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220章

作者:皮卡丘梦蝶

  事到如今,他依然可以一意孤行,乾纲独断。

  他是秦国的王,他的手中握有秦国所有虎符,他一声令下想让谁人头落地谁就要人头落地。

  但他现在这么干,有一些不合适。

  他不能一个人把所有事都做了,更不能犯众怒。

  秦国是他的秦国,也是贵族的秦国。

  治水,修渠,这其实都是好事。

  坏事的点,在于治水要耗费的国力,在于列国趁火打劫,在于他应该没有十年时间了……

  他呵呵一笑。

  问题有许多,看看能否一个一个解决吧。

  若都能解决,那就治吧。

  秦王子楚第一个解决的,是他的命。

  他可以死,为了秦国。

  这就是秦王的命。

  此时,精神抖擞的吕不韦正在堂下言说实际:

  “尔等口口声声为了道义!为了百姓!

  “那耗费的粮食、人力,尔等为何不承担呢?”

  沉寂了一个半时辰有余的公子成蟜开口了:

  “可以啊。

  “秦国若允许五国援助,五国可以立即派人,立即运粮啊。”

  少年说的极为认真,认真到跟在他身后的李牧、唐雎、李园、鞠武、张良,全部懵逼。

  五人看着少年面孔,竟然看到了少年眼底的喜色,似乎是就在等吕不韦问这句话似的。

  这稚子……不会真是个君子吧?

  真把这件事当作一个简单的治水修渠了?

  五人中,就是现下最薄弱的张良也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

  五国派人运粮,至关中。

  那到时候能是治水修渠吗?那肯定是打仗啊!

  这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可以,是堵吕不韦的嘴。

  可从一个秦国公子嘴里说出来,还是从秦国差点举国攻伐救出来的公子成蟜嘴里,这……

  被抢了词的五人一时懵逼之后,纷纷附和公子成蟜。

  有公子成蟜在前面冲锋,硬顶秦国,他们乐的在后面摇旗呐喊。

  在想着公子成蟜还真是个君子的他们没有注意,或者说注意了没有在意。

  公子成蟜接管了话语权。

  躲在嬴成蟜身后的五国使者,是不会迎接秦剑锋锐,但也失去了进攻、防御、后撤的指挥权力。

  “荒谬!”一声炸喝忽然响起,一个老将站了出来。

  其虽非秦国四公,但其比四公更要受到秦将的崇拜,就连四公在面前都要低下头颅。

  秦国上卿,乐毅。

  武将向来论战绩。

  乐毅之战绩,秦国唯有白起能媲美之。

  老人须发皆张,指着嬴成蟜:

  “小儿无知!

  “我国放弃天险,引五国大军进入,岂非自掘坟墓乎?

  “关中尽是平原,无险可守。

  “你为我秦国公子,我王为救你更是不远千里将伐燕!

  “你这竖子怎恩将仇报!欲灭我秦国也!”

  嬴成蟜也很愤怒,就像是受到了巨大的污蔑:

  “五国是为了道义!是为了给关中治水才派人送粮!你怎么能说五国是想要攻伐秦国呢?

  “你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乐毅冷笑:

  “哦?是这样吗?

  “竖子回首问问身边的李牧,当初赵国为何不让我秦国大军借道伐燕。”

  李牧刚要回答,少年先大声喊道:

  “因为秦国是要打燕国!

  “因我一人!引发战争!伤千千万万人性命!

  “这不是道义!

  “赵国当然不会借道了!”

  少年回首,抬头坚定地望着李牧:

  “是这样吧?”

  李牧也看着少年,少年表情似乎在说一定是这样。

  这位不擅长权谋的赵将短暂沉默,然后撇过头,他有些心虚。

  他刻意大声,表明不心虚地喝道:

  “然也!”

  少年得到了肯定,眉眼间更为自信,昂着头望乐毅。

  像是在说,你看我就说是这样吧。

  乐毅气笑,大骂道:

  “竖子不足与谋!”

