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皮卡丘梦蝶
不能背叛自己的阵营,要维护好和其他武将的关系。
就像这场必胜的仗一样。
老将本可以一人独吞战功,却故意将战功分给了其他秦将。
武将在政治嗅觉上确实差文臣远甚,但绝对不是文臣所说的没脑子。
“王翦留下,剩下人都滚。”老将有气无力地道。
诸将散去,独留王翦一人。
老将招呼王翦上前,拍着王翦肩膀道:
“你小子是二公子从蓝田大营选出来的,天生就是二公子的人。
“没有二公子,你当不上将。
“现在因为二公子受点委屈,可别跟个女人似的记恨在心。”
王翦摇摇头,挺直身躯,面现一丝傲意与不屈:
“翦从一介小卒爬上来,这些有家世背景的鸟人瞧不上我,我并不意外。
“今天这场仗,谁打都能赢,他们看不出我王翦的厉害,仗着军功孤立我。
“以后他们就知道。
“他们能打赢的仗,我王翦能打赢。
“他们打不赢的仗,我王翦还是能打赢!
“军队首论战功。
“人脉、背景在实打实的战功面前,算个屁!”
麃公微微张嘴,有些愕然。
呆了一会,大笑着猛拍王翦肩膀:
“小子不错,就是这个理!
“管你是谁的人?
“打成武安君那样,谁也不敢对你不敬!”
他喜欢这个小子,有冲劲。
畏畏缩缩、瞻前顾后、说句话都要再三思考的人,麃公瞧不上了。
点名蒙骜、蒙武两父子。
“来,老夫和你说说这军队中的事。”麃公拉着王翦到桌案前。
老将指着诸将所报军功的竹简,道:
“你看看,这上面除了你报的杀敌三百以外,樊於期报的杀敌数最少,两千八。
“樊於期打下的城没你的好,粮食也没有你的多,为甚杀敌数快要十倍于你了?”
王翦眼神凝重起来,面色严肃。
从刚才到现在,他的心中已经有所猜想。
但这个猜想,他觉得有些太疯狂了。
“这两千八百人……真的都是甲士吗?”王翦迟疑着说道。
哪来那么多的披甲士卒啊?
麃公赞许地看了王翦一眼:
“脑袋转的很快,不愧是二公子的人。”
手指点在竹简上的两千八百人上,敲打两下:
“没错,你说对了。
“若你报上来的都是甲士,以你杀敌数为准,樊於期这里面可能甲士不足三百。
“余下的两千五百人,可能是运送辎重的劳役,也可能是民。”
“怎可如此?”王翦有些激动:“这不是杀良冒功吗?怎可如此干呢?”
麃公嗤笑:
“大家都这么干。”
“这……王上知道吗?”
“你小子第一仗不就是跟着王上打的,还立下先登之功吗?王上亲自领过兵打仗,你说王上知不知道?”
“那王上不管吗?”
“不管。”
“为甚?”
“老夫怎么知道?你有胆去亲自问问王上。”
“……”
麃公摆摆手:
“我们是武将,不想这些鸟事!
“朝堂不管,我们就这么干,管他甚原因。”
老将执笔,将王翦报上的“三百”中的“百”一笔勾销,填上了“千”。
老将拿着笔,笑道:
“这样才对啊。
“你手下那些小子们能多个两千公士,你小子的爵位也能上一等,这就叫两全其美。”
王翦不语,总觉得这样不好。
老将不轻不重的一巴掌,打在王翦脑壳上:
“你麾下那些小子背井离乡,跟着你把命豁出去,为了不就是吃顿饱饭,不当民吗?
“他们为国舍命,不该得到奖赏吗?
“朝堂不管,王上不管,你管个鸟啊你!”
老将指着王翦鼻子,冷笑道:
“别以为打仗都是跟这一次一样,提着两条腿上战场捡军功。
“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死的人以十万计。
“每个人闭上眼睛,都不敢保证能看见明天的太阳,士卒做梦都是打仗,会产生敌人打进来的幻觉。
“你现在不给他们争军功,不让他们知道跟着你能升官发财进爵。
“到那时候,你就等着兵变吧你!
“除非你有武安君的本事,能靠真的杀敌数带着他们加官进爵!有杀俘也能镇住列国的底气!”
王翦憋了一口气,正要说话。
老将挥手打断:
“乃公不想听你饶舌,大话谁都会说。
“想要证明,就拿军功证明,别丢二公子的脸!”
敲击新写上的“三千”:
“在你没证明之前,下次就这么报。”
王翦沉默,随后点头。
老将神色缓和,又道:
“你如实报,没有人会记你的好。
“士兵们不会拥护你,王上会以为你无能。”
“王翦明白。”王翦看着竹简上诸将报的杀敌数,在心中算了一下,犹豫说道:“将军,这杀敌数比我们遇到的敌军都要多了吧……”
老将有些恼怒:
“你管这鸟事作甚?!”
王翦辩解:
“我是认为这数太假了,会被查出来。”
老将不以为然:
“肯定会被查出来……我们报上去的不作数,朝堂还要核准。
“查出来就查出来啊,处罚不过是罚没查出来的虚报人头罢了,又不影响其他。
“你报三百,就只是三百。
“报三千,至少也有一千。”
王翦点了点头,更迷惑了。
朝堂既然知道杀良冒功这件事,为什么一直不管呢?
八日后。
秦国,咸阳,丞相府。
吕不韦和太子政相对而坐,中间是一张大案。
这张大案承载过秦国近乎所有奏章,秦国近些年所有大事的起步近乎都在这里。
今日,这张大案承载的是兵事。
太子政阅读着军队报上来的军功,诧异道:
“这次杀了赵国两万三吗?那赵国还有几个能打仗的男人?直接灭之可乎?”
太子政生在赵国,在赵国长到九岁。
完全经历了在长平之战后,赵国最艰难的那几年,对赵国军队数目极为敏感。
吕不韦皱眉。
太子的杀心太重了,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秦国一脉相承的霸道。
而不是吕不韦一直倡导、教授的王道。
意味深长地看了太子一眼,吕不韦道:
“哪里有那么多的甲士?
“按照秦国惯例,这杀敌数中,实数只在一成到两成之间。
“余下的,都是良人罢了。”
“杀良冒功?”太子政脱口而出,面上渐渐带上愤怒:“他们怎敢如此欺人!不怕秦律乎?”
吕不韦观察着太子政神色,听着太子政言语,越发失望了。
太子政愤怒的点在于被欺骗,而不是各国的无辜百姓被杀害。
秦王要当天下的王,就应该爱天下的人。
秦相低头:
“说不上欺骗,王上对此是知情的,历代秦君皆知。
“秦律……没有对此的处罚。”
“历代秦君皆知晓,秦律却没有对此的处罚。”太子政一下子沉静下来,察觉到这其中有隐情:“这似乎是在鼓励我军杀人啊……”
第239章 他该称我一声仲父
吕不韦低首掩目,似乎在考教太子政:
“军功乃是民之晋升根本,是我国强国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