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283章

作者:皮卡丘梦蝶

  “燕军主力也不在狄邑,在聊城!”

  本以为一战定乾坤的田单急火攻心,大口吐血,昏迷在床。

  老将想不通。

  既然剧辛领燕军主力在聊城,不在狄邑。

  那在他疯狂进攻狄邑的时候,剧辛在聊城做什么?

  为什么既不来和狄邑城中的燕军双面夹击齐军,也不向四周进攻掠夺齐地。

  为什么小小一个狄邑在没有名将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能挡他田单三个月?!

  嬴成蟜从屋中走出来的时候,彻底相信了一件事——田单是真的不善打仗。

  他不自主得看向身边的鲁仲连。

  鲁仲连感受到少年眼神,偏头低首,与少年对视:

  “公子与剧辛共事过。

  “我想请公子推测一下,剧辛秘密守在聊城,是在做什么。”

  嬴成蟜早就想过这件事,道出心中猜测:

  “剧辛……可能和我一样,被田单战绩唬住了……”

  聊城。

  城中央那间最高大的府邸,剧辛收到了狄邑被攻破的消息。

  他拿着写有狄邑大致战斗过程的竹简,心中升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古怪感觉。

  名将田单,不会打仗?

  下狄邑城,就硬攻啊?

  剧辛吸了口长气,使劲嘬牙花子,拍着大腿后悔:

  “悔不听乐毅之言!悔不听赵奢之言!悔不听庞煖之言啊!”

  早知道田单如此废物,他就不打这么保守了!

  剧辛也是一员老将了,今年六十八。

  最早仕赵武灵王,随之征战。

  与赵国名将赵奢、廉颇、庞煖等人皆相熟。

  赵国这些老一辈名将都认为田单打仗不怎么样,唯有剧辛不这么认为。

  赵国这些老将的观点由来,大多是在于田单与赵奢论战时所持观点。

  田单认为兵在精不在多,三万人可安天下。

  在场的赵奢、乐毅,认为田单是个蠢货。

  后得知的廉颇、庞煖,同意乐毅、赵奢的观点。

  剧辛知道这件事,不认为田单不会打仗,而认为田单在藏拙。

  一个以即墨一城,战胜燕之一国的传奇名将,会说出三万人能安天下这种愚蠢的话吗?

  剧辛原本不信。

  他判断人从来不根据言辞,而根据行为。

  虽然田单与赵奢论战末,自己都否认了自己的观点。

  其承认自己太稚嫩了,不如赵奢远甚。

  但剧辛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就觉得田单是在藏拙。

  等到后来田单带领赵军攻燕,只打下了三座连一百只野鸡都养不活的“城”。

  廉颇、赵奢、乐毅、庞煖纷纷一副“你看我就说他不会打仗”的样子。

  剧辛看到了田单的行为,但还是不信田单不会打仗。

  他认为田单人虽然在赵,但心还是在齐。

  田单仗打成这样是故意的。

  为的是损耗赵国兵力,为之后齐国进攻赵国做准备。

  后来田单重新归齐做齐相,更加坚定了剧辛想法——田单就是在装!

  正因如此。

  当剧辛知道迎战者是田单的时候,慎之又慎。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然后,剧辛现在就感觉一场泼天大功从自己的手里溜走了……

  “将军,此时再打,也来得及啊!”燕将正谨起身,兴奋谏言。

  剧辛本就有火。

  见有人出头,就直接发了出去。

  他把手中竹简砸在正谨身上,指着正谨的鼻子破口大骂:

  “打个屁!”

  正谨神色讪讪,捡起掉在地上的竹简:

  “将军,为何不能打啊?”

  剧辛冷笑着:

  “齐国大军虎视眈眈在外看着。

  “你现在要主动出击,攻打齐国其他的城池,就是在放弃守城的便利,主动与齐军短兵相接!

  “这就像有利器在手而不用,非要赤手空拳一样。

  “是十足的蠢货行为!汝智尚不如彘!”

