原不管哪国,刀剑不禁,禁甲。

  江湖人士舞刀弄剑无妨,要是敢弄成一套甲胄,那就死吧。

  概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同样一个人,披甲不披甲,战力天壤之别。

  甲胄在身,寻常刀剑这种锐器几乎破不了防,要重器钝器才构成威胁。

  廉颇要是不来,这些无恶不作的魏兵爽死的概率都比被刺死大。

  但廉颇来了。

  千来个魏兵,能靠着杀戮镇住一城人。

  但当希望到来,能管住一城人?

  管不住。

  赵人一边被杀,一边打开了城门,迎赵军入城。

  血洗,屠杀。

  每复一座城,城中魏兵就会被赵人分尸分食。

  被魏兵不当人摧残的赵人,像是恶鬼一样,哭着笑着咒骂着干掉了魏兵。

  廉颇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并不想阻止。

  乱世到来,吃人,是必然的。

  赵国在邯郸之战吃的是自己人,现在吃的是魏国人。

  吃他国人,总比吃自己人强吧。

  一座又一座城池被复,让据城而守的魏国主力坐不住了。

  战场是在赵地啊。

  等到廉颇尽复周围失地,这一座城就成了孤城。

  没有补给,再能守,结局也是个死。

  魏军主将急发书信,送往大梁,请魏王派兵支援。

  魏王收到了,魏国有兵支援,但魏王没有立刻派兵支援。

  因为他不知道,支援过去,能不能赢。

  原本他以为廉颇以十三万破六十万是燕国弱,哪里知道是廉颇强啊。

  打齐国节节顺利的魏王自信心膨胀,以为缺少男人,君王将薨的赵国要比齐国好打。

  结果表明,他以为错了。

  目前局势,魏、赵大战虽然激烈,但赵国边军还没有参战。

  要是他魏王增派援军,赵王丹肯定也会调边军。

  战场局势进一步扩大,这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两国都是举国之力,那败的一方最好的结果也是像长平之战的赵国一样,一蹶不振。

上一篇:大汉有活爹

下一篇:大秦第一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