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169章

作者:皮卡丘梦蝶

  消息到邯郸的第二日,赵王丹邀请吕不韦临朝。

  吕不韦进入赵国信宫前殿,看见了燕国假相将渠也在场。

  冷着脸,不入席,不坐椅子,站在朝堂中央就拱手对赵王丹道:

  “我听说赵国的士卒都回到了各自的家中,看来赵王已经打消了攻燕的念头。

  “那我请求赵王为我秦国让出一条道,我秦国自行攻打燕国。”

  本来祥和的大殿上霎时进入死寂,赵王丹脸上的表情都不自然了。

  燕假相将渠怒发冲冠,指着吕不韦,喷出了殿中大多数人心中所想:

  “秦国攻打燕国,起因是要救出秦王公子成蟜!

  “现在我燕国已经把公子成蟜请出,极为礼待地送出了蓟,秦国还要攻燕!

  “可见你秦国根本就不是为了你国王公子,而是为了吞并燕国!”

  将渠一脸怒气地转向赵王丹,气到发抖的身子微微下躬:

  “赵王啊!我早就说过,秦国攻燕是狼子野心,和道义没有关系啊!

  “赵、燕就是嘴唇和牙齿的关系,没了哪个另一个都不能长久存在,我们比当初虞国、虢国还要紧密啊!

  “赵国借道给秦国,就是走虞国的老路啊!

  “晋国假道伐虢,晋军归还的时候灭了虞国,秦国灭了燕国之后也会灭了赵国的啊!”

  上次,将渠只是和赵王丹一个人说。

  这次,是和赵王丹和赵国的满堂文武说。

  赵国文臣武将皆有异色。

  将渠这话虽然是为了保护燕国,但是道理没有错,秦国的攻伐之心这么多年早就得到印证。

  就算秦军在灭燕的时候损失惨重,无法再战,这次真就只是借个道。

  可以秦、赵之间的仇恨,秦国早晚有一天会对赵国动手。

  到那时,灭了燕国的秦国将占据赵国东、西两边,赵国形势会比当下危急十倍。

  知道吕不韦今日要来,特意从病榻上下来的老将廉颇也上了朝。

  秦国相邦,燕国假相都说了话。

  老将看了赵王丹一眼,见赵王丹没有言语之意,身为赵国假相的他就站了起来。

  “秦相。”老将语气虚弱,装作大病未愈的模样:“颇想知道,秦国为何还要攻打燕国。公子成蟜不只是秦国王公子,也是我赵国相邦。秦、赵之所以向燕国宣战,不正是要解救公子成蟜吗?现在公子成蟜已经安全,秦为何还要借道呢?”

  吕不韦昂首挺胸,对赵国一众重臣的视线一个也不看。

  盯着将渠,目露杀机。

  “我国王公子,就白白被燕国囚禁这么久吗?

  “我在中原行商十年,做的就是低买高卖,见惯了占便宜的事,可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占便宜的事!”

  平阳君赵豹与赵王丹对视一眼,站起身:

  “秦相这话倒是极对,我赵国相邦哪能白白囚禁,必须要燕国付出代价!”

  这位王叔摸着下巴,打量着将渠:

  “十万石粮,燕相能做主乎?”

  有粮食,就能多生多育,赵国现在最缺的就是人。

  将渠自然知道赵豹心思,但还是松了口气,刚想开口说话。

  “不够!”吕不韦一声断喝,眉眼倒竖:“平阳君锦衣玉食,一应所需自有赵国安排,不在乎利益得失。我这个商人不一样。商人风餐露宿,行千里万里只为牟利,向来不做亏本的生意。人事,想以物易,怎么可能呢?”

  赵王丹身子靠后贴在椅子上,这能显得他高大一些。

  “寡人很能理解秦相之心。

  “但借道一事,却是不可。

  “我赵国相邦被燕囚禁,攻燕,道义是站在赵国。

  “燕国释放了我赵国相邦,借道与秦,秦灭燕国,赵国就失去了道义。

  “燕国囚禁我国相邦是有错。

  “可我国相邦既然无事,要燕国以国灭还之,这却也是大为不妥。

  “秦相以为然否?”

  燕相将渠见赵王态度在燕国一边,见缝插针,唯恐吕不韦又抢在自己前头说话,立刻喊道:

  “我虽然不是商人,没做过生意。

  “但依据秦相的言辞,人事不能以物易,也不能以国易啊!

  “秦相不做亏本生意,我燕国可以亏,但不能亏掉所有本钱!”

  吕不韦眉头略微舒展,似乎是听进去了。

  这位秦相沉吟片刻,忽然冷声道:

  “燕王给我国乐间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国王公子是自愿留在燕国。

  “现在我国王公子刚得到自由,就迫不及待离开了蓟,可见那封信是假的。

  “我听说那封信是出自将渠之手,实际上是将渠所写,由燕王发之罢了。

  “自我做了秦国相邦,辅佐秦王治理大国,就懂得了公平的道理,不会占燕国便宜。

  “既是人事,当以人易。

  “请燕王将事情真相公告天下,处死祸首将渠,还乐间和公子成蟜一个清白,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注1:君子对于禽兽的看法。看见禽兽生,不忍心看见禽兽死。听见禽兽声音,就不忍心吃禽兽肉。所以君子远离庖厨。】

  【注2:《黄帝内经》中,将胖人分为三种类型:膏人、脂人和肉人。肉人者,上下容大,可以理解为强壮的胖子。】

第139章 诸侯之意,列国之心

  朝堂上再次陷入短暂安静,各人心思各异。

  平阳君赵豹思考片刻,打了个哈哈:

  “不知道秦相自何处得来的消息,我却是不知。依我之见,人既然无事,哪能以人命相偿呢?