  治粟内史士仓摇摇头,笑着说道:

  “此言差矣,公子成蟜不过赤诚之心,乐公年老,不能理解少年罢了,我却是能知悉一二。”

  这位专管秦国财政的九卿摇头晃脑,开始报数:

  “治水关中,以五万人为计,以十年而论。

  “一人一年食十八石粮,五万人一年食九十万石粮,五万人十年食九百万石粮。

  “人嘛,我秦国不缺。

  “既然公子说是为了道义,那就援助一些粮食好了。

  “我秦国也不要多,就按照所需的粮食数。

  “五国每年就援助我国九十万石粮,平均一国十八万石,如何啊?”

  李牧、鞠武、唐雎、李园、张良都暗暗冷笑。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啊。

  他们合纵逼秦国修渠,是为了弱秦,消耗秦国人力粮食,不是为了资秦!

  他们等着掌握话语权的公子成蟜一口回绝。

  “好啊!”少年一口答应,速度奇快无比:“就这么办!”

  最为敏锐的唐雎脸色霎时一变。

  因为公子成蟜一直是五国代表,今日所说尽是站在五国立场维护五国利益。

  所以唐雎被麻痹了,先天以为公子成蟜依旧会维护五国利益。

  直到公子成蟜说话,唐雎才猛然想起来。

  身下这位少年君子的立场不是五国,而是道义!

  还不等唐雎说出拒绝的话,早就等候多时的吕不韦一口应下:

  “一言为定!”

  “不可!”唐雎终于说出口了,额头有些见汗。

  事情走向有些偏离了。

  秦国文武还没有反应,公子成蟜先不乐意了。

  他回过头,皱紧小眉头:

  “为何不可?”

  “这……”唐雎大脑前所未有完全发动起来。

  他紧急搜寻理由,比刚才怼秦王的时候还要忙碌。

  这位以口舌自傲的魏国名仕,有些慌了。

  他必须要找到一个符合道义的理由。

  道义是一把双刃剑,对敌时锋利无边,对己时同样如此!

  所谓师出有名,这个名就是道义。

  五国以道义联合在一起,逼迫秦国至此。

  这个时候若是自废道义,无法自圆其说,那将是场灾难。

  没有道义,合纵不成。

  单对单,秦国是无敌的。

  唐雎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觉察到高台上秦王的目光侵略性越来越强了。

  似乎要通过他这个媒介,而攻到魏国去!

  “因为我魏国缺粮啊!”满头大汗的唐雎终于是想到了:“我魏国若是每年予秦十八万石粮,那就会死伤魏国子民成千上万!以人命而修渠,这是不道义的行为啊!”

  嬴成蟜暗暗赞叹。

  唐雎不愧是能在青史留名,有勇有谋的说客。

  只要打开一个思路,后续言语就如同瀑布之水倾泻而下,急智若斯。

  若是临时对之,少年或许会语塞。

  但现在,他不是临时,他做过太多的预稿了。

  少年“啊”了一声,不甘地点点头:

  “那……确实如此。

  “治水修渠,是为了百姓。

  “用百姓的性命去治水,这是本末倒置,这确实是不道义的行为啊,确实不能给粮。”

  唐雎抹了一把汗,连连应声称是。

  燕使鞠武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警戒值提到最高。

  燕国因为十万石粮而死了假相将渠,现在要十八万石?

  不行!

  绝对不行!

  “相邦啊。”鞠武苦着脸,诉苦道:“你是到过蓟的,连我都城的百姓都不能够吃饱啊,哪里还有粮供给秦国呢?更何况我演过距秦国山高水远,千里迢迢运粮至此,十不足一,运到秦国的十八万石粮,我燕国要一百八十万石粮啊。”

  “这……”少年迟疑,然后点点头:“在理。”

上一篇:大汉有活爹

下一篇:大秦第一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