  正谨不服气:

  “田单攻打狄邑用了三个月。

  “若不是这次田单以性命激发士气,攻城时间又是选在深夜。

  “事发突然,以致青简未能及时求援,现在狄邑还没破呢!

  “齐军这等战力,正面作战也不是我们的对手!”

  剧辛骂完了,不想浪费太多唇舌。

  要是继续解释下去,要说的话就太多了,眼前这些蠢货不配听。

  老将阴着脸,看到堂上诸将尽皆意动,厉喝下令:

  “没我命令,任何人不许出城!

  “敢擅自出战者!斩!”

  诸将齐声应“唯”。

  被骂了一通的正谨回到在聊城的临时居处,抓着两个美人大肆发泄。

  一泄如注后,正谨躺在两具美人尸体上,满是汗渍的脸上仍是写满了不痛快:

  “老鸟!你不想加官进爵!别拦着你正父亲!”

  极不甘心的他眼睛一立,下定决心。

  他要下人拿来毛笔,蘸着身下美人的鲜血写字:

  【齐兵弱,齐将残。】

  【值此大肆进攻,为我国开疆扩土之际,将军剧辛却要求我等按兵不动,出城者死!】

  【我愿为我王效死,奈何将军剧辛不允。】

  【剧辛这等作为,定有反意!乃是奸佞!】

  【请我王明察秋毫,下王令,诛奸佞!】

  【请我王不贻战机,下王令,速攻齐!】

  【正谨血书!】

  竹简从聊城,传递到燕国蓟都。

  燕王喜见到那一竹简,带有腥气的血字,首先就对书者正谨信了三分。

  看完了竹简文字,惊疑不定,觉得正谨说的非常有道理。

  他要剧辛领兵对齐作战之前,告诉剧辛。

  此次伐齐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彰显燕国实力。

  六十万败给十三万,沦为笑话的燕国,太需要一场有含金量的胜利了。

  在主要目的成功后,次要目的就是开疆扩土,掠夺人口,抢夺钱粮。

  大多战争都逃不脱这三个原因。

  而血书上说,剧辛在面对一击即溃的齐军时,却占据聊城而守,并不主动出击。

  这在燕王喜看来就是保存实力,拥兵自重,想要独立为王!就和当初的乐毅一样!

  这位王者脑子里就没想过,剧辛守聊城就是在完成首要目的。

  表现实力不一定是在进攻上,防守也可以。

  不仅更轻松,消耗也更少。

  燕王喜私下招人议事,讨论要如何对待剧辛。

  会议上,虽然太傅鞠武一力为剧辛作保,以性命担保剧辛不出战必有原因。

  但还有其他人对剧辛深表怀疑,就说剧辛是个赵人,靠不住。

  两边众说纷纭,吵的燕王喜头都大了,难以决策。

  最后,一个与正谨有姻亲关系,叫白夜的燕臣站了出来,提醒了燕王喜。

  白夜看似公允地说道:

  “现在我们距离剧公有千里之遥,我们并不清楚千里之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剧公到底是不是奸佞。

  “只凭一卷血书,就要诛杀将军,这不合情理。

  “正谨二谏,王上可以放一行二。

  “大王对剧公下王令,命其进攻。

  “若剧公尊王令,进攻齐国,那就证明剧公没有叛乱之心。

  “若剧辛不尊王令……”

  白夜点到为止,行了一礼,坐了回去。

  鞠武蹙眉。

  这谏言看似公允,实则狗屁不通。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剧辛不进攻,自然有不进攻的道理。

  身在千里之外,对前线一无所知,怎么能干扰主将的决策呢?

  他念头一闪,正要说话。

  燕王喜已是下了决心,沉声道:

  “下诏!

  “王诏到日,要剧辛即刻攻齐!”

  王诏从蓟,送到了聊城。

  使者高宣王令,剧辛脸色难看,拒不出战。

  既然跟齐军交战不可避免。

上一篇:大汉有活爹

下一篇:大秦第一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