  “粮虽是物,可能救人性命,易人事并无不妥,并无不妥啊哈哈哈!”

  吕不韦神情越发冷淡,似因赵豹反驳而不喜。

  心中一片火热,像是有道细小雷霆自其尾椎骨一直劈到头顶,浑身都是酥酥麻麻麻的。

  他此刻之舒爽,比被秦王拜为相邦时还甚之。

  他这个卑贱的商贾,在赵国朝堂上用商贾贱术来论国家大事,一国相邦之生死存亡。

  不但没人说他卑贱,还都要顺着他以商贾贱术答之。

  吕不韦在这一刻对手中的权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为珍视自己的位置。

  他微低眼眉,掩住炽热眼神。

  秦国相邦能让他立在赵国朝堂大谈商贾贱术,莫有人敢轻视之。

  可要实现他心中伟业,似乎还不够……他当攫(jue二声)取更多、更大的权力。

  “此次长安君能脱困,要多亏赵国周旋,我代表秦国承赵国这个情。”吕不韦语气再度松动:“既然赵国坚持如此,那我秦国便退一步,这件事就按照平原君说的办吧。赵国要十万石粮,我秦国也不多要,与赵国平齐即可。”

  说着话,吕不韦迈着四平八稳的步伐走到朝臣最前,坐在了唯一一把空着的椅子上。

  其胸口起伏不定,似乎心中仍然有气,只是碍于赵国情面而被迫应之。

  从进来开始就咄咄逼人的吕不韦竟然同意了,代表秦国退了一步,向赵国示好。

  赵国君臣都有一些小惊讶,这和秦国往日形象大为不符啊。

  有虎狼之国的秦国从前可不认情分,也不会讲什么道理。

  赵王丹呵呵一笑:

  “秦相此话,还真是让寡人意外。

  “遥想当年,秦昭襄王违约囚禁楚怀王,致使楚怀王客死秦国。

  “秦相张仪不讲信用,承诺给楚国的六百里地,改口称六里。

  “秦昭襄王薨不到两年,虎狼之国,突然变成了仁义之邦,秦相能告诉寡人这是为什么吗?”

  朝臣之中,大将李牧“蹭”地站起。

  自他在赵国边境对战匈奴接连失利,明升暗调回邯郸后,他平日不是看兵书就是研究列国兵事,尤其对临近的秦国研究极深。

  这一是秦国陇西侯李崇是他世父,邀请他去秦国。

  虽然父亲说那不过是客套的话,但李牧还是保留了一番念想。

  二则是在李牧看来,燕国从来就不是赵国劲敌,能灭赵国的一定是秦国。

  他一直视秦国为假想敌。

  这位原本全权掌握赵国北部边境军、政,放在后世就叫封疆大吏的失势大将一张口就石破天惊:

  “王上,原因很简单,秦国打不动罢了。

  “现在秦国披甲之士能有几多?还拿的出四十万乎?

  “拿出四十万士卒,关中不乱乎?”

  李牧话的尾音还没落地,赵王丹大怒:

  “放肆!怎能对友邦如此无礼!滚出去!”

  “慢着!”吕不韦轻喝一声,安坐椅中,只把头转过去对着李牧,道:“我秦国哪里是拿不出四十万军,分明是四万也拿不出来。看君穿着乃武将也,将军可愿领军灭秦,建不世之功乎?”

  李牧冷笑一下,嘴唇微动,正要应对。

  赵王丹双眉倒竖,手掌拍得椅子扶手“啪啪”响:

  “来人!把李牧给寡人带下去!”

  李牧呵呵笑了两声,向赵王丹深施一礼,自己走出了朝堂。

  出了殿门,见到阳光,他望着一碧如洗的天空,满是向往。

  将者。

  征战沙场,攻城略地,开疆扩土。

  居于家中,郁郁而终,何其殇也。

  “父亲,这样做真的有用吗?”他举起残臂,苦笑,低声喃喃:“平原君已亡,谁还能相信一个残废会领军打仗呢?”

  入朝之前,父亲李玑告诫他:

  “王上对廉颇不满,现在正是你的好机会。

  “朝中诸将,除了廉颇,唯有你称得上大将。

  “你一定要在王上面前露面,让王上记住你!

  “今日吕不韦在,找机会用你擅长的兵事开罪他。

  “王上嘴上骂你,心中会受用的。

  “不要太清高,除非你这匹千里马,想骈死在槽枥之间。”

  信宫前殿里,吕不韦看着李牧被带走,心间记下了这个名字。

  然后他冷着脸,用压抑着怒火的声音说道:

  “长平之战,赵国以割六座大城为代价,换来秦国罢兵,这是赵王答应的事吧?

  “赵王没有按照约定割让六座大城,以致昭襄王再度攻伐赵国,一路打到赵国邯郸。

  “邯郸之战虽然是我秦国败了,但原因难道不是赵王的吗?邯郸易子而食、以骨为炊,赵王敢说与自己无关吗?”

  赵王丹说秦王不讲信义,吕不韦就说赵王丹同样不讲信义,先把其在道德上面的优越感打掉。

上一篇:大汉有活爹

下一篇:大秦第一神医